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生都在戀愛,至死也沒有放棄過對愛的追求

2020-12-28 逆風解語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這句話是臺灣已故女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所說的。的確,三毛的一生不長,在最好的年華如落花般凋零,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她一生都在戀愛,她一生都在追逐自己對於愛的夢想,甚至到死那天,都沒有放棄愛的機會,這樣一個天生為了愛情而生的女子,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等待的玫瑰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停的得到,又不停的失去,徐志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雖然這句話說起來如此不費吹灰之力,輕巧得如一片羽毛,可是真正遇到時,又有幾個人會如此坦然呢?逆風解語

提起三毛,就不得不提起荷西,她曾經寫過《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等散文、詩歌、小說,這些作品中都有荷西的身影。

三毛曾說,在沒有遇到荷西的時候,她的感情是漂浮的,像一隻花蝴蝶一般穿梭於不同的愛人之間,受傷後就去流浪。

不知道三毛的心臟是有多麼強大,在情傷之後,心中是否留下無法恢復的傷疤。沒有遇到荷西的三毛,是一個情感中的浪子,無法為任何人做一絲停留,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手。

直到有一天,一個稚氣未脫的高中男生對她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加上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

三毛與荷西

三毛一開始並沒有為這句話感動,一個在她看來心智都未成熟的男孩怎麼能給她「愛的玫瑰」。

三毛對這個男孩子是這樣回復的,「不可以來纏我,你來纏的話,我是會怕的。」在覆滿白雪的馬德裡大街上,年少的荷西淚別了倔強的三毛。

這期間,三毛沒有把荷西的話當真,她繼續戀愛、旅行、寫作、失戀。並且在這些感情中,她找到了關於寫作的靈感。她在感情中繼續流浪,也沒有一個人願意給她一個安穩的港灣,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三毛在那六年裡,其實是在踽踽獨行。

1972年,也許是老天垂憐,也亦或者是三毛在這六年裡刻意等待著,那個在馬德裡街頭對自己表白的小男孩。

服役歸來的荷西,再次見到了三毛,他發現那個渾身閃耀著光彩的女人,這六年時間裡依然那樣讓自己動心,於是他打開了滿屋子的照片,那是關於他與眼前這個女人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六年時間中沉澱成思念。三毛感動於荷西的執著,也放下了流浪的「行李」,在風沙瀰漫的撒哈拉,三毛在等待「玫瑰」的綻放。

撒哈拉的沙子中沒有玫瑰

三毛嚮往撒哈拉的風景,荷西說,他願意陪著她去,三毛說,我的心已經碎了。荷西說,碎了可以用膠水粘起來。

荷西喜歡航海,而三毛喜歡沙漠,荷西妥協了,那裡雖然荒蕪,卻在三毛的心中開出了最豔麗的花朵。

來到心中嚮往的「伊甸園」,三毛忙碌起來,她快樂的體驗著遊牧民族的奇異風俗,認識沙哈拉威的朋友,寫筆記,整理幻燈片,這就是三毛喜歡的生活方式。

荷西快樂嗎?大家不得而知,至少他應該不會喜歡沙漠吧,要不然他不會一直從事潛水的工作了。

但是他順從了三毛,在愛中,荷西始終是遷就著這個有些任性的女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包容,三毛在以後都難以去尋找相似的情感了。

有些東西真的無法太早得到,有些遺憾只有失去之後才會被重新珍視起來。在三毛的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她與荷西之間的點點滴滴。兩人在物質上並不富足,在精神上卻是充裕的。

那種平淡與安然從筆端流淌出來的是精神的醇酒,只有在歲月中細細品鑑才能喝出味道來。

有人說三毛的文字很平淡,很少有起伏的情感,讓人難以有共鳴。而胡因夢卻這樣評價三毛:

有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做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

能讀懂的人,也許才能與三毛的思想產生一點碰撞吧。逆風解語

三毛與荷西最開始的感情也許源於那份對愛的執著,可是誰的婚姻不會經歷「七年之癢」呢?

撒哈拉開出了「玫瑰」,卻無法對抗那強烈的風沙,荷西在潛水訓練時,遇到了一個可愛的女孩,他對三毛說,要不是我已經結婚了,後來的話沒有說出來,三毛已經心中明了。

她沒有吵鬧,只是冷靜地說,「我們先分開一年,如果你覺得放不下我,我們就在一起,如果你覺得那個女孩更合適你的話,那麼你們就在一起。」

這一年時間,不知道三毛是刻意迴避,還是已經心有悽然,亦或者荷西受不了這種沒有她的生活。一年以後,他們倆坐在陽臺上看秋日海水的夕陽,三毛摸摸荷西的頭髮,問道:「你還想她嗎?

