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二存在液態水再添佐證!NASA帶來好消息,研究員推測存在魚類

2020-11-19 網易新聞

1610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發現了木衛二,從此這顆衛星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時至今日,400多年過去了,科學家們仍然對這顆衛星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因為根據之前的探測情況顯示,木衛二地表的冰層下極有可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液態海洋。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從海洋裡誕生的,那麼木衛二上潛在的海洋也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根據環球網6月27日的報導,近日有外媒報導了美國宇航局關於木衛二研究的最新報告,由NASA研究員莫赫特·達斯瓦尼領銜的研究表明木衛二的地下環境條件可能支持生命生存。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該發現的?木衛二已經是一顆冷卻的星球,它內部為何還可能存在液態海洋?

木衛二的冰層裂縫使NASA研究人員有新發現

在該研究之前,科學家們大多認為木衛二的冰層下可能存在液態海洋,而前段時間NASA觀察到的木衛二冰層裂縫更能說明其冰層下存在其他層次的物質,且有可能是高溫的擾動因素。

達斯瓦尼表示根據探測數據顯示,木衛二內部的密度要比地表冰層高一些。眾所周知,在地球上水的密度要比冰的密度高,這說明木衛二冰層下不太可能還是冰層,而可能是水層。冰變成水需要從外界吸熱,然而木衛二的內核已經冷卻,這該如何解釋?

為何木衛二逐漸冷卻後,內部還存在液態海洋?

NASA的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在冷卻之前冰層下就可能已經存在液態海洋了。但木衛二冷卻後,其液態海洋依然存在,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解釋性理論,第一種理論指出木衛二在木星和周圍衛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其內部得到了足以保持液態海洋形態的能量。第二種理論認為,木衛二內部存在著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現象,導致不斷有熱量被釋放出來,從而維持液態海洋的形態。

木衛二上可能存在生命嗎?

七年前一部名為《木衛二報告》的電影上映,筆者認為該電影的故事情節便是基於人類對木衛二的探索和幻想而展開的,電影中出現的木衛二生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現實中的木衛二雖然沒有電影描述的那樣充滿希望,但根據哈勃望遠鏡的探測結果顯示,該衛星上還是存在著含有氧氣的稀薄大氣層,這是支持生命的必要條件之一。

早在2009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天文科研團隊就提出了木衛二上可能存在魚類的假設,因為探測數據顯示該衛星並不存在陸地板塊,且冰層下有可能是偌大的液態海洋。

但總的來說,人類對木衛二的探索還十分有限,有限的探測數據無法證明假設的成立。如果液態海洋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從地球生命發展的角度來看,那裡至少適合生命生存,卻不一定存在生命。

參考資料:

