前幾天看了媛媛姐的公眾號,裡面的這句話使我深受啟發,她說曾經有一本書很火,叫做《反脆弱》,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反脆弱性。
作者列了三種特性,分別為:
脆弱性:看似穩定但難以抵禦風險,就像玻璃杯一樣,摔到地上就會碎;
強韌性:穩固,不會受到環境和風險的影響,就像網球一樣,摔到地上僅僅是彈幾下;
反脆弱性:能在適度風險中受益。
作者用神話故事中的九頭蛇來做比喻,每砍下一個頭,反而會長兩個,比以前更強大。
簡單概括一下,反脆弱即是一個人能否在突發事件中找到機遇並從中受益的能力。
而這次的疫情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遭受到了突發事件,讓我意識到了無論身處何種處境都要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風險究竟什麼時候突然降臨,使我們猝不及防。
帶著媛媛姐已經概括好的內容,我還是非常好奇,人到底怎麼才能在適度風險中收益。
當我去尋找書的時候,我又發現了一本與《反脆弱》差不多同名的書——《反脆弱: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把這兩本書都同時加入了書架上,我決定先閱讀《反脆弱: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內容簡介: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覺得世界不公平,「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卻還是一事無成」;你常常抱怨別人,甚至嫌棄自己的原生家庭;你什麼都想要,卻往往最後什麼都沒得到,最後人生中各種關係——職場關係、親密關係等等也凌亂如麻。總之前途渺茫,雖懷揣夢想卻被時代裹挾其中,無力感、種種大小不如意如影隨形……
這是一本讀完後能夠幫你過好生活,快樂走上心智成熟之旅的心理學智慧之書,由26位中國知名心理學家鼎力奉獻,書中告訴你,「改變命運首先從改變自己頑固的思維模式開始」「你所堅持的事,決定了你將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人生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連失敗的勇氣都沒有」「永遠別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所以,要想擁有不平庸的活法,就要學會做一個會折騰的人,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這樣,遇上再糟糕的事情,也能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最終才能贏。
文章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心態決定一切
第二章做一個會折騰的人
第三章不平庸的活法
第四章所謂強大, 就是能管好自己的情緒
第五章一生只能愛一個人嗎
第六章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 「複印件」 ——孩子
每閱讀一章都使我知道了許多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書中提到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這個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提出,他是行為經濟學
領域的重要領頭人,花了大半輩子,研究「窮人和貧窮的本質」。他發現,長期處在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都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逐漸形成一種稀缺心態。
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
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這裡的稀缺不僅僅是缺錢,也有可能是缺時間、缺愛。
那我們應該如何擺脫「稀缺心態」呢?文中提到了三個辦法。
1節約帶寬
生活中需要做決定的事都會消耗帶寬,而減少生活中要做決定的瑣事,能幫助我們把帶寬留給更加有價值的事情。這些日常瑣碎的選擇,對於我們擺脫稀缺心態,實現財務自由或者時間自由,一點幫助都沒有。
所以不要管理自己的時間,而是要管理自己的精力。時間再多,沒有足夠的帶寬,還是只能拿來消遣和發呆。
2不要透支
無論你的月收入是多少,都要拿出一部分來作為儲蓄(可以不放銀行,放個餘額寶什麼的,但高風險的投資一定要避免)。這些錢可能不能讓你發財,但是它能在關鍵時候保證你不會陷入稀缺狀態。
對於時間也是同樣的做法,雖然時間不能存起來,但也要為每周、每月留出一些空白的時間,不要把每天都排得太滿。除了要想辦法提升工作效率之外,做事情分清楚優先級也很重要。 如果突然間遇到一些需要急於處理的事務,就不至於要「借用」未來的時間。
3每天多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設置提醒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做得最多的,都是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那麼恭喜你正在往對的方向前進。反之,如果你每天都跟救火隊員似的,只在做一些緊急的事情,你已經掉入稀缺的陷阱裡面了。
很多人「窮」並不是因為不努力,而忙忙碌碌也並不是因為沒能力。只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就像一個隱形的枷鎖,鎖住了他們,無論他們怎麼努力,最終都很難跨越自己的階層,實現財富自由。而這個隱形的枷鎖,就是稀缺心態。
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仿佛就像在照著一面鏡子,總會不由的反思自己是否也有過作者說的這種經歷,沒有甚好,有的話就是一種自我的反思和改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一個鼓勵我們發現別人閃光點的話語。
而閱讀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內心深處相碰撞的過程,發現作者的閃光點,進行自我反思,自我鼓勵的過程,知識浩如煙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