這一年足夠稀釋很多東西,三毛還是原諒了荷西。可是他們彼此都不知道,這將是他們有限的時光了。

兩年後,荷西意外身亡,那個女孩也來了,撒哈拉的「玫瑰」終於還是死去了,死於生活,死於歲月。

不久後,三毛隨父母回故鄉。但此時的她就像是一副行屍走肉,每天都掙扎在自殺的邊緣,有一次,三毛突然對父母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對我來說,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死對於三毛來說,根本不足以畏懼,她的心中只要有一絲對愛的眷念,她都不會選擇殺死自己。

撒哈拉的沙子中開不出玫瑰,三毛再一次流浪在愛的旅途之中。

情歌也唱不出她的悲傷

三毛,一個一生都在追尋愛的女子,在沒有愛情滋潤的日子裡,她如何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呢?

荷西死了,她幾次試著自殺,父親憤怒的吼出一句話:「如果你敢做出這樣毀滅自己的生命的事情,那麼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與你為仇,我世世代代要與你為仇,因為是——你,殺死了我最最心愛的女兒。」逆風解語

父母的悲痛欲絕,終於挽回了三毛的生命,在往後的日子裡,她讀書、寫作、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直到她聽到一首蒼涼而極有感染力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她仿佛那個揮起鞭子的姑娘,在抽打著羊群,而身邊是一個愛慕她的青年在深情凝望。

1990年4月16日,那是一個春天。在烏魯木齊一個不算溫暖的午後,一位老人獨自一人,正蜷縮在躺椅上小憩,忽而門外響起了輕輕地叩門聲。

三毛與王洛賓

這個老人就是號稱「西部歌王」的王洛賓,這位突然來訪的女士就是三毛。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王洛賓孤零零地守在美麗的新疆。即使身邊再無親人,人生的打擊從來不斷,但是王洛賓仍然痴迷藝術,不斷輾轉各地,採集民間歌謠。《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上百首膾炙人口的民歌,都是他在極端的生命狀態下挖掘整理創作的,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他生命的印跡。

與三毛相處的那些日子,後來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愉快的,有人說他們矛盾不斷,無論如何,兩人的年齡差距,會造成思想的隔閡,這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像三毛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她要的是熱烈,而已經進入暮年的王洛賓怎麼能滿足三毛的情感需求呢?

三毛終於明白了,有些人本就是生命的過客,哪怕再美好,再想擁有,也終究強求不來。她與王洛賓本就不是一個世界,那些一廂情願的靠近,那些所謂惺惺相惜,只會累得彼此都無法安然。

在愛中輾轉的三毛丟失了心中的愛情,終於在1991年1月4日,她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次,她徹底斷掉了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三毛的一生都在戀愛,至死那天都沒有放棄追尋心中的愛,如果生命的花園中沒有玫瑰,那將比魚兒失去了水,更讓她窒息,撒哈拉開不出鮮花,烏魯木齊也沒有詩與遠方,那就把自己獻給大地吧,讓那骨血化成花的樣子,滋養心中的愛啊。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

