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復旦附中國際部黨支部開展「心有所信,行穩致遠」主題黨日活動,總結前一階段「四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分析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國際教育新形勢,並與復旦外國留學生處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
▲
國際部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現場
心有所信,行穩致遠
國際部副主任樓佳妮、支部委員丁潔英和中學部物理老師許彬分別回顧了國際部黨支部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做法。支部組織黨員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加深了黨員對革命歷史、紅色精神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教師黨員「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此外,支部邀請歷史教師張敏霞給全體黨員講述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通過豐富詳實的案例幫助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下富強有生機的中國;通過參觀上海市革命歷史博物館,支部成員對近代上海的歷史變遷有了更加具體、感性的認識。
(滑動圖片)
▲
國際部黨支部組織的主題黨日活動
老師們紛紛表示,在新時代,要持續增強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能力,以史為師,堅定前行。
立德樹人,成就夢想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國際部教師將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融入課堂實踐,因材施教,注重價值引領和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在外籍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
國際部學生學術及文娛體育活動
中學部科學教師田雪嬌提到,通過以「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改變的『我』」為主題的國際日活動,孩子們從不同視角理解和學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表示,學生德性的養成非常重要,國際學生的教育也不例外,教師同樣應積極引導學生擔起對自己、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
▲
多元化碰撞的國際部課堂
小學部主任施佳麗和中學部中文教師朱珂瑤分別介紹了國際部開展的中國文化周活動,並分享展示了不同學段學生創作的文化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學生用詩歌、畫作生動表達了對於中國、上海以及附中國際部的深厚感情。
▲
國際部中國文化周展演活動
面對挑戰,創新創見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國際教育的新形勢,國際部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線上教學如何更好地賦能線下教學?附中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國際部主任李峻總結了國際部的線上教育「八化」法,「天上有雲,地上有庫」,即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通過網際網路雲上活動「走出去、請進來」,豐富教學研討模式,建立教學資源與學生發展的資料庫,為疫情下的教育教學探索出一套可複製、可輻射的教學模式。
▲
國際部線上教學實景
大中銜接 合作共贏
為進一步加強高中與大學的聯動,復旦附中黨委國際部黨支部和復旦大學外國留學生處黨支部正式建立共建機制,籤署「黨支部結對共建協議」。雙方約定定期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聯合進行教師培訓、課題研究和學生活動等,切實加強工作銜接,發揮各自優勢,豐富活動內涵,提升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聯動。
▲
復旦大學外國留學生處黨支部與我校國際部支部共同籤署「黨支部結對共建協議」
兩個支部的教師黨員針對大中學校如何做好共享、聯動和銜接進行了充分交流。留學生工作處處長、黨支部書記劉莉從中國對外開放和大外交新局面的角度闡釋了做好留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她提到,在新的形勢和時代特徵下,加強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學段的聯繫、做好大中國際留學生教育的銜接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在後疫情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通過教育落到實處。
附中黨委書記郭娟表示,從內生走向外聯,從閉塞走向開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和推進大中一體化建設的新目標下,兩個黨支部的共建具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意義。立足於復旦大家庭的背景,加強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有利於實現留學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和進一步推動復旦文化的傳承,也是切實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具體舉措。
▲
共建聯動主題黨日活動合影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在未來,國際部黨支部將繼續堅定信仰、匯聚力量,為培養優秀人才、傳播優秀中華文化、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輸
7月1日,在復旦大學「紅色基因永傳承,百年奮鬥再出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上,「賡續紅色百年·365行動」正式啟動。這一行動將覆蓋46個二級黨組織、939個支部和1.9萬餘名黨員,計劃每周一個院系接力開展「賡續紅色百年」主題活動,每天展示一個支部主題黨日,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100周年。
官微將推出系列報導,聚焦各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行動起來,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來 源
復旦附中
編 輯
丁辰琦
原標題:《365行動 | 堅定信仰,共建聯動,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國際教育新形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