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導演用iPhone拍了亞洲首部電影長片,我們和他聊了聊

2021-02-08 YOHO潮流志

曾擔任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吃吃的愛》等賣座電影執行導演的廖明毅,今年開拍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怪胎》,全片完全使用 iPhone XS Max 作為攝影器材,他自己擔任導演、編劇之餘,也同時擔任攝影師與剪接師。

選擇用 iPhone 拍攝,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他經過長久思考後的審慎決定。畢竟為許多賣座片擔當過執行導演,廖明毅已經蓄積了相當紮實的大銀幕經驗,而為了成全這部堪稱臺灣地區乃至全亞洲首部 iPhone 電影,他其實已經計劃超過三年。

說到用 iPhone 拍攝,許多導演早有先例。短片方面,無論是陳可辛的《三分鐘》與賈樟柯的《一個桶》在網絡上引起巨大討論聲量,還是韓國導演樸贊鬱早在 2012 年時使用 iPhone 4 拍攝的短片《夜釣》(NightFishing)拿下當年柏林影展短片最高榮譽金熊獎,都可謂群雄濟濟。

長片也有探路者。2015 年導演 Sean Baker 便端出全球首部 iPhone 電影《夜晚還年輕》,而 Steven Soderbergh 在 2018 年拍攝的《瘋人院》與今年 Netflix 發行的《空中飛鳥》也是以 iPhone 拍攝而成。

這回輪到廖明毅導演。對於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就挑戰以 iPhone 拍攝,他說,首先在鏡頭語言上不同於一般電影所用的攝影器材,分鏡構圖必須更講究,同時也必須想到,什麼樣的故事內容適合用 iPhone 拍攝,讓觀眾在大銀幕所觀賞的舒適度、流暢度,還有演員的情緒表現缺一不可。

而關於這部電影,導演也跟我們透露,它將是一部非常臺北的電影,團隊將深入臺北的具有歷史感的住宅、巷弄中。

為了《怪胎》拍攝達到完美水準,廖明毅更突發奇想拍了一部前導短片《停車》(現在已經能夠在海內外各大視頻網站看到這部短片),以印證自己與團隊的執行力。在這部前導短片中,他們完全使用 iPhone XS Max 作為攝影器材,許多刁鑽的鏡頭角度可以說只能用 iPhone 這麼小的設備才能拍攝到,而他也坦誠,對於習慣了常規電影工業化運作的團隊成員來說,這次完全是新的體驗,現場運作更「快」也更「靈活」,無論對於導演還是演員,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影片後期製作上,為了保證達到想要的「電影感」,也在 iPhone 上搭配專業 app 用到了「Log 模式」,使畫面更上一層樓。

《怪胎》將於 5 月 1 日正式開鏡,預計於 2019 年底上映。劇情直接正中愛情盲點,是一部描述「愛情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怪胎」的劇情長片,廖明毅坦言愛情是最容易讓觀眾有所共鳴的題材,而演員張少懷與林柏宏都是在《六弄咖啡館》與廖明毅建立好交情,謝欣穎則是首度合作。但三人都是一看完劇本二話不說馬上答應演出。

年底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部電影的誕生,並見識用手機完成電影長片拍攝的又一個不可能。


