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軌道器奔赴新崗位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返回器送回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返回軌道,當返回器在大氣器打了個漂亮的「水漂」回到地面之後,軌道器卻默默地走開了。有人猜測它是不是還要回到月球找玉兔,有人說它會像嫦娥二號那樣飛去深空拜會小行星,其實都不是。嫦娥五號軌道器接到的新任務是,飛到距離地球150萬公裡之遙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繞著這個無形的點兜圈圈,開展一系列科學驗證和測試任務。
什麼是拉格朗日點?
牛頓老爺爺告訴我們,宇宙中一切有質量的物體都有引力,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距離越遠它的引力就越弱;愛因斯坦說,引力其實是物體在空間裡「壓」出的一個「坑」,你越接近它陷得越深,越遠離它坡度越平緩。
太陽跟地球都是大傢伙,太陽拽著地球跑,地球為了不陷進太陽的「坑」裡,就繞著太陽兜圈圈。地球跑得很快,平均每秒鐘能飛29.78公裡,於是地球就像是被太陽拽著的鏈球一樣,一圈一圈地轉,它既不會跌進太陽炙熱的懷抱,也不會脫離太陽的引力,變成一顆流浪的星球。
如果我們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放一個蘋果會怎樣?牛頓告訴你,如果你扔得不夠高,它總會打到頭;而要是你用力過猛的話,就扔到太陽上去了,因為太陽的引力更大。為了讓蘋果不掉向任何一邊,你需要在太陽與地球之間找一個引力平衡點。愛因斯坦說:你在太陽坑和地球坑之間的邊邊上找個地方,把蘋果小心擱在那兒,它就不會掉到任何一邊了。
這個地方就是拉格朗日L1點,用咱們中國的成語就是「不偏不倚」。
由於地球跟太陽的引力相差懸殊,所以這個引力平衡點會更偏向地球,它距離地球150萬公裡,而距離太陽大約有1.5億公裡。你說的沒錯,是1:100的關係。
動態的平衡
為什麼要把太空飛行器送到拉格朗日點?許多人說:省油啊!
對,真就是省油。飛機在天上飛,沒油了它一準掉下來,因為有地球引力;衛星雖說不容易掉下來,它其實跟地球繞太陽跑的道理一樣,是依靠離心運動對抗地球引力。如果我們把衛星送到拉格朗日L1點,這個地方太陽引力與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你不需要消耗燃料就能始終懸浮在這裡,又沒遮沒攔,想看哪兒都方便,豈不美哉!
但是問題來了: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它的運行軌跡並不是完美的圓,而是一個橢圓,有半年的時間近一點、半年又遠一些,所以拉格朗日L1點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它會動。嫦娥五號要想保持自己的位置,不掉進任何一個坑裡,它就需要時不時地開動發動機,調整一下跟地球的距離,於是還是得消耗燃料。
太陽是個狠角色
在所有的恆星裡,太陽的脾氣算是不錯了,它比較溫和,畢竟「人到中年」了嘛!但太陽畢竟是太陽,它的電磁輻射還是相當強烈,如果碰上耀斑爆發、日冕物質拋射,大量帶電粒子會向四面八方肆意揮灑,這對於地球與衛星之間的通信是個嚴重的考驗。不信,你拿眼睛盯著強光手電筒試試?(千萬別試啊!搞不好會瞎的)
地球上的通信天線就好比是我們的眼睛,衛星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弱,如果它剛好處在地球與太陽的中心線上,你對準衛星就是對準太陽,衛星信號會被太陽的電磁波淹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把衛星挪開些,讓它別擋在中間,而是繞著拉格朗日L1點兜圈圈。
怎麼兜圈?
拉格朗日L1點是一個計算出來的引力平衡點,這個地方本來就沒有東西,它是虛無的,自然也不存在引力,怎麼才能繞著它兜圈呢?
你玩過跳繩嗎?集體的那種:兩個小朋友一人拽著繩子的一頭,有節奏地揮舞,小夥伴們在中間跳。
地球與太陽的引力就是那根無形的繩子,我們利用它拽著衛星兜圈圈。當嫦娥五號軌道器偏離地球和太陽引力軸線時,二者對它的引力會把它往中間拉;太空中阻力幾乎為零,這時候我們只要再給衛星一個切線方向的速度,它就能繞著中間那個虛無的點一直轉下去了。
衛星繞著拉格朗日L1點運行的軌道被稱為光環軌道(光暈軌道),因為從地球方向看,它就像是套在太陽周邊的一個環。實際上,這個環並不圓,因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總在變化,所以衛星的軌道看起來是一個傾斜的扁環。不管怎樣,用這種方式,衛星可以用極少的燃料微調軌道,就能十幾年如一日地保持在拉格朗日點附近執行科學探測任務了。
#嫦娥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