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基畫鷹:於厚重中見文質,於大氣中見風骨

2020-12-23 新華網山東頻道

  鷹之所以為歷代文人傾情描摹,是因為鷹代表著一種超越其他生物的精神,那是一種睥睨蒼穹、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畫家程維基數年潛心習畫雄鷹,其作品中的鷹,愈發讓觀者充滿豪情壯志,為理想而奮鬥不止。

  誠如其恩師「鷹王」雲門子先生所言:「維基習畫極為刻苦用心,短短數年間就得我畫鷹之內蘊。其作品神韻天成,畫面中始終洋溢著一股堅韌遼闊的氣息。」誠然,程維基自幼研習中國傳統繪畫,在經年的丹青暈染中,他有著自己性靈層面之鐘情的風物—— 莊子曰「大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裡」 ,在不同畫家的筆下雖然鷹的形態各不相同,但都表達出了壯志凌雲的情態。程維基筆下的雄鷹,造化萬端,於厚重中見文質,於大氣中見風骨,畫面中的點染描摹,皆凝聚了畫家的百般心血與寵愛,是畫家對生命的虔誠禮讚。

  程維基的四尺花鳥畫《春常在》,描繪了兩隻立於松石之巔的鷹。以淺赭石青的松枝和山石為背景,簡潔凝練,為畫面增添色彩且突出畫面的主要層次空間。他用筆的筆法與形體結合準確,墨色變化生動自然,鷹頭部的喙與眼理極為流暢細膩,目光凝聚炯炯有神,鷹嘴雙勾極其尖銳,且其鷹爪觀之鋒利無比,此鷹的丰神寥寥數筆便形神兼備。再觀之鷹羽,皆為乾濕墨交替沒骨技法徐徐而成,且在空間透視中有著自我的處理方式,可見其繪畫甚為用心用情。

  再欣賞其《高瞻遠矚》中描繪的一隻雄鷹。立於石上,昂首眺望,目光炯炯有神。鷹的頭部線條變化豐富,刻畫精道,極具風神。羽毛用墨渲染,線條蒼勁有力,乾濕濃淡變化豐富,充分體現了羽毛厚實的質感,濃淡相宜,立體感盡顯,鷹爪線條遒勁有力,整體氣勢十足。鷹的結構準確,造型嚴謹,以散筆順身體結構抹出鷹的皮毛,成功表現鷹的絨毛質感。整體強烈的虛實對比,淺淺著色,使畫面的空間感延伸,給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

  品賞程維基這些年的國畫雄鷹作品,可以看出其技法日趨嫻熟,注重細節描繪,通過不同的角度和表現方法,物象呈現既有質感也有動感,刻畫出了鷹的神韻,畫面凝聚著雄鷹不懼蒼穹的堅毅氣魄,更展現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其千姿百態的雄鷹圖,給人們以精神上的鼓舞與享受,值得擁藏。《中庸》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這句話用在程維基的書畫藝術中,也是極為熨帖,程維基的君子之質如此,他的繪畫造詣亦如此。