相關焦點

  • 這位導演用 iPhone 拍了亞洲首部電影長片,我們和他聊了聊
    》等賣座電影執行導演的廖明毅,今年開拍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怪胎》,全片完全使用 iPhone XS Max 作為攝影器材,他自己擔任導演、編劇之餘,也同時擔任攝影師與剪接師。說到用 iPhone 拍攝,許多導演早有先例。
  • 《怪胎》發布預告 亞洲首部iPhone拍攝劇情長片
    《怪胎》發布預告 亞洲首部iPhone拍攝劇情長片 時間:2020.07.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女性主義A片《Hey, siro》在歐洲問世了,我和這位中國導演聊了聊
    傳統AV以男性凝視為主導而在女性主義A片裡,這一切都顛覆過來——女性也可以是表達情慾的主體,男性也可以是接受凝視的對象。最為關鍵的是,由於片子訴說的是女性的欲望,所以比起男性A片,融入了更多可以喚起女性的欲望的,故事講述、美學設計和氛圍營造的成分。
  • 我們和徐崢聊了聊《囧媽》《家鄉》和電影的未來|專訪
    作者/王雅莉 編輯/郭吉安「你覺得你現在和影院端和解了嗎?」上海電影節期間一個悶熱的午後,我們和剛參加完青年導演沙龍的導演徐崢聊了聊。話題自然而然轉到半年前引起廣泛議論的《囧媽》。這也是徐崢自春節以來第一次正面談到《囧媽》網播。「我從來沒想過傷害誰。」
  • 畢志飛跟我們聊了聊他在拍的文藝片
    幾個月過去,我們成功跟畢老師搭上了線,約了一場線下專訪。帶著「畢志飛最近在做什麼」、「兩年來畢志飛有什麼變化」等問題,我們試圖發掘下這位導演的神秘B面。《逐夢演藝圈》帶給他最大的啟示,便是拍電影要杜絕閉門造車,要學會站在觀眾的角度來思考。簡言之,要多跟觀眾互動。比如他會試著從創作者和觀眾雙重角度看待「X分鐘看電影」類視頻。他覺得:娛樂當道,觀眾普遍又比較忙。「X分鐘看電影」類短視頻的出現,正好迎合了群眾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以及日益縮短的肥宅時間。
  • 2017 年最好的臺灣廣告片,我們和它的導演聊了聊
    品牌製片廠在數次觀片之後,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也與林導進行了一次很開心的訪談,聊了聊這支影片、幕後以及導演自己的創作經歷。(超級長文,入場請仔細看)事先我們要有一個規劃,到了現場我們都是用這樣的規劃和想像去準備,但還是以演員的表演優先。聽下來您還是擅長或者傾向於拍攝劇情片?(導演連忙否認)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最近的作品都是情感類的劇情片,但其實有很多條純商品的廣告我都拍得很開心,因為不同的東西你一定會找到不同的玩法,比如藍幕特效也玩得很開心。
  • 我們活捉了小林薰和導演,認真地聊了聊「吃吃喝喝」與「深夜食堂」
    不久前,我們在上海活捉了日版深夜食堂的導演松岡錠司和主演小林薰。
  • 我們跟《裂流》的導演聊了聊
    」,不如說是導演根本不在乎區分「紀錄片」和「劇情片」,全是順手拈來的神來之筆。《生命的河流》,是真實存在的,那是他2014年所拍的紀錄長片,獲得過中國獨立影像展最高獎。在平遙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楊平道跟我們聊了聊他的成長,作品,當然,還有《裂流》。
  • 世界電影漫談——我們從韓國電影百年曆程聊起
    從今天起想開闢一個專欄談一談我對世界電影的看法與感受,也想從其他國家的影片中體會電影藝術的百花齊放與欣欣向榮,透過不同地域文化聊一聊對中國電影粗淺的啟發與思考,在探討中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從有這個想法開始,我就不斷構思先從哪個國家入手,思來想去決定從相對熟悉的韓國電影開始。
  • 我們和伊森·霍克聊了聊「愛在」三部曲的續集
    比如他說想在「愛在」三部曲(Before Trilogy)之後,拍一個「愛後」三部曲(After Trilogy),說說那些「之後」的事情。比如他與是枝裕和第一次合作的感受,他還說他覺得林克萊特(「愛在」三部曲導演)和是枝裕和是「spiritual brothers」。
  • 我們和陳思誠聊了聊《唐探3》、IP開發和電影的未來
