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抗疫題材文藝創作光彩一筆

2020-12-23 晉江新聞網

  以上海援鄂醫療隊為故事原型創作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在上海和武漢「雙城首播」後,觀眾反響熱烈。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為作品「點讚」:「這部劇建立起了中國抗疫核心敘事。」

  作為上海市委宣傳部主抓的抗疫主題重點文藝作品,《金銀潭24小時》從籌備到創作、再到播出的時間動線,基本上同步於全國各地醫療工作者馳援武漢的全過程。60分鐘的逼真音效,再現了新冠疫情暴風驟雨般的來臨之初,駐守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與病魔鬥爭搶奪生命的「24小時紀事」。在昨天召開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上海-武漢-北京三城作品研討會」上,這部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講述真實動人的中國抗疫故事的作品,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投入真情實感的文藝創作就能夠引發共鳴。」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組成員、文藝評論家李京盛坦言,自己被劇中的六大淚點深深打動——「一條永遠無法回復的微信」「一個善良動人的生死謊言」「一種堅強本能的求生欲望」「一場永遠無法實現的相約」「一次最短暫的邂逅與永訣」「一首沒有歌詞的天籟之聲」。六個淚點,寫出了病毒的兇殘和疫情的緊迫,寫出了疫情面前醫護們的勇氣、力量和擔當,以及醫患之間的生死相託。

  文藝評論家酈國義認為,這部廣播劇主題呈現深刻宏大,藝術製作力求精良。它生動形象地呈現了我國醫護人員珍惜生命甘為人民奉獻的感人事跡。金銀潭醫院的24小時,藝術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在全球抗疫史上留下的厚重一頁。這部劇的成功,為抗疫題材的文藝創作留下了光彩的一筆。

  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和武漢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聯合錄製。

  (記者 童薇菁)

