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更好理解音樂作品表達音樂

2021-02-19 小提琴課堂

  淺談如何更好理解音樂作品表達音樂——由《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

  摘要:在音樂的演奏中,音樂的表達的恰當與否成為衡量聽眾感官享受程度的尺度。音樂一致再被無數的演奏者詮釋,但是良好的音樂理解與表達決定了聽眾對音樂作品的實際心理需求和作曲家的實際意圖。因此本文通過列舉一些「音樂元素」,根據作者多年總結的演奏經驗來闡述如何通過「音樂元素」來理性分析理解作品來表達音樂。

  關鍵詞: 西貝柳斯小提琴協奏曲 音樂理解 音樂表達 音樂演奏

  一、 音樂理解與表達的基本要求

  音樂理解如同理解一篇文章,首先需明確他的體裁,如書信、散文、詩歌、小說等等。在音樂上就是協奏曲、交響樂、奏鳴曲、小品等等。同時準確理解音樂的前提要了解作曲家的時代背景、作曲流派、人生經歷等,會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有很大幫助。表達音樂似乎可以脫離音樂理解,但是脫離音樂理解的音樂表達,如同一杯純淨水,雖能解渴,但不如茶水來的濃厚韻味。基礎的音樂表達對音準、節奏、時值、力度變化都有嚴格的要求;優秀的音樂表達一定建立在對音樂作品的恰當理解之上。

  二、走向

  樂句的走向能明顯的反映出作曲的意圖。

  圖1

  圖1是小提琴獨奏聲部開始部分,前五小節沒有太大的走向變化,只是在其倒數第二小節中有變動了下節奏型,後面直接從re到la一個五度上去到了五級往後有提高到高音re與開始的主音形成了八度關係,是一個較大向上走向,緊接著一個短時值的二級mi抻了一下後又下降到五級上。整體是一個「平上下」的走向。作者在這裡有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話說了三次還沒有講出來,第三次的時候本可以繼續把話說明白的,卻被一個最高音mi硬憋了回去。整體為了下面的樂曲發展做了個感情鋪墊,因此在表達的時候要注意要想說話一樣,第一句平平,第二句著重三連音,第三句要把高音mi及其前面的re抻住,讓人喘不過來氣的感覺,最後才再松下。

  想要說的是,樂句的走向通常表現的是作者的情緒浮動以及事情的一種發展態勢,要注意研究樂句的走向,才能更加理解作曲家的內心思想表達出更加感染人的音樂。

  三、和聲

  圖二

  圖二片段式是華彩中段前的幾小節,每拍的第二個八分對應的兩個十六的快速小七度和大六度雙音,逐漸升高並逐漸擴大到大七度和大六度雙音組合,加緊了聲音的效果,營造了更加緊張的氛圍,後面下行上行類似,之後一個減三和弦升re升si升fa在最高音上通過迴旋音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內心的糾結。最終和弦仍舊停留在一個減三和弦之上,並未解決,令人感到不知所措,期待事件進一步的發展。作者利用一系列不協和和聲搭配走向上的安排,營造的緊張恐怖的氣氛,最終引導事件走向了未知的端點。因此這裡要將不協和的七度雙音做到極致不協和,大的堅強減弱,增強張力,使人通過聽覺感受上的不協和刺激感受到緊張恐怖的感覺,最後兩個和弦要收的快速,給人一種強烈的未知感和期待感,從而進行到中段部分。

  想要說的是,和聲的音響效果由它的協和與否開放密集與否有著很大的關係,要通過發現這些在樂句中間的運用變化,理解作曲家表現的樂句的心情變化,事情的發展態勢等等,從而更好地表達音樂。

  四、節奏型

  圖三

  圖三連上圖一,是小提琴獨奏聲部開始的一段,其中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第六、八、十二、十三小節的最後半拍使用了兩個十六分音符作為小節結尾,而且其前面通常是長時值的四分附點音符。在第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小節作者分別是兩個四分,三連音中的二八以及兩個三十二分音符,是逐漸加快的一個過程。從開頭到這二十小節利用了這些節奏型充分在細節上反映了事態發展的一個由松到緊張的過程,從聽覺感受上給人一種逐漸緊張壓迫的感受。因此在演奏上要注意這些小音符,千萬不能一帶而過,它們是由前 面的長音符帶過來引發的一個小的動機,堆積出來成為事情的一步一步發展的過程,抻住前面的長音符留給他們一個及其狹小的空間爆發出來。全曲很多地方採用了這一節奏型,包括樂隊聲部,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出來。