    除了創作觀,陳思誠還和我們聊了聊他近年來的人生感悟和對電影工業化的看法。儘管下一部《唐探》系列電影或許將不再由他執導,但未來他仍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電影中——「希望觀眾能在電影裡看到我的糾結,看到我的不解,但也看到我的輕盈,看到我的嬉鬧,甚至看我的狡黠,看到所謂的商業性。」
  • 亞洲首部IPHONE手機拍的電影《怪胎》上映,自媒體因手機而精彩
    之前有人採訪過以iPhone完成盧廣仲MV《明仔載》的導演廖明毅,分享一些以iPhone拍片的經驗談,在MV之後,我們又再一次看到導演以iPhone拍出的作品了,而且這次是電影長片
  • 我們和這位神還原的《最終幻想15》玩家Coser聊了聊
    我們知道有不少玩家對此有一定的好奇心——這位「非專業Cosplay」玩家是怎樣把王子的角色演繹的如此還原,以及「如何迎娶波蘭妹子成為人生贏家」,於是,我們昨日聯繫到了這位英俊的小哥,聊了聊他和波蘭女友的故事。
  • 八年過去了,這位少壯派導演,終於出了獨立導演的全新長片
    《親愛的房客》是鄭有傑暌違八年後的首部獨立執導的長片,這部電影陣容強大,演員都是如今臺片的一時之選,領銜主演是莫子儀、陳淑芳、白潤音,主演包括姚淳耀、是元介、謝瓊煖、沈威年、王可元等,值得一提是,這部電影也是前幾天過世的吳朋奉的遺作之一
  • 《氣球》的誕生僅僅是一個意象,我們和萬瑪才旦聊了聊影片背後的故事
    《氣球》海報「導演,您姓萬瑪,還是姓萬?」「我沒有姓氏,藏族人都沒有姓氏,我們只有名字而已。」當我採訪這位少數民族神壇級的導演時,開篇是這樣的一段對話。但除此之外,我們對那片土地、那裡的人和文化,知之甚少。在萬瑪才旦導演的新片《氣球》上映之際,鈦媒體和他聊了聊影片背後的故事,以及他一直致力於傳遞的文化。萬瑪才旦,是在這個文化不斷更迭、價值觀激烈地瓦解和重塑的時代裡,藏文化堅定地守衛者。
  • 看釜山影展獲獎電影, 與編劇共聊創作的二三事
    只有鄰居爺爺看到了他的愛好,他們一起踢球,一起出遊。暑假時間細細流走,他窺見了爸爸、媽媽和爺爺的秘密。獲獎記錄:2015年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獲HAF大獎入圍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KNN觀眾票選獎。
  • 豆瓣8.6,去年華語片第二,我和《誰先愛上他的》導演聊了一下
    元宵節那天,我在位於臺北民生社區徐譽庭導演的「親愛的」工作室專訪了這部電影的兩位導演徐譽庭和許智彥。半年前我在中山堂的臺北電影節頒獎現場,看到他們在舞臺上又哭又笑,激動地講起拍這部電影的艱辛。半年後他們則與我分享了更多幕後的故事。徐譽庭導演永遠都那麼會講故事,許智彥可愛直率到讓你很想和他做朋友,採訪當中我們還一起在工作室吃了頓元宵。
  • 我們和徐克聊了聊,他問現在還有人看他二十年前的老片嗎?
    △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首映禮上的徐克非常榮幸,得知我們是徐克老影迷之後,片方安排我們和徐老聊了聊他的電影歷程,並坐在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那時的香港影視圈很講究論資排輩,一般新人需要幹30年以上才能獨立當導演,但他卻早早遇到欣賞自己的貴人,在1978年就得以導演武俠電視劇《金刀情俠》。1979年,他更是得到了導演電影的機會。機會面前,徐克馬不停蹄,兩年的時間裡拍了三部電影:《蝶變》《地獄無門》和《第一類型危險》。
  • 聊一聊電影的「大尺度」藝術
    所以,這不過是一次以藝術之名的譁眾取寵,即便真是行為藝術,也應該有藝術的尺度和邊界。那麼,就借著這個話題,聊一聊藝術的尺度與邊界。首先需要表明的一點是,作為一個看過各種各樣電影的人,司原逐冀的照片至少遠遠不到挑戰我的認知尺度的地步。
  • X戰警上映前,我們跟導演布萊恩·辛格聊了聊
    作為《X戰警》系列超級粉絲的我,代表桃桃淘電影與導演和主創聊了聊,本文主要是和導演交流的部分。這其中既有我專訪導演的內容,也有群訪的內容,感謝各位的辛苦 喜歡《X戰警》系列的人對布萊恩·辛格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他是《X戰警》第一部、第二部的編劇,從《X戰警:第一戰》起又兼任了製作人一職。《X戰警:逆轉未來》讓人眼前一亮,而這次《X戰警:天啟》又有怎樣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