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科院(ID:NIES_WX),作者:羅媛
為及時深入了解民辦學校在疫情期間的困境和應對舉措,本課題組於2020年4月面向北京、上海、西安、石家莊的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校長發放電子版的訪談提綱,並回收了116份有效作答回信。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和各地民辦學校陸續開學複課,課題組又於2020年6月初對其中87名校長進行了補充訪談,動態了解疫情期間各地民辦教育扶持政策的落實情況以及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民辦學校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疫情對各級各類民辦教育的影響
(一)民辦幼兒園收入幾乎為零,生存艱難
在本次疫情中,民辦幼兒園全面停學,一方面,幼兒園被禁止跨學期收費,部分幼兒園按照天數收取學費,因此疫情開始時,本學期的學費還未收取,沒有資金入帳進行周轉;另一方面,民辦幼兒園既不享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免學費政策,又不能開展線上課程收取一定費用,即使有的幼兒園開展一些網上教育教學活動也都屬於公益性質,不收取費用。這些因素導致民辦幼兒園面臨巨大的資金困難,多數幼兒園預計要到秋季學期複課後才能得以緩解。
(二)民辦培訓機構經營困難,出現大量減員裁員或員工離職現象
主營線下的民辦培訓機構由於在短期內缺乏技術支持、加之課程本身和授課類型的限制,無法轉成線上課程;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培訓機構收入銳減;線上培訓機構由於與中小學提供的線上教學存在時間上的衝突也受到較大衝擊。為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很多培訓機構不得不推出免費課程開展促銷,價格上的競爭造成了培訓機構收入的進一步減少。面對經營困難,有的培訓機構停發工資,有的出現裁員減員、員工離職現象,有的面臨倒閉。
(三)民辦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逐步適應線上教學,但面臨學費和住宿費退費和定價問題
民辦中小學、職業學校、高校在疫情期間也轉為線上授課,做到 「停課不停學」,但是由於線上授課的定價機制還不明確,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不允許民辦學校收取學費,造成了民辦學校的資金緊張。對於已經收取本學期學費的民辦學校來說,也面臨著按照線上課程的收費標準進行學費退費、住宿費退費以及後勤產業收入大幅削減的問題。
(四)民辦職業學校遭遇春季招生慘澹
疫情期間正值職業院校春季招生,各職業學校無法正常開展線下招生宣傳工作,招生工作舉步維艱,加劇了民辦職業學校的生源困境。
2、地方政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
面對疫情對民辦學校的影響,為保障教育供給,北京、上海、重慶、浙江、陝西、四川、河北、深圳、廣州、合肥、武漢、廈門等地及時出臺了專門面向民辦學校或幼兒園的扶持政策,主要通過預撥財政補助經費、稅費減免、房租減免、減半徵收社保、推遲年檢、加大信貸支持和落實資助政策等舉措對民辦學校尤其是民辦幼兒園進行扶持(表1)。
(一)政府政策扶持主要面向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普惠性幼兒園
1.優先保障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存續與正常運轉
地方政府在出臺扶持政策時,普遍將扶持普惠性幼兒園作為重點,雖然扶持方式和力度有所差異,但是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舉措:面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及時足額撥付生均定額補助;允許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將財政安排的公用經費補助臨時用於疫情期間的教師工資待遇、房租等方面的支出;可統籌使用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給予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房租補助;足額撥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的生活補助資金。
2.民辦幼兒園可享有租金減免、信貸優惠、保險減半等政策支持,鼓勵具備條件的非普惠性民辦園及時轉為普惠園
