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布重磅紀錄片:生死金銀潭

2020-11-18 澎湃新聞

人民日報發布重磅紀錄片:生死金銀潭

從2019年12月開始,武漢金銀潭醫院就站在了「風暴眼」。人民日報在這裡記錄下36個日夜的生死時刻。

澎湃新聞編輯:衛佳明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蕊

熱新聞

澎湃新聞APP下載

熱話題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X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原標題: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今年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勇敢逆行,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報導疫情動態,傳播防控知識,講述感人故事。
  • 《金銀潭實拍80天》,證明紀錄片也可以很煽情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觀眾所想像的紀錄片其實無非就是科學記錄,並沒有多大的感情波動,甚至可以說是冷血的代表。然而,在時代的轉變中,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把紀錄片當做一則有情感故事的記錄,用巧妙的手段去完整記錄發生的故事,讓觀眾為之動容。2020年,武漢這座城市有許多人經歷了生死離別,有的人被迫在一瞬間成長,而有的人在恐慌中努力尋找落腳點。
  • 「我解剖了同班同學」,醫生在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裡哽咽
    豆瓣截圖「金銀潭實拍80天」是國內唯一一部在疫情最嚴重時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紅區(隔離區)拍攝的紀錄片。金銀潭醫院被稱為這場新冠疫情的暴風之眼,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早、最多、最重的醫院。紀錄片以5位患者及其家庭親歷的生離死別為敘述主線,還原了武漢身處嚴重疫情時的真實狀況。
  • 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覺得生離死別從未如此之快過,剛剛乘著夜色,一個人偷偷的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已經是一個成年《金銀潭實拍80天》更多的,我想分享自己對這部紀錄片的創作理解。【選角】無法知道,導演是有很多拍攝素材,最後精挑細選了記者、計程車司機和女護士,還是只有這些珍貴的影像,都為選角點個讚!
  • MV記錄奮戰金銀潭的67天
    從冬天到春天,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歷經了無數的困難,救治了一批批病人,在度過了67個奮戰的日子後,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今日回滬。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篇》攝製組蹲守在金銀潭醫院跟拍了他們一次次的奮力救治。他們都是專業醫護人員,但也都是普通的人,有所有普通人的情感。
  • 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抗疫題材文藝創作光彩一筆
    以上海援鄂醫療隊為故事原型創作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在上海和武漢「雙城首播」後,觀眾反響熱烈。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為作品「點讚」:「這部劇建立起了中國抗疫核心敘事。」
  • 金銀潭實拍80天:我解剖的這些人有的是我的同班同學
    他們在 2 月初,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深入武漢金銀潭醫院,至該院 ICU 重症患者清零,用鏡頭記錄下整整 80 天裡那些重若千鈞的真實————《金銀潭實拍 80 天》由於發病時間、病情輕重的不同,一家人被分散送往火神山、東西湖醫院、金銀潭醫院進行救治,彼此之間幾乎失去音訊。
  • 我在金銀潭41天 丨 「可能很多年後才會有經歷過生死的感覺」
    她是湖北宜昌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眼科護士,疫情擴大後到武漢唯一的傳染病專科醫院——金銀潭醫院支援,3月9日站完最後一班崗,在一線工作了41天。一些病人在她眼前離開,自己的外公也因為其他病突然去世,蔡傲竹沒少流眼淚。這41天,她經歷了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階段,也同時見到生命的堅韌。
  • 致敬|金銀潭醫院裡來了位事無巨細的「黃媽」
    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經常可以看到來自廣東的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揭陽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長黃妙珊幫醫療隊員檢查防護服穿戴。到武漢支援40多天,黃妙姍是醫療隊裡公認的「黃金隊友」。在這批147人的大部隊中,共137名醫療隊員被分配到武漢漢口醫院,餘下的10名護士被分配到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42歲的黃妙姍是其中一員,她是小分隊裡既有副高職稱又有近十年護理經驗的護長,被任命為隊長。一到金銀潭醫院,黃妙姍就提醒隊友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防護。
  • 用聲音譜寫英雄兒女 「上海出品」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引發...
    圖說:《金銀潭24小時》海報 官方圖 下同「開車聽到一半,忍不住把車停在路旁,靜靜聽完這部《金銀潭24小時》。」這是一位武漢聽眾的留言。作為上海市委宣傳部主抓的抗疫主題文藝創作重點作品,自「上海出品」的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與5月20日在滬漢兩地首播後,無論是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鐘鳴醫生,還是普通的聽眾,都忍不住為之落淚。今天上午,廣播劇《金銀潭24小時》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共同回顧這部疫情中的戰時日記,是如何譜寫出和平年代的英雄兒女。
