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子女對他們大的照顧就是三不

2020-12-22 我的情感課堂

從傳統的觀點來看,人老了,兒孫在身邊就是最幸福的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每個人的處境和個性都是不同的,有些老人可以過著非常安逸的生活,和他們的孩子和孫子孫女在一起很自在,一些老年人卻出於某種原因選擇獨自一人養老。

不管什麼樣的安排,實際上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合適的安排,只要他們沒有急於求變的意圖,那麼別人就不需要用自以為是的理論和特殊的眼光來幹涉和批評,他是一種幹擾和阻礙,與卻無關。

也許很多有傳統觀念的人無法想像的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子女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愛,不是更多,而是三不!

不要依賴你自己

他妻子60歲後獨自一人過世了,他沒有和孩子們呆在一起。

對此,身邊不時有人關切地問老人,對她說:「像您這種年紀,還是跟孩子們一起住好一點,彼此之間有個照顧。年齡大了,就不要逞能了,該依賴孩子,就依賴孩子吧。」

表面上,老人只回答:「我喜歡清靜自在,跟孩子們想法、生活習慣都不一樣,自己獨自居住,過得還快活一點,之前不想改變這種模式。」

然而外人也許不知道內心真正的煩惱和煩惱。

老人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能力一般。之前,他們正處於上有老階段,老年人不需要他們的照顧,每次回家,都會因為經濟困難向老人求助。

不要指望他們給自己養老,鄭秀珍,老人們只希望他們不要自食其力啃老已經在他們年老的時候燒香了。

所以她根本不想和他們住在一起,她只想一個人呆著。

因為那樣的話,我不能停下來,我要做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且我比現在更累了,而且,我必須在錢財中損失慘重。

2不要拿走你的養老資金

老年人也有危機感,他們可能知道他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

當你知道在你年老時不能互相依賴時,你就會知道無論如何必須保持他獨自生存的能力。

因此情況下不拿走養老資本比期待孩子養活自己更實際。丈夫去世後,她沒有多少錢了,她覺得她有安全感。

他們每月的養老金用來支付日常開支,只要孩子們沒事幹,他們就會來搶他們,其實,老人們的生活也相當可以忍受,也比較有保障。

事實上她的孩子們每周都會帶著孫子,孫女來殺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試圖從她那裡得到一些實際的幫助和好處。

她愛著她的孩子,孫子,但有時當他們得到他們的願望,高高興興離開時,她會看著她縮水的錢包,她很重,總是擔心自己年老。

很容易理解,他們不為自己的晚年買單,他們總是讓年邁的母親為自己的生命買單,未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如何?

這不是一個無法預測的問題,其實,答案一目了然,但對方並不在乎。

3別插手找你老婆

老人的想法是,如果有可能,最好找一個差不多的老人,互相照顧花餘生。

這樣,我們就不必依賴雙方的孩子給自己養老,這解決了壓著頭上的負擔,也解決了他們最大的一個煩惱。

所以她最期待孩子的看點就是能夠更大方,不幹涉自己的事情找老婆。她也可以想像,她的孩子們會反對這種情況。

因為那樣的話,他們就不能再從母親那裡獲益了。

雖然老人的財產不算太多,但對於那些記得她東西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認為自己天生就有自己的財產,可以不時地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幫助,只要他們能從中得到到沒有,那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這將是一種不言而喻的反應。

雖然老人想找他的妻子,但如果他找到了,那一定是一場激烈的戰鬥,他必須想辦法說服他的孩子們。

結論:

看了老人的真實情況,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不剝奪自己養老的資格,比說他們都期待孩子給自己養老更為恰當和簡單。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如此高的期望,他們的孩子應該天經地義來養活和照顧自己,但至少作為成年人,他們必須自食其力,他們不應該在成年後給年邁的父母增加各種額外的麻煩和經濟壓力。

對父母來說,最基本的孝順就是能夠自給自足,得到他們所需要的錢和物質,過一種他們感到滿意的生活。

即使顧忌的父母在晚年沒有空閒時間,這也是一種同情和理由,讓孩子不至於淪為父母一輩子不能扔掉的負擔,也不妨礙老人們想方設法自救養老(包括晚年再婚)。

正是這種社會上最樸素的欲望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有那麼多的老年人在他們年老的時候真的有許多未知的無助、悽涼和心痛。

