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之穿透力

2021-02-16 體悟太極

【導讀】真正致命的打擊,是使對手被擊打時原地倒下,而不是「飛」出去。穿透力的產生所需基本條件之一為瞬間作用力的作用速度需足夠快,發力講究不讓對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讓對手平衡感失去但實際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間。

【難度】★★★☆☆

  一年打死人,主要功力、打法、出手的意念。打在右臂上左肩大痛,才叫穿透勁,要是打得重,把勁往你的力點上去,就是你心口,這才是拳打中心並兩肋的真義,不是非要拳頭摔到你胸口才能打中心,接觸你身上那個點不能打中心。

  要打透必須放鬆和有意透敵背之意,練習時沙袋不能裝沙,要用棉花裹鐵棒,這樣可以模擬出內功深厚的人在受擊打時的身體狀態。力量穿過人體外層皮肉再繼續深入時會遇到內勁的強力反彈。穿透力就是能突破這種棉裡裹鐵的內力的力量。如果對方沒有防禦的內力,則任何一種力都可以輕易將其穿透。



  穿透力,一說是滲透力,只要掌握要領,不難練出來。如果我們走路,不小心趟到石頭上,自己感覺力量並不大,可是覺得疼徹骨髓,實際是我們在趟到石頭時,力量並沒有停,而是繼續移動,這就是一種穿透力。如果把這種體驗,轉換到練功和技擊上來,就是自由落體加上速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無論是短距離的抖寸勁,還是長距離的大劈,都是如此。

  穿透力是指此力有穿透到對方內部的特點,螺旋力是穿透力的一種特殊形式,呈螺狀旋轉式穿透。穿透力的產生所需大致基本條件之一為瞬間作用力的作用速度需足夠快。勁長的感覺就是勁留在對方的時間長,拳重沉但不長,挨上一拳是挺痛,但隨即身體脫開,雖痛但已不覺得有勁在身上起作用了,可挨上勁長一拳,身體在倒退中好象勁還作用在身上。師為我講解穿透力,讓我在他身上試勁,總不得法。師把手放在我肚皮上,往裡一擠,我頓時覺得腹中之物被頂到胸口,師卻說:「這一下不是打,只是摸實(粘、按)」,又說:「在這種程度下,再發螺旋崩炸之力,勁從身上吐出」,看我仍未全明白,又雲「實戰時,你就想著把手伸到他肚子裡,摸著他五臟再打起鑽落翻。真正致命的打擊,是使對手被擊打時原地倒下,而不是「飛」出去。

  一條毛巾打溼,直接甩出去,威力並不是很大,甩出去後在用力往後一拉,就會聽見啪的一聲,人被抽到會很痛。這中間毛巾抖了兩下,甩出去是往前抖,往後拉是向後抖。出拳也一樣腰先向前猛的一擰,把拳頭象射箭一樣打出去,當然從肩膀到手指都要放鬆,當拳要打到目標之前,腰在向後一擰,就象毛巾向後一拉一樣,達到目標之時,拳頭再用力繃緊。這其間腰抖了兩下,一下向前,一下向後,這就是雙抖勁。如果空練,拳頭繃緊之時,也會有啪的響身,這就對了。出拳時要注意吃住地面的摩擦力,不能打滑。其實在雙抖勁之上還有三抖勁,就是在最後用力時在向前一抖,這樣就總共三抖。這是最兇狠的發勁方法。


  穿透力可以透過表面而傷內臟,發勁前要先放鬆。雙手在和對方頂住無法放鬆時,要讓對方的勁沉到自己後腿上。肩甲骨不能被對方頂的後縮,要含胸吃住對方的力。頂力時不要把勁處於發完狀態,要處於蓄力狀態,否則拉弓之時對方的勁就會把你頂死。發勁前意念先到對方身上,拳沒到意念先到。這需要深厚的內力。


  在極大的壓力下仍能保持松靜自然的訓練體系,其中的壓力不僅會來自於外,也包含來自於自身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拳頭握緊(但要握空)時,身體的其餘部分仍能放鬆。拳頭的本身形狀始終如未使勁狀態時,中間似有一小球,此時滲透力最大。拳握越緊越好,但要空握就是緊握空氣。合緊一個蛋的勁在打手裡特別實用。出拳想打出鑽勁,必須放鬆手臂,虛握拳頭,到目標時繃緊手臂與拳,發爆炸力。想要達到此種程度須長時間練習。但在手中握一小團紙立刻可達到這個效果。可做個實驗:先用右手拳向左手掌擊打,仔細體會左手感覺,然後右手握一小團紙再用同樣力量擊打左手掌,仔細體會左手感覺,雖然力量一樣大,但握紙後鑽透力要大得多,在實戰中就將殺傷力提高了近一倍。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整個人要過人。步要過人,前腳要超過敵人的後腳,你的步要把敵人掀起來、趟出去。身要過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敵人的重心上,要把敵人砸倒、撞飛。手要過人,要把敵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後腦、後心,而不是臉、胸。