  • 「冰點特稿」搶命金銀潭
    金銀潭醫院北三樓朝南的病房已經被清空,走廊裡擺著空病床。剛到北三樓的日子,經常被死亡的恐懼籠罩著。那種感覺江月明到現在還記得。那是位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北樓三層的一個重症病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江月明只是其中之一。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發布
    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融合發展中的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地方媒體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十大精品案例分別亮相現場。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中央媒體)」獲獎單位評選結果如下: ①人民網《武漢日記——人民網前方報導團隊武漢採訪實錄》 ②新華社紀錄片
  • 金銀潭醫院院長贊他們都是超人!
    福建醫療隊偶遇安徽醫療隊:齊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今天,廈航在航班上特別安排了昨日剛剛發布的《提燈女神》歌曲MV。這是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新華網,聯合發布的原創歌曲,講述的正是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隊員在金銀潭醫院戰「疫」期間的暖心故事。據介紹,《提燈女神》的創作靈感,源自於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的一次夜間巡房。3月6日凌晨4點,福建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藍鈺菱,輕手輕腳地穿梭在各個漆黑的隔離病房。
  • 清明節:不能忘卻的紀念,紀錄片裡的「戰疫紀」
    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場風暴,那武漢金銀潭醫院就是風暴之眼。截止3月30日,金銀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80例,其中大多是危重病人。正如片名《生死金銀潭》,這裡的每一天,都是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金銀潭裡沒有驚天動地,只有每一天的日常與堅守,平凡卻格外動人。
  • 對話金銀潭醫院ICU「救火隊長」
    濟南人房明浩剛剛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危險的ICU裡,領軍跟死神真刀真槍拼殺了42天。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在這裡,發生了許許多多與疫情相關的故事,有悲傷,有感動,有驚險,有遺憾……房明浩今年48歲,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 抗疫最前線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下午2點,上海醫療隊正式接手武漢金銀潭醫院老病房,共兩個病區約80張床位。截至26日晚11時,金銀潭醫院當天接收53名轉診患者,累計收治患者657人。「夜裡還有一批病人要轉過來,估計今天要達到70多人。」張定宇從會議室的窗戶望出去,不遠處的南樓、北樓和綜合樓,21個病區,燈火通明。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沒有人想當英雄,但我們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李潔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早在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就感知到了危險信號。當日,第一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該院。作為武漢市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以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金銀潭醫院被形容為抗擊疫情的「橋頭堡」。它的「戰疫」歷程吸引了全國目光,而該院院長——身患漸凍症仍堅守一線的張定宇,也成為無數國人心中的英雄。這2個多月來,金銀潭醫院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專訪該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
  • 金銀潭醫院ICU醫療組長房明浩:重症救治就像「走鋼絲
    金銀潭醫院南七樓的ICU重症監護室,收治的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直到3月1日輪休,「救火隊長」房明浩已經在此堅守40餘天。 房明浩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副主任,1月21日,也就是鍾南山院士證實「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現象」的第二天,他趕赴金銀潭醫院支援。
  • 金銀潭護士小安:看到以我們科室為原型的電視劇有點想哭
    【新聞背景】 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從2019年12月29日開始收治集中轉運的病人,到4月24日住院病人清零,金銀潭醫院共救治了2800餘位病人。
  • ...風暴眼」的金銀潭醫院危重病房:等待摘下口罩的那天,看到櫻花爛漫
    掩映在張公堤之側、黃塘湖之畔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當地居民眼中,是一所很牛卻一輩子都不想用上的醫院。不僅因為它的百年歷史和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而是在這裡,入院者會接受隔離治療,家屬和外人一律不得探視。悄無聲息的改變僅僅發生在一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