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又名:看不見的旋律)最後結果到底是怎麼樣的?

2021-01-11 遊戲白小聲

1. 女主是個非常天真且善良的姑娘。全程醬油。男主一開始就沒有把她帶進「局」。

2. 老演員的死推開了一切故事起因發展。

3. 毒婦殺的人,依次順序:老演員/老太太/老演員女兒(我覺得她沒死,並且也是操縱整個劇情之一。)

4. 老演員的女兒(統稱為女兒),與男主學鋼琴時候仔細觀察。

5. 警長,是個怕媳婦且自負的一個人。(一直被媳婦否定)我覺得他跟毒婦偷情是因為毒婦不會否定他,而警長為了討取毒婦歡心與認可,不惜每天吃16個雞蛋維持體型。

6. 警長愛人也是一個狠角兒,在得知警長與情婦的事情後,瘋狂對衛生間裡的警長開槍。且故事開始時她分析案情的思路十分清晰。

7. 醫生,是個沒有良知,為了錢財滅絕人性的一個人。

8. 神婆,貪財但是愛著蓬蓬車主。最後錢財變為白紙又失去了愛人。可謂自作自受。

9. 本片第二好人卡,當屬蓬蓬車主。他不想為了錢取男主兩個腎臟,一直求醫生不要拿走他的兩個腎源。最後不幸被警察局長開槍擊中脖子,失血而亡。

我的觀點:

1.片頭開始,一個獵人拿槍要殺一隻毀壞莊稼的兔子。仔細看兔子是一隻左眼正常右眼失明的兔子。(論證:如果兔子看不見!那麼就沒有最後獵人沒打到它的鏡頭)

疑問1.老演員是被誰殺的呢?

答案就是:毒婦!為什麼是毒婦?因為後來毒婦毒瞎男主後,警察質問毒婦為啥沒殺了男主。毒婦回了這樣一句話。「你乾乾淨淨,卻總是讓我殺人,我又不是連環殺手。」所以,她不光殺了對門老太,也殺了老演員。(毒婦跟男主說是槍走火,但是一句話推理出是出於她殺)

疑點2:參與整個布局的是誰?

我個人觀點:男主和老演員女兒!(後面分析)

疑點3: 男主瞎沒瞎?

我的答案說是:沒瞎。

為啥沒瞎,且聽我慢慢道來。

1)片頭開始一隻兔子,仔細觀察兔子的左眼是黑色的且右眼泛白!

2)毒婦給男主吃了一口祭品。然後男主昏迷,男主醒後跑到衛生間用清水洗眼睛,仔細觀察,男主把頭埋在水裡那一刻,左眼是黑色而右眼泛白。片頭用兔子就是在映射男主。

3)男主能看見嗎?

答案是,有強光的時候左眼能隱約看見。而右眼是肯定看不見的!

3.1)什麼時候看不見?

在男主家/醫院倉庫/夜晚被警察追殺逃跑,光線暗的時候。

4)為什麼說男主能看見?

是對男主「真瞎」之後的兩次判斷,第一次聯合神婆和碰碰車抓毒婦時,男主是在車裡精準的捂住毒婦口鼻,看不見不可能一下唔準。第二次是在醫院樓道救醫生那段,他又精準的抱住了毒婦。(此時毒婦有點可憐)

疑點4:

為什麼說男主與女兒布局?首先說誰死了,依次順序:老演員,老太,蓬蓬車主,警察,醫生,毒婦。

個人觀點:

1)首先要明確男主知道毒婦和警察是一夥的,且被毒婦「弄瞎」,隨後又差點被黑心醫生等人割腎。後因男主「意外」(男主畫了1000w的餅)沒有被割腎。男主醒後,醫生表「歉意」並遞給他電話示好,問他還有沒有朋友/家人。此時男主撒謊!說沒有。(此時他生死悠關的時候,他能打電話的只有兩個人:1.女友 2.演員女兒。)

2)話說回來為什麼說男主與女兒是操縱整個遊戲的角色?

個人觀點:

當男主在經歷「瞎眼」,「割腎」之後,是假裝與神婆/蓬蓬車主/醫生「聯手」抓毒婦,逼警察索要1000w的。(此時他已經聯手了女兒)前一天晚差點被割腎的男主對醫生說沒朋友/家人。第二天卻出現在毒婦家,教女兒彈鋼琴。(這段足以證明男主跟醫生撒謊,且他與女兒是一直有聯繫的)

警察跟毒婦說他沒勒死男主,讓他跑了。毒婦回家卻看到男主在自己家彈鋼琴,細節來了,男主當毒婦面兒特意強調「他明天要去歐洲」並叮囑女兒好好練琴。此時,女兒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會好好練琴,保持聯繫)

此時毒婦起了殺心-男主/女兒,男主要走,毒婦說要送男主的時候,轉頭對女兒說,我給你點一份中餐吧?(下毒)女兒說:隨便。(此時男主/女兒聯手,女兒知道她要下毒)

疑點5: 誰能救男主?

