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求珍】張之洞父子督鄂:一祠一斃,兒子張仁蠡:湖北「四大漢奸」之首

2021-02-17 城市海報

    張之洞前後共生了13個兒子,他為此創作了一首五言敘輩詩:「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二十字代表二十世,今後子孫後輩依序排名。他的13個兒子中,有5個是正妻所生,稱之為「嫡子」,分別是大兒子張仁權、九子張仁侃、十子張仁寶、十一子張仁樂、十三子張仁蠡 。

 

    其中一個兒子從小就是個頑主,不是個讀書材料,張之洞把他送到日本士官學校習武。不久,寫了一封信《誡子書》:「汝隨餘久,勿自以為貴介子弟,而漫不經心,此則非餘所望於爾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狹邪賭博等行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費精神,拋荒學業。萬一被人發覺,甚或為日本官吏拘捕,則餘之面目,將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餘則何如?更宜力除,至囑,至囑!」

 

    恰恰最小的兒子讓他「餘之面目,將何所在」,後來當了臭名昭著的漢奸,許多壞事發生在湖北省的任上。其父做好事,兒子搞破壞,真是天下少見。

 

     這個寶貝叫張仁蠡,1905出生在武昌,字範卿。張之洞將他取名「蠡」,是希望他長大了能夠成為輔佐越王勾踐復國的範蠡一樣的名相。他2歲跟父親進京城,但4歲時父親就翹辮子了。想來,他自小就失去了父愛,接著清廷死亡,童年、少年時期也是比較孤苦的了。

 

 

        (張仁蠡)

 

    張仁蠡雖然出生在名門世家,但是改朝換代了,他之前垂手可得的錦繡前程沒有了,一切只有靠自己奮鬥。他勤奮學習,畢業於北京大學,後短期任職於北京政府教育部。1926年起,21歲的張仁蠡尋求在仕途上的發展,前後在河北省歷任永清縣、霸縣、豐潤縣、大城縣等地縣長。一開始,他還想學習父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實實在在為群眾做一點實事。但是軍閥混戰的時代,城頭變幻大王旗,執政者沒有為民眾謀取福祉的宗旨,為的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私利。張仁蠡認識到,作為一個基層小官,難有什麼大的作為,自己更得不到什麼重用。看到自己多年浪跡江湖,事業上還沒有什麼起色,身陷染缸的張仁蠡就隨波逐流,投機於各派軍閥之中。

 

     漸漸的,他看到一些軍閥與日本人糾纏在一起,於是也慢慢地認賊作父了。而日本人也看中了張仁蠡是前清重臣張之洞兒子的這張招牌,決定大力栽培他。

 

     1935年華北事變後,30歲的張仁蠡公開投降日本,出任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廳廳長。1937年4月,他奉殷汝耕之命,組團訪問日本,遭到全國人民的痛罵。當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次年10月底,武漢淪陷。

 

     據2005年第8期《武漢文史資料》記載, 武漢淪陷後,為推行殖民統治,日寇決定扶植建立漢奸傀儡政權。日軍森岡少將為建立武漢特別市政府,派第一課長淺見大佐赴北平迎原偽滿洲國外交部大臣張燕卿(張仁蠡之兄,出生於1898年,1945年秋逃亡於日本,1951年病死)南下出任武漢特別市市長,。不意張燕卿在北平正和土肥原賢二慫恿吳佩孚出任總統,事成,則張擬自任總理,因而不願來漢,遂薦其弟張仁蠡代替。

 

    1939年4月初,張仁蠡帶領隨行人員10餘人,跟淺見大佐由北平來到武漢。張仁蠡在漢口京漢大道上的京漢火車站下車,看到這座法國四堡式建築矗立在道路邊,一圈生鏽的鐵欄力圖圍住在歲月裡不斷流失的尊榮。屋頂上雕有一隻黑鷹,作振翅欲飛狀。走近了看,黑鷹下「京漢火車站」幾個字清晰可見。張仁蠡想,父親督鄂時於1903年建立的京漢火車站,曾是京漢鐵路全線最為耀眼的亮點,甚至被稱為亞洲最壯觀氣派的火車站;自己現在出任「武漢特別市政府」市長,也相當於父親當時的督任。

 

