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臨死前交代了三件事,每一件都足以決定蒙古的未來!

2021-01-13 王氏說歷史

在成吉思汗病逝後,蒙古汗國秘而不宣,隨後與西夏開戰,不僅滅了西夏,而且徹底毀滅了西夏王朝的文明。因此,有學者分析,蒙兵把成吉思汗的病故歸咎於西夏,才顯得如此極端。但是實際上,看蒙兵屢次屠城的行徑就知道,他們對「文明」似乎並不那麼愛惜。事實上,這並不奇怪,對於強者來說毀滅是一種姿態宣言。

在1226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大軍再次向西夏發起進攻。事實上,西夏與蒙古,可以說是「愛恨交加」。西夏時而示好時而叛變,最後,讓蒙古下定決心消滅它。然而,由於兩國之間的長期對峙,使得成吉思汗無法看到最終的結局。

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正值盛夏酷熱,成吉思汗一次打獵落馬,此後高燒又讓舊傷復發,只好暫時留在六盤山調養。最初,成吉思汗在這裡主要有兩個活動的地方:涼殿峽,在六盤山的腹地,涇河之源;山下的行宮,後來又稱為開城。也許成吉思汗是在等待戰機,也許是長時間不能恢復健康,導致他在此地停留了3個月,直到他離開。據《化平縣誌》的有關記載,前人已注意到許多散落在涼殿峽的石頭器物,如石墩、石槽、石柱和插旗臺等。在這些石器中,有一些像飲馬槽鑿的很精緻,可見與生活、牧馬及屯田有關。所以,有人設問,這些都是當年蒙軍留下的嗎?

與開城的情況完全不同,開城位於現在的固原南面20公裡處,後來蒙古的幾個繼任者都在這裡調集軍隊,對外進攻。開城當年的情況可以通過文物「還原」,如:開城延釐寺,類似京城寺院的格局。其他文物如石雕龍,銅器,琉璃四足香爐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忽必烈死於蒙哥戰場,在外面不戰而降,奔回爭奪王位,這裡的六盤山就是西面的主戰場。隨後,他的兒子忙哥剌被封為安西王,開城即為安西王府。不過,忙哥剌的兒子阿難答由於缺乏政治經驗,在自己繼承王位後,未能迴避與蒙元爭奪王位,最終失敗,使安西王的王號也被直接廢除。

下面我們再看一看成吉思汗的六盤山遺囑。歷史上,成吉思汗臨終前交代了許多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三件事是:

1、關於繼任者的問題,成吉思汗一再強調「凝聚力」,他必須服從自己的安排,把老三窩闊臺擁立為下一任統治者,同時也警告他的兒子,不要違背他的決定,把這些決定融入自己的靈魂中。

2、消滅西夏,成吉思汗念念不忘,他知道西夏是忌憚自己的,所以,告訴部下不準透露自己的死訊,並與西夏交戰,必須選擇時機一舉殲滅。2003年,蒙古汗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把西夏滅掉,成吉思汗本應預見到西夏氣數將盡,但他更希望快速的戰爭和決斷。終於在1228年,李將軍投降蒙古。

3、「聯宋滅金」。成吉思汗真是老道,懂得利用宋和金的矛盾。事實上,把戰國時期的經典戰例讀幾遍,就能明白蒙古汗國的最終意圖,有誰會突然間出手幫助別人呢?其意圖不過是使金兵的戰線延長,讓頻繁的戰爭消耗金兵的戰鬥力。只是宋朝那些文人,似乎都不讀兵書,於是,就答應聯蒙抗金。

最後,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果然如願以償,使得蒙古汗國滅了西夏,滅了金,滅了宋。成吉思汗死於什麼地方呢?

關於這一問題,各方面的說法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有寧夏六盤山、寧夏靈武和甘肅清水縣三種。但仍需進一步考證。與成吉思汗墓相比,成吉思汗墓園更是一座迷宮,這自然與蒙古族的喪葬習俗有關,與中原某些朝代皇帝的陵墓不同,非要把它修整得富麗堂皇,成為一座標誌性建築,還不防盜。

並且蒙古「汗」墓無人知曉,地上無任何痕跡。據史書記載,在屍體深埋地下之後,埋葬者會牽來產子的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小駱駝,這樣地上就會留下血,然後讓萬馬踏平。此後的一段時間裡,這裡將會有士兵守衛,直到長出青草來,看起來和周圍的環境都不一樣才撤退。後代若要拜祭先人,得靠這頭母駱駝,因為它能記住後代的味道。

可以想像的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在採用同樣的方法,應該是找不到的。元朝滅亡後,蒙古汗國建立,六盤山的地位不容忽視,1253年忽必烈在此駐軍,與蒙傳佛教薩迦派結緣,在政治和宗教上結下了深厚的淵源,甚至後來還接受了宗教灌頂。這對中國版圖的完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實上,成吉思汗的理想就是「大蒙古國」,要想在現實中扞衛這一成果,需要更多的不是武力,而是民心。因此,再來看看這個故事,儘管它來得轟轟烈烈,卻沒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同樣被狼狽地掃入歷史。

