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拼殺42天!對話金銀潭醫院ICU「救火隊長」

2020-12-24 齊魯晚報網

濟南人房明浩剛剛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危險的ICU裡,領軍跟死神真刀真槍拼殺了42天。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在這裡,發生了許許多多與疫情相關的故事,有悲傷,有感動,有驚險,有遺憾……

房明浩今年48歲,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從小在濟南護城河和泉城路之間的老街上長大,從小學到高中都在濟南上學,上醫科大學時也是在山東,直到讀研讀博才到武漢。

在山師附中讀高中時,他是1988級2班的學生,是記者當時的化學課代表,因此才能有這次時隔三十年的師生對話。他自稱是班裡濟南本地話最地道的學生,因為其他學生課間也大多講普通話。而他對濟南的大街小巷熟悉程度遠超一般同學,對濟南的感情也是數十年不減分毫。

3月5日記者與他視頻連線時,房明浩剛從金銀潭ICU病房輪休下來三天。記者注意到,在金銀潭醫院的南七樓ICU不間斷戰鬥了42天的他平靜而自信,卻難藏疲倦。他說,國家為了保護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已經發文明確規定了輪休的周期,讓大家一定撤下來隔離休息。

1月初,湖北省市衛健委組織力量支援第一批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而金銀潭醫院由於收治患者最多且最重,成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商議以後,由同濟、協和以及湖北省人民醫院,分別組織醫護隊伍定點支援,並將南六樓、南五樓改造為ICU,與南七樓一起,收治危重患者。與此同時,湖北省和武漢市的醫護人員,在各自人員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傾力支援金銀潭醫院。

1月21日,房明浩臨危受命,受醫院派遣到金銀潭醫院ICU支援。原計劃14天左右進行輪換,可他事後說:「在同濟醫院發熱門診等一線幹了二十幾天,我估計著會是個大陣仗,十幾天後,恐怕回不來家。」想到一旦去了,就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家,想到有好多天沒怎麼見自己9歲的兒子了,出發前他專門找機會去把兒子抱起來,認認真真說了個「過幾天見啊!」

「我們夫妻倆都在醫院工作,忙得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嶽父嶽母幫忙承擔了帶孩子的主要任務。這種關鍵時候,老人自然鼎力支持。為了讓我們放心,每天微信直播孩子的情況,讓我們倆安心在一線工作。」

記者問他:這個時候,你就沒有恐懼感?有沒有考慮到可能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結局?

屏幕上的房明浩笑了:「朋友們都說我心大,我也覺得對自己的專業經驗、平時的院感培訓有信心。再說,在急診重症幹了二十年,神經能不粗嗎?」「心大」的他從病房出來暫休時感嘆道:「到了金銀潭才徹底地明白,這個病有多麼重了。之前在發熱門診,並沒有看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病程全貌,搞重症二十多年了,從來沒見過病人這麼重,病情這麼難以捉摸。」

在疫情發生前,同濟醫院ICU每年都會收治很多重症肺炎的患者,胸部CT往往會出現「白肺」,也就是本來飽含氣體的肺泡被大量的液體灌滿或者實變的狀態,這種時候,除了呼吸機治療,ECMO技術會起到重要作用,甚至讓許多患者「起死回生」。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中文名體外膜肺氧合,俗稱「葉克膜」、「人工膜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

但在金銀潭ICU,呼吸機,血液淨化治療,ECMO……很多用了多年的絕招都試了,很多以往有效的治療方案,效果卻沒有那麼好了。」初期階段,主要的感受就是傷心多,無奈多。」房明浩嘆著氣說:一番使盡各種招數的搶救後,這個危重病號明明狀況變得挺好了,都能給你好好聊天了,可是轉天說不行就不行了。有的病號頭一天還能給你發微信聊天,說自己狀態挺好的了,他也挺高興,以為又能活過來一位。可第二天,病情一急轉人就沒了。難受,傷心,無奈。

