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裝臺》熱播引關注 來聽聽鄭州裝臺人背後的故事

2021-01-08 大河網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徐冉孟浩傑/文受訪者供圖

  世上三百六十行,但「裝臺人」卻是根須的末端,從不為大眾所熟知。直到近期影視劇《裝臺》熱播,這批隱匿於舞臺背面的人,才最終走到臺前。

  他們既是在舞臺上搭建布景、燈光的「藝術家」,為荒涼的舞臺帶去聲色;也是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小人物」,獻出體力、血汗、睡眠,分得最微薄的一份養分。

  裝臺人幹的什麼活兒?演出、婚禮能接就接

  自然舞臺空空曠曠,可以行車走馬,但一旦有演出,就要在舞臺上布置出一個故事的典型環境,裝臺人也就發揮了他的作用。

  鄭州裝臺人李寶雲做的就是這個活兒。2015年,他從貨車司機轉行做起了裝臺。5年的摸爬滾打,讓他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成長為可以承接各種舞臺活動的專業裝臺人。

  談起裝臺,李寶雲滔滔不絕。裝臺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布景、燈光和音響。布景又有硬景和軟景,也就是平布畫的景和可以行走運動的平臺、山巒巨石等。而層層疊疊的光斑和起起落落的音樂是舞臺的靈魂,為舞臺增加氛圍感。李寶雲說,「每一個燈和音響的位置都要經過燈光設計師的精細布置。」

  舞臺形狀、廳內回音,都是裝臺人需要考慮的因素。「面光太強太弱不行,出現盲音也不行,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調整燈光角度,在盲音區加設備,只有臺裝好了,才能襯託出演員的魅力。」李寶雲說。

  技術專業了,「討活兒」成了難事。在內陸城市,逢一場高質量的演出不容易,好活兒可遇不可求。李寶雲十分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接活兒不分類型也不管天南地北,婚禮、演出,陝西、山東……只要是好一點的活兒他都接。

  風餐露宿、天南地北,是每個裝臺人的常態,李寶雲說,「裝臺人幹的是體力活兒,賺的是辛苦錢。」

  既做演員又做裝臺人,也是常見的事

  與李寶雲團隊不一樣,對河南豫劇院的演員來說,演出和裝臺是不分家的,這是戲曲行業裡的一個傳統。豫劇曲類繁多,如果不是專門學習,很難掌握舞台風格精髓,因此豫劇演員們在表演之餘,還要挑起裝臺的大梁。

  過去的戲曲演出,是在原有的亭子或用於演出的露天場地裡臨時搭建起來的地方進行,演員最多就是搭把手遞個幕布木板,觀眾看的也是演員。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專門演出的劇院,豫劇舞臺愈發精美,觀眾看的不僅僅是演員,更注重沉浸式的體驗,也給演員的裝臺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河南豫劇院一團國家一級演員袁國營表示,「以前幾個小時就能裝完的舞臺,現在都要一兩天了,有些特殊場景的搭建還必須由演員親自來完成。」比如一部戲曲演出需要兩個場景,在原有的舞臺基礎上再搭建一個小舞臺,小舞臺的搭建要符合演員演出的習慣。

  舞臺上,裝臺也是一門藝術

  演員臺前表演,新人臺上相擁。舞臺無論大小,都講求創新和震撼,離不開「藝術」二字。

  李寶雲在設計舞臺布景時,都會考慮當地的文化習俗。回憶起山東登瀛的一次演出,他很是驕傲,「山東登瀛是生產石油的地方,我們就把舞臺造景做成了油田、鑽機等,效果非常好。」地方不一樣,造出的景自然也不一樣。

  河南豫劇院一團的燈光師張海寬也同樣認為裝臺是一門藝術,從初出茅廬的退伍兵到戲曲行業的燈光師,從傳統的燈光照明到現在的系列化數位化的燈光器材,張海寬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在張海寬看來,燈光和音樂是裝臺中最重要的部分,燈光設計根據戲曲劇本的要求、導演的計劃和布景設計一道對舞臺形象進行共同處理,通過布光來實現,再經過演出才能完成全部創作。