部分地方政府專門面向民辦幼兒園出臺的扶持政策有:承租政府和國有企業物業的幼兒園享受一定時期的租金減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運轉困難的民辦幼兒園給予信貸優惠和還款延緩或續貸等幫助;將民辦幼兒園納入疫情防控工作體系,統籌進行防疫物資的調配、供應工作。減半徵收民辦幼兒園的 「三險」 (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從政策實施的覆蓋面來看,北京、浙江、上海將政府經費補貼的範圍擴大到了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二)部分地方政府將政策扶持擴大到各級各類民辦學校
北京、重慶、浙江、廣州、武漢、合肥等地出臺的扶持政策面向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符合條件的民辦幼兒園、民辦學校、教育培訓機構都能享有各種幫扶政策。
1.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包括教育培訓機構均享有一定政策優惠。根據廣州市的政策,除對於民辦幼兒園、低收費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給予支持外,還給予教育培訓機構減免租金、保險優惠、減輕稅費負擔、提供金融支持等幫扶舉措。北京市規定,教育培訓機構也可按照相關條件和規定享有減免房租、延遲納稅、推遲年檢政策。
2.為民辦學校提前撥付財政補助資金。浙江省為無法正常開學的民辦學校 (不含獨立學院)、幼兒園給予財政補助臨時支持,對於 「按學期收費2020年延遲開學而暫無學費收入的民辦學校、幼兒園,可採取一次性預撥、年終清算等方式給予補助,支持疫情下辦學辦園和教職工薪酬支出所需」。重慶市按照2020年1月各民辦中小學校、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的在校(園)學生數,以2020年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的50%預撥生均公用經費,各民辦高校按2019年10月底在校全日制學生數 (不含高職擴招學生)和相應生均經費補助標準的50%預撥,年檢結束後進行清算。武漢市提前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民辦中小學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和民辦中職學校免學費等政策,按照2020年1月在校在籍人數和全年補助標準預撥補助經費,在下一年度根據復學進展情況及學生人數予以適度調整並據實結算。
3.為民辦學校疫情防控提供財政支持。浙江、四川、合肥將民辦學校、幼兒園納入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體系,統籌開展防疫物資的調配、供應工作,提供平價的防疫物資採購申購渠道,規定由財政安排的扶持民辦學校專項經費,可由各民辦學校用於本校疫情防控物資、設備採購等支出。武漢市為民辦學校提供疫情防控專項補貼,由市、區財政按5∶5安排資金,按照民辦幼兒園每班4000元,民辦中小學、中職學校每班3000元的標準,給予改善衛生基礎設施和防疫物資配備專項一次性補貼。
(三)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均設置了一定的前置條件
各地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扶持政策普遍設有以下前置條件,如:第一,依照防疫規定延遲開學或暫停培訓;第二,不裁員、少裁員;第三,不停發教職工工資。除此之外,北京對運轉困難且在解決區域 「入園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民辦非普惠性幼兒園按照班數給予補貼,其認定標準包括:第一,收費標準在每生每月4000元以下;第二,幼兒園資產負債表反映的貨幣資金和2020年已收取的保育教育費之和,扣除2020年已發生的直接運營費用後不足以支付應發工資總額。上海市的政策規定,民辦託幼機構不得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學前教育和託育服務活動。武漢市的政策要求民辦學校滿足不裁員、不停發職工工資、正式開學前的線上服務為免費 (或公益性收費)性質等條件。民辦學校必須滿足相應的前置條件才可享受政府政策的扶持,這樣既保護了民辦教育機構從業者和就學者的利益,又對民辦教育機構在疫情期間的困難起到了紓解的作用。
3、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民辦學校支持政策的落實情況及面臨的困境
(一)各地扶持民辦教育的政策仍不充足不均衡
從目前政策出臺的情況來看,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未出臺針對民辦學校或民辦幼兒園的專門幫扶政策,這些地區的民辦學校享有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國家針對中小微企業統一出臺的租金減免、納稅延遲和保險減半的優惠政策,在政府財政補助、防疫防控物資、信貸支持方面民辦學校沒有獲得額外支持。有的民辦職業教育的免學費補貼只收到國家財政的補貼,地方政府補貼未能及時發放到位。有的地方政策僅對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支持,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經營遇到困難的其他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未能出臺相關的支持措施。