     誰知道,名督後人沒有了民族大義,醜劇亦在此粉墨登場。其後家國板蕩,生民流徙,山河易色。1939年4月19日,武漢治安維持會會長計國禎向張仁蠡呈遞推戴書,推戴張仁蠡為武漢特別市市長。   

 

    1939年11月5日,湖北省政府在武昌成立,原市參議府議長何佩瑢(1880—1942,湖北建始人)出任省長。由於當時各縣縣政籌備處均在當地日軍警備部隊控制之下,而省府所在地之武昌又屬於武漢特別市政府管轄範圍,省政府幾乎在市政府的管轄之下。

 

    這樣縛手縛腳的,何佩瑢心有不甘,1940年5月,和他的親家、武漢特別市參議府副議長石星川(1880—1948,湖北陽新人,早年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後被黎元洪任命為湖北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次年擢任第一師師長,晉陸軍中將銜。1918年被迫交出軍隊,寓居武漢。湖北這類將軍很多,人稱「將軍團」,他們憑藉這一頭銜,插手地方企業,攫取錢財)一起恢復民國初建立的「中國共和黨」,何任總裁,石出任副總裁,計劃擺脫武漢特別市政府的控制。 

 

    張仁蠡從「統一」的角度,說服日本人進行幹擾,「中國共和黨」只成立了半年就被取消,沒有價值了的何佩瑢也於1942年6月6日被日軍毒死。當時,張仁蠡與何佩瑢、石星川、雷壽榮被稱為湖北省「四大漢奸」。

 

    張仁蠡主持下的武漢特別市政府,下設警察局、財政局、鹽政局、統稅局、統稅總署、司法部等機構,冠冕堂皇地推行「以華制華」政策。他們還在漢口設立司令部指揮所、軍營房和「武漢警備司令部」,把武漢作為他們重要經營的戰略據點。並且下令將江漢關鐘樓的時鐘撥快1小時,改為東京時間;強行規定每日下午新5時後實行戒嚴,不準行人街上行走,違者格殺勿論。從此,鐘聲在城市上空飄蕩,震懾著市民的心靈以至隱隱作痛。

 

    據2005年8月15日《長江日報》的「抗戰勝利60年特刊」記載,偽武漢特別市政府把武漢劃分為軍事區、租界區和難民區。如今的漢口三民路至橋口、中山大道以南地帶,以及武昌城外八鋪街一帶,都是當年所劃分的難民區。難民區進行監獄式管理,四周都用鐵絲網圈起,在各個水陸要道設置武裝崗哨。開放有時間限制,進出都要接受嚴格的搜身檢查。中國人進出還要向日本士兵鞠躬敬禮,並出示他們籤發的「良民證」。如果稍有怠慢,就會遭到拳打腳踢甚至有殺身之禍。 

 

    為拍日本人馬屁,張仁蠡以市政府的名義,先後設立了各種學校,實行所謂「中日親善教育,以溝通中日文化」,從思想上麻醉毒害武漢青少年,開展奴化教育。並且調整學制年限,加大初等教育階段的比重,出版以「中日親善」、「共存共榮」、「大東亞新秩序」為內容的教科書,日語被定為「國語」課,學校不得懸掛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凡是易於激發學生愛國思想的內容都被剔除。這種奴化教育,往往以殘酷的鎮壓手段來推行。 

 

    淪陷時期,日軍有計劃地在城內放火,大街上不斷可以看到房屋燃燒,有時一天有10多處,有些地方大火竟連續7天不滅,火光映紅了整個天空。據統計,在日軍盤踞武漢的7年裡,漢口有34640戶、124300人無家可歸,房屋被毀達43025間。民權路、民族路、襄河(漢江)一帶,盡成瓦礫。具體損失難以計算。 

 

