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更好理解音樂作品表達音樂——由《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
摘要:在音樂的演奏中,音樂的表達的恰當與否成為衡量聽眾感官享受程度的尺度。音樂一致再被無數的演奏者詮釋,但是良好的音樂理解與表達決定了聽眾對音樂作品的實際心理需求和作曲家的實際意圖。因此本文通過列舉一些「音樂元素」,根據作者多年總結的演奏經驗來闡述如何通過「音樂元素」來理性分析理解作品來表達音樂。
關鍵詞: 西貝柳斯小提琴協奏曲 音樂理解 音樂表達 音樂演奏
一、 音樂理解與表達的基本要求
音樂理解如同理解一篇文章,首先需明確他的體裁,如書信、散文、詩歌、小說等等。在音樂上就是協奏曲、交響樂、奏鳴曲、小品等等。同時準確理解音樂的前提要了解作曲家的時代背景、作曲流派、人生經歷等,會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有很大幫助。表達音樂似乎可以脫離音樂理解,但是脫離音樂理解的音樂表達,如同一杯純淨水,雖能解渴,但不如茶水來的濃厚韻味。基礎的音樂表達對音準、節奏、時值、力度變化都有嚴格的要求;優秀的音樂表達一定建立在對音樂作品的恰當理解之上。
二、走向
樂句的走向能明顯的反映出作曲的意圖。
圖1
圖1是小提琴獨奏聲部開始部分,前五小節沒有太大的走向變化,只是在其倒數第二小節中有變動了下節奏型,後面直接從re到la一個五度上去到了五級往後有提高到高音re與開始的主音形成了八度關係,是一個較大向上走向,緊接著一個短時值的二級mi抻了一下後又下降到五級上。整體是一個「平上下」的走向。作者在這裡有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話說了三次還沒有講出來,第三次的時候本可以繼續把話說明白的,卻被一個最高音mi硬憋了回去。整體為了下面的樂曲發展做了個感情鋪墊,因此在表達的時候要注意要想說話一樣,第一句平平,第二句著重三連音,第三句要把高音mi及其前面的re抻住,讓人喘不過來氣的感覺,最後才再松下。
想要說的是,樂句的走向通常表現的是作者的情緒浮動以及事情的一種發展態勢,要注意研究樂句的走向,才能更加理解作曲家的內心思想表達出更加感染人的音樂。
三、和聲
圖二
圖二片段式是華彩中段前的幾小節,每拍的第二個八分對應的兩個十六的快速小七度和大六度雙音,逐漸升高並逐漸擴大到大七度和大六度雙音組合,加緊了聲音的效果,營造了更加緊張的氛圍,後面下行上行類似,之後一個減三和弦升re升si升fa在最高音上通過迴旋音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內心的糾結。最終和弦仍舊停留在一個減三和弦之上,並未解決,令人感到不知所措,期待事件進一步的發展。作者利用一系列不協和和聲搭配走向上的安排,營造的緊張恐怖的氣氛,最終引導事件走向了未知的端點。因此這裡要將不協和的七度雙音做到極致不協和,大的堅強減弱,增強張力,使人通過聽覺感受上的不協和刺激感受到緊張恐怖的感覺,最後兩個和弦要收的快速,給人一種強烈的未知感和期待感,從而進行到中段部分。
想要說的是,和聲的音響效果由它的協和與否開放密集與否有著很大的關係,要通過發現這些在樂句中間的運用變化,理解作曲家表現的樂句的心情變化,事情的發展態勢等等,從而更好地表達音樂。
四、節奏型
圖三
圖三連上圖一,是小提琴獨奏聲部開始的一段,其中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第六、八、十二、十三小節的最後半拍使用了兩個十六分音符作為小節結尾,而且其前面通常是長時值的四分附點音符。在第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小節作者分別是兩個四分,三連音中的二八以及兩個三十二分音符,是逐漸加快的一個過程。從開頭到這二十小節利用了這些節奏型充分在細節上反映了事態發展的一個由松到緊張的過程,從聽覺感受上給人一種逐漸緊張壓迫的感受。因此在演奏上要注意這些小音符,千萬不能一帶而過,它們是由前 面的長音符帶過來引發的一個小的動機,堆積出來成為事情的一步一步發展的過程,抻住前面的長音符留給他們一個及其狹小的空間爆發出來。全曲很多地方採用了這一節奏型,包括樂隊聲部,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出來。
一首音樂作品會有他的主題片段,而且也會有他獨特的節奏型,兩者通常會反映出作者要在曲子中表達的基本感覺,定了一個初步的基調。
五、句子
一個音樂作品,像文章一樣,由段落、句子構成,因此演奏音樂作品要清楚注意到句子的組成,否則就如同一鍋粥一樣,分不清抑揚頓挫。
