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再見前任》自2017年12月29日上映後,票房一路高漲,最終斬獲19.26億票房,成為年度當之無愧的黑馬,以3000萬的投資成本成為以小博大的商業片典範,不得不說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充滿著奇蹟。
其中,值得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前任3·再見前任》上映第9天的時候遇到了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正面對抗中,創造了令人驚訝的結果: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首日票房只有6千多萬僅為《前任3:再見前任》的一半,《前任3:再見前任》完勝。
這也是眾多網友吐槽《前任3》的一個點:國產狗血愛情片輸給了好萊塢特效大片!
一時間,網上集體炮轟中國觀影人群「審美奇葩」,各路「資深」觀影人士紛紛實名嘲諷《前任3》,可就是在這樣的嘲諷中《前任3》反而越戰越勇,最終止步於20億大關,各方人士奔走相告,慶祝《前任3》的「過氣」。
其實現在國內觀眾談到「商業電影」必離不開:大製作、大明星,電影市場應該求同存異,狗血愛情片和好萊塢特效大片同樣都是商業電影,何必厚此薄彼呢。
《前任3》劇情上沒有致命的缺點,總體而言圍繞6個人(三男三女)的性格特點將三段愛情表現的雖稱不上完美,至少是很「真實」了。
看《前任3》的觀後感有兩種極端的情緒:
1、看哭了,哭到不能自已;
2、什麼垃圾玩意,綠茶、渣男各種作死,備胎各種趁虛而入,這種三觀不正、宣揚小三的爛電影就不應該上映;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個人認為非常可以理解,對於一部愛情片而言,無論是文藝小資、還是狗血濫情,最終都會收穫這兩種極端的情緒,原因無他,兩個字:共鳴!
看噴了和看哭了從根源上就是一個問題:是否產生共鳴?
一個以為會挽留、一個以為不會走,這是林佳和孟雲的真實寫照,這一段感情線承包了全劇的淚點。兩個人都驕傲的不肯先開口服軟,最終莫名其妙的勞燕分飛,唏噓於眾人,正如《體面》歌曲中唱到的那樣:
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何來虧欠,我敢給就敢心碎,鏡頭前面是從前的我們在喝彩,流著淚聲嘶力竭。離開也很體面,才沒辜負這些年;愛得熱烈,認真付出的畫面,別讓執念毀掉了昨天,我愛過你利落乾脆。
一種經歷,一種人生,一種感悟,這段一方面被人噴的最狠,一方面又被人哭的最心碎。兩個小年輕在大好的青春年華,面對無限可能的人生,自信滿滿;面對情感上的波折,桀驁不馴,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低頭的人,最後等到的卻是對方的「分手」二字。
說實話這樣的劇情不算少,誰年少的時候不曾做過沙比的事兒呢?在高中或者大學時代有過感情經歷,而最終沒有修成正果的青年男女,她們分手的原因至少有一半是因為:是你先說分手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面對林佳和孟雲的「幼稚」,面對林佳吃芒果自虐和孟雲鬧市玩COS的劇情自然是嗤之以鼻,實則在很多人看來,年輕人做的這些事根本就是再正常不過了。
共鳴對於觀影來說是很重要的,我認為《前任3》風評之所以沒有出現《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青春劇那樣全民吐槽的局面,最大的優點就是:後者各種作死最後還神™來一句「我們的愛情最終輸給了現實」,而前者各種作死最後換來的是一句瀟灑的「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該說抱歉」。
對比來看,高下立判!總的來說對於《前任3》中林佳和孟雲這條線的感情塑造,個人還是很滿意的,而這份滿意源於「感慨」。
除此之外,《前任3》中經典的坦白局、了斷局中於飛和丁點的表現承包了滿滿的笑點,尤其是丁點一句「咦,你還送我情趣內衣呢,享受的還不是你啊」之後於飛在計算器上狂點「6666666」這一幕,喜劇氛圍直接拉到爆。
愛情的終局本就是充滿悲傷和喜悅的,林佳、孟雲和於飛、丁點分別用兩種不同的形式演繹了分手後的不同形態,性格上的差異直接促成了兩種結局,看完《前任3》後有多少正處於熱戀的小男女互相在電影院中抱著說「如果分手,我們要學丁點和於飛,千萬不能成為林佳和孟雲」,可愛情最終能變成她們想像中的樣子麼?
提到《前任3》的成功,肯定繞不開劇中的兩首曲子,插曲《體面》和《說散就散》對全劇觀感的加成太大了,稱之為「畫龍點睛」也不為過。
說散就散:說不上愛別說謊,就一點喜歡;說不上恨別糾纏,別裝作感嘆。
體面: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離開也很體面,才沒辜負這些年。
總的來說,《前任3》在國內大火成為票房黑馬是非常合理的,這種悲情中充滿著歡樂的劇情,太適合年輕人的觀影喜好了。此外,國人對愛情的理解註定了這類電影的票房不會太差,當「再見前任」這四個字在大熒幕上出現的時候,有多少人就已經準備開始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