相關焦點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一開始兩人關係還尚可,聯合在一起,確切的說是鐵木真依附扎木合,但兩人都是有遠大抱負的人,寄人籬下這種事一時可以一世則不行。最終鐵木真在一年以後來開扎木合獨自發展。3、 徵服天下統一蒙古草原後,成吉思汗手握十三萬鐵騎,渴望徵服的他在尋找下一個目標,南側的金國瘦死的駱駝,不太好啃,而位於西南的西夏則弱的多,於是自1205—1209年成吉思汗先後三次進攻西夏,打得西夏潰不成軍,不得不求和並依附蒙古。西夏的悲劇讓西邊的畏兀兒人對成吉思汗主動投誠了。
  • 電視劇《成吉思汗》又火了,看蒙古騎士生存法則,網友:不服就幹
    宅在家裡,總要找點事幹,看一些勵志的自傳體,讓人從歷史中了解過程,從經驗中吸取乾貨,思考自己應該的人生態度。很早之前看過,現在看來感觸頗多,2000年的央視巨製,之前的印象就是打打殺殺,現在看,每一集都看得那麼認真,對歷史更願意查證後細品,了解每一次戰役,剖析每一個人物生平,那個年代總是方方面面讓人感興趣。《成吉思汗》劇講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一生。
  • 俘虜將被斬首,臨死前高呼:你還想得天下嗎?成吉思汗大驚:赦免
    俘虜將被斬首,臨死前高呼:你還想得天下嗎?成吉思汗大驚:赦免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對這點是非常了解的。終成吉思汗一生,都在網羅各種人才,不論他的民族、籍貫或地位。
  • 蒙古,「我們的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
    成吉思汗據說前前前後後一共至少搶過500多女人,但是孛兒帖"有日月一樣的光明,大海一樣的心胸",並被尊稱為"三賢聖母",一直是王后國母,這兩個人的恩愛簡直就是放在今天,都令人羨慕。1226的秋天,成吉思汗徵討西夏途中不幸掛掉,有各種版本的死法,病重而死、西夏打死、墮馬,受傷而死等,總之鐵木真成吉思汗駕鶴西去了,只是此時的蒙古家大業大了,基本北方包括幾個"斯坦"已經是蒙古的地盤。只是一個靠"搶"立國的帝國,管理鬆散,基本是粗線條,只要服了就可以,現在的成吉思汗臨死都沒有踏足華夏中原,所以"我們的成吉思汗"純粹扯蛋。
  • 成吉思汗為何決定攻打花剌子模?有馭敵手段,就不怕對手強硬
    關於花剌子模這個當時的超級大國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但毫無疑問,成吉思汗對敵人嫻熟的駕馭能力,超過了摩訶末。在還未決定攻打花剌子模前,成吉思汗就開始四處收集摩訶末的各種情報,對凡是從花剌子模來的商人,成吉思汗幾乎都會親自接見,打聽摩訶末的一些過往歷史。
  • 野論大辯駁——蒙古國為什麼代表不了蒙古?成吉思汗是蒙古國籍?
    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繞不開的人物,也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拋開成吉思汗談蒙古,是不存在的!然而近年在某抖、某博上的磚家卻發表了出:「外蒙古獨立了,所以成吉思汗是蒙古國籍」「俄羅斯人比中國人更有資格說成吉思汗是自己的祖先」等等野論!
  • 關於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國一些認知錯誤
    同時代南宋出使蒙古聯絡夾擊金朝的使臣彭大雅編《黑韃事略》記載也記載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號者小名曰忒沒真僣號曰成吉思皇帝」),並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出土的元朝文物也印證了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皇帝"。有人會問,那「成吉思汗」的叫法是哪裡傳出來的呢?並且連教材都是引用尊號」成吉思汗「,到底是哪裡出來問題了。
  • 蒙古老哥可以沒有馬,但家裡卻不能沒有成吉思汗聖像-虎嗅網
    圖片來源:Google 作為一位被神化的蒙古族先祖,成吉思汗像從不單純是一幅畫像或是工藝品,而是真正的聖像。 因此,幾乎每一個蒙古族人,在小時候都會被長輩教導如何懸掛、清洗成吉思汗像。 儘管你會先發現越來越多蒙古族人的交通工具從堅韌蒙古馬變身成了燃油車、衣服從裘帽袍子變成了長衣短褲、甚至就連住所都變成了水泥灌澆一體成型的蒙古包;即便這在你眼中蒙古族人的遊牧野性早已消逝殆盡,卻不可否認他們對成吉思汗像的尊重與崇拜,始終如一。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成吉思汗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於屍身葬於何處,這至今都還是一個未解的謎團。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
  • 蒙古國子嗣為何尊崇成吉思汗,卻極度反感忽必烈
    按說忽必烈也算是「開國之君」了,可是蒙古的後世子嗣尊崇的卻一直是成吉思汗,卻十分討厭這個元世祖忽必烈,這是什麼原因呢? 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忽必烈在位期間,還是頗有功績的,雖然相對成吉思汗還有些差距,但相比其他蒙古大汗,他的功績高出了一大截,那為什麼蒙古人民不喜歡忽必烈呢?歷史君認為有幾點原因不容忽視。 首先是汗位之爭,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雖然最後忽必烈勝出,但導致了蒙古的四分五裂。
  • 蒙古名將木華黎,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所器重?