    除了頻繁的轟炸和放火,日寇還對民眾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設在原大孚銀行(今中山大道、南京路交會處武漢圖書館外借部)的漢口憲兵隊,經常在市內濫捕濫殺無辜市民。他們採用定期查戶口、突擊搜查旅館行棧的方法,大批抓捕所謂嫌疑犯。漢口憲兵隊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殺人魔窟。這裡有多種極其殘酷的審訊刑法,如狼狗咬、灌水、釘竹籤、電烙、電針等。憲兵隊周圍的居民,每當夜深人靜時都可聽到裡面傳出的陣陣慘叫聲。憲兵隊殺人的方法更是殘酷,挖眼、剝皮、鏹水漫、刀劈、電死等,不勝枚舉。凡進去者沒見活著出來的,半夜常常有屍體被運到江邊拋掉。從1938年11月到1939年11月,僅一年時間被憲兵隊殘殺的中國人就達2萬左右。原漢口日軍特務部長、戰犯福山太乙郎等1946年在漢口日本戰犯拘留所曾有一段供詞,稱「在大孚銀行硝鏹水池內,骨肉化盡的中國人約有1萬多」。 

 

    日寇在武漢四周遍設殺人場、埋人坑。僅在漢陽的殺人場就有10多處。漢口郊區的東西湖走馬嶺、岱家山公路橋附近和武昌大磯頭等處,有大批中國人在這裡被集中殺害。漢口市郊的坦教湖是日軍行刑場之一,1952年,在坦教湖發現了掩埋屍體的溝有60多條,其中屍體的頭顱與身子都是分開的,許多屍骨上還有繩子、手銬和鐵鐐。估計在這裡被殺害的中國人至少在4000人以上。 

 

     據武漢市的民間文史研究專家劉謙定介紹:為了滿足侵略戰爭之需,日寇對漢冶萍公司等眾多工廠的機械設備瘋狂拆運,將漢冶萍之江岸大型鋼鐵起重機拆走;還在漢陽兵工廠、鐵廠及民營機械廠廢址上搜刮鋼鐵。僅南岸嘴一帶數十家民營機械廠的設備、鋼鐵,都被拆除運走。日軍還在民間尋鐵找銅,強買強奪,以做槍炮原料。 

 

     除此之外,日軍還通過沒收「敵產」、發行軍票、修建機場、構築工事、設立馬場等搜集物資和聚斂錢財,這些物資全部運回日本,供日軍開支。

 

     這些罄竹難書的民族苦難史,在張仁蠡的眼裡視若無睹,他不問民間疾苦,反而在他認為的「太平盛世」中賣弄起風花雪月,與一些所謂的「文人雅士」一起吟詩、繪畫、題匾、寫聯。可能是在湖北省作惡太多,「都鄂」4年之餘的張仁蠡離開湖北,於1943年11月15日出任日本控制的天津特別市市長,繼續當他的賣國賊。

 

1945年3月1日,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的張仁蠡,被日本人從天津特別市市長位置上趕下臺。5個月後,日本投降。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躲藏在北平的張仁蠡沒能逃避掉,他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不久被判處無期徒刑。

 

1951年,張仁蠡仍然沒能逃脫掉人民的懲罰,在北京被新政府槍斃。

 

 

            (張仁蠡資料照片)

 

     據了解,張之洞的弟弟張之湧一直定居在武漢。2006年,他的曾孫女張遵遜將家裡珍藏69年的宗譜獻給了「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這本宗譜是1937年編印的,其中記載了張家近12代100多人的名字、輩分、以及簡短事跡。張之洞有兒子13個,女兒無數,但經過百年飄零,據張遵遜所知,如今張家的孫輩就只剩下幾個兄弟姐妹了。

 

     對武漢歷史深有研究的著名女作家方方,曾整理過張之洞父子的資料,她在《最後的租界》一文中評價這對父子:「可以說,張之洞在武漢留下了他一生中最為光彩輝煌的一頁,而他的兒子張仁蠡卻在武漢留下了最可恥最卑鄙的一頁。」

 

     父子二人,前後督治一個大省,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榮幸。但是結局迥異,一個被稱讚被紀念,一個卻被唾罵被槍斃。這是歷史在作弄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的遭遇也值得一個民族深思。【完】

 

               (如有不同意見請與作者聯繫,可及時進行交流,拿出準確的資料可以修正)

明天將推出

——長篇歷史小說——                 

 

 

