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識董天寶,讀懂已不再少年

2020-08-30 歷史如明鏡

93版《少年張三丰》儘管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但劇情緊湊,演員陣容絲毫不輸如今,錢小豪、李連杰、楊紫瓊、袁潔瑩、袁祥仁,他們每一個在當時都已經紅透了半邊天,尤以錢小豪和李連杰主演的張三丰和董天寶角色最為亮眼,兩人生長環境造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劇裡的董天寶」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了榮華富貴,自己的愛人朋友皆可傷害,大多數人年少時生活無憂無慮不太理解,但長大後理解他已經不再年少。

其實在他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君寶從小修行於少林寺中,使得他對外界的爾虞我詐毫無知覺,甚至不諳世事。而董天寶這一角色從小受盡苦難。進少林寺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描寫,他說自己長這麼大還沒吃過肉,師傅誇他有慧根,但他說是自己窮,有點好笑又有點心酸,確實人生就是如此,難以盡善盡美

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少林時,就立下了要做第一武僧的宏願。事實證明也被他做到了,在進入達摩院考核試驗中,大敗師伯關門弟子心寶,而因為心寶使詐,他不服輸的性格,幾乎致人於死地,於是遭到大師伯的懲戒,用少林各種陣法來懲罰他,他也見招拆招,一己之力幾乎殺出重圍,更將師伯打成重傷。

這是董天寶給我們的初步印象:倔強好勝、能力出色。儘管如此,因為觸犯了寺規,他不得已被逐出師門,從此和君寶開始了在塵世漂泊的日子。

沒有了少林寺的庇護,他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生存。為此他們在街頭表演賣藝,但又因為抗拒交稅而被官兵追殺,期間還認識了尋夫的秋雪和混跡於市井的太妹小冬瓜。最終又在小冬瓜的幫助下躲過官兵追殺,此過程中天寶和小冬瓜暗生情愫,但是誰也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後來客棧吃飯時又遇到了尋夫的秋雪,但此時她的夫君已娶了豪門女子為妻,成了這部電影裡的陳世美,她沒有辦法,開始和她丈夫的第2任妻子打成一片,最終他丈夫在現任妻子的施壓下,將其打成重傷。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講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種情況下她不敢也不可能還手。

就在秋雪性命危急的時候,君寶將其救了下來,並逐漸打開了秋雪的心結。

之後他們因為秋雪得罪的是鎮守太監劉謹的妹妹,也就是他丈夫的第二任妻子,迫不得已只能在他們吃飯的這個客棧棲身。

中途他們還發現了客棧掌柜的重大秘密-劫富濟貧。將權勢滔天的鎮守太監劉謹收刮來的金銀偷盜出來救濟窮苦百姓,這與富有正義感的君寶和還沒有黑化的天寶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此時他們不光是解決了生計,而且有了棲身之所,暫時得以安定下來幫助客棧打理事務。

本以為本以為天寶和君寶就這麼娶妻生子,了此一生的時候,因為鎮守太監劉謹的風光出行和手下爪牙的收稅而被徹底打破了。

當看到劉謹風光出行的場面時,好勝不甘於平庸的天寶打心底羨慕,大概也和劉邦見到秦始皇出巡一樣「大丈夫當如是」,心底埋下了投軍的種子。

有能力和實力且行正途的話,我們把這個稱之為夢想;如果是沒有能力和實力還不擇手段,我們把它稱之為野心。

天寶居於兩者之間。縱觀天寶的成長軌跡,聰明好學,不甘平庸,而且會看臉色,所以說他這個有概率實現。此後他在劉公公爪牙收稅時借坡下驢投身軍營,本以為從此平步青雲,可以憑自己一腔熱血做上大官,獲取錢財,現實無情打了臉,哪怕他比武校場中拔得頭籌,也沒能入得劉公公的法眼。

此後他開始反思,或許內心做了很久的掙扎,最終自己的抱負佔了上風,為了縮短自己奮鬥的時間,幫助劉公公設下天羅地網,將客棧內反對劉公公的一批人幾乎一網打盡,只有君寶等少數幾個人逃出生天。

他也因此開始被劉公公賞識,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錦衣衛鎮撫使。

而心愛的小冬瓜,則被他救下來,隱藏於大營中,然後開始成親。但是成親這麼大的事不可能瞞過劉公公。

接下來又一個選擇放到了天寶的面前:小冬瓜本身在劉公公眼裡是反賊,又在劉公公探視慰勞天寶的時候想刺殺他,此次要麼和劉公公翻臉,要麼殺掉心愛的小冬瓜。他經過權衡,在心愛的女人和權勢富貴面前,又一次選擇了富貴,就像之前出賣君寶一樣。