-END-

相關焦點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3.進城照顧孩子在農村有很多老人是因為一種特殊的原因導致獨居,那就是他們的子女在城市生活,因為家庭背景不夠雄厚,所以子女在城市生活壓力也很大,如果子女繁育了下一代,因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可能將無法陪伴自己的孩子,所以此時就需要在農村的父母過去照顧孩子。
  • 誰來照料城市的獨居老人
    可見,老人對養老模式的選擇意願仍以傳統的家庭式養老為主。城市獨居老人生活照料服務需求現狀和特徵(一)男性獨居老人對生活照料需求比例高於女性,年齡越大,生活照料需求也越大。儘管老人整體上對託老照料類服務需求不高,但對於失能失智型日託服務的需求比重則明顯較高(50.8%)。由於託老類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很多老人對此不夠了解,導致其暫時對此類服務認可度不高,持觀望態度。(三)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和不同地域的獨居老人生活照料服務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首先,不同性別獨居老人的服務需求類型存在差異。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這時,有人質疑老人的子女去哪兒了。原來在11月28日,家住昆明一小區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滲水,上樓敲門多次無人應答後報警求助,民警到達現場後多次敲門無人應答,在採取緊急措施開門後發現老人已經躺倒在廚房。廚房水龍頭沒關上,水還在流,但老人已經沒了生命體徵。
  • 91歲老人獨居,6個子女不常往來,房子裡堆滿30個編織袋的垃圾
    文丨糞提 審丨易桉導讀:在中國,很多老年人並不期盼著退休生活過得多舒適,如果能夠老有所依,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慰藉。老年人最大的心願無非就是兒女常伴身邊,兒女的陪伴對他們來說非常好重要。杭州武林路有一位91歲的老奶奶,她在老伴去世後長期獨居,因為孤獨及節儉,她養成了撿垃圾的怪癖。屋內臭氣燻天、垃圾深達四十公分,沒處下腳,鄰居也不堪其擾。社區人員召集六名子女調解後,終於此問題被圓滿解決。他們原來是這麼做的。91歲老人獨居,養成撿垃圾怪癖丁奶奶已經九十一歲高齡了,雖然已經91歲,本是一件喜事。但老人家的生活質量卻難以保障。
  • 【調查】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這些志願者,本身就是心理諮詢師,他們也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從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向老年人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教老人怎麼和別人溝通,怎麼樣釋放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離家後的老年夫婦,而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志願者指出,無論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如果長期得不到子女的關愛,找不到溝通交流的對象,那就很容易產生孤獨感。
  • 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不連累子女,是父母最大的溫柔
    湖南武岡一獨居老人身患癌症後,自己挖坑鑽進洞裡等死。據了解,該老人身患淋巴癌全身疼痛,子女又都在外地打工,而且幾番治療都沒有治好,為了不拖累子女,才想出鑽進洞裡等死的辦法。其實,這個新聞最令人心酸的不是獨居老人挖洞等死,而是那句"不拖累子女"。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
  • 不要遺忘武漢的獨居老人
    武漢封城後,獨居老人群體的生活面臨極大風險。一群年輕人組織起來,為社區扶助不完整或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無償提供送菜支援。一個多月時間,志願者們走近1500位獨居老人的世界,鞏固他們的日常生活。以下是「尋找獨居老人」志願行動發起人周維(化名)的口述:
  • 關愛獨居老人 做好消防宣傳
    乾燥的秋冬季是火災的高發期,而多數獨居老人年紀較大、消防安全意識不強,自防自救能力差,是火災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居家日常防火更是舉足輕重,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答問這樣聽來,確實是非常駭人聽聞,您能不能給聽眾朋友們說幾起典型案例?
  • 對於老人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在兒女家裡輪流贍養嗎?
