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新商圈崛起 新業態「上線」
單獨一個地下商業項目的衰落或許是經營問題,但幾乎所有地下商業項目的整體低迷則與外部環境密不可分。
在操盤過多個地下商業項目的胡先生看來,中山路、東部商圈等多個地下商業項目難以為繼最直接的原因在於青島城市發展中心的北進和東擴,帶動了商業中心的遷移,直接分走了中山路和東部商圈的客流量。
近年來,以新都心和嶗山為代表的商業聚集區發展迅速。 2016年6月,新都心首家一站式購物中心凱德MALL正式開業,開啟了新都心片區的「商業時代」,此後,保利廣場、萬科1907等綜合性購物中心相繼入駐新都心,短短五年時間,新都心商圈已在青島商業版圖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嶗山商圈也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發展起來。 2016年6月,金獅廣場正式開業,同年,與金獅一街之隔的金鼎廣場也接踵開業,嶗山商圈已經聚集了金獅、金鼎、麗達、星光裡等多處綜合性購物中心。
無論是新都心還是嶗山商圈,區域內所有的商業綜合體都沒有走傳統商業的老路,而是打造了集吃喝玩樂購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中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相比之下,中山路商圈與東部商圈內的商場轉型較慢,在與嶗山、新都心片區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電商的衝擊也是地下商業日漸式微的重要原因。地下商業業態較為單一,主要以服裝鞋帽等商品為主,例如中山商城八成以上的商家主業為服裝銷售。然而,服裝已成為傳統商業被電商衝擊最大的領域,傳統商業幾乎淪為電商的「試衣間」。
但也並非所有的地下商業都難以為繼,在香港中路地下商城和麗人街內,一些小型的服裝店憑藉多年積累下來的客戶資源已經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體,這些小店通過開淘寶店、建微信群等方式,拓寬了銷售渠道,迎來了新的發展。
麗人街一家辦公用品商店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把店面設在地下,但通過送貨上門服務,他們早已把業務拓展至嶗山、李滄等區域。這種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如今已成為這些地下商業街裡小店的 「標配」。
地鐵
被視為地下商業「救命稻草」
就在青島眾多地下商業項目走向衰落之時,地鐵曾經被眾多地下商業項目寄予厚望。這樣的期待並非虛幻,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地鐵為眾多地下商業引入了龐大的客流,成為推動地下商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5年,為了迎接地鐵時代的到來,李村商業巨頭維客雄心勃勃地計劃打造集休閒、商業、樞紐於一體的大型地鐵商業項目,地下分為四層,負一層、負二層為大型地鐵體驗式購物中心,設有1200多個商鋪。
自2015年12月16日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以來,今年已經是青島進入地鐵時代的第五個年頭,目前已經開通2號線、3號線、11號線和13號線。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由於無法直接導入這些地下商業項目內,地鐵對這些老的地下商業項目拉動作用有限,並未給它們的經營帶來太大起色。
儘管如此,地鐵對青島新型購物中心的發展和商業格局的重塑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凱德MALL、萬象城、利群金鼎廣場、樂客城等一大批新型購物中心,藉助地鐵直通商場的優勢條件,實現了快速發展,在競爭激烈的青島商業「戰場」脫穎而出。在新都心商圈和嶗山商圈這兩大新型商業聚集區的快速發展中,離不開地鐵的推波助瀾。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李沛
■專家觀點
地下商業振興需多方努力
在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看來,青島地下商業的振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地鐵的發展,地下商業的衰落根本原因是缺乏客流量,而地鐵的建設恰恰為地下帶來了客流,伴隨著青島地鐵網絡的建成,將為青島地下商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其次,地下商業還需要從自身找原因,商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融合了線上線下元素的「新零售」已成為商業發展的主流,地下商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順應商業發展的潮流,從商業業態、商場環境等方面進行調整。最後,地下商業的振興還與區域發展有關,例如中山路片區整體商業氛圍已經大不如前,地下商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大的發展。
今年以來,以中山路片區為核心的青島老城區復興再次步入快車道。啟動市南區寧陽路片區、劈柴院北片區、黃島路片區保護修繕;已完成市北區四方路、館陶路等街區3.2萬平方米的修繕工程;啟動四方路等6個片區10萬平方米的保護修繕,廣興裡正式開園……通過對老城區的保護性改造,推動這一片區再現百年輝煌。隨著老城區的復興,地鐵網絡的完善,以及商業模式的調整,那些「沉睡」的地下商業項目或將出現新的轉機,青島商業發展格局也將迎來新的光景。
■他山之石
從上海「現代服務業」看青島
●在世紀匯的老上海風情街,也叫「1192弄」。這裡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負一層及以上是現代明亮的商場,負二層僅僅一步之遙,你就來到了民國老街,復興號輪船、讓人懷舊的鐵軌、一個個倚牆而靠的老麻袋等等,讓你不自覺地感受民國風情。老街裡面,人山人海,商鋪裡人頭攢動,參觀的人、就餐的人、購物的人、攝影的人,都能在這裡滿足自己的好奇。商鋪雖多,但不重樣,每家都有自己的特點,都能讓你的味蕾為之一爽,創意加上結構的巧妙布局,引人入勝。地下商場雖不見陽光,卻充滿陽光,讓你的心情美不勝收,每邁一步都有收穫,而拐角處的歷史時光更讓你流連忘返,找不到出口!反觀青島的特點,不管地上地上,不管哪個展會,不管何月何節,都逃不過羊肉串、臭豆腐的魔咒,這點對比和差距讓我們慚愧。
青島市赴上海專業實訓幹部 李合生
●上海商業的一個特點是對審美的追求。很多商鋪的裝飾,櫥窗都非常有設計感,抓人眼球。網點布局密集,消費吸引力強,代表了體驗經濟的發展潮流。
青島市赴上海專業實訓幹部 王靜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當一個又一個曾經佔據C位的地下商業項目黯然退出青島商業舞臺,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青島的地下商業真的無路可走了嗎?恐怕也不盡然。地下商業的式微固然有客觀原因,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仍然有項目在激烈的競爭中頑強地站穩了腳跟。究其原因,它們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了消費者的需求。對於那些已經處在「關門」邊緣的地下商業項目來說,它們不是沒有機會。
當前,青島正在推進國際時尚城建設,打響了時尚與文化、時尚與旅遊、時尚與體育、時尚與會展四大戰役。對於佔據黃金地角的地下商業項目來說,應該更加積極地與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領域結合,走出一條青島特色的地下商業振興之路。站在高質量發展的起點上,現代服務業是促進大循環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生力軍,青島地下商業形態只有知變、應變、求變,才能早日化繭成蝶、涅槃重生。 李 沛
來源: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