環球網 6月27日 《科學家稱木衛二歐羅巴可能具備支持外星生命的必要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NASA發現第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現在,好消息來了,TOI 700d是最新加入地球大小行星精英行列的行星,也是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最令人欣慰的是,它可能含有液態水,這無疑給我們尋找外星生命帶來希望。TESS每次對大範圍的天空進行27天的監測,就會跟蹤數千顆恆星的亮度變化。
  • 一顆星球要想存在液態水,需要什麼條件?這些條件太苛刻了
    在內部環境因素中,我們可以看到液態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種地球生物的生存都需要液態水。因此早期科學家們在探索地外星球的過程中,就以探索液態水為主要目標,只要找到液態水,那麼說明這顆星球具有孕育生命的潛能。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科學家們在探索過程中仍然以尋找液態水為主要目標,以至於有人懷疑探索方向是不是出現了錯誤,因為外星生命的生存不一定需要液態水。
  • NASA探測器登陸小行星,在上面發現液態水,會有生命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太陽系中,存在著一種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很多,但是卻類似行星的天體,天文學家將它們稱作小行星,它們普遍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環繞著太陽進行運動含有液態水的小行星小行星貝努在1999年9月份,第一次被天文學家發現,此後多年來,便一直是人類重點對象,一開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顆近地小行星,大約22世紀末,它有很大的概率會和地球相撞。不過,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卻發現小行星貝努並不簡單。
  • 「木衛二」能噴射液態水,生命在這裡能存在嗎?
    有時候液態水劇烈地噴射出來,形成超過200千米的巨大水柱。木衛二冰層下方的海水約100千米深,但是被幾十千米厚的冰殼覆蓋著。最近研究發現液態水會噴發,這表明某些地方冰殼較薄。地球上生命源自海洋,木衛二的海洋深處是否存在生命呢?這值得我們去探索。
  • 張佑赫笛木優子約會現場照公開 戀情再添佐證(圖)
    網絡媒體Dispatch公開了兩人的約會現場照,為兩人的戀情再添佐證。  據報導,兩人去年5月在首爾忠武路家具一條街約會,目擊者稱,當時二人戴著墨鏡和口罩。  本月初,兩人再次結伴前往關島,有目擊者稱在當地度假村看到二人在逛街購物,張佑赫還為笛木優子挑選比基尼,儼然熱戀中的情侶。
  • 神秘的液態碳
    再送兩部紅色的iPhone12,128GB,這個顏色怕是很多人不太接受,其實還是挺好看的,既然如此就少一點,賠了再從後面其他顏色的給找回來,今天1.99感謝老闆支持,祝您發財。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最常見的三種狀態,很多物質也可以隨著溫度的變化,在不同狀態之間自由轉換,但是你見過液態的碳嗎?我想你不僅沒見過,基本上也沒聽過,那麼到底有沒有液態碳這種存在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 類地行星+溫度適中+存在液態水,「翻版太陽系」上有生命嗎?
    水是生命之源。沒錯,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存在水的系外行星。然而,在Trappist-1星系行星尋找外星生命的夢想又雙叒叕化為了泡影,竟然是因為行星上的水太多。這意味著在特定的地質和大氣條件下,7顆行星都擁有允許液態水存在的環境當時,科學家發現這個系統存在大量類地行星。其中有3顆處在所謂的「金髮姑娘區」,也就是適居區,即它們的軌道與母星之間的距離剛剛好,允許液態水存在。因此Trappist-1星系成為搜尋外星生命的理想所在。
  • NASA問你想去哪個星球旅行丨平面
    它是外太陽系中迄今為止觀測到存在地質噴發活動的三個星體之一,而海報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於此。2015年,NASA證實了在土衛二表面覆蓋的冰層之下,確實有一片巨大的海洋。火星:遺蹟眾多穀神星(Ceres)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矮行星,此前研究已確認其內部存在大量的冰,後來又發現了水蒸氣,科學家還推測它可能擁有液態水的海洋。
  • 魚類時代又添新丁
    圖1 布龍魚及其生態環境復原圖 泥盆紀,又稱為 「魚類的時代」,這一時期是水生脊椎動物,尤其是有頜脊椎動物大發展、大繁盛的時代。當時的有頜脊椎動物被分為盾皮魚類、棘魚類、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四大類群,其中的一類產生了包括人類在內的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在泥盆紀的魚類大家庭中,盾皮魚類是較為繁盛的類群,它們的體型大小各異,一般體長不足1m,以中小型者居多,而到泥盆紀晚期,出現了較大的盾皮魚類,他們中最大可達10m左右,比如,大家熟知的鄧氏魚, 即屬於大型盾皮魚類。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可事實上,直到目前科學家都不知道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到底存不存在。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清華大學劉靜團隊:輕質液態金屬,讓變形機器人不再科幻
