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品讀《飛鳥集》: 我對這世界情有獨鍾|民謠|歌曲|...

2021-01-12 網易新聞

聽臺灣民謠之父講讀《飛鳥集》,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

→點我,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深度詮釋《飛鳥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位臺灣民謠歌手胡德夫。

胡德夫身上有許多標籤,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吟遊詩人、民歌之父…然而,直至知天命之年,他的故事才廣為人知。

很多人第一次聽胡德夫是在電影《非誠勿擾》中。

孫紅雷葬禮的那一場戲,響起的背景音樂《匆匆》,看著馮氏幽默的電影聽著這首歌,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帶著些許黑色幽默意味的影片,是笑是淚分不清。

而胡德夫的《匆匆》正是這樣一首歌。


開頭的曲調帶著葬禮意象的低沉,配合胡德夫渾厚獨特的嗓音,似乎讓人想到年輕時悲傷的回憶。但到中段,風格一變,從曲調到歌詞中的「要學我們老祖宗。」

卻又有些許戲謔調皮的意味,符合了黑色幽默的意向。

這種來自人生智慧深處的幽默,不由得想讓人會心一笑,不過不是那種開懷大笑,而是一種人到中年曆經生活大喜大悲後釋懷的苦笑。

對於很對認識胡德夫的人來說,胡德夫是神一樣的存在。

上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

2005年,55歲的胡德夫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匆匆》,憑藉歌曲《太平洋的風》,打敗呼聲頗高的周杰倫,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

白巖松這樣形容他:「三十多年,一切都在變,可胡德夫好像還和以前一樣站在那裡唱著。在歌聲裡,有從前的歲月,黑白照片一樣靜默的山河。」

他生活的狀態像極了我們常說的:「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身為「臺灣民謠之父」,他的歌有一種獨有的悲壯和蒼涼感,加上那不加修飾,滄桑而真實的歌喉,使他的民謠歌曲讓聆聽者動容。

他的每首歌都是他親歷的人與事,《牛背上的小孩》是他的童年,《臍帶》唱給媽媽,《芬芳的山谷》是想唱出山谷裡面美麗的記憶,而《楓葉》是他記錄初戀的故事,這些歌曲連起來就構建了胡德夫的人生。

胡德夫是一位面容滄桑,靈魂卻永不蒼老的歌者,胡德夫將自己簡單,沒有浮華的唱法稱之為「海洋藍調」。

藍調的誕生,可以用泰戈爾《飛鳥集》中的一句詩歌來詮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

他在30歲的時候寫了一首《最最遙遠的路程》,就是閱讀了泰戈爾的詩作之後創作而成的,他想告訴後輩,我們是出來裝備自己的,等到有一天再回去,跨過最後一個山坡,去看看曾經的家園,那裡有我們的語言、我們的傳說、我們的未來。

歷經六十多載風雨人生,他通過自己的感觸和對泰戈爾詩作的感受力,精心創作出節目《胡德夫拼讀<飛鳥集>:我對這世界情有獨鍾》,帶來《飛鳥集》的最高詮釋版本。

49元音頻課程 可永久回放

點擊下方藍字,立即購買↓

→點我,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深度詮釋《飛鳥集》


獨家翻譯、朗誦、解讀,並親自創作配樂、鋼琴彈奏、現場演唱,道出福至心靈的處世哲學,為你解答不同階段必然會遇到的人生命題。

他將以不同人生階段為線索,從少年、青年、壯年到暮年,再回歸到活得最通透的童年,為你找到不同時期的指引與光亮。


他的正直,憐憫,率真,對家鄉的無限熱愛,對自己民族的滿腔柔情,對世事的犀利觀察,深深地滲透在他寫下的每一句歌詞裡。

如今他以滿頭白髮的樣子歸來,帶著在大地上漂泊後的嗓音,沙啞淳厚,充滿了蒼勁的質感。


在節目中,你將獲得:

√胡德夫親自創作配樂彈奏,感受詩與音樂的絕美融合

√現場演繹歌曲,聆聽最有生命厚度的魅力嗓音

√傾情解讀,用六十餘載的人生歷練道出詩中的哲思

√獨家翻譯,看看和鄭振鐸、馮唐的版本有什麼區別

√讓你豁然開朗的人生手冊,為你指點迷津,找到生活的最優解

泰戈爾的詩裡有星辰大海,胡德夫的歌裡有歲月山河,如歌的詩與如詩的歌,有了心領神會的契合,這些來自於兩人相似的境遇或感懷。

下文是胡先生解讀《飛鳥集》精選:

愛情·《楓葉》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世界對著它的愛人,

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變小了,

小如一首歌,

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

胡德夫解讀:

即使是世界那麼偉岸的東西,面對愛情,都放下了身段,變成一首情歌,變成一個溫柔的吻。在電影《諾丁山》裡,哪怕是當紅明星,在愛的人面前,也只是一個「等愛」的女孩,她說:「我只是一個女孩兒,站在心愛的男孩面前,等他愛我。」其實在愛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仿佛初生般赤裸。我們仿佛變回了最純粹的模樣,所有高貴的面具都被放下,而即使卑微的靈魂也可以放聲高歌。

在我的回憶裡,也有像詩一樣的愛情。她是我的學妹,當時我讀高二,她讀初三。

每天放學,我都會早早地去她回家的必經之路等她。黃昏的時候,陽光透過楓樹,斑駁在道路上,而她就出現在道路的那頭,裙擺跳動,眼眸閃爍。她走到我的眼前,輕輕地點點頭,叫我一聲「學長」,然後我就目送著她的背影,消失在道路的盡頭。

這就是我年少時的愛情故事,僅此而已,停留在暗戀。很多年後我寫了《楓葉》這首歌,寄託的就是當年對她的愛戀。多年後我再見到她,我哽咽著唱完了這首歌,也唱完了年輕時懵懂的愛情。

苦澀,或是甜蜜,都是愛情的一部分。我們將它埋在心中,多年以後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綻放。於泰戈爾,是詩,於我,就是歌。而這些詩與歌又會走遍四方,走進少年少女的心裡,伴隨他們的愛情故事起起落落。

道路·《最最遙遠的路》

Do not linger to gather flowers to keep them,

but walk on,

for flowers will keep themselves blooming all your way.

不用徘徊採花保存,

只管往前走去,

前途上百花自會盛開。

胡德夫解讀:

這一句講的是目標感,如果你的目的地是遠方,就不要糾結眼前的毫釐。人生前進的道路,有得有失,但這都不是止步的理由,休息片刻,要記得繼續前行,邁開大步Keep walking。

這讓我想到了我參與的原住民平權運動。

當初我北漂到臺北的時候,我們整個原住民的部落開始解構,整個村莊剩下婦孺,男人們要奔波到臺灣各地,做最粗重的體力工作,換得孩子們的教育和生活。我們在海邊唱歌的時候,總是唱最高的調,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只能挖最地底的礦,出最遠的海。

我是第一波從部落走出來的小孩,看到社會逐漸形成層次高低,人們抱有自卑的民族心理,我開始寫傳達思想的歌曲,來和大家一起面對。

我30歲的時候寫了一首《最最遙遠的路程》,就是閱讀了泰戈爾的詩作之後創作而成的,我想告訴後輩,我們是出來裝備自己的,等到有一天再回去,跨過最後一個山坡,去看看曾經的家園,那裡有我們的語言、我們的傳說、我們的未來。

這首歌寫出來後的第二年發生了海山煤礦爆炸,同胞的問題浮上檯面,工業安全、同工不同酬、兒童被買賣當童工當雛妓等等,我成立了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和學生、勞工結合,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條平權之路就是最最遙遠的路,這條路要走多久?永遠。

節目單如下:



49元音頻課程 可永久回放

點擊以下藍字,立即購買↓

→點我,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深度詮釋《飛鳥集》

【溫馨提示】

1. 音頻課程、視頻課程需用購買帳號登陸網易公開課App觀看

2. 如在購買後有任何疑問,可進入「網易公開課服務號」留言

3. 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一經訂閱成功概不退款,請您理解

4.網易公開課聯繫方式:

客服電話:010-82558401【法定工作日周一-周五10:00-18:00】

客服郵箱:nooc163@163.com

客服QQ:3541245711

本文來源:網易公開課 責任編輯: 王進和_NBJS5426

相關焦點

  • 臺灣民謠教父: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讀詩了?
    聽民謠教父講經典詩集《飛鳥集》,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我們的世界,不能沒有詩。生活難免困頓迷茫,詩能夠把我們從現實世界的麻木中解救出來,讓眼睛變得清澈,讓我們有怦然心動的能力,看到這個世界的美麗與脆弱。
  •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詩:臺灣民謠之父品讀《飛鳥集》
    聽臺灣民謠之父講讀《飛鳥集》,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身為「臺灣民謠之父」,他的歌有一種獨有的悲壯和蒼涼感,加上那不加修飾,滄桑而真實的歌喉,使他的民謠歌曲讓聆聽者動容。他的每首歌都是他親歷的人與事,《牛背上的小孩》是他的童年,《臍帶》唱給媽媽,《芬芳的山谷》是想唱出山谷裡面美麗的記憶,而《楓葉》是他記錄初戀的故事,這些歌曲連起來就構建了胡德夫的人生。
  • 沒有他,不如不讀《飛鳥集》
    《飛鳥集》是大文豪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鄭振鐸翻譯的中文版被世人公認為經典,句子美,意境美。
  • 當《飛鳥集》很黃很暴力....
    馮唐譯版《飛鳥集》出版社發微博聲明該書下架。(微博截圖)關於馮唐譯作《飛鳥集》很黃很暴力的爭議發展到新的高度,發行本暫全部下架。在微博看到一句戲謔之言:《飛鳥集》本身是不是就很爛呢?言下之意自然是馮唐在如實還原,他的譯作很寫實。在馮唐之前,《飛鳥集》的中譯者有鄭振鐸、陸晉德、吳巖、徐翰林、白開元、卓如真等,其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譯本被認為出自鄭振鐸。
  • 泰戈爾飛鳥集名句賞析(一)
    ——泰戈爾《飛鳥集》 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泰戈爾《飛鳥集》 3、我們把世界看錯,反說它欺騙了我們。——泰戈爾《飛鳥集》 4、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 我讀《飛鳥集》9
    167世界以它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歌聲做報酬。我讀:世界強忍痛苦,與我接吻,要我以歌聲回報。哭著的歌唱,含著淚的微笑,如此?168壓迫著我的,到底是我的想要外出的靈魂呢,還是那世界的靈魂,敲著我心的門想要進來呢?我讀:哈哈,是城內的想出去,還是城外的想進來,是個問題!
  • 馮唐新譯的《飛鳥集》被下架後,他給泰戈爾寫了封信
    二零一五年年底,我翻譯的您的《飛鳥集》出版接近半年之後,您的名字因為我這本翻譯書又熱鬧了起來。我真不是很清楚最開始是怎麼回事。也有陰謀論的文章,比如《一次莫名其妙的下架:一本沒多少人讀的書,怎麼危害孩子們》等。也有覺得小題大做了的文章,比如《〈飛鳥集〉下架,才是糟蹋〈飛鳥集〉的最佳方式》。再之後就更離譜了,有些文章的題目是《馮唐翻譯泰戈爾惹大禍,印度網友說馬上絞死他》。再之後就是印度媒體派來使者,約我喝咖啡,聊了一個小時,試圖和我一起分析,到底怎麼了。
  • 民謠經典歌曲,唱到你心坎了嗎?
    大多數的人認為民謠很窮,只有一把破吉他,但是民謠貼近生活。娓娓道來每個故事,現在民謠已經從小眾音樂轉為大眾音樂了,今天給大家推薦民謠的經典歌曲。由於趙照參加《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之前一直「北漂」做音樂,但是很少給母親唱過歌。在偶然讀到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When You Are Old》時,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在窗戶下燈光昏黃的模樣,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歌曲。這首歌沒有高潮部分,娓娓道來,講訴著老了的狀態,這首歌也被用來回憶青春。
  • 馮譯《飛鳥集》:像粗枝大葉但內心樸實的媳婦
    ,大眾對文學作品關注度和討論量最多的一次:「這是文學翻譯界的一次恐怖襲擊。」曾經有翻譯專家說:「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年輕人讀了以後,可能會認為泰戈爾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很麻煩,因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再要改變,可能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不知道專家用「年輕人」來說事兒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每一個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獨立的意志和思考,他們未必就是用標準答案正統觀點武裝的大腦。
