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自述:原來,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就是給孩子「造夢」

2020-12-28 明乾家庭教育

人到中年,我天天都在關注教育。

每晚躺到床上,刷完家長群的消息後,我習慣了打開推送,照著王金戰,李玫瑾,樊登等人的文章,逐字逐句對比和反思自己和兒子的言行,生怕兒子出半點問題。

親生的,可容不得試錯!

我明白,孩子到了青春期,動力衰退,對學習興趣下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作為快四十歲的人,我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好讓我的知識庫更加富足,不至於放任他「野蠻生長」。

很快,我就迎來了第一次挑戰。

13歲:我的「勸降」教育,毀了兒子的初二

兒子剛上初二,因為學不會物理和數學,成績突然下滑,一口氣竄到了全班倒數。

我清楚記得,開學三個月,他的筆記本一共就記了兩頁,每天上課時溜號發呆,聊天打岔,癱在座位上無所事事...見此情景,他的班主任急忙給我告狀!

可我心裡清楚得很,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學習動力。

毛病找到了,方法上,我選擇了「勸降」。

我給他報了一堆輔導班,包括數學一對一,英語新概念,物理和化學的大課,甚至還有政治的小班,前前後後每個月要花五千多!

我心裡想的是,兒子沒有動力,那我就先讓他跟著學,學到東西,嘗到甜頭以後,自然就放下戒備,也就能主動學習了,對孩子,不都是這樣「利誘」才行嗎。

兒子確實見效很快,他一直很聰明,反應也不慢,所以補課趕上進度以後,他的成績很快回到了全班前三十。

可我沒想到,求成心切的我,卻為他的青春期埋了雷。

14歲:兒子在日記裡寫,「我的眼睛失去了顏色」

教育家黃偉強說,在初中階段,99%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厭學傾向。

那天半夜看到這裡時,不知怎麼,我身後忽然泛起了一陣涼意。

我下意識回頭瞥了一眼,不遠處,兒子的房間死一般安靜。

穿好拖鞋,我慢慢推開他的房門,遠遠看見他的檯燈下,有本深藍色半掩的書。

我發誓,那是我第一次偷看他的日記。

「陳明就像個傻B,上他的課就像喝了農藥」「中午看見他就不想吃飯」「我真想一拳把他腦袋打爆!」...

他的文字拙劣又幼稚,可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兒子睡得正濃,可成績卻越來越差。初二下,他再一次跌到了全班倒數。這次,我送他每周去小班補課,甚至找關係把他送到命題組老師那去一對一,他卻越來越抗拒,不再像以前一樣聽我的話了:

「我根本就不想上課!」

我猛然驚覺,這句他天天掛在嘴邊的話,卻被我一直忽視著。

「我的眼睛失去了顏色」,他日記裡的文字讓我更加後怕。青春期到了,兒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寡言,對周圍的事物愈發冷漠抗拒,連話都不願意和我多說了。

在他的臉上,我看不見任何夢想的影子。就像那些每天渾渾噩噩背著沉重書包的孩子一樣,兒子徹底成了學習的傀儡。

孩子對學習「零動力」,這是當代家長最不願看到的事。

15歲:我用「造夢」搞心態,幫兒子提起好勝心

初三了,如果想要逆襲,不僅需要學習動力,還得有一顆好勝心。看著兒子厭學的樣子,我下決定,要向過去的自己狠心告別。

於是,我連忙跑去和教育家黃偉強取經。

在那天下午,他給了我兩個關鍵詞,和一份學習計劃。

1.造夢

黃偉強老師首先誇了我:「能看出孩子缺少學習動力,而不是把成績下滑歸咎於孩子,這種境界已經超過大多數家長了!」

他說,中考是每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心態差了可不行。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好勝心與求勝欲,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如果你的孩子不服輸,那麼他已經超過大多數考生了。

青春期的孩子,心態多變容易糾結,不想走出舒適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讓孩子從自己閉塞的環境中走出,需要家長為他「造夢」,激活他不服輸的心。

「但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造夢」,喜歡用物質獎勵去討好孩子,講很多很誘人的事,讓孩子主動為了「獎品」學習。這種做法初期會有成效,但你會發現,孩子慢慢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為什麼?