圖四
圖四是第二樂章獨奏開始部分。首先第二樂章速度緩慢,句子一定要分的明白否則就會亂成一團。這裡在第二小節第一個音完有可能會誤認為一句,因為這裡的dol是個二分音符,較之前面的是個長音符,但是它是個二級音處在不穩定音級上,因此並不是一句。在第三小節第一個音後有一個氣口,因為在二級上停留了很長時間後讓人有了期待解決的感覺,因此在此這裡到了五級穩定音級上讓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之後重複了一次五級接著連著幾個四分音符一步一步上行到了主音,這裡也不是一句,因為這裡既不是長時值的,而且後面馬上接到了四級長音上再一次獲得期待感到了五級fa解決,因此前四小節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中間有一個逗號。並且下面的漸強漸弱記號也提示了句子的走向,因此在句子的表達中一定要注意音樂的傾向性,使期待解決的感覺更加充分。後面到末小節fa中間的兩組三連音前後跨小節連線的re是一個逗號,完整是一個大句。
研究句子要從表情記號、音級走向、時值等幾個方面去分析,結合主動演奏感受句子能夠很好地劃清句子,為音樂表達提供合理的框架,對音樂傾向性,音樂濃淡色彩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基礎。
六、演奏法
圖五
圖五是第三樂章中段前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在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上添加了多種斷奏記號和保持音記號。這裡配合力度記號,作者利用這些不同演奏時值的斷奏記號,在弱的地方是四分之一時值的「? 」 ,漸強的地方是四分之三時值的「? 」 ,在強的地方使用「—」,作者別出心裁的在各個部分安排這樣的演奏法,將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強弱變化做到了極致。因此在演奏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些演奏法,配合力度記號演奏從而達到最好的演奏效果。
演奏法在一部作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是作者的點睛之筆,極具思想價值,因此要注重對演奏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表達音樂。
七、總結
通過上文對該作品的分析,在理性與感性對音樂理解與表達做出了一定的判斷和詮釋,由此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對音樂細節理性分析理解的模式,當然還有模進、旋律進行、其他聲部等等各種細節上要注意的東西,為演奏者在理性上理解音樂提供了範本,要做到多種元素的融會貫通,全面思考。在最後想說幾句,音樂的理解與表達,與個人的樂感有較大 關係,如果具有良好的樂感,他會對音樂中的種種細節變化在演奏過程中下意識的就做出較多了。但是,如果建立在深層的作品分析和理解基礎上來演奏作品便能更加強烈的理性的良好表達音樂,這樣才是最耐人尋味最恰當的音樂,小提琴大師海菲茨就是最好的例子。
八、後記
針對樂感的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天生的,後天很難再有所提高。但我認為樂感不過是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如同情商一樣,加以良好的引導和處理能達到一定的效果。首先要從小建立音樂基本概念,逐漸喜愛上聽音樂,聽各類音樂,無論是古典還是近現代作品,流行音樂要以欣賞的態度面對,不能過於痴迷。聽音樂要麼到現場要麼用高品質的立體聲音響聽。聽音樂要儘量還原音樂的正常響度,如果用小音量,那麼帶給人的音樂衝擊力是非常有限的,還要儘量避免使用耳機,一是對耳朵不好,二是無法置身於良好的音場效果當中,不能切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當自身得到了對音樂的感受後,無論性格等因素影響,對音樂的詮釋能夠具有感染力。樂感表達出來就是感染力。
---
掃一掃,關注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音樂基礎常識、音樂故事、名家軼事等更多豐富精彩內容。
點擊左下角 了解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