  真正打慣了實搏的人,反而極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動手,精神激蕩,殺機一起,很難控制,誰也不能保證對方不突出殺招,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實搏只能從實搏中去體會,沒法教、也沒法訓練,蛇形或太極拳的斜飛。在切磋的時候,可以用肩撞,身靠等法把對方發出去,證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貼身發力比對手要高;但如果是實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陰,戳眼,刺喉等用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門練習,常因互不相傷,故虛緩而發,雖能習得聽之一﹑二,然日時以久,引以成習,臨敵應變之際,竟多不能致用。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當不知所用而用,不期然而然。



  內家一急應,其周身瞬如剛鐵撞人,如虎撲羊或虎獅王撲倒鬣狗剎那頸椎折斷,剎那撲踩在地上。

  接手便使對方失重;在對方身形不穩時迅速進招,落掌點要入任通督,也就是從胸前的任脈打入,對準後背的督脈,輕輕將對方拋出數步之外了。打人如拍球,要體其意。眼神須活,但看注敵身中心重心一線。手上的勁碰到哪就往哪扎進去。

  就是用那個「慢慢」伸出去的手打。手還是那麼慢。想像用手拿著一個特重的水泥塊慢慢的伸出去。雖然慢的象伸懶腰一樣,但是碰上對方的臉只要你不收勁,信手一揮,對方就會立撲於地並且受到重創。

  旋轉身體就是把身體擺順在後面頂著水泥塊,躲在水泥塊後面望前迎著走。這得把整勁練到份上,手上有極綿軟極剛硬的狀態。不是極綿軟和極剛強的轉換,只要轉換就是人為的是破體之力。手上不做任何變化就同時具有極堅硬和極柔軟的兩種效應,看著綿軟碰上才知道是石頭一樣的堅硬。

  打蠟燭能夠鍛鍊人的穿透力,在練習時,不能用手扇風,必須用拳頭打出去。這是練習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無關,力量越集中,滅蠟燭的距離就越遠。真正的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而在於能集中多少力量。手之練法可備油燈一隻,中置三股粗燈芯一束,點燃後對準火舌擊之,始則火舌有晃動之象。日久功深,手到即滅,然後將燈芯加粗。站立距離愈遠,功夫愈深矣。其握前臂一抖後,突覺有一過電的感覺,由前臂而起直逼心臟。驚問其練法,不過用粗纜繩握其一端,每日抖練,功久自成。



  透勁的訣竅便是一個震字,無震便談不上透,搔癢而已。透勁的秘訣在於攻擊者巧妙發力,發力後引起對手自身身體產生反彈,並由此產生震蕩。透勁訓練要求的是將沙袋打得晃動的頻率越高越好,而且晃動幅度不能超過5度,裡面的沙要越來越松,而不能越來越緊。兩人相鬥,若攻擊者大力擊打對手軀體,對手勢必用力抵抗,若攻擊力量太大則對手會倒地或退步,攻擊的力量自然得以削減,內臟也就不會受傷。要讓對手內臟受傷的辦法,一是提高肢體硬度和攻擊速度,力求突破防禦,強攻入內,二則是利用透勁讓對手機體產生「自殺式」反應。透勁的發力講究不讓對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讓對手平衡感失去但實際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間。

  打沙袋首先不要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勁給打順,形不要僵,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兩腳塌實,腰跨松沉,含胸跋背,頂要自然上領,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從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線,出手如拿東西一樣。握拳時腕部要平,不可彎曲,肘部截力,要從調整肩部順其力,形和勁打順之後,就以腰胯為主,做到腰胯松沉,氣沉丹田,以打透為目的,此種練半年就可傷物。

  "體悟太極"為您甄選太極拳的經典文獻與視頻,梳理太極拳的技擊與健身理論,探索太極拳技藝交流與傳承的新途徑!非常歡迎各位拳友將習拳心得或精彩文章或視頻發到tiwutaiji@163.com,與廣大拳友分享交流!