因為歸根到底,孩子學習是想獲得「成就感」。家長給予的物質獎勵雖然能讓孩子有動力,但那不是滿足感,而是新鮮感。施捨註定會讓人厭倦,隨著物質獎勵變得不新鮮,吸引力下降,孩子的期待值就會下降,自然不再被物質誘惑所激勵。

所以,家長造的夢,得實際一些,長久一些。

2.反木桶

教育家王金戰的反木桶理論,不失為家長「造夢」的優秀借鑑——

王金戰說,中等偏下的孩子,總分雖然不高,但有那麼一科兩科學得還可以。而且他們有個共性,越不喜歡的科目,越是不想學。

我們常說的「木桶」理論,講的是彌補短板,縮小上下限;但對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來說,越做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他找不到成就感,肯定就更抗拒學習。

所以,「反木桶」理論就更加實用了:

從孩子的優勢科目下手,讓孩子體會到快樂和參與感,獲得成就感甚至優越感。先舒適了,他自然會主動走出舒適圈。

舉個例子,孩子數學函數學得不好,但是幾何學得還可以,那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多做幾何題,把自信心找上來,等到幾何題差不多做到飽和,孩子自然就會想:「我是不是可以挑戰一下函數了?」

這時,他的好奇心和求勝欲就會被提上來。

提筆做函數的時候,自然就會多留心,審題也更認真。雖然還是會遇到不會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內驅力被喚醒了,他做過的題印象也更深刻。

在求勝欲的吸引下,孩子就會為了記住知識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後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知識庫,下次遇到問題就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這題講過,但我就是不會」「這題眼熟」...

說白了,初中考試並不很考驗天賦,但極其考驗好勝心。初中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如果沒有好強的心智,就很容易被拖下水,被周圍差生帶到同一個水平去!

我恍然大悟。

理論很複雜,落實到生活中,我需要做什麼呢?

40歲:光榮榜上,我和兒子雙雙圓夢

黃偉強老師很耐心,也很專業。

在他的《引爆孩子學習力》裡,他為我制定了一份三千字的教育計劃。

從自律,作業,親子溝通,習慣養成,衝刺學霸這五個方面,依照日程來給孩子定目標。

「小目標要簡單難度,大目標要地獄難度!每五個小目標穿插一個大的目標,讓孩子不服輸,激發鬥志,向過去的自己說不!」

我一口氣把學習計劃列印了出來,貼在了床頭。

準確地說,改變,就是從那天晚上開始的。

那天吃完晚飯,兒子認真地看完了黃老師送給他的話,快一米七的他,竟然悄悄流下了淚。

我百感交集,竟不知該說什麼。最後,我認真地問他:「你覺得有道理的話,那就認真去做好不好?」

兒子沒有講話,只是指了指函數。這是曾經他最不擅長,也最討厭的東西。

然後慢慢地,他的啜泣從委屈,變成了解脫和宣洩:「我一直想學好數學!」

我猛地點頭。

十五年了,我第一次看見兒子這樣急切地想挑戰自己!

就這樣,兒子開始瘋狂追趕進度,再加上黃老師為他制定的日程表和教材標記方案,兒子開始由外至內開展自己的「復仇」。

十一月的月考,兒子從全班四十多名,躍升到了前十五。數學139分,這是他一口氣做完六本練習冊換來的。

家長會上,兒子登上了光榮榜,我作為「榜樣家長」,同樣登上了講臺。

這是他十五年來最開心的一天,也是我最好的四十歲生日禮物:身為一位學霸媽媽,我竟然能如此驕傲!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十五年前,兒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幻想過有一天能夠和他一起,成為別的家長羨慕的榜樣。

顯然,今天的我做到了!

逆襲不易,《引爆孩子學習力》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好強好勝的火焰,更讓我重新充滿了學習熱情!

註:這是一門家長學習的系列課,而非紙上談兵的書,旨在幫助家長正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逆襲學霸!

最近一年,和我一樣在這裡找到教育孩子方法的家長有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還邀請到了心理學博士,教育家黃偉強,每天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同時,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現在的改變,將會帶來意外的收穫——

現在加入,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學習!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報名!請注意,報名後,一定要關注,私信我,否則不能有效學習!