相關焦點

  • 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這一生,你又能否有幸,與那個願意陪你瘋狂的人相守到老。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中午睡覺前,又把北京電視臺揭秘三毛之死的《檔案》看了一遍,當主持人石涼講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自己在被窩裡又忍不住哭了。事實上,每次讀到這裡、聽到這裡、看到這裡,都會哭,三毛的語速有些偏快,帶著些孩子氣一樣的臺灣腔,就連說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都不像其他人那樣哭天嚎地。她的聲音很快,輕輕的,軟軟的,卻惹人心疼,好像即使荷西已經逝去多年,她依然害怕吵醒熟睡的荷西一樣。她的那份連時光都不能切割半分的愛,愈堆愈厚,全部都壓在她的心上,使得她在以後的歲月裡備受煎熬。
  • 三毛的一生都在這12首歌裡了
    (三毛 旁白)常常,我偷看母親,尤其當她專心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我總是在猜,猜我的苦與愁,母親總也不以為那是真的。人類生生死死了幾千年,愛是一回事,了解又是一回事。寫到這兒,又看了一眼母親,我突然感到辛酸。她的苦與愁,我又明白了多少呢?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少年時聽這首歌一直以為歌詞所表達的是對遠方的憧憬,對自由的期待,直到後來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三毛女士寫的現代詩《橄欖樹》,才理解其中寓意。為什麼說就因為是三毛寫的詞,寓意就不那麼簡單了呢?因為在我心目中,三毛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遠方,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
  • 臉上被塗抹墨汁的少女、未婚夫死在懷中……三毛一生中的七個瞬間
    自習課上,這位老師將三毛叫到面前,對著全班同學笑眯眯說,老師想請一個同學吃鴨蛋。然後,她拿起一支毛筆,飽飽地蘸滿墨汁,飽得「那隻毛筆都胖了起來」,在三毛的眼睛上畫了兩個圓,叫她轉過身去。全班哄堂大笑,老師意猶未盡,又命令三毛走出教室,沿走廊走一圈。
  • 三毛:在有限的空間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在我內心中,三毛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女子,一生追求自由,流浪遠方,用樸實的文字書寫內心漂泊的孤獨。三毛一生走遍了54個國家,西班牙、南美、撒哈拉、德國、新疆……她曾經愛過許多的人,可是他們最終都離她而去,她的純情被許多女子欽佩,撒哈拉也因此讓許多人嚮往。
  • 三毛:幾段感情無疾而終,後與荷西愛得轟轟烈烈,卻因荷西而死?
    可是這種「細水長流」,竟成了天下女子「都」想要擁有的。今天的故事有關愛情,主人公三毛是一位臺灣著名女作家,她曾出版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最令她出名的是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這是一段滿含甜蜜與激情的婚姻關係,但三毛最後卻因荷西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三毛送給女人一生的箴言,值得每個女孩收藏
    有人說:一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三毛這個奇女子的一生完成了這兩個很多人的夢想,她一生走過千山萬水,她和荷西的愛情在撒哈拉沙漠上開出了愛情的花。很多人喜歡三毛,正是因為她做了很多我們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她是一個真正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的人。儘管三毛一生短暫,但她卻活出了真實的自己。儘管她的一生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至少對她來說卻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來自靈魂和身體上的自由。
  • 三毛: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賈平凹一哭再哭三毛的死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七八十年代可謂紅遍中國和臺灣,三毛以散文著稱於世,對小說也有研究。不過,三毛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經驗為潛在動力,開創了文學界的三毛時代。三毛一生著作頗豐,而且都是青年們愛看的書籍。三毛,背叛了家庭與西班牙的荷西結婚,成為了那個時代追求愛情自由的叛逆代表人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三毛的文學成就還是很高的。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不僅僅是三毛對荷西的愛情故事感人,更重要的是三毛很愛看書讀報。
  • 寫給三毛的11首歌曝光:真正的愛,就是不緊張……
    為了追尋心中所愛,不惜跋涉漂泊,浪跡天涯。但每個人都憧憬過三毛的人生,因為她活成了我們的夢。為了逼他結婚,三毛甚至開始辦理出國手續,她對他說,機票和護照我都可以放棄,只要你告訴我一個未來。沒想到左右為難的他低下頭許久,最後只吐出一句,祝你旅途愉快。那一瞬間,三毛的心死了。年輕的少女決絕地乘上了飛往西班牙的客機,當時她的口袋裡只有5塊錢和一張匯票單,她沒有哭,也沒有回頭。
  • 才女三毛顛沛流離的一生:戀愛5次,自殺三次,結婚5年丈夫離世