  「裝臺其實是一門以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就拿燈光來說,雖然我們不參與表演,但我們要和演員一樣熟讀劇本、吃透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這樣才能為戲曲服務,為演員塑造的角色服務。」張海寬說。

  張海寬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剛開始的時候除了學習燈光知識,還要研究劇本,跟老師和導演反覆交流,到現在也一直在研讀和學習,因為戲曲是在不斷地變化。」

  舞臺後裝臺人也有各自的辛酸苦辣

  舞臺上,布景藝術精美絕倫;舞臺後,裝臺人也有各自的辛酸苦辣。裝臺對豫劇演員袁國營來說是又愛又恨,他口中的裝臺人「像個搬運工」。

  袁國營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在文化宮表演的時候,劇場門外開來了一輛加長版的貨車,有十幾噸重,這讓演員們全都目瞪口呆,乾脆叫了搬家公司幫忙拆卸和安裝,「幹了幾個小時,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員腳都磨破了,連說不幹了,給錢也不幹了,」沒辦法,包括袁國營在內的演員們只能硬著頭皮上。「那算是我見過最大陣仗的一次裝臺了。」袁國營說。

  因為繁重的裝臺工作,很多演員選擇了轉行。談起演員的流失,袁國營顯得十分無奈。

  當一個裝臺人,走南闖北、日夜顛倒都是常有的事。為了找到更多好活兒,裝臺人不得不四海為家;舞臺搭建不能影響場地日常工作,裝臺人也不得不在夜裡出沒,而裝卸一個臺的工錢通常只有四五千元。