相關焦點

  • 《媽媽是超人》嗯哼甜炸天: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連她自己都感慨:從來不曾覺得自己是公主,直到老公和孩子的出現.才覺得,哦,原來,這個世界還可以是這樣的。在兒子嗯哼的眼裡,爸爸是王子,媽媽是小公主,而自己是小王子,是要保護媽媽的。他也一直這樣做的。節目中做遊戲時,有小夥伴用球「攻擊」他們,嗯哼特別有男子氣概地對媽媽說:「這傢伙就由我來對付。」
  • 樂寶兒媽媽的自述
    我向大家介紹下自己,我是一個堅持母乳的全職媽媽,一個自從有了孩子,就一心在家全心帶娃的媽媽!我的性格是事事都願意親力親為,十月懷胎再加上生娃的分娩之痛更讓我感受到當媽媽的不易與艱辛,所以毅然決然的選擇做了全職媽媽。既然我選擇每天陪在孩子身邊,我就必須得做到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也是我做人的原則,應該用心的事,我必全力以赴。更何況是為了我身上掉下的這塊肉,我只能用兩個字代替「值得」!我
  •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教育孩子,父母不妨多做些減法
    與尹建莉老師結緣,是因為她的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曾連續多年位居兒童書籍暢銷榜首位,豆瓣評分9.0分,在同類書中也位居前茅。尹建莉老師本人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也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同時又是一位母親。這樣的多重身份,讓她善於用溫情的母性視角、專業的育兒知識,去解讀女兒和其他孩子身上發生的事件。
  • 一位媽媽為孩子立下10條家規,很簡單也很實用!
    做人處世,總要學會幾招生存法則,在家中,也需要用規矩來規範孩子的行為。有位智慧媽媽,就為自家孩子立下10條家規,很簡單,也很實用,看完不禁感嘆,原來優秀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總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還不懂問候和感謝,這些東西孩子長大了就懂了,不用小題大做。其實,孩子的成長,有時候就是從容不迫,待人禮貌微笑 。培養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就是從簡單的問候、感謝、道歉開始。
  • 爸爸把兒子拖到墓地罰站:荒唐的教育方法差點害了孩子
    根據孩子年齡來判斷,11歲的孩子,大概4年級了。不肯學習,不做作業,那他想幹什麼呢?玩遊戲吧?不做作業,抱住遊戲不放,爸爸當然要生氣,但再生氣也要講究教育方法,把孩子帶到墓地罰站,能達到教育目的嗎?不僅事與願違,還差點弄出事來。因為這件事,筆者想起了新冠疫情期間發生的另一起與此類似的家庭教育事件。
  • 「虎媽教育」就是不讓孩子出錯?不,從失敗中學習才是科學的方法
    虎媽父親嚴格的教育理念讓虎媽給自己的孩子制定了嚴格的合格線,沒有達到媽媽標準的女孩子要接受媽媽的「補習」和責罵。雖然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讚美和支持,可是很多家長還是會覺得,沒有嚴厲的教育孩子不會成才,奉行「虎媽」教育的家長屢見不鮮。
  • 「把子女當自己愛人養,日常教育超輕鬆」寶媽自述育兒心得獲點讚
    文|好孕姐跟現在的寶媽聊聊,發現她們普遍都對養孩子很焦慮。既擔心孩子的發育,又擔心孩子的安全,還擔心教育不到位,孩子輸起跑線上,真是恨不得24小時都把心拴在孩子身上。這樣不焦慮、不心累才怪!昨天,跟一位寶媽交流,我發現她養孩子就不焦慮,反而還很輕鬆。35歲的年紀,保養得很好,穿著打扮跟20多歲的小姑娘一樣。問她輕鬆育兒的秘訣,她說很簡單:「把子女當自己愛人養,日常教育超輕鬆。」然後,她自述育兒心得,讓人聽了豁然開朗,獲我們一眾寶媽點讚。為什麼要把子女當成愛人養?都有哪些好處呢?
  • 最糟糕的教育方法,是以孩子的「內疚感」,驅動孩子去努力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懶散,不努力,家長常會這樣激勵孩子:「你這麼懶,以後難道要我養你嗎?你這樣對得起我供你吃供你喝供你讀書嗎?」「成績這麼低,還不努力,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不需要自己的爸爸媽媽多做點什麼就自覺努力,你看你還要氣到我到什麼時候。
  • 武亦姝由差生變才女,學習武亦姝媽媽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優秀都難
    其實作為家長的不應該只是去羨慕武亦姝的優秀,而應該了解她的整個成長過程,由差生轉變為如此優秀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其實有了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變優秀其實也不是難事。那麼,武亦姝的成長過程是怎樣的呢?武亦姝的媽媽是一位小學美術老師,爸爸是一名律師,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家庭,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並不是說高知識分子就有先天優勢,其實武亦姝的父母在教育武亦姝方面也曾有過困惑,教育孩子其實都是要講究方法,也要去學習的,武亦姝的父母也有過向人請教的經歷。
  • 被福原愛的媽媽實力圈粉!她簡直就是「天才教育」的教科書!
    瓜媽說:周末的時候看到福原愛懷二胎的消息,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萌萌的卻又無比堅強的女孩,沒想到這麼快就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了。我似乎能想像出她充滿溫柔笑意的面對孩子的樣子,因為那就是她母親對她的樣子啊。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
