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要不要給「工資」?社會學教授給出中肯建議

2020-12-24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有寶媽留言說,公婆就她老公一個兒子,她生完孩子,想要出去上班,就想讓公婆來帶孫子。結果,公婆帶了兩個月,竟然開口問他們要起了「工資」。這位寶媽很生氣,她說:「一家人,而且公婆就一個兒子,他們帶孫子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怎麼還要工資呢?太不近人情了!」

底下很多網友也評論說,老人給子女帶娃主動要「工資」,確實顯得太「現實」了。要是這樣的話,夫妻倆乾脆請保姆算了,不欠老人的人情,有什麼問題也好溝通。但是,也有一部分網友覺得,老人晚年犧牲自己的生活,來幫子女帶娃,勞心勞力,子女就應該給他們「工資」。這兩方觀點,看起來都站得住腳,一時間,這位寶媽也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那麼,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到底要不要給「工資」呢?社會學家給出中肯建議。

社會學教授表示:不給父母「工資」相當於變相「啃老」

關於這個問題,之前我個人也不好說贊成誰,反對誰。但是,前兩天我偶然看到現在濟南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工作的龔曉潔教授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個觀點,覺得建議很中肯。

在她看來,撫養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義務,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把這個責任轉嫁到了老人身上。然後,老人犧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去替子女承擔養娃帶娃的義務,這種行為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一種變相「啃老」。

而且,從現實問題上來講,老人年紀大了,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幫子女帶娃時還要出錢出力,他們個人的生活開銷怎麼保障呢?就算老人有存款和退休金,但是養活自己還可以,如果幫子女養娃,難免會掏錢買買菜、買日用品、給孩子買吃的、玩具等等,不是老人能負擔得起的。

所以,在龔曉潔教授看來子女給老人「帶孫費」,或者像上面那位寶媽說成給老人「工資」,其實都只是看到了金錢層面,卻沒有想到對老人的感恩。因此,不給老人「工資」,還硬要老人幫忙帶娃,其實就是一種變相「啃老」。所以,子女應該對老人幫忙帶娃表示一下。

如果覺得給老人「工資」太沒人情味兒,其實還可以有很多方式彌補

一般來說,我們傳統的父母還是願意為子女付出的,並不像西方國家的父母那樣跟子女之間劃分太明顯的界限。而之所以很多老人會跟子女要「帶孫費」或者「工資」,其實都是被逼得沒辦法了。老了沒有經濟收入,還要貼錢給子女和孫輩花,他們承受不住了才會跟子女「講理」。

所以,子女別等到老人主動要「工資」的時候才悔悟,而是要主動對老人表示表示,如果覺得給老人「工資」太沒人情味兒,其實還可以有很多方式彌補。比如:家庭開銷不讓老人出錢,給老人買吃的用的,給老人過生日,逢年過節給老人包紅包等等,都可以,千萬別在帶娃這件事上寒了老人的心。

網友們,你覺得老人幫忙帶娃,子女該不該給「工資」呢?

