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抽訪
訪 問 時 間
8月11日17時至8月12日凌晨1點
訪 問 對 象
「空心村」隱患點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地災監測員
電 話 提 問
●你們有多少隱患點?是什麼類型?威脅多少人?有沒有預案?
●隱患點有沒有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如何幫他們?
●現在雨情如何?是否24小時值班?雨中巡查、雨後核查怎麼做?
8月11日起,四川迎來今年汛期最強降雨。當天,省地質災害指揮部發布了入汛以來最大範圍的地災氣象風險橙色預警,成都、綿陽、雅安等地的18個縣(市、區)進入預警範圍。四川的山區、偏遠農村一直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中之重,「空心村」的地災防範更是重點和難點。我省現有「空心村」地質災害隱患點共3936處,分布於全省各個市州。
8月11日17時至8月12日凌晨1點,記者選擇了都江堰市、平武縣、青川縣、汶川縣等橙色預警區域縣(市、區)的「空心村」隱患點,另外還選擇了中江縣、合江縣、榮縣等5處非橙色預警區域的「空心村」隱患點,隨機撥打了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地災監測員的電話。□本報記者 寇敏芳 邵明亮
●對隱患點情況掌握嗎?
大部分防災人員對答如流,個別人不熟悉情況
我省地災防治體系分為省、市、縣、鄉、村五級,鄉村是防災的「最後一公裡」,無論是發現隱患險情、預警信息傳達還是避險轉移,都需要鄉村防災體系快速高效反應。目前,我省已實現隱患點監測員全覆蓋,監測員主要由本地有經驗的村民擔任,村幹部為相應的監測責任人,鄉鎮主要負責人為防災責任人,組建起基層防災網絡。記者撥打電話的對象主要是以上三級防災人員。
電話中,絕大多數防災人員都能說出隱患點的基本情況,包括隱患類型、受威脅人群數量、避險轉移措施、防災預案等。在非橙色預警區域,記者抽訪的5個縣(市、區)防災人員也能夠較快接起電話,說出所轄區域隱患點情況,並表示均在按要求巡查、排查。
但記者在詢問中也發現,一些鄉鎮幹部對受威脅人數較少的小型隱患點情況熟悉度不夠,作答反應時間較長。個別村幹部對本村隱患點情況還表現得十分陌生。
都江堰市玉堂街道三溪社區書記施志軍是該社區12組鄧家槽崩塌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當記者向他詢問情況時,他先是否認了當地有該隱患點,記者再三詢問後才改口說「有」,但仍然說不出基本情況。隨後,電話那頭傳來施志軍小聲向他人詢問的聲音,經過了漫長等待,施志軍才答出了隱患點的基本情況。
作為石棉縣回隆鎮石龍村國光組光頭山溝泥石流的監測責任人,村組幹部鄧聯華面對記者的詢問同樣不置可否,沉默幾秒鐘後,直接掛掉了電話。
●特殊群體有沒有人幫?有的人了如指掌,有的人回答籠統
記者電話詢問的隱患點均在「空心村」,這些隱患點或多或少威脅著老年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
打給防災責任人的電話中,對方基本都能識別受威脅特殊群體的情況,但具體到數量和人員情況,各地反應參差不齊,有些人回答較為籠統,如「有老年人,但是腿腳都好,可以自己跑」「老年人不多,都有人管」……
有些防災人員則能對受威脅老人「畫像」,並且成立了工作組負責老幼群體的轉移安置。安州區千佛鎮鎮長吳維維告訴記者,該鎮外出打工人群較多,居家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小朋友。以該區大水溝泥石流隱患點為例,此處居住有一個90多歲的獨居老人,腿腳不便、行動遲緩,是重點關注的對象。8月11日上午,千佛鎮已經會同村上,安排專人提前將老人送到了鎮敬老院安置。其餘60歲以上老年人,則實行差異化管理,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展幫扶。「20多位老年人原本集中安置在敬老院,但後來發現地勢太低不安全,又把他們都轉移到了地勢較高的衛生院。」
在抽訪中,記者了解到,各地均按照省級相關要求落實幫扶工作,對老幼等特殊群體結對幫扶。結對的形式不一而同:平武縣平通羌族鄉採取了鄉鎮領導分片包幹制度,一個分管鄉鎮幹部對應一個片區,對片區老年人開展幫扶;青川縣騎馬鄉將村裡的老幼群體「分包」給村裡的民兵、村幹部,遇到危險由民兵幫助轉移;中江縣普興鎮新星村4組碉堡坡滑坡隱患點,受威脅人群較為集中,幫扶老年人的工作主要由監測員何小明承擔,但他的年齡也已接近60歲。
記者在抽訪中還發現,監測員老齡化現象部分存在,除了何小明,都江堰玉堂街道三溪社區12組鄧家槽崩塌隱患點的監測員董軍,年齡也在60歲上下,他既是監測員也是該點位受威脅的群眾。
●暴雨暫歇,會放鬆警惕嗎?
抽訪人員均在崗,24小時值班排查
按照我省地災橙色預警響應要求,防災人員要做到24小時值班值守,並對地災易發地段加密巡查、排查。記者特意選擇11日晚間至12日凌晨打電話給防災人員,此時各地降雨暫歇,又正值夜間,防災人員會不會因之「打盹」放鬆警惕?
在記者撥打的10個橙色預警縣(市、區)的防災人員中,電話均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接通。防災人員均表示,根據預警的要求,做到了24小時值班值守。部分鄉鎮防災責任人告知記者,正趁雨後空隙查看災情、組織排危除險。
平武縣平通羌族鄉易陽村易陽溝泥石流隱患點防災責任人、鄉長楊波介紹,易陽溝泥石流治理工程經歷汛期多次強降雨,庫容已經飽和,再遇強降雨容易發生翻壩。「趁著雨停,我們趕緊把溝口的沙子石頭清理一下,免得堵塞河道。」楊波說,該鎮已經準備了兩臺挖掘機,停放在橋涵洞附近,如果有泥石流衝進河道,可以保證第一時間清淤。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核查」是我省地災防治排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橙色預警後,這一點各地做得怎麼樣?
記者抽查的10名地災監測員均表示按要求開展了排查。汶川映秀鎮桃關村溝頭組桃關溝泥石流隱患點監測員郭發忠告訴記者,每天上午固定時間,他都會沿著溝道巡查一遍,向上遊水電站了解水情。記者打電話的時間為11日23時20分,當時沒有降雨,他說自己正準備到河邊看看,「今晚上不睡覺了,多往河邊跑幾趟,看看水渾了沒有,如果水渾了,馬上打電話給鎮上。」
記者將郭發忠的回覆向映秀鎮防災責任人、鎮長周波求證,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說,考慮到夜間可能有大暴雨,該鎮已經要求各鄉鎮監測員加密巡查,要求24小時值守,確保第一時間發現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