  一首音樂作品會有他的主題片段,而且也會有他獨特的節奏型,兩者通常會反映出作者要在曲子中表達的基本感覺,定了一個初步的基調。

  五、句子

  一個音樂作品,像文章一樣,由段落、句子構成,因此演奏音樂作品要清楚注意到句子的組成,否則就如同一鍋粥一樣,分不清抑揚頓挫。

  圖四

  圖四是第二樂章獨奏開始部分。首先第二樂章速度緩慢,句子一定要分的明白否則就會亂成一團。這裡在第二小節第一個音完有可能會誤認為一句,因為這裡的dol是個二分音符,較之前面的是個長音符,但是它是個二級音處在不穩定音級上,因此並不是一句。在第三小節第一個音後有一個氣口,因為在二級上停留了很長時間後讓人有了期待解決的感覺,因此在此這裡到了五級穩定音級上讓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之後重複了一次五級接著連著幾個四分音符一步一步上行到了主音,這裡也不是一句,因為這裡既不是長時值的,而且後面馬上接到了四級長音上再一次獲得期待感到了五級fa解決,因此前四小節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中間有一個逗號。並且下面的漸強漸弱記號也提示了句子的走向,因此在句子的表達中一定要注意音樂的傾向性,使期待解決的感覺更加充分。後面到末小節fa中間的兩組三連音前後跨小節連線的re是一個逗號,完整是一個大句。

  研究句子要從表情記號、音級走向、時值等幾個方面去分析,結合主動演奏感受句子能夠很好地劃清句子,為音樂表達提供合理的框架,對音樂傾向性,音樂濃淡色彩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基礎。

  六、演奏法

  圖五

  圖五是第三樂章中段前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在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上添加了多種斷奏記號和保持音記號。這裡配合力度記號,作者利用這些不同演奏時值的斷奏記號,在弱的地方是四分之一時值的「? 」 ,漸強的地方是四分之三時值的「? 」 ,在強的地方使用「—」,作者別出心裁的在各個部分安排這樣的演奏法,將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強弱變化做到了極致。因此在演奏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些演奏法,配合力度記號演奏從而達到最好的演奏效果。

  演奏法在一部作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是作者的點睛之筆,極具思想價值,因此要注重對演奏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表達音樂。

  七、總結

  通過上文對該作品的分析,在理性與感性對音樂理解與表達做出了一定的判斷和詮釋,由此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對音樂細節理性分析理解的模式,當然還有模進、旋律進行、其他聲部等等各種細節上要注意的東西,為演奏者在理性上理解音樂提供了範本,要做到多種元素的融會貫通,全面思考。在最後想說幾句,音樂的理解與表達,與個人的樂感有較大 關係,如果具有良好的樂感,他會對音樂中的種種細節變化在演奏過程中下意識的就做出較多了。但是,如果建立在深層的作品分析和理解基礎上來演奏作品便能更加強烈的理性的良好表達音樂,這樣才是最耐人尋味最恰當的音樂,小提琴大師海菲茨就是最好的例子。

  八、後記

  針對樂感的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天生的,後天很難再有所提高。但我認為樂感不過是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如同情商一樣,加以良好的引導和處理能達到一定的效果。首先要從小建立音樂基本概念,逐漸喜愛上聽音樂,聽各類音樂,無論是古典還是近現代作品,流行音樂要以欣賞的態度面對,不能過於痴迷。聽音樂要麼到現場要麼用高品質的立體聲音響聽。聽音樂要儘量還原音樂的正常響度,如果用小音量,那麼帶給人的音樂衝擊力是非常有限的,還要儘量避免使用耳機,一是對耳朵不好,二是無法置身於良好的音場效果當中,不能切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當自身得到了對音樂的感受後,無論性格等因素影響,對音樂的詮釋能夠具有感染力。樂感表達出來就是感染力。