  長按二維碼關注「體悟太極」公眾號(微信號:tiwutaiji)。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在「體悟太極」官方網站(www.tiwu.ren)上查看更多太極文章和視頻。

本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內容,請及時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
    一般人認為,詠春,太極,八卦,形意拳就是內家拳。少林拳,洪拳,查拳,炮錘等等是外家拳。內家拳很柔和,四兩撥千斤,以柔勝剛。外家拳剛猛有力,虎虎有聲。所以從外表上就很容易分辨出內家拳和外家拳。但這種說法似是而非。
  • 從董海川與楊露禪的比武探討內家拳高手的功夫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於是對更多人難說,內家拳高手的技擊功夫成了一種夢境,而離現實越來越遠。之所以,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傳武高手的真實存在;一方面的確「假大空」的大師太多,二來也缺乏榜樣的力量,楊露禪和董海川的那種功夫似乎就是一個傳說。
  • 內家拳大師王徵南——張如安
    內家拳大師王徵南張如安明代新拳種內家拳的出現,不啻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的一次革新與飛躍。文獻對內家拳確切含義記載不詳,對於「內家拳」的釋義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所有人都會 提到黃宗羲在《王徵南墓志銘》開篇的闡釋:「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拳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
  • 八極拳仇寶龍:內家拳幾近於神術!
    最近,仇寶龍在一些視頻中,專門談了中國武術中的所謂「內家拳」,其非常有邏輯、有學識的談話,顯然對像太極雷雷之流,拿所謂「術高莫用:若用內功,會要人命」來騙人的武術神棍們,給了當頭痛擊的一棒。這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黃宗羲寫的文章;後來,他的兒子黃百家又寫了《內家拳法》。其內容是說,這個少林拳法以勇出名、主搏於人,然而,也容易被人乘之——也就是說:我打人家,人家也容易打我;而內家拳是什麼呢?是以靜制動,見者立僕。即不主動出手,誰見著我,就是摔了一跟頭,還不傷你,是這樣一種狀態,這就是說明內家拳是「不主搏於人而制於人」的一種拳法。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還原真實內家拳(一)
    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 文中說張三峰是宋代道士。當時徽宗信道,召三峰覲見。張三峰在進京的路上"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後人見到此文,往往覺得不可思議:一是夜夢授拳不可思議,二是以一殺百不可思議。不管這段描述如何,張三峰應是內家拳始祖。該拳百年後流傳於陝西,後來又流傳於江南,具體經過墓志銘中有詳細記載,文中不再贅述。
  • 內家拳大師張松溪生平辯誤——張如安
    其籍貫,徐哲東《國技論略》提出浙江鄞縣、海鹽兩說,《武術拳種和拳家·張松溪小傳》據張松溪派內家拳傳人推斷其生於溫州。其生卒,史籍上未載,唯《武術拳種和拳家》一書推斷其生於一五○六年前後,光宗泰昌年間卒於貴州玉屏,約在1620年左右,終年110多歲。其所習拳種,黃宗羲《王徵南墓志銘》、黃百家《內家拳法》始稱為內家拳;清末宋書銘《宋氏家傳太級功源流及支派考》則稱為太極拳。
  • 太極拳為何不是鄞縣張松溪所傳的內家拳——皇甫賢昌
    若用顧頡剛治古史之法,追溯其本源,則張三丰之歷史,完全出於層累地編造而成。」「遠在清初之人,而述一或宋或元或明之張三丰,安望其來歷之不謬乎?況黎洲於《王徵南墓志銘》中,絕未言三豐之拳,即為太極。百家於所著《內家拳法》中,明言為六路、十段錦上內家拳,假託附會者,亦可休矣。」
  • 內家、心意、拳
    說是內家拳主氣,外家拳主筋骨皮。那麼練少林就沒有氣?練太極、形意、八卦就一定有氣?  守孚老師告訴大俠,鐵李兩位先生一直強調拳功一體為內家,拳功分開為外家。大俠聽了茅塞頓開。舉例而言,那種打起來像鞭炮的拳法好看但沒有功,所以是外家。少林拳大多數都是拳如鞭炮,所以是外家。但假如練少林的每一拳一腳都灌注內功,那就是內家的練法。少林鎮寺之寶「心意把」就是內家的練法。
  • 內力無窮的內家拳為何打不過現代搏擊
    首先號稱內勁或內力無窮的,不是內家拳,更不是中國功夫,而是武俠小說,這些「常識」不是內家拳科普的,更不是專業武術從業者科普的,這些都是拜武俠小說或武俠影視作品所賜。增加了內家拳或傳統武術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同時也為正確的科普傳統武術製造了障礙,利弊參半,眾口難調!
