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季,手足口病、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等兒童傳染性疾病總會迎來高峰期,不少孩子都不幸「中招」。但是今年情況卻大不同,這些往年的「熱門」傳染病在今年突然「爆冷」,而這些意想不到的變化與我們在疫情期間保持的良好衛生習慣息息相關。
通訊員 於露露 張艾萱
實習生 蘭倩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與往年同期門診數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
8月3日下午四點,記者來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分院,發現手足口病、腸道等門診沒有患兒在就診,「與往年同期的住院率及門診數量相比,今年的數據下降非常多,大概有三分之一。」南京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田野表示,過去每年的傳染病高峰期,自己在門診問診的時間要從早上八點持續到晚上八點,一天的門診量超過200,每天都處於高負荷運轉,幾乎一刻都不能停歇。「但是今年就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患傳染性疾病的孩子很少,比如手足口病患兒的數量僅在個位數。」田野笑著告訴記者,今年突然「閒」了下來,不是很適應,不過看到這樣的變化自己非常高興。
田野表示,今年出現這樣的有利變化與疫情防控到位有關,因為疫情來襲,大家看了不少科普宣傳,更是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也正好杜絕了傳染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環——傳播途徑,傳播途徑被切斷後,病源與宿主之間的聯繫便被切斷了,所以大大減少了傳染病的發病率。同時,這也說明大家在疫情期間,個人的衛生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常見病、多發病就近就診的原則,「部分孩子在家門口就治好病,免去了長途奔波。」田野告訴記者,今年感染科的醫生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攻關疑難雜症中,「比如不明原因的發燒等。」
保持好的衛生習慣,不讓傳染病捲土重來
疫情的防控,讓家長與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使得兒童患病的機率大大減少,但是疫情過後,家長也不能鬆懈,給病毒「捲土重來」的機會。田野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戴好口罩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以阻斷糞口傳播,多吃熟食,防止病從口入,從根源上建立牢固的「防禦門」,將病毒隔絕在外。
另外,3歲以下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疫苗接種來杜絕一些傳染病的發生,3-6歲的幼兒園孩子,因從家庭邁入集體生活,會接觸到更多的病源,因此,除了進行相關的疫苗接種,還要在幼兒園內外保持好的衛生習慣,儘量減少傳染病發生的可能。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