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2020-12-28 南書房

提起日本近近畿地方,很容易讓人想到京都的繁華與大阪的櫻花。

在日本歷史上,近畿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範圍包括:山城國,大和國,河內國,和泉國與攝津國。同時也是日本天皇與朝廷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所在地。近畿地方時溝通日本關東與關西的樞紐,「地近畿者得天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戰國時代,所謂「上洛」就是指強力大名通過軍事徵服手段前往二條御所得到天皇以及最高朝廷的加封任命從而擁有極大的管轄和行政權力得以鞏固並制霸天下的能力。戰國時代,近畿地方歷經足利氏,三好氏,織田氏,豐臣氏以及德川氏統治,其城郭的特點和形制上與日本其他地區有明顯不同……

中世城郭在日本全國有超過40000之多。與之相比,明治維新保存下的城郭還不到200座,而這些保存下來的城郭無論是城郭構造和規模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和風格。為數眾多的城郭其實相當粗糙簡陋,既無天守,御殿等豪華建築物,擁有石垣的也是少之又少。這是因為越是要建造豪華壯麗的城郭,城主就越要擴大勢力範圍,也就是達到一定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實力才有可能實現。至於近世城郭,就是從室町時代末期近畿地方開始的。

石垣在中世城郭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城門附近,高度較低,最早的石垣作用多以加強城門防禦為主,也有將土壘與石垣混合搭建而成簡易擋土牆的情況。但南近江佐佐木六角氏所擁有的觀音寺城雖然是相對高度300米的典型山城,可是在山上的曲輪卻有大面積石垣覆蓋。同時期,松永久秀也在多聞城蓋了一座之後被稱為天守的超大型櫓,以及首創圍繞在城牆上的堅固長屋,即被稱之為「多聞櫓」的建築。在戰國時代中期,近世城郭基本要素已經出現。

而把近畿的築城技術發揚光大的則是織田信長,他把這些技術應用在為了最後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而於永祿12年(1569)創建的二條城上。天正7年,安土城天守完工,大規模的正統近世城郭隨著安土城的改建而誕生,包括後來發展成為豐臣秀吉政權中心的大阪城,豐臣秀次的聚樂第、伏見城等大型城郭。

慶長5年關原之戰,成為近世城郭發展的轉折點。在戰後處理中東軍大名的俸祿增加以及轉封,促成了全國性的築城高潮,很多城郭都是新建或大改而成。近畿也不例外,在留有至明治維新時代的城郭中,沒有經過大修而直接維持關原之戰前樣貌的,就只剩下今天的大和郡山城了。

關原之戰後的築城盛況,在其他地區都是體現在大名們的居城上,但只有近畿不同。當時為了對付大阪城的澱姬與豐臣秀賴母子,德川家康在戰略博弈上陸續以包圍大阪城的態勢靠著天下普請建造出多座新的巨大城郭。包括慶長6年開始普請的膳所城,慶長7年重建關原之戰前被石田三成攻破的伏見城,慶長8年的彥根城,慶長14年的筱山城,慶長15年的丹波龜山城,都是德川陣營在近畿針對豐臣政權的軍事政治據點。這些城郭的繩張大部分出自由當時著名的築城家,同時也是深受德川家康信賴的藤堂高虎之手。藤堂高虎的繩張以實戰考量為主,特色是本丸比較小,以少數兵力就能四面防守,而且擁有能夠有效防禦敵軍入侵的森嚴虎口。而動員諸大名的近畿天下普請,則成為了將繩張等築城術,西國大名卓越的石垣技術,藤堂高虎提出的新式層塔性天守普及至全日本的強烈動力。

豐臣秀賴的大阪城,十分堅固,但在大坂之陣中中了家康計謀而遭到其填平護城河,壕溝,拆除土壘,石垣等防禦手段被攻破,使得慶長時期的城郭普請盛況走向終點。德川家康頒布的「一國一城令」,讓大名們的支城在法理上背拋棄,又隨後頒布的「武家諸法度」,嚴格禁止新建城郭或增改城郭。在1615年之後,全國近世城郭增改方案被徹底凍結,只有持續不斷的小修小補而已,就這樣一直保持到明治維新。不過近畿地方除外,即使在豐臣政權滅亡後,這裡依然持續著大規模的新城構建以及大幅度的修改工程。

德川家康為了展示他的絕對統治力,將燒毀的大阪城重建成比豐臣時代還要壯觀的城郭。在元和6年展開第一期工程,寬永元年(1624)開始第二期,寬永5年著手第三期,各自都是採天下普請,石垣高度以及使用石材的巨大都是空前絕後的。另外,幕府將原遭到戰亂大面積損毀伏見城徹底拆除,並在此基礎上以天下普請整備擴充二條城,用以當作將軍停留在京都時的行所。而水口城也是用來當作行館使用。