1月21日,房明浩接手南七樓ICU的第一天時,本科室醫生緊缺。由全國各地來支援的醫生護士,匯合湖北、武漢、以及金銀潭醫院其他科室醫護人員組成了這樣一支特殊隊伍。

房明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組織部隊」、「鼓勵軍心」、培養新人。一般來說,危重症專業特別講究醫生、護士整個團隊的磨合,需要很久才能比較好的合作救治危重患者。這個隊伍集思廣益,發揮各自所長。

來支援的非重症專業醫護人員即使年資高、位置高,也甘心做「勤雜工」。大家開醫囑,打掃衛生樣樣搶著來,專業醫生護士坦誠相見,ICU醫生習慣把自己科室稱為「我們家如何,我們家是怎麼幹的……」這回,大家迅速地拿出十二分的激情,把金銀潭醫院ICU當成了「我們家」。

一個年輕的女醫生要進汙染區前穿防護服的時候,甚至出現了顫抖的現象。房明浩說你別進去了,在外邊吧。那個女生挺勇敢,說早晚得進,最後咬牙進去了。

每天查房從早上八點開始,大家先看一遍所有病人的病歷,再換防護服進病區。這就是個大工程。進病房要經過三關:清潔區,可能汙染區,汙染區。每個醫生要在這三個區域分別穿不同的衣服,戴兩層口罩兩層手套,還有面罩,鞋套等。護士還要加正壓頭罩。等穿完這一套,近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此時人的視野會變得非常狹窄,眼睛前大片水霧,手也變得沒有原來的觸覺,變得笨乎乎的。等到出病房時,這一套要反著來,又是半小時,然後防護服就廢了。所以有些醫護人員進了病房要帶成人紙尿褲,也不敢喝水。

危重病人的生命體徵極其不穩定,剛看著挺好,不一會兒卻需要搶救,醫護就是在跟死神搶人。他們每時每刻都密切觀察病人狀況,一線護士們更是累得不行。

新冠肺炎危重病人需要持續氧療,醫院因為氧壓不足頭疼,臨時使用大量氧氣瓶補充。那些年輕護士們渾身厚重的三級防護,外加正壓頭套設備,得去搬動比自己身體還高還重的氧氣瓶。由於缺氧,每天都會有護士出現嘔吐或頭昏,可每一個人都在短暫休息後要求再次進艙,理由只有一個「我不在裡面,其他人的負擔就更重了」。

房明浩這42天過的早已經不分日夜,作息時間被徹底打亂,一切圍繞著病人的病情來安排。不管當時在睡覺還是吃飯還是幹啥,只要病人有情況,那就第一時間衝進去救人。啥叫生物鐘,徹底打亂。臨床查房甚至也是個重體力活。他們要再加穿防化服以節約防護服,趁著人多把病人翻過來,讓他們採取俯臥位通氣。很多時候,病房裡一半病人在進行這種繁重操作。

就這樣,他們硬挺了42天。42天裡,他們這支曾經的「雜牌軍」硬是變成了王牌軍,先後救治了60多個危重病人。這在這場戰疫中,在特別危重的ICU患者中,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2月26日,央視新聞頻道為房明浩做了最美人物專訪並播出,稱他為「救火隊長」。房明浩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也驚動了很多濟南的老同學和老師。大家紛紛通過各種方式表示敬佩和關心。他認為這並非個人的成績,是這個特殊的事件將他推到了這個特殊的陣地上,讓他打了一場從來沒見過的硬仗。他只是完成了一個危重症專家的職責。

三天前,房明浩奉命換崗休整。他目前邊休整邊帶領團隊總結整理這段日子的經驗教訓,同時開寫數篇論文。他說自己得多吃點,吃胖點。他沒有計劃在解除隔離後好好休假調整,這個職業不允許。一旦前線有情況呼叫,他還得繼續往上衝。即便回到原崗位,預計也得比平常更忙碌,因為這段時間積壓的普通類病號太多了,他們還有的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青先 文,圖片來自金銀潭醫院ICU醫護人員)