之後的天寶已徹底黑化,一方面以秋雪為誘餌來捕捉君寶,一方面大肆收刮財物,練兵為惡貫滿盈的劉公公堅持不懈的效力。

在準備處斬秋雪的時候,君寶還是出現了。儘管經過打鬥趁天寶不注意,九死一生救下了秋雪,但回去之後,君寶因為被自己最好的兄弟背叛,受的刺激太大而失去了神智,就這麼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一段時光。當然也不全是壞事,他也因此因禍得福,想通之前的過往種種,得以悟道練成太極,這為他之後抗衡天保增加了重要砝碼。

而此時的天寶利用自己個人能力搜刮民脂民膏、鎮壓民變,練兵強軍,使得劉公公的轄區內成為全國標杆而受到朝廷賞識,準備入京面聖。他也作為劉公公的心腹,準備隨劉公公入京,仿佛從此平步青雲,位極人臣不再遙不可及,離理想又近了一步。

但他從沒有放鬆對君寶的搜尋,因為其一直是他心裡的一根刺。為此他通過不斷殺人逼君寶與自己決一死戰,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和武力有著超乎尋常的自信,只要出現,就能對君寶做到一擊必殺。

可惜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他沒料到君寶已經練成了太極。

大戰一觸即發,一個是對於自己有超高要求的天寶,一個是頓悟後習得太極的君寶,鹿死誰手未可知。

影片的最後我們都清楚了,在電影的世界裡,邪永遠不可能勝正,儘管天寶拼盡全力刀刀致命且懂得利用各種機遇:

陸地打不過,在天網上打,天網打不過,扮可憐偷襲君寶,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偷襲後也被君寶所反殺。一切按照劇本,塵埃落定。仿佛這麼一個為了富榮華富貴、不擇手段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但看到這裡,你們開心嗎?反正筆者五味雜陳......

對於其人品,我們不屑一顧;對於其能力,我們大寫的服。但能力何來天生?大多只是吃過生活的苦不斷進化,最終露出自己的獠牙。其人品也並非一開始就黑化:在少林時,師伯偏心,防衛過當以至於被逐出師門;投靠劉公公後,演武中嶄露頭角,反而不得賞識;為了過快成功,以客棧反朝廷,包含君寶在內的一批人為投名狀,翹起人生平步青雲的槓桿。

人生如棋子,一子錯 ,滿盤皆落索。此後殺小冬瓜徹底黑化,收刮民脂民膏,鎮壓民變,對君寶使出致命手段都是如此。此時他猶如一個賭徒,看到了最終的利益,中間付出所有,六親不認也在所不惜,他是極度努力的,正如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經典臺詞,只是努力用錯了方向。

