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義忠 | 行走 · 攝影藝術

2021-02-19 禪園聽雪

本文根據網絡資料整理而成

插圖來源於網絡

三十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

很多攝影師並非一開始就從事攝影。在攝影之前,阮義忠也曾寫過詩,甚至寫過一些小說。三年兵役結束後,他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拍照。1975 年,轉到 《家庭》月刊擔任攝影師。阮義忠在雜誌旗下的專欄創作受到矚目,因為他的圖文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密切關注著臺灣地景與人文,後來被隸屬同公司的電視臺看中,改行拍攝紀錄片。「映象之旅」、「靈巧的手」等紀錄片的收視率非常高,但他並不喜歡做電視節目,「因為所觀察到的一切,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必須立刻吐出去。換句話說,根本沒有沉澱省思的時間與過程。」

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阮義忠開始寫攝影評論文章,《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這三本在華人世界引起頗大迴響的書,就是在當時極具名望及影響力的《雄獅美術》雜誌上的連載集結。說起這些專欄大受歡迎的原因,阮義忠曾說:「那些文章會感動人的原因,應該是我並沒把它當文章來寫,而是將攝影藝術與人生最緊密的關係,用最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對我來說,攝影就是把生命的熱度、生活的價值觀以及人類的生存狀態,作一目了然、直指核心的傳達。」

阮義忠曾自述道:「我們現在的生活經驗缺少觸感,想的、虛擬的較多。人們寧可在電腦上講來講去,卻很少面對面聊天。我覺得做什麼事情都不要那麼快,可以慢慢來,我何其有幸能從開始到現在都慢慢來,把工作變成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1992 年,阮義忠著手創辦《攝影家》雜誌。《攝影家》雜誌開辦後,就像是一個發光體或是磁鐵,把志同道合、具人道精神的世界各地攝影家吸引過來。憑著一股熱忱和對原則的堅持、質量的追求,阮義忠在《攝影家》上介紹了大量被低估的、被遺忘的攝影家。《攝影家》成為最早把中國攝影家推向國際舞臺的攝影雜誌之一。

多年的攝影生活使阮義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和精神哲學。他的攝影作品大都是以沉重且富含深意的黑白為主。他說:「從按快門的一刻到一張照片的產生完全靠自己完成,帶給我的不只是手工藝的滿足,是每次洗照片時都可以回到按快門當下的那種感動,仿佛我又活過一輩子。現在我隔那麼多時間看照片,都感到與當年拍照的陌生對象又重逢了,我希望我的攝影還是停留在自己重新放大的黑白。」

他也認為,攝影不只是一個動作而已,而是所有的處理。「當我們把影像當做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那麼所拍攝的影像也就更貼近於現實,這也許對別人而言沒那麼慎重,但我對暗房是非常投入的。就攝影的靈魂而言,攝影是一項非要介入別人生活不可的行為,某種程度上就是揭露別人的隱私,因此,攝影倫理建立在尊重對象的根基上。」

「對我而言,攝影既是興趣和工作,也是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信仰。人性中的善面永遠吸引著我。」如今的阮義忠,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室傳道授業,許多大陸年輕人受他的影響,在他的攝影課上學習用藝術之眼記錄中國的「人與土地」。

三十多年來,阮義忠已把攝影融入自己的生命。

作者簡介

阮義忠,1950年生於臺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三十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了臺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

本期參與編輯

            