幕府為了在戰略上壓制西國有力的外樣大名,在近畿陸續新建譜代大名居城。包括在元和3年下令構築戶田氏鐵的尼崎城,小笠原忠真的明石城。元和9年松平定綱的澱城,每座都是新蓋的城郭。本多忠政入主姬路城,獲得大幅擴建的姬路城西之丸等處的許可。德川御三家的和歌山城也從元和7年開始繼續擴充。外樣大名裡只有淺野長直的居城赤穗城是唯一獲得許可的新城,慶安元年(1648)開始興建,並且以近代繩張而聞名。

普遍認為的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天守,是天正7年的信長安土城天守,而出現在文獻中最早的天守則是信長在永祿12年所建的二條城天守。此後,天守就在近畿附近發展起來。安土城天守之後,天正13年羽柴秀吉完成大阪城天守修建。這座後來的天下人豪華天守是大規模的五重望樓型天守,成為全國天守的典範。而秀吉隨後修建的聚樂第城天守,伏見城天守也都是天下人的象徵。他的弟弟秀長在大和郡山城也新建有大規模天守。關原之戰後成為實際上霸主的德川家康重建了伏見城天守,並把大和郡山城天守移至二條城。

至於天守的構造外形產生重大變革,是在慶長15年的丹波龜山城天守完成之時。這座天守由藤堂高虎獻給家康,為史上最早出現的層塔型天守。之後它對全國天守帶來巨大影響。但很可惜在明治初期遭到解體拆毀。另外,姬路城天守與彥根城天守雖保留至現在,不過這兩座都是望樓型天守。

毫無疑問,近畿地方的城郭文化體現出的更多是天皇與朝廷公家的權威與絕對的力量。同時,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也使得近畿地方與關東關西兩大區域在文化和建築水平上呈現出不一樣的標準,近畿地方在整個15至17世紀的時間裡,見證了太多歷史的變遷,足利幕府的沒落,織田家的由盛轉衰,德川滅亡豐臣的最後一戰都是發生在近畿地方。