如果我是男主,能救我的就只有老演員女兒。為什麼不是醫生?

個人觀點:蓬蓬車死了,聽到後的醫生毫無波瀾。(男主一開始就知道醫生是靠不住的)別給我說醫生被男主救了有感恩之心,要給他1000w。男主知道醫生假如拿到「6000w」後一定會殺了他。他只有和老演員女兒合作才算有一絲希望。男主最精明的是:他眼睛在強光下是能隱約看見的!另外一個,他想活命,就必須演戲站中立面,讓自己成為那張好人牌!(只有讓醫生和毒婦自相殘殺,他才能贏。為什麼?且看疑點6)

疑點6:為什麼男主知道醫生在給他畫6000w的餅?

個人觀點:片子裡熊貓血擁有者是誰?換句話說,男主與醫生在車裡說6000w的時候,男主就知道。他腎才是值6000w的人。你認為他如果不站中立,不讓毒婦、醫生互相殘殺,他能活嗎?所以在車裡,男主說讓醫生放了他和毒婦。醫生肯定是想殺了毒婦,然後賣了男主的兩個腎,然後帶著6000w走人。

假如毒婦也是熊貓血,她的腎為什麼不行?毒婦應該是有糖尿病史的人。為什麼?

1.毒婦殺了老演員後去了酒吧,女主端來蛋糕,毒婦問女主,糖尿病可以吃這個蛋糕?(顯然她是有糖尿病的,因為她知道老演員已經被她殺死了,毒婦是不會關心他的)

2.隨後,毒婦在男主家給男主咖啡裡下毒之前,男主端咖啡問她要不要加糖,當時坐在客廳沙發毒婦語氣凝重的說不要!所以也可以判斷毒婦是有糖尿病史的。

3.男主與神婆/蓬蓬車抓媳婦在醫院的晚上,神婆交代毒婦喝水量多且尿頻(還可以判斷她有糖尿病,另外她想在廁所窗戶逃跑,奈何火車一小時一趟)

另外,醫生在得知神婆/蓬蓬車主都「涼」那一刻,醫院護士送來了化驗單,細看醫生臉上是有變化的。(我懷疑醫生起初驚訝的是,男主與毒婦兩個人都是RH陰性血,後來凝重的是,毒婦是有糖尿病的。醫生為了穩住男主,在後面畫餅6000w)

醫生確實是被毒婦殺死的,後面劇情純屬男主編的故事。最後,男主眼睛被治好。來到了歐洲,意外的是竟然與女主相遇了。看似美好,你以為這就完了?女主與男主握手時候,直接被男主認出(就是這麼巧,剛看覺得還挺他媽浪漫的。我還以為死灰要復燃)

此時的男主肯定以為女主還會像以前一樣單純。結果被打臉...女主在哪看出來男主說謊了呢?答案是,後來店員遞給男主兔子拐杖的時候,男主絲毫沒猶豫精準接過拐杖。(女主就知道男主編謊)

二人看似平靜的在一起喝咖啡聊天。其實是在博弈。女主知道男主在撒謊,卻沒有揭穿。男主怕女主把他「瞎」的事情吐露給他身邊的人,便起了殺心。便約女主第二天去廣場參加音樂會。(人多時候下手,慌亂中誰知道誰是誰?)

女主此時應該知道男主因眼睛的事情敗露而想殺人滅口。故說了句,「我明天要回家了。」最後男主沒有機會下手,只能拿飲料罐上宣洩情緒。(證明他能看見)

另:為什麼說女兒是救命的草?