  程維基作品

相關焦點

  • 於大氣之中見天地,於天地之中做人傑!
    原創┃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於大氣之中見天地,於天地之中做人傑。做人,只有大氣存於胸間,那麼才會看見天地之本相。以泰山為榜做人。頂天立地,氣宇軒昂,不偏不倚,正氣坦然。人若無泰山之雄風傲骨,如何成就一番事業。人若無泰山之勢,一生勢氣難以打開。以大海為楷做人。
  • 傲雪寒梅,見風骨!
    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唐·蔣維翰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 建安風骨何處尋?《短歌行》中見豪邁:一代梟雄曹操的心路歷程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首詩中,充分體現了曹操的矛盾心理。曹操作《短歌行》建安七子鑄風骨,鄴下文人執牛耳回望《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一句主旨之語。
  • 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氣節
    風骨,語出《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其器識高爽,風骨魁奇,姚興睹之而醉心,宋祖聞之而動色」,意指人的剛正氣概和俊雅氣質。魏晉南北朝以降,風骨一詞被用來衡量文學藝術的格調和品位,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設「風骨」篇,將其作為一個美學範疇進行了詳盡闡釋和周致論述,風骨遂成為迄今中國文論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專業術語,意味著文章詩詞中端直言辭和駿爽風格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一。
  • 秀場仍在抒寫後青春期的詩 一曲長歌見風骨
    在天鴿互動2016年上半年的財報中,截至六月底,天鴿的網際網路平臺的註冊用戶數量已突破3億人;平臺的主播數目由上季度的3.6萬人增加逾一倍至8萬人;直播房間數目亦由上季度的2.6萬間增加逾一倍至5.6萬間。
  • 鏡見 | 93年前,她是電影《女律師》中的女一號
    南京鏡見律師博物館坐落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400號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20號,面積2000平方,是一座以介紹南京律師發展歷史為主線的行業博物館。了解歷史,方知厚重!(本期文章感謝江蘇鏡見興律師事務所、南京鏡見律師博物館 鼎力支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一個人有沒有風骨,就看這四點
    一個人能擔起多大的責任,就有多少風骨,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二、襟 度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強大人生無非是順和逆,人們往往適宜於在順境中生存,面對逆境時,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有風骨的人,有一種大氣的襟度,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是不會怨天尤人,把逆境和順境都當成是生活必須走過的路。說到這,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蘇軾。蘇軾做過杭州、密州、徐州等一線城市的太守;也做過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農夫;也做過放浪形骸,酩酊大醉的世外高人。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派去的人回報:「王府的公子個個俊美出色,只是見我略顯拘謹,然而在東床躺著一個袒腹男子,絲毫不搭理我。」郗鑑很好奇,便到王府看這位袒腹男子,王丞相派屬下把人叫出來,正是容貌出色、風度翩翩的王羲之。郗鑑十分高興,立刻決定將女兒嫁給他。看來,郗鑑也很欣賞王羲之灑脫曠達的性情,才會選定這一「東床快婿」。這件事被載入史冊,「東床快婿」這一成語也沿用至今。
  • 什麼是風骨?「魏晉風骨」代表詩人陶淵明最出色的五首詩
    我們經常聽到「風骨」這個詞,比如「建安風骨」,「文人風骨」,但「風骨」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綜合的來說,風骨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實質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是這麼解釋「風骨」二字的:《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
  •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該怎麼讀?蘇東坡早就已定論
    很多朋友最近私信小珏,探討「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該怎麼讀。有人認為是讀xiàn ,通「現」,有人認為則是讀jiàn,表示看見之意。這句詩出自《飲酒二十首》中其五,全文是這樣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鑄刀文化貫穿始末 《劍網3》風骨霸刀主題微紀錄片發布
    霸刀作為遊戲中最早設定的勢力之一,曾譜寫下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浩氣盟中月弄痕英姿奪目;明教法王何方易(柳浮雲)威震西域;梟雄柳驚濤的際遇可謂造化弄人;柳靜海與唐書雁的苦戀則讓人不勝唏噓……當年柳五與公孫的傳奇引人神往,如今的柳夕之女葉琦菲則成為了江湖中朗朗升起的新星。
  • 於戲謔中見文字功力
    今天,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宅家」中,我又悉心閱讀了魯迅先生給錢玄同的兩封信,即《190430致錢玄同》《190704致錢玄同》。在讀與思的過程中,一個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就是:於戲謔中見文字功力。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從這兩封信的具體「戲謔點」逐個說起吧。先看這兩封的抬頭稱謂。
  •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
    《易經》中「大人」是誰?為什麼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都要見大人?在我國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經典,《道德經》《論語》四書五經等等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到了現在依舊有效,一些人通過易經來指導生活,從交友戀愛到工作生活, 都從易經中學習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 花草中的隱士——見君說蒲——「蒲草文心」中韓日菖蒲聯展絮語
    一年過去了,大濛老師再接再厲,又組織了中韓日三國的菖蒲草專家在蘇咖美術館再次舉辦了跨國、跨省的蒲草展。 相信這一次菖蒲展,將會引起更大範圍的蒲草熱潮,雖然這並不符合蒲草的低調含蓄內斂的個性,但作為愛蒲的人,並不能完全的免俗,還是喜見這種美好的分享的。
  • 周易「日中見鬥」與日食有關嗎
    《周易》經文裡講天象或記錄觀天象的文字並不多,易傳倒是多見,什麼「天垂象,聖人則之」等。筆者刊發於中國風水研究會公眾號的「周易載鬼一車是怎麼回事」一文就論述了睽卦爻辭與天象的關係,不過,豐卦「日中見鬥」沒「載鬼一車」瘮得慌,相較而言,倒顯得有些刺眼。 周易豐卦原文說「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這句話怎麼解?
  • 樹木傳奇|樹中「毒王」 見血封喉
    在植物界,也有一種讓人聽聞其名就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樹木,名曰見血封喉。這種樹,樹如其名,其流出的汁液劇毒無比,人畜傷口一經接觸,如不及時就醫就會窒息死亡。然而,有毒植物並非全都有害於人畜,研究了解其毒性,就可變毒為利,造福於人類,這便是中醫藥物學中所說的「以毒攻毒」了 。有一種聽聞其名就令人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樹木,名曰見血封喉。其樹幹挺拔、直插雲霄。
  • 王家衛:在影像中見「天地和眾生」
    採訪中,王家衛談到最多的是對待電影的「態度」。他本人正是「慢工出細活」的代表。執導筒近27年,他只產出了10部電影,量少但是部部精品,獲獎無數。他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最長製作時間紀錄,《一代宗師》可謂「十年磨一劍」,光3D版製作就花了一年。
  • 有風骨講美學接通全球
    《中國當代文學選本》應運而生,書名由王蒙題寫,選稿編委梁鴻鷹、李少君、王幹、付秀瑩、古耜皆為業內名家行家,所選作品為國內新近發表的文質兼美的力作。作為一種有公信力的季度文學選本,《中國當代文學選本》因「讓國外讀者快捷閱讀當代中國文學精品」的窗口作用,以及「為中國作家走向世界鋪築交流合作橋梁」的橋梁作用,受到作家、漢學家、國內外讀者一致好評。
  • 太極拳修煉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人
    這句話,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人。我的理解,見,就是在修煉中參悟的意思。太極拳的修煉,也可以依照這個路徑去參悟,逐步提高自己的境界。見天地,就是太極拳的修煉,要依天地自然環境變化,順時順勢而為。春木肝,萬物生機勃發,練拳,經絡導引,以養肝為要,飲食起居,也配合時令。夏火心,拳勢中,要把旺盛的心氣,生發出來。長夏土脾,要護脾守中,不偏不倚。秋金肺,蕭殺之氣開始,樹葉焦黃,草木收斂,練拳時要注意少汗,動不過烈。
  • 今夕何夕 見此良人
    辛丑,在甲骨文中,「辛」喻「刑」,「醜」喻「扭」。其實辛丑年,也可能挺彆扭的。「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茶的本質是人,茶是——連接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天地的載體。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