文章的最後不得不承認,近畿地方的歷史確實可以說是日本建築史和文化史的濃縮精華,說起戰國不得不提近畿,這與日本其他區域歷史相輔相成,和而不同,一個又一個野心的大名,一次又一次「上洛」,有人成功,更多的人是成功人士路上的墊腳石罷了。權力,野心,天下,在近畿地方的史書上留下了數不清的故事,這是一出強者的遊戲,這是通往象徵日本最高統治權力的大門。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引言: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較為頻繁且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關西地區的城郭在建造水平上比關東略勝一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於戰國時代中後期石垣技術和造城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西國地區在石料開採和加工上是領先於全日本的,也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西日本的城郭大多呈現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城垣地帶極為堅固且大多數依山而建的山城異常險固。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這就是京都的前身。自此以後,京都逐步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京都周邊地區快速發展,近畿地區自此以京都為中心,擁有長久的歷史傳統,這也造成各方勢力在此扎堆出現。不過隨著貴族政治結束,武士逐步掌權後,近畿地區的舊有勢力被新勢力取代,隨著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的接連出現,穩固了武士統治日本的局面。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原本是尾張國的小大名,後於桶狹間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日本,後通過擁護足利義昭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我被圈粉,恰恰就是因為對日本戰國時代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通過《仁王2》見證了「猴子」秀吉的興衰榮辱。在遊戲推進的過程中,我查詢了一系列的資料,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清楚的認知,簡單梳理如下:天皇被地方大名架空公元645年天皇組織刺殺氏族權臣蘇我入鹿,皇室奪權成功。根據中國唐朝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 日本天皇的貓侍衛:保衛稻米就是保護天皇,保護日本的統治核心
    但為何在中國農村仍被視為牲畜的貓,在日本卻被特殊優待甚至給予神位,在寺廟供奉呢?這種差異都得回到各自的文化上去找原因。圖片來源:《中日之間:誤解與錯位》不過到江戶時代前的安士桃山時代,貓終於從貴族的懷抱中跳下來,奔跑在田野之間,與老鼠上演生死時速。促成這一壯舉的便是豐成秀吉,這位是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 謎一樣的日本-7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總共持續了106年,再加上過渡性質的30年織豐時代(安土桃山時代),這就是室町幕府時代的後半段了。戰國大名,和室町幕府時代前半段的守護大名,之間的區別是,後者(守護大名)起碼還需要幕府中央的確認,幕府中央不給你守護之位,你就只能「代」或「又代」。而前者(戰國大名),根本就是在幕府體制之外了,懶得理會中央,所以,也就不是「守護」,而只是「大名」了。
  • 日本的關東和關西在哪?
    圖-關東和關西 日本關東是以東京為核心的區域,關西主要指京都為核心的區域。東京是日本如今的首都,京都則是舊都,關西又稱近畿,相當於漢朝的司隸、清朝的直隸。 日本定都關西的時間有一千多年,大概是從東漢到明朝時期。關西的核心區域,包括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這三處地方,面積約3千平方公裡。
  • 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日本戰國時代進入豐臣秀吉時期後,給予秀吉第一個挫折的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自己的支持者池田恆興戰死,連恆興的繼承人也死在戰場上,好在池田恆興還有兒子能夠繼承池田家,但這次失利也讓秀吉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別看我繼承了主君織田信長的一切,但還有一些強大的對手存在。
  • 【歷史梗】日本戰國系列:天下布武
    在許多日本影視作品裡,會出現名為【天下布武】的梗,這個詞來自日本戰國時期,織田信長發布的宣言。接著上期的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死了之後,實力雄厚的今川家就變成了紙老虎,義元的兒子今川氏真只知道每天在家裡唱歌跳舞,完全不想著攻略天下,可惜老子留下的精兵猛將全都浪費了。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日本戰國時代的「孤獨天下」:淺井三姐妹的動蕩人生
    中國有獨孤三姐妹的傳奇,日本歷史上也有淺井三姐妹的故事,她們分別是淺井茶茶、淺井初以及淺井江。她們其實就是織田信長的外甥女,她們的母親是日本戰國時代第一美女阿市(織田市),父親則是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淺井三姐妹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血腥時代,一個女子帶著三個女兒,除了再度回歸織田家,阿市沒有任何辦法。本能寺之變之後,阿市改嫁給了織田家家臣柴田勝家。
  • 日本戰國的前奏——混亂的室町幕府(帥得有文化的讀者投稿)
    大家對於中國的戰國想必都比較了解,但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其實也有一個戰國時期,許多喜歡歷史的人也對這段深刻影響日本民族性格的歷史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從日本戰國的前奏——室町幕府,開始說起。(關於室町幕府以前的歷史,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去了解)中國的戰國,各大勢力相爭,到處都是戰亂,而日本的戰國卻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戰國平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日本很小,但其勢力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中國低。那麼,室町幕府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導致日本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呢?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平成時代落幕
    這也是日本天皇時隔202年實現生前更替。明天午夜零點,「令和」將正式代替「平成」,日本開啟新時代。該儀式正式名為「退位禮正殿之儀」。儀式在宮殿「松之間」舉行,儀式持續約10分鐘。我與皇后衷心祝福明天開始的新令和時代能和平、有收穫。在這裡祈禱日本國民和全世界人民安寧、幸福。」
  • 【小歷史】日本戰國織田信長傳
    織田信長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戰國人物,他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原本紛亂無休的日本戰國,令日本走向統一。
  • 戰國第一美女,豐臣秀吉是她女婿,日本天皇是她的後代
    咱們今天就來看一看,日本眼中的大和撫子——織田市。 十六歲那年,在哥哥的安排下,她嫁給了北近江的豪門,領主淺井長政。淺井長政當時只有18歲,英姿颯爽器宇不凡,是當時日本著名的美男子。婚後兩人生育了兩男三女,雖為政治婚姻,可長政與阿市十分恩愛,竟從未納過妾,多年來獨寵阿市一人。
  • 日本經歷了三代幕府政治,在明治天皇的努力下結束了封建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的首腦徵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後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幕府政治始於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中有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戶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幕府政治結束。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多人日本戰國名將被吹的這麼高,是因為八九十年代經濟發達,同時文化輸出,文化軟實力真的很重要啊。此外的河北戰國群雄還有「大興之熊」、「天津九區一縣無勝此人者」、「唐山之虎」、僅用10年時間就統一石家莊地區的「石家莊能人」。 日本戰國會戰麼,若是地方豪族,規模不大,若是中央政權,說幾場。應仁大亂東軍大約12萬,西軍大約10萬。其餘各種助拳的盜匪惡僧地方武裝無算。在近畿附近互相殺人放火,劫持將軍公卿。
  • 日本天皇繼位禮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但有的日本網民在網上留言,認為是新天皇還沒有繼位,所以日本皇室的三種神器都沒有發揮出震懾妖魔的作用,所以颱風才能肆無忌憚地肆虐。    平成時代結束,令和時代到來,日本新天皇向日本內外宣布繼位的「繼位禮」將在10月22日舉行。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丨日本文化
    孝德天皇畫像  同中國古代相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對於年號的變更並無太過嚴格的規定。除新天皇登基之外,還會因某些自然現象變更年號,從而導致一個天皇往往有幾個年號。例如,奈良時代多因發現靈龜、神龜或慶雲、景雲等祥瑞之兆而動輒更改年號。然而,平安時代以後的改元多源於自然災害等因素,朝廷冀望通過更改天皇的年號平息因水災、風害、疫病等引發的社會動蕩。
  •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電影推薦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有很多,這次給大家推薦幾部小十郎看過的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關原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