相關焦點

  • 金銀潭醫院ICU醫療組長房明浩:重症救治就像「走鋼絲
    金銀潭醫院南七樓的ICU重症監護室,收治的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直到3月1日輪休,「救火隊長」房明浩已經在此堅守40餘天。 房明浩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1月21日,也就是鍾南山院士證實「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現象」的第二天,他趕赴金銀潭醫院支援。
  • 致敬|金銀潭醫院裡來了位事無巨細的「黃媽」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經常可以看到來自廣東的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揭陽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長黃妙珊幫醫療隊員檢查防護服穿戴。到武漢支援40多天,黃妙姍是醫療隊裡公認的「黃金隊友」。在這批147人的大部隊中,共137名醫療隊員被分配到武漢漢口醫院,餘下的10名護士被分配到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42歲的黃妙姍是其中一員,她是小分隊裡既有副高職稱又有近十年護理經驗的護長,被任命為隊長。一到金銀潭醫院,黃妙姍就提醒隊友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防護。
  • 戰鬥58天平安歸來!金銀潭醫院院長贊他們都是超人!
    時隔58天此時此刻,他們終於回到家鄉!「老婆,好好休息,辛苦了!」隊員林航瑾剛下飛機,就收到驚喜大禮——老公手捧鮮花對她發出愛的告白。看到50多天沒見面的愛人,聽到愛人真摯的告白,林航瑾流出幸福的眼淚。由於需要隔離,送出花束後,兩人相隔一米隔空擁抱。「我們結婚8年,因為工作原因,大家都很忙,這次算是給她一個驚喜作為補償吧。」潘曉東說,在愛人離家的這些日子,兩個孩子跟她視頻的時候,總是說媽媽你快點把病毒打敗,快點回來吧,要不就是問媽媽什麼時候能回來?「現在回來了,我們團聚的日子近了。」潘曉東說。
  • MV記錄奮戰金銀潭的67天
    從冬天到春天,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歷經了無數的困難,救治了一批批病人,在度過了67個奮戰的日子後,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今日回滬。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篇》攝製組蹲守在金銀潭醫院跟拍了他們一次次的奮力救治。他們都是專業醫護人員,但也都是普通的人,有所有普通人的情感。
  • 醫護日記|金銀潭醫院送來衝鋒衣,寫「同心抗疫,感恩有您」
    本文圖片 查瓊芳醫生供圖3月28日,支援湖北第六十四天,武漢,陰轉多雲。今天起,我們可以原地休整。不需要再去金銀潭醫院的隔離病房,我第一次睡到自然醒,然後收拾打包行李。鄭軍華隊長昨天在總結會上說,回家的時候一人背一個包(統一發的),帶一個託運的箱子,輕裝上陣,只需要帶好十四天生活必須物資就行,其他的物資可以快遞寄走。順豐和京東之前就有消息,從3月14日起對支援湖北醫務人員返程行李部分免單或免單。
  • 抗疫最前線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
  • 一封家書|致父親:我失約了,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當護士
    而現在,距離我來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也快半個月了。請您放心,雖然一直在疫情一線,但我們的防護物資還是夠用的,進入隔離區我都會認真做好防護,手套、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面罩、腳套,我都會認真穿好,出隔離區也會慢慢仔細脫下防護服,認真做好消毒和手衛生。我現在所在的病房是個臨時搭建的ICU。
  • 「冰點特稿」搶命金銀潭
    金銀潭醫院北三樓朝南的病房已經被清空,走廊裡擺著空病床。剛到北三樓的日子,經常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著。那種感覺江月明到現在還記得。那是位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北樓三層的一個重症病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江月明只是其中之一。
  • ...風暴眼」的金銀潭醫院危重病房:等待摘下口罩的那天,看到櫻花爛漫
    掩映在張公堤之側、黃塘湖之畔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當地居民眼中,是一所很牛卻一輩子都不想用上的醫院。不僅因為它的百年歷史和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而是在這裡,入院者會接受隔離治療,家屬和外人一律不得探視。悄無聲息的改變僅僅發生在一個月前。
  • 援鄂重症醫生口述:我在金銀潭醫院堅守 3月剛剛成功撤機第一例ECMO
    目前,新冠肺炎重症還沒有特效藥,躺在ICU的2000多名重症患者與死神的搏鬥還在進行中。 武漢的重症病房有哪些故事?醫生和患者都在經歷什麼? 荔枝新聞聯繫上了自大年初二起一直奮戰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的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潘純。