(二)民辦幼兒園面臨資金鍊斷裂和教師流失的風險
在沒有出臺扶持政策的地方,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租金、教師工資等方面不僅沒有獲得相關支持,還要高價購買防疫物資。有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生均定額補助未能按時足額發放,對於一些剛投入了龐大資金的新建民辦幼兒園以及新轉設為普惠性幼兒園來說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疫情期間,多數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都只能發放基本工資,有的經營困難的幼兒園甚至暫停發放教師工資,教師隊伍面臨流失的風險。
(三)多數民辦學校未能享有租金減免,延遲納稅政策對於沒有收入的民辦學校幫助不大
減免國有企業資產租金和延遲納稅是各地出臺的普遍政策,這項政策在各地的具體實施力度不同,關乎民辦學校的切身利益。從租金減免政策的實施情況來看,一方面,承租國有企業資產的民辦學校數量較少,絕大多數民辦學校是承租私人資產和農村集體資產,這部分資產未能享有任何租金減免,承租這些資產的民辦學校需要按時足額繳納租金;另一 方面,各地出臺的租金減免力度不一,如,北京政策規定承租國有企業房產的幼兒園和培訓機構免收2月份房租;武漢政策規定,租賃武漢市、區屬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集體資產類房產用於辦學的,不少於3個月租金免收、6個月租金減半。從納稅政策實施情況來看,對於很多沒有收入或收入很少的民辦學校來說,這項政策帶來的優惠很少。
(四)民辦中小學線上教學的收費及退費機制不明確,帶來家長的不滿和民辦中小學的資金困難
民辦中小學在疫情期間紛紛開展線上教學,但是線上教學的定價機制卻不明確,也沒有統一標準,而多地教育部門則出臺文件要求民辦中小學在學生沒有線下入學的情況下不能收取學費。對於已經支付了昂貴學費的家長來說,線上教學的質量不及課堂教學,因此並不願意按照以前的標準支付學費。而對於民辦中小學來說,學校開展線上課程以後的運營支出 (房租、水、電、氣、設備等)和教學成本 (教師工資、課程資源、教材等)並沒有大幅減少,開展線上課程也需要支付教師全額工資,還需要增加對教師的培訓支出。因此,在線上教學的定價機制和標準不明確的情況下,按照以前標準收取了學費的民辦中小學無法也不願進行學費退費,也有民辦中小學認為疫情是屬於不可抗力因素且學校運行照常支出更不願意進行學費退費,這造成了家長的不滿;而對於還未收取學費的民辦中小學,也由於在開展教學的同時無法收取任何學費,更加劇他們的資金困難。
(五)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亟需信貸支持
面對巨大資金壓力,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亟需獲得優惠的信貸支持,目前已出臺信貸支持政策的地方政府,如上海、陝西、廣州、武漢、合肥、成都鼓勵金融機構為民辦學校或幼兒園的貸款償還給予續貸或延期,僅個別地方政府如合肥出臺了給予民辦學校貸款利率下浮10%以上的優惠政策,成都出臺了給予民辦幼兒園貸款利率下浮10%的優惠政策。
(六)民辦學校的線上教學缺少高質量多樣化的教育教學資源支持
由於缺少統一的、高質量的、公益性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有的民辦學校的線上教學質量和效果欠佳,有的高度依賴營利性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教學資源開展線上教學;有的教師未獲得過線上教學培訓和相關技術支持,無法與學生進行實時的直播視頻教學,只能進行課程的錄播,無法及時答疑、與學生互動;有的線下培訓機構轉成線上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持且需要向商業平臺支付高額流量費用不得不停止經營。隨著疫情常態化,不同年級學生陸續開學,民辦學校逐漸轉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已開學的學生提供線下教學,而未開學的學生仍然繼續提供線上教學,線上教學仍需要教育部門提供支持。
(七)民辦學校維持基本運營的保障性政策亟需加強
在民辦教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政策支持方面,武漢市對執行工業用水、用天然氣價格的民辦教育機構實行了疫情期間價格下調政策,廣州、武漢實行 「欠費不停供」措施,並允許在疫情結束3個月內進行補繳緩繳,然而多地未出臺類似的支持政策。在防疫物資方面,各地政府給予民辦學校的防控支持程度不一,有的提供平價物資採購渠道讓民辦學校自行購買,有的提供專項經費給民辦學校購買防疫物資,也有的需要民辦學校自行高價購買防疫物資。總體來看,多地民辦學校無法獲得與公辦學校同等水平的防疫物資支持,防疫物資面臨巨大支出,加劇資金壓力和復學壓力。
4、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民辦學校 (幼兒園)政策支持的落實力度和覆蓋面
