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援鄂醫療隊為故事原型創作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在上海和武漢「雙城首播」後,觀眾反響熱烈。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為作品「點讚」:「這部劇建立起了中國抗疫核心敘事。」
作為上海市委宣傳部主抓的抗疫主題重點文藝作品,《金銀潭24小時》從籌備到創作、再到播出的時間動線,基本上同步於全國各地醫療工作者馳援武漢的全過程。60分鐘的逼真音效,再現了新冠疫情暴風驟雨般的來臨之初,駐守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與病魔鬥爭搶奪生命的「24小時紀事」。在昨天召開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上海-武漢-北京三城作品研討會」上,這部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講述真實動人的中國抗疫故事的作品,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投入真情實感的文藝創作就能夠引發共鳴。」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組成員、文藝評論家李京盛坦言,自己被劇中的六大淚點深深打動——「一條永遠無法回復的微信」「一個善良動人的生死謊言」「一種堅強本能的求生欲望」「一場永遠無法實現的相約」「一次最短暫的邂逅與永訣」「一首沒有歌詞的天籟之聲」。六個淚點,寫出了病毒的兇殘和疫情的緊迫,寫出了疫情面前醫護們的勇氣、力量和擔當,以及醫患之間的生死相託。
文藝評論家酈國義認為,這部廣播劇主題呈現深刻宏大,藝術製作力求精良。它生動形象地呈現了我國醫護人員珍惜生命甘為人民奉獻的感人事跡。金銀潭醫院的24小時,藝術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在全球抗疫史上留下的厚重一頁。這部劇的成功,為抗疫題材的文藝創作留下了光彩的一筆。
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和武漢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聯合錄製。
(記者 童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