  「但日子總是越過越好,現在我靠著裝臺,也在鄭州紮下了根,只要肯幹,總能賺到錢。」李寶雲說。

  影視劇《裝臺》的片頭曲那句歌詞,正符合裝臺人的心意。

  「我偶爾對女娃吹牛,說幸福的日子在後頭,她笑我啥都不懂,我說這叫不對生活認慫……」


相關焦點

  • ...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顛倒是常事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徐冉 孟浩傑/文 受訪者供圖三百六十行,但「裝臺人」卻是根須的末端,從不為大眾所熟知。直到近期影視劇《裝臺》熱播,這批隱匿於舞臺背面的人,才最終走到熒幕前。李寶雲團隊布景後的婚禮舞臺獨立裝臺人幹的什麼活兒?演出、婚慶能接就接所謂裝臺,對於行業外的人是需要解釋的。自然舞臺空空曠曠,可以行車走馬,但一旦有演出,就要在這個舞臺上布置出一個故事的典型環境,裝臺人也就發揮了他的作用。
  • 戲裡戲裡拆臺裝臺,寂寂無名的裝臺人,在暗處發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孫雯如果不是作家陳彥的小說《裝臺》,以及由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絕大多數人大概不會注意到每一座城市都生活著一群裝臺人。在一個城市中,裝臺人不是龐大的人群,但他們在自己「舞臺」上的樣子,卻能引發群體的共鳴。每一位普通的勞動者,都從事著自己的工種,不驚人,也不可或缺;這種職業的存在之外,還有更為日常的衣食住行、人際往來,以及伴隨而來的喜怒哀樂。那麼,我們當如何「活著」?
  • 電視劇《裝臺》央視熱播,「十美石泉」顯山露水
    最近一段時間,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熟悉的城鄉、熟悉的陝普、熟悉的美食,讓陝西人在大呼親切的同時,開始認領家門口的取景地,「十美石泉」也在劇中顯山露水。《裝臺》講述了以刁順子為首的裝臺人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以及古城西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故事,其中有不少劇情都發生在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著名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小說《裝臺》自推出,即獲得多方好評。如今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中,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鮮活熱鬧。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秦海璐、宋丹丹、陳小藝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西京城市底層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
  • 鄭州啥時候也能拍《裝臺》?
    最近電視劇《裝臺》熱播,西安又火了。 西安通過「網紅城市」的形象打造,充分展示歷史文化積澱和人文魅力的同時,更是把美景、美食通通融進了像《裝臺》這種熱播劇裡。
  • 裝臺人,請給他們一個敬重的注目禮
    裝臺人,請給他們一個敬重的注目禮——專訪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日前,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熱播,一群隱於幕後的裝臺人被推到了前臺聚光燈下。裝臺在七十二行之外,是劇場藝術發展促生出的新行當。裝臺人和藝術密切相關,布景,燈光,全為藝術服務;裝臺人幹的卻是體力活兒,升降平臺、假山巨石,一場演出要拉幾卡車;大型演出,有時要有上千燈光組合,而一隻燈有的就重達上百斤。幹裝臺的,大多是農民工,他們用汗水為別人裝點夢想,自己卻成為被忽視甚至被無視的群體。裝臺的故事並非熱門題材,裝臺的話題略顯沉重,電視劇熱播令不少人意外。
  • 「刁大順」的裝臺人生
    電視劇《裝臺》的熱播,讓裝臺人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刁大順」的生活原型「生生」,以「下苦的」、半個藝術家、普通勞動者的形象展現了屬於自己的——
  • 裝臺刁菊花結局是什麼 習菊花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央視播出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老戲骨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位普通的裝臺人,又他的所在的團隊開展的一些列故事。刁菊花在劇中讓人印象深刻。電視劇《裝臺》刁菊花最後結局是什麼原著小說中的刁菊花是一個面醜心惡的女人,在家裡策劃了三次大戰,毒打韓梅,殘忍的殺死了韓梅的狗,最後逼的蔡素芬離開了刁大順。這部電視劇作品的主線,將圍繞男女主角的愛情婚姻故事展開。這條愛情婚姻主線串聯起來的是裝臺工作環境下的眾生相。
  • 央視熱播劇《裝臺》裡的石泉戲份,你發現了嗎?
    當下正在熱播的央視大劇《裝臺》,在近日上線石泉元素,趕緊看看你熟悉嗎? 而人到中年,前妻所生的潑辣任性的長女菊、無血緣關係的乖巧的二女兒梅、飄蕩異鄉半生的大哥刁大軍和生命中忽然出現的女人蔡素芬交織在他搭臺、架燈、布光、裝箱的忙碌生活中,苦辣酸甜、鮮活熱鬧。隨著女兒們的各自成家、裝臺隊員也人去人來,所居住的城中村又一次傳來將要拆遷的消息。生活在繼續,唯一不變的是順子們做人做事的責任和擔當。
  • 《裝臺》為什麼這麼火?為「裝臺現象」裝臺的三維邏輯
    同樣《大秦賦》火了,但與《裝臺》的火不一樣,因為與現實生活隔著上千年的風塵,它火的只能是一段歷史敘事與歷史故事,也許能讓秦人的威名得以傳播,但火不了今日的鹹陽城。
  • 從《裝臺》熱度走高,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選劇思路轉型升級