    木華黎是個武將,但是足智多謀非常有智慧,在鐵木真帳下與博爾朮最受成吉思汗的器重,鐵木真讚賞木華黎是「車之轅、身之臂」。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冊封功臣85人,其中受封萬戶者僅有博爾朮、那牙阿與木華黎三人。在蒙古部,對於木華黎的評價有這麼一句:沒有木華黎馴不服的烈馬,也沒有木華黎射不中的鷹隼。擁有傑出騎射能力,以及過人智慧的木華黎,註定其一生不會平凡。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誰也沒想到,未來六十年,這支騎兵將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世界帝國。1211年,成吉思汗主動出擊。面對蒙古鐵騎,金兵節節敗退,金朝皇帝嚇破了膽,一口氣把首都從今天的北京遷到開封,只能苟延殘喘。這是個大國,疆域從中亞延伸到黑海,囊括了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廣大區域。東亞與西歐的貿易通道,即絲綢之路,就掌握在花剌子模手中。這是成吉思汗決意要奪取的。
  • 從成吉思汗事跡不同記載角度,看《元史》與《蒙古秘史》異同關係
    導語:元朝是由我國境內蒙古族這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成書於明朝初年的《元史》,與成書於蒙古太宗(窩闊臺)到憲宗(蒙哥)時期的《元朝秘史》,雖然記敘的都涉及這段歷史,但由於成書時代不同等原因,兩者還是存在較多差異,本文僅就其中有關成吉思汗的事跡異同做些比較
  • 元朝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以牛肉乾為軍糧,士兵身強體壯所向披靡
    動物決定不了自己的飲食習慣,但是人是可以的。挑食的人總喜歡吃自己愛吃的東西,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要攝取各種營養,即便自己不喜歡吃的,也要嘗試著吃一些。【一】元朝成吉思汗偉大的帝王。若論歷史上哪位帝王比較偉大,我想成吉思汗當之無愧。成吉思汗是歷史上非常傑出的軍事家。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崇拜成吉思汗。人們之所以崇拜成吉思汗是因為他徵服的地區實在是太多了。
  • 成吉思汗:徵服世界的核心秘密,並不是蒙古鐵騎
    事實上,成吉思汗每次實際出兵都不過十萬人!就這些兵力,武力再強也很難史無前例地徵服40多個國家、720多個民族和6億的人口。在《成吉思汗:比武力更強大的是凝聚力》中,熊貓君終於找到了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任何一個優秀領袖的共同特點,但成吉思汗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將求賢若渴做到極致。任何身份的人,從最底層的奴隸和俘虜,到異議紛亂的各類宗教信仰者,他都能夠一視同仁。例如,神射手哲別,曾差點一箭射死成吉思汗,卻因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賞識,成為了他手下的第一猛將。
  • 西夏與蒙古硬抗22年,為何歷史沒有記載?全因成吉思汗死的太屈辱
    可以說,中原王朝正在和西南地區的前後蜀打打殺殺搶關中的時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穩地盤了。成吉思汗顯然沒想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竟然能擋住戰力彪悍的蒙古鐵騎。在隨後的時間裡,他親自帶領軍隊,先後六次發動攻擊,每次都傷亡頗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後,於1226年,再次對西夏發動攻擊。這一次戰鬥更加慘烈,雙方都在不計代價的互相搏殺,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對方一支毒箭。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蒙古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但是,脫斡鄰勒是個缺乏想像力的、優柔寡斷和平庸的首領,他沒有認識到這件事的含義,加上新當選的成吉思汗更謹慎地聲稱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覺地忠實於他。況且,當時的形勢無疑也令脫斡鄰勒放心,成吉思汗還遠未能把蒙古人統一起來,在他的面前,反對他的札木合也有自己的黨羽。此外,克烈王與成吉思汗有著同樣的外敵——塔塔兒人。
  • 西夏都城堅不可摧,成吉思汗想到一妙計,結果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時,發生了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如果成吉思汗的計謀得逞,那麼,中興府很有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慶幸的是,成吉思汗這個計謀不僅未對中興府造成任何傷害,還讓他的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 一部《成吉思汗的孩子們》,10首電影配樂
    在很多蒙古主題電影裡,配樂是極其能渲染影片氛圍的重要元素。2017年上映的《成吉思汗的孩子們》,正是這樣一部主題跟遊牧生活以及蒙古人的賽馬傳統有關的感人肺腑、淳樸至深的作品。圖/《成吉思汗的孩子們》電影劇照電影講的是,城裡最好的賽馬訓練師博德召集眾人來到家門前,想要宣布一件特別的事情。博德開始吹噓自己的馬和技巧,並稱城裡沒有比自己更強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