第一,鼓勵各地設立疫情期間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加強教師尤其是幼兒園教師的待遇保障,通過教師工資獎補政策穩固教師隊伍。鼓勵地方政府購買民辦教育服務,為中低收費且經營困難的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補貼。各地政府應儘快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經費補貼,為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轉設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租金補貼、教師工資補貼等支持和激勵政策,並及時足額劃撥轉普獎勵經費。
第二,還未出臺相關政策的地方政府應聯合發改、財政等部門加快實施面向民辦學校的租金減免政策,根據疫情的實際情況適當延長租金減免政策的有效期限。鼓勵各地政府針對承租農村集體所有房產的民辦幼兒園出臺租金優惠政策,防止農村民辦幼兒園倒閉引起幼兒失學。地方政府可通過發布倡議書、給予獎勵等方式鼓勵私人房東為民辦學校進行租金減免。
第三,儘快出臺民辦學校及培訓機構用水、電、氣的相關優惠政策,實行 「欠費不停供」,允許疫情結束後一定時期內進行補繳緩繳。第四,隨著民辦學校陸續開學復工,各地政府應將民辦學校、幼兒園納入到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利用疫情防控專項經費統籌物資調配、供應工作,減輕民辦學校的抗疫負擔,為民辦學校復學、開園提供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支持。
(二)建立線上教學定價和學費退費指導監督機制
地方教育部門要儘快匯同政府物價部門建立線上教學定價和學費指導機制,核算民辦學校疫情期間的辦學成本 (包括教師工資、校舍租金、防疫物資支出、其他資源損耗),允許民辦學校綜合考慮成本支出,按照確立的標準和原則收取學費;已經按照疫情發生前學費標準收費,開展線上教學的民辦學校要按照新的標準為學生辦理學費退費或學費抵扣。已按學年收取的住宿費等其他費用按照實際住宿天數與宿舍直接相關的人員、折舊等成本支出辦理退費。
(三)加強對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信貸審批及放貸支持,建立信貸信譽黑白名單
建立民辦學校融資機制。出臺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信用良好、資金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辦學校、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貸款政策,為經營良好的民辦學校適當放寬貸款門檻加快續貸辦理。審慎認定民辦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的失信行為,謹慎認定懲戒 「黑名單」,對於 「白名單」中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給予信貸支持。
(四)研製與教學大綱相匹配的線上教學指導標準並提供技術、資源、師資培訓支持
由於線上教學具有靈活性、便利性,可留存、可回放等優勢,很多民辦學校表明在未來還會繼續使用一些線上教學資源。考慮到未來數字社會和數字校園帶來的挑戰,教育部門應研製與教學大綱相匹配的線上教學指導標準和技術、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更具操作性、專業化、公益性的線上教學平臺,共享課程、教學、教材資源,優化線上考試體系建設,提高線上課程和考試的模擬效果,提升學習效果,豐富教學內容。各地應將民辦學校線上教學的課程規劃、技術支持和師資培訓納入到本地教育支持體系之中,為各級各類學校做好線上和線下教學相互銜接以及未來開展常態化的輔助性線上教學提供服務。
(五)拓展民辦職業學校招生就業渠道
各地要在落實好國家出臺的多項穩就業、保就業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同時創新方式,提升網上招生和就業服務能力,利用專升本擴招等機會穩定和擴大生源。民辦職業學校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培訓力度,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各地要進一步深化 「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方式,通過校企合作稅收優惠政策、為實習單位提供補貼等方式鼓勵實習單位擴大實習培訓規模,幫助民辦高職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教科院」,作者羅媛、吳霓、王學男,原載於《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年7月刊。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