  • 「我解剖了同班同學」,醫生在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裡哽咽
    豆瓣截圖「金銀潭實拍80天」是國內唯一一部在疫情最嚴重時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紅區(隔離區)拍攝的紀錄片。由湖北衛視疫情紀錄片團隊冒著巨大風險,在有限的條件下,用攝影機記錄下眼前的一切。金銀潭醫院被稱為這場新冠疫情的暴風之眼,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早、最多、最重的醫院。紀錄片以5位患者及其家庭親歷的生離死別為敘述主線,還原了武漢身處嚴重疫情時的真實狀況。
  • 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抗疫題材文藝創作光彩一筆
    以上海援鄂醫療隊為故事原型創作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在上海和武漢「雙城首播」後,觀眾反響熱烈。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為作品「點讚」:「這部劇建立起了中國抗疫核心敘事。」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 《金銀潭實拍80天》,證明紀錄片也可以很煽情
    不知道該不該用電影一詞來形容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該影片記錄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中五位患者家庭故事,他們縮影了疫情中的千門萬戶,透照了紛繁複雜背後的人性純真,以落點的真實細膩,傳以人心的破空之聲。
  • 1500公裡外的感謝,雲南花農送金銀潭醫院1600捧康乃馨
    3月7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到了雲南花農送來的鮮花,護士長甄暐選了一株紫色的康乃馨。甄暐是上海龍華醫院呼吸科的護士長,也是上海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中93名女醫護人員之一。她們即將在這裡度過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 金銀潭實拍80天:我解剖的這些人有的是我的同班同學
    金銀潭醫院第一次病理研討會在肅穆中如期召開,翻過的每一頁 PPT ,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一個悲怮的家庭。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周亦武對著攝影組的鏡頭,語帶哽咽:「我解剖的這些人,好多都是醫生,就是我的同班同學。」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沒有人想當英雄,但我們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李潔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早在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就感知到了危險信號。當日,第一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該院。作為武漢市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以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金銀潭醫院被形容為抗擊疫情的「橋頭堡」。它的「戰疫」歷程吸引了全國目光,而該院院長——身患漸凍症仍堅守一線的張定宇,也成為無數國人心中的英雄。這2個多月來,金銀潭醫院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專訪該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
  • 上海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的第一個夜晚:防護服足足脫了半小時
    5年前,我調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呼吸科,現擔任護士長。忙碌且有序的工作一直延續至去年春節前夕。2020年1月份,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全國。作為一名呼吸科的護士,我通過網絡關注了相關消息。龐雜的信息讓人十分揪心,作為醫護人員,我感同身受,因為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誰都想好好活著。
  •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應
    在13日湖北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者捐獻血漿的新聞格外受到關注
  • 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策劃推出了紀錄片《生死金銀潭》,真實記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患之間的日常故事和生死時刻。這部28分鐘的作品,是全國唯一全景式記錄武漢定點醫院隔離「紅區」的紀錄片。拍攝團隊深入「紅區」連續跟拍36個日夜,製作團隊前後準備49天。3月31日一經推出,刷屏網絡,社會反響熱烈,並產生一定的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