  • 夏花燦爛飛鳥去,秋葉靜穆黃葉落,聆聽泰戈爾《飛鳥集》的吟唱
    《飛鳥集》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世間的萬事萬物在詩人的眼裡,都是生命,都是世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就是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飛鳥集》,神奇的詩行,充滿哲思,又飽含真情,讓人感動不已愛不釋手。聽,這來自心靈的吟唱
  • 《飛鳥集》下架,才是糟蹋《飛鳥集》的最佳方式
    核心就是:馮唐的譯作應不應該被下架?在沒有侵權、沒有抄襲等情況下,出版作品是用商業成績來說話的;假設是賣得非常不理想,出版社想可以遵照合同約定下架;顯然,馮唐《飛鳥集》不在此列,下架的原因是因為「極大爭議」,而且還要「召回」。看到一些新聞中透露的信息,原因是「有某兒童推薦閱讀組織認為馮唐的譯作粗鄙,要求有關部門予以下架收回」。令人驚奇的是,這一要求得逞了。
  • 盤點十首最經典的民謠歌曲
    民謠走出校園民謠的陰影,再次以獨立性走向大眾視野,起於《南山南》和《董小姐》爆於《成都》。就我個人而言,除了胖子,我最喜歡的民謠歌手就是趙雷。雖然趙雷寫了很多高質量的歌曲,但也還沒有一首能封神的作品,但他的聲音就如一個你最親近的朋友一般,有一種讓你卸下防備和壓力,無比放鬆的魔力。
  • 「民謠之父」胡德夫:原住民運動滋養我的歌曲
    我心裡對英文歌的驕傲,開始慢慢轉移到自己的歌。我思考,「唱自己的歌」真這麼重要?羊城晚報:1973年在第1場名為「美麗的稻穗」的胡德夫民歌演唱會上,你發表了多首創作歌曲,比如《美麗島》、《鄉愁四韻》等。這也是臺灣首次有人公開演唱自己的創作曲和本土民謠,像一個裡程碑。胡德夫:我和李雙澤認識一年後,他提議搞一場演唱會。
  • 2019丨盤點那些好聽的民謠歌曲
    >一聽就是三瓶酒一聽就是一根煙因為窮民謠歌手才會有創作靈感也是因為窮民謠才能觸動人心民謠很窮一聽就是一個故事世界有時真的很小很小,好像一個轉身,就不知道會遇見誰;世界有時真的很大很大,好像一個轉身,就不知道誰會消失。
  • 馮唐版《飛鳥集》惹了誰?
    馮唐版《飛鳥集》惹了誰▼▼▼
  • 南山南,聽完這首歌我開始愛上民謠
    ——QQ音樂熱評相信「南山南」這首歌很多人都聽過,「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四季裡四季如春」,南山南這首歌是由民謠歌手馬頔所寫。第一次聽這首歌是中國好聲音的張磊翻唱的,當時沒什麼想法,就覺得歌還能這麼唱,很好聽。後來了解到原唱,看了一個小視頻,裡面的馬頔抱著吉他,那種沉醉在歌曲意境中輕輕地吟唱著實有打動我。這首歌伴奏很簡單,無非是吉他加上一些簡單的樂器,更多的是歌曲承載的故事。歌曲中所講的南山南,北秋悲,南與北是地理上相對的名詞,對應的則是戀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和距離。
  • 這幾首寫給他們姑娘的民謠歌曲,哪一首觸動了你的內心?
    導語:這幾首寫給他們姑娘的民謠歌曲,哪一首觸動了你的內心?在最近的幾年裡,民謠這個比較小眾的曲風突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它,也許是都市的快節奏與浮躁感讓大家想靜下心來聽一聽安靜而且有故事的歌曲。
  • Five Hundred miles (五百英裡)---世界排名第一的民謠,經典英文歌曲系列之七
    500英裡,號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民謠,民謠歌手Hedy West創作。1961年由民歌三重唱The Journeymen首唱,四兄弟合唱團也唱過,還有日文版的。      60年代美國湧現了許多類似「500英裡」的鄉村民謠,國內早期聽到的歌曲也多是這些民謠,因此也認識了不少歐美的歌手如The Brothers Four, Peter, Paul & Mary, John Denver等。     為了紀念60年代的鄉村民謠,2013年美國還專門拍了部電影《Inside Llewyn Davis,醉鄉民謠》。
  • 幾首非常好聽的民謠歌曲,民謠並不矯情,相反民謠也非常勵志
    而且民謠的節奏型也要比現在很多瞎彈搖滾的要好,那麼接下裡就來說幾個非常好聽的民謠吧,其實民謠並不只是用木吉他彈出來的才是民謠,民謠主樂器是木吉他,但是只要是非常輕鬆的大概都是民謠,民謠是抒情的一種歌曲。
  • 【評論】海日寒:詩化宇宙的想像性建構——滿全大型散文詩《飛鳥集》的一種闡釋
    海日寒 初讀滿全大型散文詩《飛鳥集》時其時空容量讓我想起「詩化宇宙」這個詞。《飛鳥集》絕不同於一般的詩歌作品,它是作者對宇宙與時間的想像性重建與詩性闡釋,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聖經》、《神曲》等「大詩」。如此大的抱負與雄心,可能在蒙古族詩歌史上是第一回,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並做深刻研討與解讀。下面我就《飛鳥集》的文化內涵做一些淺陋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