相關焦點

  • 用聲音譜寫英雄兒女 「上海出品」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引發...
    圖說:《金銀潭24小時》海報 官方圖 下同「開車聽到一半,忍不住把車停在路旁,靜靜聽完這部《金銀潭24小時》。」這是一位武漢聽眾的留言。作為上海市委宣傳部主抓的抗疫主題文藝創作重點作品,自「上海出品」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與5月20日在滬漢兩地首播後,無論是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鐘鳴醫生,還是普通的聽眾,都忍不住為之落淚。今天上午,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共同回顧這部疫情中的戰時日記,是如何譜寫出和平年代的英雄兒女。
  • 「冰點特稿」搶命金銀潭
    金銀潭醫院北三樓朝南的病房已經被清空,走廊裡擺著空病床。剛到北三樓的日子,經常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著。那種感覺江月明到現在還記得。那是位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北樓三層的一個重症病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江月明只是其中之一。
  • 抗疫最前線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
    」1月24日,除夕夜。晚8時許,張定宇接到武漢市衛健委的電話,解放軍海陸空三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軍機星夜馳援武漢醫療一線,於當晚23時44分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其中,陸軍軍醫大學150人醫療隊將奔赴金銀潭醫院。
  • 全國文藝工作者「同題考」 | 抗疫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如何更有戲
    用舞臺藝術作品記錄這場戰疫,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些驚天動地的故事,那些力挽狂瀾的瞬間,那些向死而生的英雄,都成為文藝工作者筆下鮮活的素材,一部部抗疫題材舞臺藝術作品,自疫情防控形勢呈現積極向好態勢並轉入常態化後,陸續呈現於舞臺。  然而,抗疫題材這場全國文藝工作者的同題考,如何在眾多作品中突出重圍?怎樣用當代審美表達講述正在發生的故事?
  • 全國文藝工作者「同題考」 抗疫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如何更有戲
    用舞臺藝術作品記錄這場戰疫,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些驚天動地的故事,那些力挽狂瀾的瞬間,那些向死而生的英雄,都成為文藝工作者筆下鮮活的素材,一部部抗疫題材舞臺藝術作品,自疫情防控形勢呈現積極向好態勢並轉入常態化後,陸續呈現於舞臺。 然而,抗疫題材這場全國文藝工作者的同題考,如何在眾多作品中突出重圍?怎樣用當代審美表達講述正在發生的故事?如何讓真人真事通過舞臺呈現感動觀眾?
  • 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策劃推出了紀錄片《生死金銀潭》,真實記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患之間的日常故事和生死時刻。這部28分鐘的作品,是全國唯一全景式記錄武漢定點醫院隔離「紅區」的紀錄片。拍攝團隊深入「紅區」連續跟拍36個日夜,製作團隊前後準備49天。3月31日一經推出,刷屏網絡,社會反響熱烈,並產生一定的國際影響。
  • 人民日報發布重磅紀錄片:生死金銀潭
    人民日報發布重磅紀錄片:生死金銀潭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  1月24日,除夕夜。  晚8時許,張定宇接到武漢市衛健委的電話,解放軍海陸空三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軍機星夜馳援武漢醫療一線,於當晚23時44分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其中,陸軍軍醫大學150人醫療隊將奔赴金銀潭醫院。  張定宇和團隊受到極大鼓舞。
  • MV記錄奮戰金銀潭的67天
    從冬天到春天,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歷經了無數的困難,救治了一批批病人,在度過了67個奮戰的日子後,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今日回滬。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篇》攝製組蹲守在金銀潭醫院跟拍了他們一次次的奮力救治。他們都是專業醫護人員,但也都是普通的人,有所有普通人的情感。
  • 對話金銀潭醫院ICU「救火隊長」
    濟南人房明浩剛剛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危險的ICU裡,領軍跟死神真刀真槍拼殺了42天。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在這裡,發生了許許多多與疫情相關的故事,有悲傷,有感動,有驚險,有遺憾……房明浩今年48歲,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 ...風暴眼」的金銀潭醫院危重病房:等待摘下口罩的那天,看到櫻花爛漫
    掩映在張公堤之側、黃塘湖之畔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當地居民眼中,是一所很牛卻一輩子都不想用上的醫院。不僅因為它的百年歷史和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而是在這裡,入院者會接受隔離治療,家屬和外人一律不得探視。悄無聲息的改變僅僅發生在一個月前。
  • 永旺夢樂城武漢金銀潭再次回應並致歉
    今日(4月15日)永旺夢樂城武漢金銀潭將昨日通知刪除,再次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回應,對昨日通知文字表述不清給許多顧客造成的誤會和疑惑深感抱歉。並表示早在2019年,永旺夢樂城武漢金銀潭已經開啟餐飲品牌的大規模華麗升級,幾十家滿懷誠意的品牌即將入駐與大家見面。未來將逆流而上、鋪開新的繪卷,引進了更多更新更人氣的品牌。
  • 金銀潭醫院ICU醫療組長房明浩:重症救治就像「走鋼絲
    當時,包括金銀潭ICU的主任吳文娟在內,該科室的三位醫生和兩名護士都病倒了。原本支援的房明浩,變成了臨時主任。 疫情初期,金銀潭的重症病房,「病人排隊一樣進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病人只剩一口氣了。」
  • 身患絕症,金銀潭院長堅持為他們送機!腳步看哭了…
    3月24日,福建省支援湖北醫療隊148名隊員完成馳援任務
  • 「我解剖了同班同學」,醫生在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裡哽咽
    豆瓣截圖「金銀潭實拍80天」是國內唯一一部在疫情最嚴重時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紅區(隔離區)拍攝的紀錄片。由湖北衛視疫情紀錄片團隊冒著巨大風險,在有限的條件下,用攝影機記錄下眼前的一切。視頻截圖在金銀潭醫院ICU裡,每個患者與死神僅有一線之隔。住進金銀潭醫院之前,王楓姣是武漢市第三醫院急診科的護士。懷孕臨產卻剛好碰上疫情初期,但她依然選擇堅守工作崗位。後來武漢的醫護人員陸續被感染,她是其中之一。
  • 上海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的第一個夜晚:防護服足足脫了半小時
    攝影:丁士英1月26日下午,我得到命令,作為首批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將進駐北樓2層輕症病房,開始在武漢的第一個夜班。我所值守的樓層有30名病人,除了症狀較輕的感染者外,還有9名需高頻吸氧的病人。病情的發展瞬息萬變,在這個崗位上,醫護工作不能因為是輕症病房就掉以輕心。我是當晚夜班的小組長,與來自金山區的另外3名護士一起值班。
  • 1500公裡外的感謝,雲南花農送金銀潭醫院1600捧康乃馨
    3月7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到了雲南花農送來的鮮花,護士長甄暐選了一株紫色的康乃馨。甄暐是上海龍華醫院呼吸科的護士長,也是上海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中93名女醫護人員之一。她們即將在這裡度過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沒有人想當英雄,但我們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李潔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早在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就感知到了危險信號。當日,第一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該院。作為武漢市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以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金銀潭醫院被形容為抗擊疫情的「橋頭堡」。它的「戰疫」歷程吸引了全國目光,而該院院長——身患漸凍症仍堅守一線的張定宇,也成為無數國人心中的英雄。這2個多月來,金銀潭醫院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專訪該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
  • 金銀潭醫院院長贊他們都是超人!
    這是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新華網,聯合發布的原創歌曲,講述的正是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隊員在金銀潭醫院戰「疫」期間的暖心故事。據介紹,《提燈女神》的創作靈感,源自於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的一次夜間巡房。3月6日凌晨4點,福建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藍鈺菱,輕手輕腳地穿梭在各個漆黑的隔離病房。
  • 戰「疫」前線日記|金銀潭第9天:我希望,他能早點站起來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劉丹 通訊員 鄧磊報導時間:2月4日記錄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李湘湘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在金銀潭已經上了兩套班,也就是三班倒,一套班包含中晚夜班。來金銀潭9天了,物資仍比較匱乏,防護服換成了黃色的工業防護服,這種防護服比之前白色那種防護服更加悶熱,剛穿上還沒開始工作裡面就已經開始冒汗,憋氣得不行,每走一段路,都感覺自己要窒息了。無論有多難,陣地必須堅守!夜裡收治了一個82歲的爺爺,情況很差,剛到病房就發生了心臟驟停,馬上實施心肺復甦,這是我從醫以來,第一次穿著這麼悶熱的防護服,給病人做心肺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