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特君承諾堅持中立探店,
不接受餐廳的軟文廣告。
最近,小妹在B站的美食圈網上衝浪(看吃播),無意間看到日本北海道的一家餐廳推出了秋冬限定咖喱套餐,真是把小妹這個重度咖喱患者饞得心痒痒。
畢竟,我也曾經因為隔夜咖喱更好吃,於是半夜離開溫暖的被窩就為了煮一鍋咖喱。看著牛肉、土豆和胡蘿蔔在鍋裡咕嚕嚕燉著,在哆嗦的瞬間突然也覺著挺幸福的。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一起做一碗完美的日式咖喱牛腩飯吧,也算是解一解這一口饞。
why 日式咖喱?
區別於印度咖喱、新馬泰咖喱、斯裡蘭卡咖喱和英國咖喱的辛辣,咖喱傳入日本後,其演化而成的獨特口味就如日本文化一般精緻、細膩且溫和。
製作咖喱的各色調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而供全家老少享用的咖喱,小妹更偏愛香濃溫和中,只帶少許辛辣,回味又甘甜的日式口味。
辛口、中辛 or 甘口?
日本好侍咖喱,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夥伴們在日常購買咖喱時會不會有疑惑?看到咖喱包裝上寫著「甘口」,甜的?再看看中文標籤註明的卻是原味。
其實甘口就是甜口的意思,是日本為了迎合女性和兒童口味所創的,裡面添加了蘋果泥和蜂蜜。
而「中辛」則基本沒有辣度,「辛口」相對於咱們中國胃來說也僅僅是微辣而已。了解了這些,小夥伴們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選擇啦。
日式咖喱牛腩飯
辦公室的小夥伴們聽說小白廚房這期要做咖喱牛腩,紛紛來了精神:
「一包牛腩才400g!夠誰吃啊?兩包,兩包加購物車……」
「土豆要多多的才好吃嘛~」
「配米飯嗎?前兩天供應商寄來的東北大米樣品正好用上。」
好嘛,原本只打算做兩人份的菜譜,生生被他們忽悠成了快樂分享一鍋端。@飛特君,這次報銷的費用高可不能賴我哦。╮(╯▽╰)╭
PS: 滿滿的乾貨tips,保管你看完就能輕鬆get一鍋美味與顏值並存的日式咖喱牛腩。
- 食 材 -
主料
牛腩 800g / 土豆 2個 / 胡蘿蔔 2個
白洋蔥 1個 / 西藍花 1棵 / 咖喱塊 70g
配料
黃油 適量 / 海鹽 適量 / 蔥姜 適量
香葉 2片 / 花椒&幹辣椒 適量
- 製作步驟-
Step: 1 準備食材
土豆和胡蘿蔔去皮切小塊,土豆可以切得比胡蘿蔔稍大一些。
取半個洋蔥和一小塊生薑切末。牛腩切成2cm見方的小塊,用澱粉水浸泡一會兒再洗淨。
Tips: 澱粉水可以很好地去除附著在肉上面的髒汙,這和用淘米水洗肉的小訣竅是一個道理。
小蔥洗淨,取一棵綁蔥結,切1/4個白洋蔥備用,西藍花洗淨切小朵,準備好其他配料,食材準備部分就完成啦。
Step: 2 清燉牛腩
牛腩塊放入鍋中,放入1/4個洋蔥、花椒、辣椒香葉,加入足量水。
Tips: 洋蔥微甜的味道能消除肉類的部分油膩感,讓菜品口感和香味更為豐富。另外,洋蔥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油脂吸收哦。
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同時撈走花椒粒和幹辣椒,加蓋轉中小火燜燉40分鐘。喜歡酥爛口感的可以適當延長燉煮時間。
Tips: 花椒和辣椒具有很好的去腥作用,在撇浮沫時一同撈出,既能去腥又不影響湯的味道。
燉好的牛腩挑去洋蔥香葉等配料,牛腩連同湯一起盛出備用。
Step: 3 濃燉咖喱
還是用同一口鍋,洗淨後中小火燒熱,放入黃油至融化,倒入洋蔥末和薑末炒香。
Tips: 洋蔥末用香濃的動物黃油炒到漸透明,這是咖喱燉牛腩好吃的秘訣之一。不過黃油燃點低,切勿高溫大火炒,容易焦化。
隨後放入胡蘿蔔和土豆翻炒3-5分鐘。
Tips: 經過炒制的土豆,會形成一層相對堅固的表層,即使經過久燉,土豆也不會變得糊塌塌的。
倒入牛腩和湯煮開,放入咖喱塊攪拌至咖喱完全融化。
Tips: 這次用的是進口版的好侍濃厚香味咖喱辣味(辛口),圖中大小的咖喱塊4塊(70g),正好一小盒,濃鬱程度剛剛好。
轉中小火燜燉30分鐘左右,至土豆能輕鬆扎穿即可。
Tips: 燜燉過程中咖喱較容易粘鍋壁,可以用矽膠鏟或軟皮刮刀不時沿著鍋壁攪拌一圈。
揭開鍋蓋,濃香四溢,趕緊把咖喱裝盤,搭配幾顆焯熟的西藍花,最後在米飯上撒一些香松做裝飾,咖喱牛腩飯就完成啦!
小夥伴們乖覺地排好隊,排第一的說:「小妹啊~你打咖喱牛腩的勺,能不能不要像飯堂阿姨一樣抖?」
裹滿咖喱汁的土豆和胡蘿蔔,口感綿密,酥而不爛。澱粉碾化於口中的清甜,與吸收了黃油和牛腩油脂的濃鬱咖喱汁相互交融,豐富且飽滿的口感,讓吃貨們得到了瞬間的滿足。
牛腩燉的恰到好處,經過牙齒的咀嚼,肉香隨著纖維的斷裂被釋放了出來,與咖喱中複雜神秘的香料一起充斥在整個口腔中,大腦便不自覺地指揮著手中的筷子伸向了下一塊。
沒一會兒,滿滿一鍋咖喱便被小夥伴們瓜分得只剩下鍋底的醬汁了。咬著牙說減肥的那一個,最後也用半盤西藍花拌上醬汁吃得心滿意足。
好啦,小妹的今日份咖喱牛腩飯已下肚,你的那一份呢?趕快動手做起來吧!小夥伴記得去微博:雞雜愛假精 交作業哦~
編輯&排版:小妹
攝影&後期:大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