    它的全身由液態金屬構成,能在固、液態之間隨意轉換,具有強大的變形偽裝能力,幾乎可以偽裝成它碰過的任何人。同時,全身也能變成液態流淌,與地面融合在一起,之後再緩緩浮出地板,成為固體。由於水和液態金屬對玻璃表面親和性不同,當接觸到水後,GB-eGaln 內部原有的玻璃微珠 - 液態金屬連接會被玻璃微珠 - 水連接所替代,從而使其內部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引起密度及電學性質的改變。研究人員利用這一特性,為 GB-eGaln 薄片設計了差異性封裝結構,因此可通過在未封裝部位加入少量的水對其漂浮行為加以調控,可實現漂浮和下沉行為。
  • 海底存在一個大氣泡!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張鑫:氣態水就是水達到了它的汽化溫度,這就相當於在海底存在一個大的氣泡,但這個大的氣泡不往上上升的原因是,我們在氣態水上面蓋了一層熱液硫化物的礦物,它就相當於一個倒扣的碗一樣
  • NASA 「朱諾號」首次拍攝木星衛星蓋尼米得的北極
    在蓋爾米得兩極檢測到額的凍結的水分子的分布沒有明顯的規律,並且與赤道上的冰的紅外信號存在不同。這對蓋尼米得的水冰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 JIRAM 的數據顯示蓋尼米得北極附近的水冰由於等離子的衝擊而改變。」羅馬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朱諾號」研究員亞歷山德羅 · 穆拉( Alessandro Mura )說,「這是我們第一次通過「朱諾號」探測器了解到的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北極。」
  • K2-18b行星被發現有水汽存在,溫度適宜有液態水,或能存在生命
    但是,要尋找一顆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並不容易,人類目前在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但能夠被人類作為「家園」的還沒有存在,不過,也不乏一些條件相對優越的星球,例如,比鄰星b行星、克卜勒-452b星球,這些都是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很有可能會存在生命,尤其是比鄰星b星球,這顆星球距離地球較近,且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溫度相對適宜,所以,在這顆星球上不排除有大氣層以及液態水存在
  • 燃料電池擴散層內的液態水行為觀察和現象分析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主要介紹以下內容:由豐田中央研究所和SOKEN合作開發,且使用輻射光的發電過程中擴散層內的液態水觀察技術、發電兩相流模擬技術、以及組合兩項技術以分析液態水分布的結果。眾所周知,X射線放射顯影術是一種觀察液態水分布的方法,但是為了在發電過程中觀察擴散層內的液態水分布,需要μm級的解析度。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在地球上氫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比如水,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歷史上最早研究氫的科學家是卡文迪許。氫元素總共有三種同位素,分別為氕、氘、氚,。氘的原子核中包含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即原子量為2。氚的原子量為3,原子核中有兩個中子。通常所說的氫就是指的氕,因為它佔自然界中氫的總量的99.98%。
  • 這一次,科學家確定月球真有水
    近日,月球上第一次被科學家證明存在著「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在陽光照射下的月球表面,首次探測到水分子。這些水分子位於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Clavius)附近。 水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大紅斑內發現了水,是否意味著生命可能存在?
    在大氣層之下,科學家們推測,擁有著厚度3萬公裡左右的液態氫層,這裡的高壓環境使得氣體物質特別是氫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在液態氫層以下,就是木星的內核區,其半徑大約在1.5萬公裡左右,這裡的溫度高達3萬攝氏度,壓力在4000萬個標準大氣壓,組成物質可能是以矽酸鹽和鐵、鎳等,以固態的形式存在,內核的外圍包裹著一層液態金屬氫。
  • 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怪異液態出現了,密度非常低
    眾所周知,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我們每天都有接觸到,對生命來說,是如此普遍而又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洗漱需要大量生活水外,我們人體也要攝入大量水,因為人體水含量達到70%至80%。 然而水存在方式的確令科學家感到困惑,為什麼水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變成固體冰呢?
  • NASA發布系外類地行星藝術圖:有液態水、溫度大小跟地球相當
    這顆系外行星位於這顆恆星的宜居區內,所以這顆行星上的水是液態的--當然,假設系外行星上有水的話。這顆系外行星恰好是克卜勒任務所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至少在溫度和大小上是最接近地球的。概念圖顯示的地貌與地球上的山區非常相似,沒有植物,但有大片的雲層。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顆系外行星實際是否真的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