    戀愛5次,自殺三次三毛的一生,就總是孤獨的、陌生的一個幻化。很神奇的是,三毛從小就喜歡在墳場裡面玩,那裡如此隱陰森的空氣並沒有嚇到她,反而讓他覺得安心,沒有人的打擾,可以更好地去讀書。這一生父母給她的愛從未減少,就算她選擇自殺,母親也表示出理解。三毛的這一生感覺她的孤獨感與對死亡的念想就是與生俱來的,她認為,死亡就是靈魂的流浪,對於一生想要追求自由的她來說,她認為人的生死也是自由,能決定自己的生死也是幸福的。
  • 流浪一生,2次痛失所愛,4次自殺!三毛只為給心找一個家
    獎項頒布的3個月後,三毛在臺灣榮總醫院內,雙手合十,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遠在美國的張愛玲聞訊冷笑道:「三毛死了?」很多人不知道,電影《紅塵滾滾》在創作時,並沒有經過張愛玲同意,張愛玲因此非常討厭三毛。
  • 29年前,三毛在醫院用絲襪自縊身亡,死前向王洛賓提了最後的請求
    三毛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女作家,她一生的經歷曲折而坎坷,無論是在文學創作還是個人情感方面都有許多值得說道的地方。她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人盡皆知,但荷西並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愛人,在離世之前,三毛這位孤獨的流浪作家,深愛著的人是王洛賓。
  • 三毛:1次求婚被拒,2任丈夫死亡,3回自殺未遂,絲襪結束生命
    也就因此,時至今日,筆者也沒有看過三毛版的《夢裡花落知多少》。00220歲,三毛考入臺灣文化大學學習哲學。在這期間,三毛結識了自己的初戀,也是第二段戀情。為什麼初戀,會是第二段戀情呢?原來早在三毛16歲時,就謊稱自己曾和一位軍人戀愛。
  • 蕭紅:死在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路上
    [摘要]蕭紅一生悲苦而傳奇。她有幸和魯迅交往,與肖軍同居,與端木結合,與駱賓基戀愛。生在北方,客死南方。性格決定命運,或者正是蕭紅不夠徹底的追求和太依附愛情,才使她的一生所承受了太多不幸。蕭紅一生悲苦而傳奇。她有幸和魯迅交往,曾與肖軍同居,與端木也曾結合,與駱賓基戀愛。生在北方,客死南方。在她30歲的生命中,不斷地逃難,沒有在一處地方居住過2年以上。蕭紅的出身其實不算清貧,1911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她的父親張廷舉,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再加上母親姜玉蘭1919年病故。
  • 三毛與荷西結婚6年,膝下無兒女,為何在生命彌留時說看到孩子?
    最近有看到一段文案:「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從前的愛情很慢,慢的,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慢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人的一生好短暫呀,短暫的不夠我們去愛一個人,一生也只夠我們去愛一個人。可是有時候,上天又太過不公,連愛一個人的權利也不給我們。我們甚至來不及去找到那個註定相愛的人,又或者我們幸運地找到了,卻沒有和他們白首偕老的能力。
  • 三毛:來生做一隻鳥,飛越永恆,忘卻迷途的煩惱
    三毛說,我相信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十指緊扣,他仍然會漏走。我相信上帝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失手,我都會擁有。48歲的三毛,逝世於臺北,被發現時是以絲襪纏繞在脖子上自縊而死,死因是因病厭世。這種死亡方式,很「三毛」!不同世俗。如同她短暫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她的情感世界裡的濃度與烈度,比平凡的人幾輩子積累的還要多。
  • 三毛逝世30周年:人生如風,無須沉重
    誰沒有在迷霧中彳亍時想到過死亡? 在大好時光失去雙腿,史鐵生也曾想過死。他日日滾著輪椅的車輪,獨自去往地壇,在古老沉靜的光陰下想通了:「先別著急死亡這件事,再活著試試看。」 三毛也是這個意思。 後來,三毛留學西班牙,與荷西重逢。兩人先後在沙漠、海島生活,如神仙眷侶。
  • 三毛,用一生教會我們珍惜
    三毛,一生流浪,卻把她的「心之安處」交給了心愛的荷西。《撒哈拉的故事》用最大篇幅寫了三毛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寫出最真摯的情感。每個故事都透露出三毛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沙烏地阿拉伯人形容他們一生必喝三道茶:第一道甜似愛情,第二道苦若生命,第三道淡如微風。這三道茶正是三毛講給我們的《撒哈拉的故事》。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你看看這個……」直到有一天,荷西很認真地和坐在旁邊的三毛說:「Echo,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學要念,還有兩年兵役要服,六年一過,我就娶你。 」「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可三毛那段時間,是一直把荷西當做一個孩子來看的。「我們都還年輕,你也才高三,怎麼就想結婚了呢?
  • 被附體、到陰間窺生死薄、離奇自殺…作家三毛的靈異故事還沒有停止?
    如果你愛本少女,看完文章請點讚!在看!星標!分享!抓緊我的手,帶你看光怪陸離大千世界~提起三毛,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還是她?然而命不該絕,於是她又一次收起行囊離開家鄉。再之後,她就重遇真命天子——比自己小了8歲,曾熱烈追求過自己的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