    子女多輪流伺候當然是最好的方法。老人輪流去幾個孩子家裡吃住,一周或者一個月甚至是一年,不斷的讓老人變換新環境,也可以讓他們換換心情。三兒子在擺攤做生意,生意不大,但是承載著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嚴老太來的時候,還要專門請人照顧幾個月。不過讓老太太感到很高興的是,幾個兒子從來沒有用藉口來推諉給自己養老的問題,到時間了都是高高興興的來接她。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水錶只要在12小時內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長時間不用水情況下)就會自動預警,隨後居委會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家庭結構逐漸變成4-2-1結構,家庭的規模在縮小,過去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家庭養老功能是在削弱的。在這種情況下,指責獨居老人無人照顧是因為子女不孝,也顯得有些不近人情而且沒有現實意義。這其實呼喚的社會應更多承擔起養老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斷看到全國各地街道社區推出養老服務管理的原因。
  • 獨居老人的「契約家人」
    城市化讓年輕人遠離了自己的家鄉和父母,於是留守獨居,成為許多老人的現狀。左鄰右舍串門時,總能聽到他誇耀自己的孩子,只有電力人知道,孩子不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一遇上事兒,他們的心裡有多麼無助。獨闖搶修班獨居老人一般不開車,他們習慣用腳走。特別是住在供電所附近的,有事會直接跑到搶修班。「現在打電話動不動要選1、2、3,我也打不清楚,你們單位在這裡,總不會跑的。」這天,家住市區大橋路的楊阿姨跑來暨陽供電所,偏偏隊員都出去搶修了,值守的宣利民立刻給老人泡上一杯茶。
  •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4晝夜靠敲盆求救:子女是父母前世的債,父母是子女...
    安徽蚌埠一小區內,一位獨居老人在家中陽臺上摔倒,靠敲盆引起對面樓鄰居注意。 有居民聽到敲擊聲,發現老人倒在家中,急忙報警求助。 有本事,他們自己就是那條大油輪,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的救生艇。 萬一出事,咱們就是那個最後把他們送上岸的人。」
  • 獨居老人摔倒家中多時竟無人知曉……
    前幾日,朋友的母親不小心摔倒在家中廁所,當時因沒人發現,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最後變成中風,現在每天都需要有人照顧,身體和心理承受了雙重痛苦。要是摔倒時能有人發現,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了!其實在全國各地,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卻沒人發現的新聞常有發生:我們遠離家鄉在外打拼,而家中的老人又回歸冷清,獨自面臨孤獨的困擾、疾病的威脅、死亡的恐懼...如果你家有老人堅持獨居,我們該如何去關愛並保障他們的安全呢?//常回家看看?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春城夜譚|離世多日無人知,獨居老人何所依?
    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並處於老齡化不斷加深的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的溫情告白在朋友圈屢屢刷屏時,「獨居老人『默默』離世」的新聞卻在現實中屢現網端,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挑戰著現實的養老。多起獨居老人「默默」離世的事件,為我們提了個醒,同時也反映出目前社會對獨居老人的關心和照顧存在一定問題。
  • 獨居老人倒在陽臺光著身子呼救4晝夜:養大那麼多子女,不如一隻盆(附視頻)
    "接到報案後,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後,徵得家屬同意後,消防員緊急破拆房門,看見老人光著身子躺在陽臺和客廳之間,神志恍惚。如果不是鄰居發現,已經在陽臺上捱過4天的老人或許再沒法堅持。消防員試圖和老人溝通,但鄰居表示,老人年紀大了,耳聾,聽不見說話。
  • 67歲老人生娃後續:子女斷絕關係,1萬退休金卻擔心娃沒人照顧
    隨著現在人們思想的開放以及二胎政策的支持,出現了很多高齡產婦,這些高齡產婦在自己有兒有女的情況下想再生一個孩子,即使自己的年齡已經不適合生養了,也阻擋不了她們求子心切的心情。67歲老人生娃後續:子女斷絕關係,1萬退休金卻擔心娃沒人照顧!
  • 老人家中摔倒4天無人知曉!「獨居老人」的生命安全該如何保障?
    萬幸,樓下敏銳的錢爺爺覺得事情不太對勁,趕緊報警求助,張大媽才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獨居老人"有家人,卻一直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在餘暉斜照中,一個個落寞的身影獨守著一畝三分地,有無數的心裡話憋在心裡、無處傾訴。逐漸老去的父母一邊想要努力地融入兒女的世界,卻又顧著子女所憧憬的"詩和遠方",留得一人獨自等待。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大女兒、二女兒是外嫁女,邀請韓爺爺去家裡住,但只能短住,一年半載就要回老房子。三兒子不在同一個城市,韓爺爺覺得自己要是去了外地會孤單。 在現在家庭中子女不贍養老人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有些老人有房子、車子、票子傍身,子女還會多照顧照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