1.這個女兒是有錢的。(老演員過生日,她給老演員買一款價值不菲的表,在小便池特意給了鏡頭。)這個表是警察想找個謀財害命的替罪羊。可見,女兒經濟能力肯定是很強大的。

2.片尾見到女主時候,他給女主的交代是(我最後被朋友送到歐洲)

片中能稱為男主朋友的就只有老演員女兒了,別的基本都是想要他命的「獵人」。

為什麼說醫生知道男主和毒婦是RH陰性血?(熊貓血)

個人觀點:

1.醫生原話大概是這樣說的「我抽了毒婦的血,如果你們兩個血型相匹配,她的眼角膜移植給你,你就可以重見光明了。」 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2.醫生:「她的命可以救4個人,值6000w。」(她一個人是熊貓血的話,因為血型不好匹配的緣故,也救不了4個人啊。撐死了移植兩個腎,救兩個人。主觀因素分析,眼角膜是救不了命的。所以從中判斷,醫生是知道醫生/毒婦都是熊貓血,且想把男主和毒婦賣錢)

相關焦點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最後結局真相:人性遠比想像複雜
    4月3日,印度燒腦懸疑神作《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即將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受到了無數懸疑推理迷的熱切期待。據悉,該影片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懸疑同名短片,除了在懸疑和驚悚氣氛延續原作外,還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開腦洞地擴充。尤其是在影片結尾部分,觀眾們對故事的結局到底是不是真實的百思不得其解。那到底影片《調音師》阿卡什敘述的結局是不是真實的結局呢?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分析 男主阿卡什說謊了嗎
    2010年,一部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在全球熱播,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四分鐘,但是其中暗含的人性貪婪、虛偽和驚悚氛圍的塑造,讓這部微電影成功。2018年,印度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根據該微電影改編的長篇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在印度首映,成為最賣座的推理懸疑電影。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劇情反轉55次解讀 考腦力直到落幕
    近日,年度必看懸疑神作印度版《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終於國內定檔,將於4月3日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部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同名懸疑短片的《調音師》,是2018年IMDB最高分印度電影,豆瓣以8.8的評分開分,最近又升至9.2分,讓眾多影迷粉絲對這部影片期待不已。那到底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如此廣受好評呢?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看不見的旋律》: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都想不到結局
    《看不見的旋律》也叫《調音師》,小編猜這個《看不見的旋律》這個譯名一定是因為受到了《看不見的客人》這個譯法的影響,造成視覺幹擾。事實上該片來源於法國同名短片《調音師》,2010年短片《調音師》放出(14分鐘),該片獲得了2011年盧紋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2012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等獎項,巧妙的設計和吸引人的節奏讓該片獲得了9.2這樣的高分。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男主最後瞎了嗎 男主眼睛怎麼好的
    調音師男主最後瞎了嗎調音師男主其實至始至終都沒有瞎,他在裝瞎,從剛開始男主遇到女主他發生車禍,很多觀眾以為他真的失明了,其實是他在裝瞎。從影片結局最後一幕,男主阿卡什用他的盲人兔頭拐杖打飛易拉罐可以看出,他又重新獲得的了光明。
  • 放映總結丨《看不見的旋律》:看見的和看不見的
    本次放映的是由三位同學共同推薦的、根據短片《調音師》改編而成的電影《看不見的旋律》。這是一部印度黑色喜劇,被人們稱為印度神片。放映開始前,2018級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儀簡單做了一段開場推薦語,他認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挖掘展示方面十分成功,希望中國也有類似的作品出現。
  • 看不見的旋律:高分腦洞印度新片,原來每個藝術家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上映後,口碑極佳,在IMDb上拿下了8.9的高分,實在超彪悍,而且評分人數超過2.1萬人,此評分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調音師》一樣,《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依然是一位成天假裝自己是盲人的鋼琴家。只不過目的不太一樣,《調音師》的男主裝瞎是為了在工作上騙取更多同情;而《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裝瞎美其名曰是為了「更好地聆聽藝術」。