---

掃一掃,關注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音樂基礎常識、音樂故事、名家軼事等更多豐富精彩內容。

點擊左下角 了解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淺談雷鬼音樂
    今天的音樂扭蛋機分享的是雷鬼音樂「雷鬼音樂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
  • 音樂藝術君享,一首目地誕生,淺談如何創作音樂作品
    在當代演出實踐中,仍保存即興創作成分的,如東方某些民族的音樂以及西方的爵士音樂等。西方某些現代作曲家有時也強調即興創作的因素,如偶然音樂與一些先鋒派的作品,著意在強調音樂的不確定性與偶然性上,其基本含義已有所不同。
  • 如何理解李斯特音樂作品的創作理念?
    他的音樂思想著實慧黠, 在音樂史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在演奏廳上卻經常技癢, 忍不住要擅改他人的音樂, 以增加額外效果, 卻也讓音樂的格調降低不少, 就連貝多芬都在劫難逃。     三位作曲家巨匠對他的教誨, 影響其一生至鉅。首先是白遼士,李斯特從白遼士處發掘了音樂色彩的意義, 也開始明白什麼叫做宏圖遠擘。
  • 演奏樂曲關鍵在從「感受音樂」到「表達音樂」的訓練(石叔誠)
    如果由於在基本練習和練習曲中側重於手指技術的訓練,在復調樂曲中側重於多聲部的訓練,而未能專注於「聆聽音樂」和「感受音樂」的話,那麼在學習樂曲時的側重就應該是「表現音樂」能力的訓練。在學習樂曲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開發和培養感受音樂的想像力和能力,然後就是如何將感受到的音樂通過演奏形象地表達出來。不能「感受音樂」便無從「表達音樂」。
  • 李斯特與標題音樂
    標題音樂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曲家將音樂與文學、戲劇、繪畫等藝術融會貫通,而產生的一種綜合性的音樂形式。 標題音樂是一種用文字來說明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音樂作品思想內涵的器樂曲。這種能夠說明和表達主題思想的文字,就是標題。在創作時要按照標題來進行構思,同時也要求聽眾根據音樂作品所給的標題的提示去聽賞的器樂作品。
  • 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本文首先就中國古典音樂的大體情況展開分析,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音樂的關係,重點探討中國古典音樂的主要特點及其蘊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國古典音樂的藝術魅力及鑑賞方法。  中國古典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巴赫的音樂如同上帝的福音,晃過耳際卻如溫泉流動於心。嚴謹工整的結構和高超的復調技術影響了後期一位位音樂大師。演奏風格 當演奏者拿到作品時應當從認真研習作品,對作品整體結構有所把握。巴赫的作品涉及巴洛克時期所有的音樂體裁。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賦格曲的結構框架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音樂體裁,我們都應該先找出該作品的動機、主題和對題,然後分析它們的形象特點。
  • 如何通過音樂素材讓作品更出色?
    一段音樂在剪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開頭在哪裡,它的結尾在哪裡,中間的高潮段落在哪裡,把它的結構分清楚之後再把不同的音樂連接起來,多多嘗試不同段落的拼接,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一分鐘短片如何通過音樂表達出情緒?首先,如果一個一分鐘短片的情緒有多種變化,在決定音樂的時候要清楚這一分鐘的內容是否需要全部鋪上音樂。
  • 音樂抄襲怎麼算?如何認定
    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說過: 「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啟示。」凡是有人類足跡的地方,就有音樂。有些人喜歡在看書時聽些音樂用來製造氣氛;有些人喜歡在疲憊時聽些音樂來緩解疲勞;有些人喜歡在臨睡前聽些音樂來促進睡眠;有人喜歡在情緒不好時聽些音樂來冷靜下來;總之,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最好的方式之一。
  • 淺談電子音樂的分類