  • 要玩具未果,孩子高鐵站臺打滾,當場教育還是事後教育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位網友拍的照片,一位媽媽拎著兩個行李包,帶著孩子趕高鐵,結果孩子突然在高鐵站臺上哭了,媽媽說了幾句後孩子不僅沒好,反而變本加厲,躺在地上邊哭號邊打滾,留下那個一臉無奈的媽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如何成為「智慧父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日本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在《不急不吼做媽媽》中提到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滿足孩子的重要感和歸屬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影響孩子一生
    文/婷媽alan「警察,這個孩子不聽話,你把他帶走吧!」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一個民警正在處理事故,一輛車停在他面前,司機打開車窗,這樣跟他說。民警當時很嚴肅的教育了那個家長,說不應該這樣子逗孩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第一章的內容是「如何提高愛的質量」,就有專門的篇幅寫到「不要捉弄孩子」: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情感引導式教育,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前不久讀完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讓我受益匪淺,看了書名是不是就有很想要看的衝動?可不要小看這本書,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可是一位家庭和兒童心理治療大師,在書裡教導父母用人性化的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教育孩子。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教育孩子認識並做到自我情緒管理,不是用大家長式的掌控和責罵思維,而是用溫和的情感引導平等的對待孩子,成為孩子最要好的玩具。
  • 「我想陪你長大,但拿啥養你」打工媽媽的自述,道出多少人的心酸
    「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賺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孩子的成長。」這是很多教育專家給到父母們的建議。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一位離家在外地打工媽媽好不容易迎來了一個假期,她回到家後,想要擁抱自己許久未見的孩子。
  • 陪讀媽媽的勇敢自述: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
    導讀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可以看得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曾有人說過最好的禮物應該是——陪孩子一起閱讀!親子共讀,是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家庭教育。 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
  • 楓林講堂】專訪《陪讀媽媽》總編劇王霞博士:選擇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
    總編劇王霞博士(亮眉俠)在電視劇《陪讀媽媽》臺詞對話中明確表達了對楓葉國際學校培養精英人才方式的認可。楓葉教育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教育品牌,成立20餘年來,憑藉多層次高品質的國際教育體系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楓葉教育集團宣傳部特赴上海專訪王霞博士,就海外留學現狀與國際教育相關問題對其進行採訪。
  • 孩子不收拾房間,亂扔雜物,一位媽媽分享了一狠招,特管用
    這樣的熊孩子也是讓媽媽頭疼死了。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收拾他呢?有這麼一位媽媽分享了一狠招,特管用。「我女兒十歲了,房間一直都不收拾,衣服敢扔到地上,書籍到處都是,床上,沙發上,隨處可見她的東西。還經常因為找不到東西而急躁。她的房間就好像被搶劫一樣,也不知道她怎麼能待下去的。
  • 造夢的孩子,故事的伊始
    造夢的孩子,故事的伊始——D空間杜尹個展後記(淺談杜尹的創作背景及審美樂趣)
  • 教育孩子,媽媽必看的機器人教育
    隨著機器人教育的開展,有些家長給孩子上了機器人培訓班,而有些家長對機器人培訓持觀望態度,不理解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機器人?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機器人教育不是玩積木那麼簡單,與傳統校內灌輸式的教育不同,它側重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