  •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印度又開掛 請收下我的膝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調琴師》元旦假期,電影隊長滿懷期待的看完了印度電影《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本以為拍不出什麼花樣,結果遠超預期,拍案叫絕,簡直不能再好看,是一部極好的懸疑犯罪電影傑作,看完後無窮無盡的回味~2010年,一部名叫《調音師》的法國短片橫空出世。
  • 《調音師》:命運的旋律詭譎又苦澀
    相比之下,另一個中文譯名「看不見的旋律」似乎更切題:以為人生有精確規劃,命運卻被「看不見的旋律」所影響,最後走向不可知的未來。影片中,從道德水準來看,能夠滿足於現狀的中產階級大抵是平和、善良的,只是容易自以為是,看不清人性的真相。上流社會,則是一派物慾橫流的景象,人們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聊。底層民眾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會輕易放棄道德底線。至於那些心存貪念的群體,則會在欲望的湧動中走向人性的迷失。
  • 《看不見的旋律》背後的真實故事,鋼琴師才是幕後元兇
    《看不見的旋律》的另一種解讀,鋼琴師才是幕後真兇
  •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印度人一直都挺喜歡翻拍國外的高口碑電影,尤其是去年翻拍自法國同名短片的《調音師》實現票房、口碑雙盈利,並在FilmFare大獎上拿下最佳影片後,更是讓印度人嘗到甜頭,越發的熱衷翻拍外國電影了。這不,今年印度又翻拍了西班牙2016年出品的經典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片名《復仇》。
  • 《調音師》最後結局是什麼意思?阿卡什到底有沒有瞎?調音師結局解析
    8.4分,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懸疑佳作。看過電影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影片的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因此很多人對於調音師的結局都不太明白,主角阿卡什最後到底瞎了沒有?阿卡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謊的?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本文涉及嚴重的劇透,沒有看過的朋友們慎讀哦。《調音師》剛開始,是「盲人」鋼琴調音師阿卡什,過馬路被少女蘇菲撞倒。阿卡什的才華和樂觀讓蘇菲為之傾倒。這個時候電影基調是「愛情片」。
  • 《看不見的旋律》鋼琴師假裝盲人
    《看不見的旋律》鋼琴師假裝盲人,看到謀殺案想報警,來到警局卻發現兇手是局長男主角的主業是一名鋼琴師,副業是假裝盲人,主副業相結合讓鋼琴師的事業如魚得水,除了可以對音樂更加專注,也讓他能經常佔點小便宜,比如可以租到公益的廉價房,無緣無故就被人施捨兩毛錢。
  • 豆瓣8.7的高分懸疑《調音師》,內核竟然是喜劇片,印度太會玩了
    懸疑片裡,「看不見」系列都很好看,比如封神的《看不見的客人》還有《調音師》(又名<看不見的旋律>),但是這部電影跟普通懸疑片很不一樣,如果願意,它完全可以成為喜劇片。換一個打開方式,懸疑加上人性就等於喜劇。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 說不明的人性
    印度電影《調音師》的創意,就來自這部短片。不過,本片不僅擴充了原作的內容,更在立意和內涵方面高出一籌。02按照國人的觀影套路,影片中的主角一定是自帶「天使」光環的正面角色,即使一開始是黑化的,到最後編劇也一定會把主角人性洗白
  • 《調音師》真是4月份最好看的電影嗎?
    選擇在周中的新片,要麼是在影院裡一日遊的電影,中國每年拍出五六百部電影,大多你難得見它一面;要麼就是強大到隨便哪一天的爆款,譬如四周後同樣會在周三上的《復聯4》,譬如這部《調音師》。從某種意義上,《調音師》幾乎是整個四月唯一可以正面PK《復聯4》的電影,純視覺效果上可能略遜,但是觀賞樂趣絕對不差。這是一部引進的印度神作。
  • | 年末最佳懸疑《看不見的旋律》
    做過千萬次的動作,因為看不見而變得遲緩陌生。拐角臺階,再也不是習以為常的道路,開始變得危機四伏。你胡亂摸索著,無奈地感嘆:看不見的世界太可怕了!或許每個人都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沒有了眼睛,先不說錯過多少好風光,正常的生活也變得異常的艱難。於是我們告誡自己,要好好珍惜這個看得見的世界,也要對那些不幸失去的人報以關懷。
  • 《調音師》:看不見的眼睛,看得見的黑暗,關於人性的極致反思
    【看得見的眼睛 看不見的人性】電影是利用懸疑來深刻的反映人性,刻畫人性的。這裡要重點提到的是,影片中,對主人公人性的刻畫,最出彩的集中在電影中最後一個鏡頭,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阿卡什編造自己請求醫生不要殺西米,途中醫生被西米反殺,最後西米死於車禍爆炸的故事。 而這其實是他自己作為一個利己主義者的自我安慰罷了。
  • 《調音師》最全面的分析,電影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調音師》,這部電影小編已經分析了兩三次了,不過在評論區仍然有網友質疑,「小編你看了電影沒有?」。今天就從頭到尾的跟你們講講,這《調音師》到底講了個啥?首先,要明白一點的就是,印度版電影《調音師》它是改編自法國短片《調音師》。
  • 深度解析印度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裡,卻看得見社會縮影
    短片最後給了一個戛然而止的結局,兇手拿槍指著調音師,電影結束。之後的意猶未盡則完全交給沒有跳出劇情的觀眾們自己去想像了。現在印度版的《調音師》終於給了我們一個結局。故事講述了一直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Akash),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影片故事波折驚奇,反轉不斷,是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