      破·戒

編輯:王海東

相關焦點

  • 怒懟李鴻章失敗後,成為張之洞的幕僚,成就了張,更成就了自己
    晚清維新派代表人物譚嗣同對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評價非常高說:「今之袞袞諸公,尤能力顧大局,不分區域,又能講求實際者,要惟香帥一人」。但張之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一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人就是1884年因彈劾如日中天的李鴻章而差點被殺頭的梁鼎芬,梁鼎芬被降低五級後,心灰意冷地辭了官,張之洞讚賞其魄力,將其收進了幕府,逐漸發展成為張之洞的左膀右臂。
  • 湖北黃石一江西老闆:明年10億元訂單到手 春節前投產
    全球每3臺智慧型手機有一臺用湖北這個城市的印刷電路板湖北黃石一江西老闆:明年10億元訂單到手 春節前投產湖北黃石是一個礦冶之城,從先秦時候,黃石大冶就開始採礦,近代黃石的鐵山更是中國著名的礦山,礦石產量大
  • 湖北一父子勇鬥歹徒 兒子犧牲父親傷殘
    下班後的王天喜接到了兒子的電話。王天喜的第一反應是兒子在向他要生日禮物,「我想著,可能是準備要點錢請同學朋友吃飯吧。」可讓王天喜意外的是,兒子只是跟他說,就是問父母好,還感謝他們,叮囑他們要保重身體。王天喜被懂事的兒子觸動了,也為自己不懂孩子,甚至誤解孩子感到愧疚。據村民說,王盼這伢十分勇敢。有一年臘月間,村裡一位老人家裡臘肉被盜,王盼一個人手執木棍,硬是追出了500米,追回了被盜的臘肉。
  • 電影《張之洞》首映儀式在南皮舉行,將在各大院線播出
    10月28日,電影《張之洞》首映式在南皮縣鐵路信號有限公司職工俱樂部舉行。200餘名觀眾觀看了這部電影的首場公映,並與電影導演三醜和演員劉長純、史可等主創人員進行互動,分享張之洞的歷史故事以及電影拍攝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 一門三傑雙忠祠,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是什麼樣的人?
    那麼您知道,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是什麼樣的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們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完整視頻△)在中國四川省綿竹市,建有一座紀念諸葛家族的祠堂,叫雙忠祠,講述的是諸葛亮後人的故事。諸葛雙忠祠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為紀念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而建造的,包括山門、拜殿、啟聖殿等建築。在拜殿之後,有一座墳冢,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正是長眠於此。
  • 1951年湖北處決一漢奸,大人物出手救下,28年後才曝光身份
    1925年,湖北洞庭湖農民爆發了起義。在這之中,黃標便是領袖。他痛恨軍閥,支持革命。在進步人士影響下,他很早就加入了黨組織。彼時,陳獨秀等人和國民黨關係曖昧。上層並未有明確的指示。可黃標早有判斷,他堅決痛擊敵人。之後,湖北軍閥將他視為眼中釘。一場圍剿活動也隨之展開。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裡,為何只有張之洞沒有獲得爵位?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一生最大的功勞,是參與攻滅了太平天國。為了獎勵曾國藩,清廷將他封爵為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在晚清中興名臣中,曾國藩的爵位最高。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勞,是率部萬裡西徵,收復了面積達100多萬公裡的新疆,創造了晚清中國領土失而復得的奇蹟。為了獎勵左宗棠,清廷將他從一等恪靖伯晉升為二等恪靖侯。
  •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為官之胸懷:擔當在張之洞看來,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身為官,就要有作為。1867年7月,張之洞奉旨充浙江鄉試副主考,主持浙江鄉試。  自清初以來,科場作弊大案就時有發生。張之洞上任後,一反科場舊習,嚴格追究敷衍者,不辭辛苦選人才。
  • 張之洞的軍機夢:一場失敗的高層運作
    王之春是湖南人,無論是攀老鄉還是攀師生,都和張之洞扯不上線,他只是張之洞在廣東時的下屬。但是,比老鄉和師生都更關鍵的是,王之春在官場上的關鍵「進步」,都是張之洞一手提拔的——張之洞將他從廳局級的「雷瓊道」,提拔為副省級的臬司。這種知遇之恩,足以令王成為張派人馬。
  • 漢陽造之父張之洞
    製造源起說起漢陽造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清末的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當時廣東己有省城內廣東機器局,城外增步軍火局,又在1887年,於廣州大北門外番禺縣屬的石井墟設石井西局,創建製造槍彈廠一所。但是規模太小,制槍又多用為手工,張之洞決定重新購置機器,建設新廠。
