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為了幫忙照顧小外孫,65歲的李阿姨和老伴一起從湖南老家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
可不到一年,老兩口就和兒子吵翻了天。
李姨委屈地說:
「活了大半輩子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大老遠跑來給你們當保姆,不感激也就算了,還挑三揀四,嫌這嫌那。你們行,自己帶,我回家去。」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育」的現象變得十分常見。
在中國,像李阿姨這樣的「老漂族」總共有1800萬,他們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因為自己的孩子,又風塵僕僕地踏上徵程。
央視就曾專門拍過一部紀錄片,以「姥姥」為視角,講述了每個帶娃老人背後的心酸苦難。
正值4、5歲的小男孩,往往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單單一隻玩具手錶,他都能擺弄半天。有時候姥姥不舒服想要多休息一會兒,還要小心翼翼地去「求」孫子。「媽,孩子不能這樣慣著,都被你慣壞了。」
「你的方法不對,不科學,不能這樣照顧孩子。」
「怎麼回事,孩子都發燒了,你怎麼不告訴我呢。」
愛子心切的女兒堅持「照書養」,動不動就對「照經驗養」的姥姥各種嫌棄和指責。甚至就連對孩子說句話,女兒也能挑出毛病,書上說了不能跟孩子這樣說話,這樣容易……巴拉巴拉又是一堆說教。那段時間,加上老伴的突然離世,心力交瘁的姥姥患上了抑鬱症。這樣無條件的幫忙,除了愛,別無其他。
很早之前,網上有這樣一個7分鐘的短片,看溼了好多人的眼眶。女兒的媽媽在家裡幫她帶孩子,和好多家庭一樣,因為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不同,母親經常被女兒「訓斥」。一大早,媽媽早起為她煮養肝粥,她生氣地質問:「你這樣讓我怎麼睡覺?」忙完早餐,為了讓孩子快點收拾完去趕校車,媽媽總是替孩子穿衣服,可女兒依舊滿臉嫌棄……女兒生日,她下班晚歸,孩子發燒了,女主責怪媽媽給孩子蓋的多,亂吃藥。後來有一天,她早起沒有看到媽媽,碰到鄰居說看見媽媽拉著箱子走了,那一刻,她慌了神……急忙撥電話,可電話打不通,媽媽找不到,每一秒都是煎熬。人就是這樣,擁有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等「失去」了,才開始悔不當初。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能讓人再一次「擁有」的事情,除了父母的愛。所有「隔代養育」的背後,不過是對自己子女愛的託舉,說到底,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的生活負重前行。只要平時多用心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有多深,有多重。年輕的媽媽一口一口的餵著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媽媽就站在她身邊,一口一口餵著她。愛總是一代代向下蔓延,誰也不會回頭看看那個為了自己耗盡心血的人,因為享受的太多,以至於變得不在乎、無所謂。「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很多時候,正是老人的默默付出,才讓我們有了前行的底氣。可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其實父母也有好多委屈,也有很多無奈,有時候可能他們盡力了,也沒做到子女心裡的一百分。點亮【在看】,希望幼有所愛,老有所養,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被兒女們溫柔以待。
作者:橙子,來源:勵志語錄(ID:lizhi743),只為讀者傳遞正能量而存在,讀文摘精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