    但是電子樂器這「傢伙」,可以發出任何一種樂器的聲音,因此,自古以來按樂器劃分音樂類別的標準,到了電子時代,不適用了!現在很多電子音樂,一沒音高二沒節奏,該怎樣將它們歸類呢?難道字典上對音樂的定義——具有優美的旋律,動感的節奏,表達某某情感云云,不適用於電子音樂?
  • 古典音樂作品的別名
    但不排除記憶力超群者,據說有人能將海頓的83首弦樂四重奏的作品號與調全部記住,然而欣賞音樂者並非人人是記憶冠軍。不管人的記憶力如何,聆聽音樂的人有個共同點,即他們都熱愛音樂並想記住更多的有關作品的信息。問題就來了,有沒有什麼行之特別有效的方法能讓人聽到一支旋律就想起作品,或者反過來,看到作品信息,即能唱出它的主旋律呢?
  • 當宗教無法掩飾音樂自身的美丨我們該如何理解「西方音樂」?
    但是基督教在西方音樂史上的地位卻常被廣大學者們忽視,孰不知西方音樂與基督教碰撞所燃起的火花是何其的燦爛與輝煌,廣大學者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同時更不應該忽視基督教在其中產生的影響,只有把這一影響重視起來,我們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一首作品、一個時期的音樂特徵與內涵。
  • 良梓對音樂的理解,在於它表達了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民謠屬於搖滾樂,其實不然,它本身是一種獨特的,嚴謹理性的音樂形式。當然也不是捧個吉他彈唱就屬於民謠,它需要以詩化的語言來吟唱生活,所以想成為一個民謠歌手,需要對音樂傳統的美學價值有很高的追求。
  • 乾貨|如何通過音樂素材讓作品更出色?
    用音樂表達情緒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視頻中的情緒變化很多、很快的話,音樂中的旋律無法展開,就沒有辦法表達情緒了。,不知道怎樣與音樂人溝通,如何減少溝通成本?另外,如果你有明確的參考曲目,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以讓音樂人根據參考曲目來創作出一首相似的作品
  • 「成為Vans音樂人」火力開啟,致敬原創音樂表達 音樂熱浪席捲全球,說唱先鋒領銜坐陣
    同日,Vans也發布了品牌活動「這就是 OFF THE WALL」終章視頻《音樂先鋒》,攜手兩位天才音樂人——著名說唱歌手J.I.D與華裔說唱新星Bohan Phoenix,共同講述他們與眾不同的人生故事,記錄下他們是如何通過音樂創作來探尋真實的自我。
  • 如何入門學作曲?音樂學院作曲系都在做什麼?
    當今世界音樂流派五花八門,風格更是古今中外無奇不有,但絕大部分音樂所運用的作曲技法是相同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上手知識更加沒有區別。本文就針對在作曲方面希望入門但尚未入門的同學淺談一下相關問題。基本樂理是毫無疑問要首先掌握的,其內容主要是訓練讀譜、寫譜、理解樂譜的能力。
  • 不只是巴赫:更好演奏巴洛克音樂的12點提示丨《提琴時代》周報20200904
    對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的全面了解是很重要的,它們能幫助現代的演奏者更好的理解古典以及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而巴洛克音樂不僅僅是巴赫—Adrain Butterfield。幾乎所有的弦樂演奏者都能夠體會到巴赫作品的天才之處,並且對於演奏它的無伴奏作品津津樂道。
  • 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說喜歡聽古琴音樂,可又總覺得自己聽不懂,而感到十分困惑。其實音樂本身是抽象,喜歡本身就意味著理解。 有時我們會被古琴的音色所吸引,有時候是被演奏者的深情彈奏打動,有時又被作品本身的魅力而感動。今天,我們就從辯音、析題、識派和介入四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
    歌為心聲,流行不等於流量,音樂品格要經受觀眾和時間的雙重檢驗。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重新認識流行音樂?音樂創作面臨何種挑戰,存在哪些問題?創作如何更好深入生活、謳歌時代,從經典旋律、民族音樂傳統中汲取創作養分?本期邀請四位音樂界一線創作者和專家探討問題,分享經驗,以饗讀者。
  • 【常識】音樂與生活:淺談環境音樂的應用及分類
    工人在枯燥而緊張的工作之中,思維意識主要聚焦於所從事的工作,音樂只是在無意之間偶爾被工人的聽覺捕捉到,從而得到音樂審美的滋潤。工人不以對這種「工作時的音樂」進行鑑賞為主要目的,所以說,「工作時的音樂」是一種非鑑賞性音樂。音樂在此時營造了一種氛圍感,成為工人工作的一種聲音背景、工作環境的一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