  • 內家拳真正不傳的秘密
    化者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內家無論截(形意撞抖震顫搓)順(太極履發)閃(八卦閃抹)三法都不離一沾,只越高者沾之無形,彷佛閃過卻攻者已飛跌。形意抖震勁、烈勁、炸勁,初功者身首皆顫,此勁直接施於人身即可殺人。尹氏八卦稱乾冷勁,太極稱冽勁,鶴拳稱駿身震身縱身宗勁,心意稱戰勁顫勁。
  • 「武當內家拳」原來是通臂拳\明朝《通臂拳譜》探秘
    也說內家拳法    清內家拳傳人黃百家的《內家拳法》中有:「佑神通臂為最高」,可見,通臂拳和內家拳的確大有淵源。依據清初史學家黃宗羲、黃百家父子的記載,內家拳源於宋張三峰。張三峰始學於少林,得其精微奧詣,復從而翻之,另創內家一派。張三峰拳法後傳至關中王宗,王宗傳溫州陳州同。
  • 內家拳與外家拳到底有何區別?你看明白了嗎
    常說中國傳統武術有內家外家之分,王薌齋大師似對此說持否定態度。王老的意思是說,習拳要講拳理,合理則為是,不合理則為非,如此而已,不管他是什麼家。通常,形意、八卦、太極被認為是內家,其他門派則是外家。也有人把通背劃為內家,但筆者對此知之甚少,無法置評。粗略地說,內家講勁,外家講力。內家追求的是力量的靈活合理細膩,所以一輩子都在摸勁。外家則追求力量的強度與運動速度。或者說,內家講用意,外家講用力,王薌齋先生稱其發展的拳術為「意拳」,可見「意」已佔有中心地位。通常力和勁同義,但在拳學中又有本質的不同。
  • 內家拳怎麼發勁,內家拳行拳發勁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怎麼發勁?有的人身體很壯卻發不出力來,這不僅表現在初學者身上,而且也反映在習拳多年者身上。練拳發力使不上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內家拳行拳時如何發勁。內家拳怎麼發勁-放鬆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後能極堅剛,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 內家拳真實學習狀況,朱老師帶你遨遊功夫之路,看遍真武學
    上篇文章給大家講解到了,內家拳真正弟子初中期階段,人品和心性被老師認可,所教授技藝和控制。今天呢,就繼續給大家講解,內家拳中期階段或者以後的真實學習狀況,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記得點讚分享哦。我說這麼多,只是讓大家了解真實的內家拳功夫練習狀態,傳遞武術正能量。這些其實都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人人都可盡綿薄之力。好了,不廢話了,進入正題。
  • 內家功夫的核心是勁力的運用
    而能將全身之力運送於一拳一腳甚至一指之端而後放出者,稱之為有「勁」,也叫勁力。「勁」有透力,可由表及裡;「力」無透力,僅及於表面。「勁」有爆發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無爆發力。武林高手能以手掌擊石成塊,以指鑽磚成洞,足見透力之強,力大者不能。力大者可日負百斤,往來百裡,持久力強可見一斑,武林高手不能。武林高手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腳致人非命。可見「力」與「勁」是不大相同的。
  • 形意拳穿透力和殺傷力之勁從足下生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形意拳高手用勁,不見其形,疾如閃電,一發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動電發,使敵不得盡其守御之
  • 穿透力是傳統武術的不傳之迷,打上就亡
    穿透力可以透過表面而傷內臟,發勁前要先放鬆。
  • 內家功夫的精髓,一說就透
    而能將全身之力運送於一拳一腳甚至一指之端而後放出者,稱之為有「勁」,也叫勁力。「勁」有透力,可由表及裡;「力」無透力,僅及於表面。「勁」有爆發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無爆發力。武林高手能以手掌擊石成塊,以指鑽磚成洞,足見透力之強,力大者不能。力大者可日負百斤,往來百裡,持久力強可見一斑,武林高手不能。武林高手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腳致人非命。可見「力」與「勁」是不大相同的。
  • 內家功夫的發力講究整體勁力,四肢百骸通連一貫,強調筋骨關節的運動及力量;對於肌肉的力量,內家武技也十分重視
    在對敵時,身體各部環節都要保持一定的繃張力,全體要振動勃然,不可鬆懈,架子不能渙散,作為一個內家好手而言,散架就意味著失敗。內家拳功夫分為明勁、暗勁、化勁這三步功夫,三個層次(又稱剛勁、柔勁、化勁),在修習上,先由局部通連,再進到身體通連,然後才是整體通連,全身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