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隨著255萬餘尾13種類別魚苗緩緩遊入甌江,麗水市兩級檢察院首次「甌江麗水段全流域增殖放流」活動圓滿完成。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是麗水檢察機關宣傳「世界環境日」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其助推市域治理現代化,打破生態環境區域治理隔閡,探索「全域一體化修復」的重要舉措,為生態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麗水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餘萍介紹,此次活動由檢察機關牽頭,聯合公安、法院、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規劃、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開展,購買魚苗的經費均從檢察機關生態修復專項基金中支出。
生態修復作為恢復性理念在司法領域的體現,成為破解「生態破壞、群眾受害、政府埋單」局面的利器和抓手。從最初的補植樹木、放養魚苗,到集中建立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基地並統一生態修復標準;從個案繳納環境損害賠償金到設立生態修復專項基金進行替代性修復或集中委託修復;從單一的當事人主動修復到形成督促當事人主動修復、推動政府賠償磋商、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三合一」的多元修復機制;從各區域單打獨鬥到全流域集成作戰。麗水檢察的恢復性司法理念和實踐正不斷做深走實,一個個創新舉措不僅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更有效提升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效。
「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必須『一盤棋』統籌設計和治理。我們將以生態修復為切入『點』,以甌江流域為『線』,以詩畫浙江大花園核心區為「面」,構建『以點連線帶面』的生態環境全域司法保護模式,努力為『重要窗口』綠化一方青山、護好一江碧水。」餘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