  • 段延慶:因失皇位成為四大惡人之首,史上也確有此人
    段延慶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在小說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四大惡人之首惡貫滿盈,還有一個身份是大理國前太子,一個太子怎麼流落到了民間
  • 兩大洩密案曝光:戴笠查出父子漢奸,帶出日本王牌女間諜
    抗戰時期,出現無數無恥的漢奸,其中由軍統查獲的第一起重大的漢奸出賣機密案,就順藤摸瓜帶出一個日本王牌女間諜。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上海及長江下遊成為最重要戰場,日本依仗雄厚的海軍實力,調集七十多艘軍艦雲集江陰至漢口之間,妄圖從水陸兩路對淞滬寧地區發起進攻,對國府南京威脅極大。
  • 中國祠廟之冠:汾陰后土祠
    他即位24年後,即元狩六年(前122),又在此發現了「禹鼎」(一說「周鼎」),認為這裡是「皇祐元始」,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福祉的寶地,故在發現「禹鼎」的當年,劉徹便選擇在此祭祀后土,還根據所出「禹鼎」將年號「元狩」改為「元鼎」,並作《寶鼎之歌》。二是廟前村地處黃河與汾水的交匯處,古代稱「脽上」。
  • 陳曉平:張之洞與1884年香港反法大罷工
    幾乎所有香港重要華商都曾擔任過醫院「總理」(董事),港英對之充滿戒心,擔心這個華人組織可能受內地控制,削弱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東華醫院禮堂何獻墀對國際公法的理解比張之洞深刻。10月4日他打電報給張之洞:「艇夫歇業,皆出公憤,今早舂米者亦停工。英官惟知執法,不商於東華醫局董,恐未易了局。昨日華人與英差哄,華人槍斃一名,英差受傷輕重十一名,酉刻後安靖。
  •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這首詩,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  龔自珍世代官宦,出自書香門第,自幼才華橫溢。且其為人正直,在國家落後、列強欺辱的時代中,尋求變革圖強之法。  然而,在清政府腐朽統治下,社會階層固化,人才凋零。龔自珍只能詠詩感嘆,希望上天能降下偉人來扭轉乾坤。龔自珍在世時沒能看到國家改革圖強,反而在清政府統治下,國家逐步沒落。
  • 李剛太‖鄭州史詩之三‖子產和子產祠 溱洧河邊子產祠 鄭侯城下黍離離 ——子產和子產祠
    據現有的材料,最晚在晉代新鄭就建有子產祠,晉滎陽太守李矩屯新鄭時,還派人到子產祠裡祈禱過。唐天寶七載重修了新鄭子產廟,廟裡懸掛著子產的遺像,廟前刻立有一通石碑,到明代這通石碑已經殘毀了,但還能看到「天寶七載五月十三日」等一百四十字。據縣誌記載,祠「在城西北一裡」,歷代曾經多次重修。另外,陘山的子產墓旁也建有子產祠,北魏的酈道元所作的《水經注》載:「魏襄王六年,敗楚於陘山者也。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本期盤點為大家介紹他們的功與名!曾國藩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曾國藩(1811年-1872年),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張之洞怪癖—白天睡覺,晚上工作
    張之洞在晚清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人們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什麼要說是中興呢?因為如若沒有他們,清朝早就滅亡了。偉人與平常人看似一樣,實際千差萬別。張之洞就有一個怪癖,讓與他共事的同事及慈禧等領導難以忍受,那就是晚上不睡覺。
  • 香港黃大仙祠vs廣州黃大仙祠,到底大仙「身在何方」?
    倫家決定試試那招:「明天一起去黃大仙走一轉~求個福吧!」△香港黃大仙祠黃大仙,原名黃初平,別名赤松子。其後在黃大仙的啟示下,選中了九龍城竹園村附近一山開壇建祠。新祠於1921年7月建成,於是便有了今天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信仰從此就在香港蓬勃發展,並傳播到東南亞及美加一帶。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正式獲港英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 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晚清洋務大臣張之洞
    張之洞是清末洋務大臣,他出生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任過知府。張之洞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在諸位兄弟中他最為勤奮。張之洞13歲入縣學,15歲參加鄉試,26歲會試高中探花。少年天才,青年得志,中舉之後的張之洞被派去翰林院擔任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