    由馬曉勇編劇、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陝派電視劇」《裝臺》自11月29日熱播至今,央視一套收視破1.2542%(創7月以來黃金檔新高),央視頻App點擊超4279萬,豆瓣評分8.3,知乎知友推薦度超83%。《裝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引發如此強烈反響,堪稱2020年現象級大劇。
  • 《裝臺》刁菊花最結局是什麼 習菊花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央視播出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老戲骨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位普通的裝臺人,又他的所在的團隊開展的一些列故事。刁菊花在劇中讓人印象深刻。  電視劇《裝臺》刁菊花最後結局是什麼  原著小說中的刁菊花是一個面醜心惡的女人,在家裡策劃了三次大戰,毒打韓梅,殘忍的殺死了韓梅的狗,最後逼的蔡素芬離開了刁大順。這部電視劇作品的主線,將圍繞男女主角的愛情婚姻故事展開。這條愛情婚姻主線串聯起來的是裝臺工作環境下的眾生相。
  • 茅獎作家陳彥:用《裝臺》為底層勞動者立傳
    在今年的熱播劇中,《裝臺》算是一個另類,沒有流量明星,也不靠熱搜話題,就踏踏實實憑著樸實的生活質感和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作為原著作者,陳彥也給《裝臺》的改編點了個贊:「我認為改的很好,基本尊重原著精神,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奔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去創作的。當然影視有影視的規律,所以它的調子會變得更加溫暖一些。」《裝臺》的地氣,不止源於小人物的故事,更來自於陳彥20多年院團生活的積累。
  • 情融暖流堅冰破,愛灑心海景弘麗——吟評熱播電視劇《裝臺》
    簡評:近期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裝臺》,是庚子年末影視圈的口碑之作。「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裝臺人順子帶領一群精壯青壯年組成裝臺隊,在各種舞臺演出的幕後辛勤勞動,並以此為契機與五行八作人們之間產生種種互動。他們裝臺的既有本地秦腔劇團、也有各色歌舞演出、婚喪嫁娶的表演。
  • 張嘉益主演的電視劇《裝臺》熱播,讓裝臺人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隨著《裝臺》的熱播,讓裝臺人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在古城開封也有這樣一群裝臺人,他們過得咋樣?大河報記者帶你去看看!  為搞裝臺花費近百萬元買設備  12月21日早上,天剛蒙蒙亮,古城開封的「順子」張濤就領著他的工人來到場地趕活。
  • 專訪|張嘉益: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同時也在為他人「裝臺」
    張嘉益在劇中飾演祖祖輩輩生活在「西京城」的刁大順,靠著肯出力吃苦,性格厚道又兼具一點處世必要的圓滑,他逐漸組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故事圍繞刁大順的家事與養家餬口的舞臺工作徐徐展開,在綿密的生活瑣事中書寫著大時代下的普通人奮鬥史。
  • 「裝墊兒臺」熱播的「裝臺」電視劇怎麼就火了?
    隨著《裝臺》在央視一套的熱播,與「裝臺」和「電視劇裝臺」相關的話題,也陸續佔領了豆瓣、微博、抖音等等口碑傳播陣地,儼然是今年的現象級爆款。# 這樣的美食相關,也有#裝臺不跟生活認慫# 這樣的故事內涵話題,網友的觀感相當多樣而全面。
  • 裝臺人生,人生裝臺
    文 | 張智鋒 央視一套熱播電視劇《裝臺》,根據陳彥同名小說改編,由張嘉譯、閆妮領銜主演,昨天播到第五集。 陳彥是陝西當紅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小說《裝臺》曾在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去年憑藉長篇小說《主角》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進一步拉高人氣。陳彥不僅擁有廣大讀者,還有眾多粉絲,所以說電視劇《裝臺》出身高貴,因為自帶流量。 《裝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裝臺就是拆裝舞臺道具,演出之前,把道具布景、燈光音響安放在指定位置。演出結束,拆掉道具,裝箱入庫。
  • 平凡生活有苦有甜,滿溢溫情為人生裝臺-山東有線享TV帶你感受裝臺人的酸甜人生!
    講述裝臺人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以及古城西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故事山東有線享TV【芒果TV】電視劇頻道每天20:00更新2集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同步熱播平凡生活有苦有甜,滿溢溫情為人生裝臺看點一:男女主角對角色把握精準 入木三分張嘉益扮演的一位古城西安裡平凡的裝臺人刁順子
  • 年末驚喜品質劇《裝臺》熱播 首周收視口碑創新高
    》播出首周,央視一套收視破2%,芒果TV點擊超過1.4億,豆瓣開分8.4,知乎8.7,成績一路飄紅的背後,盡顯貼近生活、細節紮實的大劇活力。《裝臺》寫最平凡普通、靠手藝吃飯的裝臺人的生活,自然沒那麼多的高光時刻,展現在鏡頭前的,更多是窘迫甚至難堪:大雀兒摳門兒出名,難得開口請刁順子吃飯,也只捨得蹲在街邊吃麵,自己飯量大吃不飽,就用饃饃找補;接下「大活」的刁順子團隊吃住都在野外,二三十號老爺們住在同一個帳篷裡,蔡素芬跟著刁順子擠在隔間,翻身都困難;刁順子得了痔瘡,心疼錢不手術,跑到診所抹30塊錢的藥膏……劇中人在苦難生活的壓力下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