因此不契合天道的努力,可能最終也會被天道所毀。君寶契合天道,一朝習得太極,人生仿如開掛,打敗了天寶這個第一反派,開創武當,成為一代宗師,社會亦如電影,正邪都是那麼分明。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譯文:不要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為什麼不一邊吟詩嘯歌,一邊悠然地行走呢。竹站和草鞋輕便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一生。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頭的斜陽卻殷勤相迎。回頭望一眼剛剛走過的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少年」,蘇軾的這首詞讓人感慨萬千
    蘇東坡年少一舉成名,備受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崇。也曾少年輕狂、豪情壯志。最終在他43歲時,因為封建王朝內部的權勢紛爭,蘇東坡以莫須有的罪行入獄坐牢,世稱「烏臺詩案」。少年時寫到的歷史只是這樣簡略,完全寫不出蘇東坡那時的幽暗人生。步入中年後又差點兒斃命的親身經歷並沒有嚇倒他。不親身經歷生與死,不足以語人生路。關於命運的不公平,最佳的報仇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悠閒自在。
  • 人生如詩: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到中年時
    年少懵懂之時,我們只知詩美,一通亂背,卻不解其意。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其實在兒時讀過的詩詞中已寫盡。一、世上有一種惆悵,叫做物是人非《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鬱悶。
  • 喜劇就是年少不懂周星馳,看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周星馳,看懂已不再少年!——致敬喜劇之王喜劇就是年少不懂其中意,肆無忌憚笑翻天!喜劇就是看懂已不再少年,撕心裂肺淚滿面!其實,看不懂的時候是因為年少無知,喜歡看是因為心裡太苦,劇情太甜;看懂是因為歷盡磨難,喜歡看是因為生活太苦,而願望很甜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識盡愁苦已老年
    少年之際,我們無憂無慮,自信樂觀,有時不喜自己身上所帶的稚嫩之氣,反而偏愛歷盡千帆嘗盡苦楚的蒼老氣息,甚至有時我們為顯成熟而故意「找愁說愁」。辛棄疾少年也愛仿效前人強說愁苦,可當他真正經歷苦楚後,卻再難如此輕易的將心中的愁苦盡然說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那唐詩如果是一座高峰的話,宋詞無疑是另一座高峰,縱觀整個宋朝,它其實與唐朝是比較相似,兩個朝代也相距不遠,很多的詩人在創作詩歌的同時,也都創作了大量的宋詞,而且裡面的一些句子,同樣的對於後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五篇課文暴露五種人生真相: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文中人
    炎熱的夏季,除了大汗淋漓,最舒服的時刻就是在閒暇之餘,讀一本書,回味年少時期讀過的經典課文,重拾那段不可磨滅的記憶。讀著讀著才發現,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未曾領悟書中意,如今長大成人,才讀懂了文中的人生,成為了文中人。01.失去了童年,不能丟掉童心。
  • 年少不懂《女兒情》,讀懂已不再少年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因病逝世,享年88歲從此,世間再無《西遊記》年少的時候,看《西遊記》總喜歡看裡面降妖除魔的片段,盼望著師徒四人能克服艱險取到真經唐僧:佛心四大皆空,貧僧塵念已絕,無緣消受人間富貴,阿彌陀佛女王:你說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唐僧:阿彌陀佛女王:哥哥,別閉上,睜開眼睛吧,你就睜開眼睛吧唐僧:我就是睜眼看你又能怎樣?女王:哥哥,你難道真的不喜歡我嗎?
  • 年少不懂俞岱巖,讀懂已經不少年
    《倚天屠龍記》中,許多人不喜歡俞岱巖這個角色。
  • 《西遊記》最殘忍一幕,讀懂已不再少年
    就像當年的熱血少年,經過「成長」的緊箍咒束縛過,如今卻淹沒在人海中,每天按部就班地過完一天又一天。這就是最真實的生活。那一年天下大旱,陳塘關百姓誠心獻上貢品向東海龍王求雨不得時,哪吒便大鬧東海只為打破這種不公平的「潛規則」。年少輕狂的哪吒用混天綾把海水攪得翻騰,擾得東海龍宮震蕩不安。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作為一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生那都是在為了抗擊金兵,但是很可惜,他儘管非常的愛國,可是對於南宋的朝廷來說,對於他並不是很信任,這也正是由於他的出身,他原本就是北方人,只是後來他偷偷地回到南方,並且一直致力於收復北方,可是這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從根子上就不信任他,這也使得他一直沒有愛到過重用。從而也使得他極為悲傷,也非常的憤恨。
  • 年少不聽陳奕迅,聽懂已不再少年……
    小寒作詞我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沒有心碎的時刻我不曾攤開傷口任宰割 癒合就無人曉得我內心挫折活像個孤獨患者 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獨患者@追風少年豐大俠:(長篇小說預警)零三年夏,時值年少,初聽此歌,怎知十年那般長短的深刻,更不懂歌詞意義,而我偏偏喜歡了這種晦澀的調調,一如對她最初的喜歡,不過是流於形式的意識
  • 年少不聽陳奕迅,聽懂不再是少年!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你要靜候再靜候就算失收始終要守日後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裡吸收也許豐收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時機先至熟透」葡萄成熟時希望你能夠等到「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看看你最近改變,不再去說從前
  • 曹雪芹:年少不懂紅樓夢 讀懂已是夢中人
    有人說,沒有這段積蓄能量的經歷,可能也不會有後來的《紅樓夢》——這部皇皇巨著,幾乎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醫藥、服飾等等。據統計,其中僅描寫的食品多達186種,包含9個大類;涉及的中藥100多種,方劑也有40多個,令人眼花繚亂。
  • 長大後看《太極張三丰》,董天寶的悲劇,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1993年,由袁和平指導,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等人主演的電影《太極張三丰》,不誇張的說,是至少兩代人共同的回憶,至少我們認為
  • 年少不聽費玉清,聽懂已是非少年
    圖片來源:網絡如今,65歲的費玉清已退圈一年多,像他之前說的那樣,要退得乾乾淨淨,不再過問任何是非。曾幾何時,他用歌聲陪伴幾代人,曲曲經典,傳唱至今。年少不聽費玉清,聽懂已是非少年。費玉清唱了47年,如果你沒有聽過他的歌,你真的不懂他。
  • 年少不懂羅大佑,聽懂已不再少年
    因為那一年,有一張非常不一樣的音樂專輯出現了。那時候流行的是鄧麗君這樣溫柔的歌喉,或是劉文正那樣帥氣的偶像。可是這張專輯的暗紅色封面上,有一個燙著狂躁捲髮,穿著黑襯衫,戴著墨鏡的年輕人。打開一聽,是一把蒼涼又沙啞的嗓音,情感噴湧而出,思考卻雋永深刻。
  • 少年不識愁滋味,如今欲說還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人生不同階段,對愁的理解不同。小時候的我們盼著快點長大,卻不知道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沒有減少反而更多。
  • 52歲伍佰「翻紅」:年少不識曲中意,聽懂已不再是少年
    不一會兒,一個姑娘走過來,接過年輕人贈予的項鍊後,狐疑地看了他一眼,然後扔下項鍊轉身離開。彼時,這個姑娘不知道,她面前的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成為擁有粉絲無數的天王級歌手。而這個年輕人也不知道,自己這些帶著無助、疼痛的經歷,會成為他歌曲中獨特的滄桑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