執行主編:邱木     圖片編輯:聆熙

文字編輯:沐生     排版設計:梔子

相關焦點

  • 《攝影世界》專訪阮義忠——「我的影響可能才剛開始」
    我不管結果怎樣,別人怎麼評價,最看重的是,這是不是你要寫的,你要寫就寫跟別人不一樣的,要有自己的獨特性,只有我才可以寫得出來。同時,想要成功,重在堅持。」對於大陸攝影界:自認不可或缺那一次,他認識了北京攝影團體「四月影會」的重要成員王文瀾、賀延光等,這些人早已看過他的書。那次大陸之旅,阮義忠在熱情和尊敬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在大陸的巨大影響力。阮義忠的名字,伴隨著大陸一代攝影師的成長,成了他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給予他「攝影教父」稱號的,卻是一個畫家,陳丹青。
  • 阮義忠談攝影|感動人的東西會持久
    場對話,結集而成的《攝影美學七問》最近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此書是與《當代攝影大師》和《當代攝影新銳》齊名的論著,重讀時,阮義忠最感到欣慰的是其中的內容仍然經得起考驗,這也使他更確信從銀鹽到數碼、從黑白到彩色、從純粹記錄到觀念圖示,這確實是攝影誕生近兩百年來,熱愛它的人不可能不面對的問題和困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攝影就無法作為獨立的藝術而存在,它最初是繪畫的素材,如今也許是當代藝術的素材。
  • 閱讀當代攝影 : 阮義忠、劉錚、林青松解讀當代攝影
    攝影,是時代的眼睛。在現代科技和各種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當代攝影的發展愈發蓬勃和多元化。臺灣當代攝影家阮義忠,如何從策展人的角度來看待當代攝影?中國攝影家劉錚,講述攝影如何影響和改變大家的審美?【沙龍信息】主題:如何閱讀當代攝影對談嘉賓:阮義忠、劉錚、林青松
  • 攝影人文獎,跟隨阮義忠尋找信仰
    秦偉,獨立策展人、藝術家、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課程統籌主任及講師。1958年生於香港。早年畢業於法國Mulhouse高級藝術學院,以當代西方的藝術造型風格表現東方傳統美學思維,獲法國文化部頒發國家高等造型表現碩士。獲頒多個策展人獎項,活躍於國際攝影活動。
  • 中國「攝影之父」阮義忠:他的35毫米人生
    在阮義忠最負盛名的一幅照片裡,一位臺灣布農族的老婦坐在相機前,她沒有明顯的表情,臉上只有沉默和平靜,但就是這張照片,讓臺灣鄉土文學家黃春明落淚。這幅照片就是阮義忠攝影風格的寫照:不美、平靜、帶著沉默的尊嚴。
  • 攝影人阮義忠,身心在同一處人才有歸屬
    阮義忠,1950年生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當代著名攝影家,是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曾創辦《攝影家》雜誌,著有《當代攝影大師》《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行·影不離:阮義忠的旅行手札》等作品。
  •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 • 今起設立
    之後為約請各方評審探求建議,阮義忠先生更是親身赴會。現列初審評委七位:秦偉、沈昭良、晉永權、顏長江、傅擁軍、嚴志剛、任悅;終審評委四位:布萊恩・坎貝爾 (英)、阮義忠、陳丹青、呂楠。攝影人文獎成立宗旨阮義忠拍照四十多年,攝影從我的工作、興趣,已轉為理想與信仰。常年透過拍照體悟人生,攝影對我不只是藝術表現,也是人格養成。
  • 獎項|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 • 今起設立
    ⑥ 注意事項: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終審評委、初審評委及組委會人員的直系親屬謝絕參賽。評選分為初審和終審兩個階段;最終選出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得者一名;人文獎前三名將獲邀參加頒獎典禮;所有環節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作品:馮君藍《微塵聖像》(組照40張)
    在此前後受到阮義忠的攝影展及其相關著作之啟發,開始接觸攝影。2003年取得神學院學位,2008年受按立牧師職,現任職於臺北士林「有福堂」。近年他以教友為模特創作的《微塵聖像》系列備受關注;另有「靜物」、「肢體」、「草芥」等系列,同樣反映其作為一個基督徒的宇宙觀和人觀。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圓滿落幕 呂廷川《華不注》榮獲大獎
    9月16日,在江蘇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自2018年1月1日 起徵稿,截止4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共收到來自全球的一千餘位參賽者的作品。
  • 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候選人公布:馮君藍、錢海峰、凌飛
    四位終審評委將觀看三位候選人的原作,並與三位候選人進行每人半小時的現場交流,然後評選出本屆人文獎的最終得主,並定於2016年11月26日15:00-16:30在木心美術館舉行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頒獎典禮,將在頒獎典禮揭曉第一名、授予第一名10萬元人民幣(稅前)的獎金;同時為前三名頒獎。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長沙開幕 15組作品直抵人心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長沙開幕 15組作品直抵人心 2018-07-21 09:46: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觀看|阮義忠—《鄉·親》
    -阮義忠本文資料與圖片來自《阮義忠:鄉·親》及網絡本文第一人稱觀點均為原創5年前在高雄的義大做交流生時,那會的老師推薦了一名叫做阮義忠的攝影師以及他的著作《攝影美學七問》,看完以後我便開始了解這位有溫度的攝影人。如果對於人文題材以及紀實、觀念攝影有興趣的話,那麼阮義忠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位前輩。
  • 阮義忠的人文精神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由於暑期工作原因,7月,8月更新頻率會下降阮義忠先生是最早與大陸接觸的臺灣攝影家之一
  • 阮義忠|不再做「拓荒者」,卻從未停下腳步
    ↑點擊圖片,環遊紙上世界阮義忠,攝影家、攝影評論家,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創始人
  • 《攝影之聲》首次公布阮義忠鏡頭裡的日本1982
    日製汽車席捲全球照相工業重鎮由西方轉往東瀛」正值照相產業興起的年代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讀______________圖文/阮義忠節選自《攝影之聲》攝影四十多年,家中那一整面牆的影像檔案,除了已出書的,其他多半只標了年代,拍攝日期與地點均尚未梳理
  • 阮義忠:攝影的本質是發現與記錄,而自拍是對鏡自憐
    雖然手上有「警備總部」的批准公文,但阮義忠仍然被擋在外。就在必須交出所有裝備方可放行的點收空當,在地平線發生了他誓必要冒險搶拍的畫面:一排村民在比賽,看誰的筋鬥能翻最多次。「在按快門的那一瞬間,我心中發出了一個祈禱,『老天啊,請幫忙!』」阮義忠在現場回憶。
  • 影響了阮義忠一生的那張照片
    今天我要講的這張照片是臺灣攝影家阮義忠拍的這張照片因為沒有名字我們姑且稱它為《在河裡洗澡的老漢》這張照片很難說它算是什麼名片但是這張照片對阮義忠後來的攝影之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前幾年我在杭州遇到他的時候阮義忠阮義忠是1950年出生在臺灣他沒有上過大學 只上過高中後來當了幾年兵退伍之後在雜誌社做編輯後來從事攝影他在中國大陸的影響
  • 從一而終,不隨波逐流,阮義忠堅持攝影師的初心
    阮義忠說。作為一名痴迷於膠片的攝影師,阮義忠極喜那些帶著滄桑感的作品,特別是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家庭相簿及舊時代畫片,為後人提供了不同的觀察角度,成為了解社會變遷的珍貴材料。記得在西班牙塞維亞的跳蚤市場,禮拜日的大小攤位上擺滿了老照片與攝影明信片,使他興趣盎然,逛了兩個多小時還欲罷不能。
  • 2018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揭曉:一千多組作品選出十五組
    2018年5月25日早上9點,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工作在蘇州同裡花間堂麗則女學舉行。評委們經過兩天的細緻評選,從符合徵稿要求的1047組作品中共評出15組獲獎作品。△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評審現場△ 阮義忠伉儷與評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