相關焦點

  • 「幫子女帶孩子是我最錯的選擇」,老人的哭訴,值得每個人反思
    所以大多數年輕人會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人繼續出去賺錢養家。那麼老人真的心甘情願幫子女帶娃嗎?其實大多數都不願意,但子女開口,即使心裡不願意,也要做一個明事理的老人,為了子女以後家境能好一些,老人犧牲自己的幸福晚年,開始了帶孫子的艱辛路。
  • 「上班式帶娃」正在流行,老人和子女互不打擾,孩子也有人照看
    但雙職工家庭中誰來帶孩子就成為了一個困擾的難題,而傳統家庭中更多的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但這種方式容易引起不少的家庭矛盾。"上班式"帶娃雙職工家庭中流行張大爺的兒子和兒媳都是職場工作者,而張大爺已經退休在家,所以出於對兒子兒媳婦的關心,於是他每天就需要幫他們帶孩子。但張大爺在幫兒子兒媳帶娃的時候,卻與這種"傳統式帶娃"不同。
  • 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但這4個問題要提前說清楚,對全家人有好處
    寶媽出去工作,就不得不請家裡的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老人如果肯幫忙,這是一件好事,但無論是寶寶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說清楚,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和老人提前說好,教育孩子要用正確的方式,不要總是用陳舊思想來看待現在的事情,不然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有一身壞毛病。在於老人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氣,要和老人仔細分析,讓他們充分接受這件事情,才不會導致他們產生不好的情緒。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王阿姨已經60多歲了,她和老伴早已退休,每個月還有不少退休金可以拿,王阿姨平時也會幫著帶孫子,還會拿出退休金補貼年輕小兩口。但是最近,王阿姨卻和兒媳產生了矛盾。其實在平時的帶娃生活中,王阿姨就經常和兒媳產生各種矛盾,兒媳覺得她的育兒觀念太老舊了,王阿姨自己也覺得很委屈。
  • 為何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很多人不能理解
    文丨寶寶說媽媽愛在我國絕大多數家長的觀念裡,一輩子為孩子付出天經地義,比如說幫忙帶孩子,很多人都認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在有很多老人都喜歡幫忙帶孩子,但是也有部分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都會有一些自身理由拒絕幫忙帶孩子,導致很多人不能理解,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那麼,為何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了呢?旅遊時遇見了一個獨自出來玩的阿姨,閒聊中得知,和她一般年紀的都帶孫子或者還在為孩子奮鬥。她自嘲自己比較想的開,事先就說好不給女兒帶孩子,一退休就積極享受自己的人生。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可現實是不少家庭,沒孩子的時候或者說老人沒有過來幫著帶孩子的時候,一家人之間相處還很好,但老人過來給自己幫忙帶娃了,彼此間矛盾反而更多了。若不想這樣,除了年輕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外,對老人而言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堅守住了這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
  • 兒女義務養老人,老人幫忙帶孩子不是義務?寶媽經歷很多人都相似
    兒女有義務養老人,老人幫忙帶孩子卻不是義務?這寶媽經歷很多人都相似婆媳關係自古來說是中國家庭的一大難題,許多人都無法解決。同婆媳問題相掛鈎的是帶孩子的問題,要是處理不當,就會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了。那麼到底婆婆幫帶孩子是應當的,是義務性的,還是這些都是老人家的自由呢?
  • 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第二個家庭看了很扎心。
    她說,你儘管生,我來給你養,給你帶。可生下二胎後,出了月子她就回了老家,說什麼都不願意幫我們帶娃。」 可能很多人會說:「老人沒有帶孩子的義務,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這句話沒錯,但它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說的人多了,讓人膩味。
  • 幫助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怎麼樣?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的
    沒有帶孩子經驗,又要繼續工作為孩子賺奶粉錢,特別渴望婆婆或者是娘家媽能幫助帶孩子。一般來說只要婆婆退休了,身體健康狀況能承其重,兒媳婦不嫌棄,婆婆都會幫助帶的,公公自然也會搭把手。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人幫兒女帶孩子的事情,成了兒媳婦要挾老人的籌碼:"你現在不幫我帶孩子,等你老了別指望我孝順你『』。做兒子的對此也默認。那些幫助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過得究竟怎麼樣呢?兒子兒媳婦真得因此孝順了嗎?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白天帶娃晚上回家,和子女互不打擾
    上班和帶孩子之間的衝突,成了現在很多父母面臨的難題。要上班就沒有時間帶孩子,尤其是在娃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如果沒有大人看著,安全隱患很大。可是要有人看著,工作就得放一邊。於是老人幫忙帶孩子,又成了不少家庭的首要選擇。可是,老人的生活觀念與年輕人相去甚遠,住在一起產生的家庭矛盾、婆媳關係又成為一個難題。如何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呢?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文兒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情況。為什麼老人帶娃,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還得不到尊重呢?
  • 「再有時間精力,也別幫女兒帶娃」,老人含淚建議:獲得公眾認可
    這一天,小雪的母親看到另一位祖母在公園裡幫助女兒帶孩子,她忍不住說:「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就不要幫你女兒帶孩子,」。老人含淚的勸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為什麼老人覺得不管他有多少時間和精力,都幫不了女兒帶孩子?1、很容易引起衝突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有衝突。
  •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
    「我出錢出力幫帶娃,子女還嫌棄我做得不夠好」張大爺和老伴已經退休幾年了,恰逢獨生的兒子結婚生子,老兩口就答應去城裡幫忙帶孩子。兩個成年人一個小孩子,住在三室的房子裡,也不算太擁擠。可是日常的生活習慣還是有些不合拍,張大爺和老伴習慣早睡,可是兒子兒媳婦習慣轉鍾再睡,有時候在客廳打遊戲看電視,他們即使再小心還是會有聲音。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小麗的好朋友小費,孩子也是家裡老人帶,年紀和小麗的大姑差不多。小費婆婆反而覺得帶孩子輕鬆,盡享天倫之樂,幾乎每天晚上都能抽個空出去跳廣場舞,偶爾還會和老伴去公園遛彎兒。同樣是幫子女帶娃,兩者完全是天壤之別。
  •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費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遵守
    而在寶寶出生以後,李阿姨的女兒來找母親幫忙帶孩子,可是卻被母親無情地拒絕了。而李阿姨之所以拒絕了女兒,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原來,李阿姨女兒生頭胎的時候,就是李阿姨帶的孩子。在整個帶孩子的過程中,李阿姨費心費力,本以為自己的付出會有好的回報,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不但沒有換回女兒的感激,女兒反而還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和自己爭吵,批評自己帶孩子的方式不對。
  • 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蒙在鼓裡還不知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孝順自己,不希望自己養出不孝子女。但不孝子女的新套路很多,這些不孝子女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被蒙在鼓裡卻猶然不知。兒媳婦出了月子,要求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她要重回職場,因為有房貸和車貸要還。但老人覺得已經年邁,無法幫忙兒子兒媳照顧孩子,想給他們找保姆照顧,結果兒子和兒媳都很生氣。兒子更是生氣地對老人說道:"你不願意幫我帶孩子,你就別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 老人帶孩子,到底是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終於有人發聲了……
    在不少年輕父母看來,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既減輕了他們的生活負擔,又能讓老人享受到帶孫子的樂趣。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因為帶孩子而引發的各種家庭紛爭。那麼,老人到底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呢,這到底是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呢?終於有人發聲了,老人們對此事的態度。
  • 寶爸幫忙帶孩子像添亂,媽媽要不要禁止寶爸參與育兒?
    看到一個新手媽媽的提問,說她家孩子爸爸幫忙帶孩子,簡直像是在添亂、幫倒忙。於是問題來了,這個媽媽問,就這種表現,以後要不要禁止寶爸參與到育兒中來?這讓我想起,那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說一個男的,剛結婚不久,他老婆讓他做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做得超級難吃。
  • 子女家的空巢老人
    外孫邊吸著解凍好的酸奶邊說,「清早八晨少說兩句嘛。」自知不討好便接著看電視裡的日本鬼子,想著還有剩下作料還可以將就下點麵條。二與此同時,中國無數個家庭都上演著相似的情景。孫子草草吃完早飯便出門,而老人把碗筷收拾好又準備出門尋覓新鮮的食材。
  • 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早晚後悔
    身為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維護家庭,很多寶媽實在沒有充足的精力同時兼顧兩件事情。所以很多媽媽在重新拾起工作後,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