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買了,謝謝大家」
很多人持續不停的買買買,大都是因為直播間、短視頻當中,網紅博主們的種草安利。
但是在豆瓣,一個名為「不要買 | 消費主義逆行者」的小組,所有組員卻都在專注的幹一件事——勸你不要買。
Burberry猴子鑰匙扣,價格3200元。
——浙江義烏,3200可以批發1600個。
住出租屋,有必要買dyson吸塵器嗎?
——等你自己買了房子,再買Dyson,合適。
冬天想買zara的天鵝絨連衣裙。
——春秋穿冷,夏天穿熱,冬天沒法配秋褲。
每天,世界上都有無數的年輕人,站在誘人的櫥窗面前來回糾結、踟躕,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但是問題只要進入「不要買」小組,組員們總能為你找到不買它的理由:款式醜,質量差,根本不值那個價,買家秀,賣家秀,對比一下誰買誰尷尬。
我們注意到,相當多的帖子標題中,都有「已勸退」「不買了」字樣。
而這些帖子的諮詢範圍,則覆蓋了優衣庫搖粒絨、iPhone12、無線藍牙耳機、光腿神器、空氣炸鍋、大牌口紅等各類熱門產品。
根據我們的觀察,這個創建於今年10月23日的豆瓣小組,以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的速度,在短短兩個月當中,就迅速匯聚了超過13萬豆瓣用戶,創建十年的豆瓣鵝組,用戶也沒超過70萬。
02
13萬豆瓣青年,逃離消費主義陷阱
「30歲再去買18歲的東西已經毫無意義,很多事情沒有來日方長,我要現在快樂。」
在「不要買」小組的最熱討論中,有網友分享了這句來自小紅書的消費主義話術。
熱門回復獲得了1880個贊同——30歲買18歲的東西的確毫無意義,為啥呢,因為30歲發現18歲時喜歡的這東西本身就是智商稅。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又不是活不到30歲,18歲就一直買買買,等你活到30歲,不僅滿屋都是18歲時買的智商稅,而且還要每天償還18歲時候欠下的債。
在小組精華討論中,隨處可見類似的反消費主義宣言。
針對當下年輕人貸款購物、超前消費的現象,網友「北方有家人」就提出:
不要想著分期付款,每個月省點錢就能買了。除了房子和去醫院救命,所有你現在存款買不了的東西都不該買。道理很簡單,你本來也買不起,它的目標用戶就不是你。
除了一針戳破毒雞湯的真面目,網友「一個菠蘿頭」還專門開貼,分門別類的總結了常見消費主義話術。
比如護膚化妝品類,「omg!這眼睛上有銀河吧」,多半是帶閃粉的眼影;口紅色號,珊瑚粉櫻花粉蜜桃粉,磚紅正紅復古紅,姨媽色斬男色奶茶色……離開濾鏡之後,其實根本沒多大區別。
又比如服裝類,聖誕戰衣/新年戰袍,一般其實就是一件紅色大衣;赫本風/在逃公主,多半是指黑色裙子,穿起來可能像媽媽上世紀的舊衣服;純欲/奶酷風,多半是不倫不類衣服的大集合。
ins風、北歐風、xx神器、精緻小物、輕奢、貧民窟女孩……全都是商家最愛鼓吹的營銷概念。
當豆瓣被抨擊匯聚的都是「無價值用戶」的時候,這些集結成群,主動逃離消費主義陷阱的年輕人,或許其實是全網活得最清醒的一批人。
03
斷舍離之後,迎接物盡其用的人生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的網絡購物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興盛繁榮。
2020年,隨著網際網路流量增量見頂,貓狗拼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商家的營銷模式也變得更加花樣百出,電商直播這一新興帶貨模式,由此被吹上風口。
在李佳琦魔性的「omg買它」當中,無數人的消費欲望被刺激爆發。
然而另一邊,受疫情影響,收入下降,一些宅在家裡的人們,面對家中大量無用的物品,開始對過往的消費行為展開反思:
新的一年,應該控制不必要的消費,減少浪費。在斷舍離的同時,追求極簡的重點,既不是扔東西,也不是挑最好的買,而是「物盡其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網友「豆豆鐵」創立了「不要買 | 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數十萬人加入。
在「不要買」小組中,有人分享各類「不要買清單」,有人分享花錢從不後悔的經驗。
而在「不要買」的友情小組,一個創建於今年9月,匯聚了近9萬用戶的「如果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小組,最近則開啟了一項有意思的活動——閒置禮物盲盒互贈活動。
當泡泡瑪特59元/個的盲盒席捲大江南北,這群消費主義逆行者,選擇將各自的閒置物品,以盲盒禮物的形式互相交換贈送。
這既滿足了開盲盒的驚喜感,同時變廢為寶,讓閒置物品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新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根據我們的觀察,這項開始於今年11月的活動,目前已經舉行到了第二屆,參與人數爆滿。
除了讓閒置物品再利用,「不消費獲快樂」小組,最近還發起了一項「枯枝爛葉過聖誕」活動。
簡單來說,也就是利用枯枝落葉製作聖誕裝飾,在不消費的基礎上,為生活增添額外的快樂。
據了解,這一活動在發布當天就獲得了豆瓣官方的支持,登上了豆瓣小組首頁推薦位置。
不得不說,在消費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下,豆瓣確實是一股清流。而這群消費主義的逆行者,則在消費之外,尋找到了人生更大的樂趣與價值所在。
作者: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