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
「我一上臺講話就變成結巴,非常緊張,同時感覺自己的PPT也做的不好,怎樣讓自己成為可以做public speech的人呢?」
………………………………………
前思科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林正剛:
我覺得以上的問題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天生就能上臺侃侃而談的人可能有,但我還沒有見到過。我甚至知道有了相當經歷的人還會有這種「挑戰」。
不過既然問題是給我的,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吧。
N年前,做大學畢業論文,最後環節就是需要在臺上用十分鐘時間解釋我做了六個月的項目,臺下坐了平時很熟識的老師與同學。
當時的緊張程度到今天都歷歷在目,活動結束後「發誓」以後不再做任何公眾演講的事情。
當時我認為,這種緊張會陪伴我一生,所以在選擇工作時,就選擇了一份維修工程師的工作。
從字面上看,以為這個工作只需要對著機器,估計公眾演講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
當然,我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年輕時的天真帶來的選擇。
進入職場後,發覺演講機會無處不在。就是簡單的開會,要參與就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你一言不發,那你很快就可以收拾東西回家了。
有了這個認知後,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有段時間,儘量創造機會不去參加會議,當然這種行為很快就收到「反饋」。最後,我清楚知道,在職場就躲不開公眾演講的機會。
如果不掌握這個能力,不要說發展,連留下來的機會也難說。
就是這個時候,「迎難而上」這句話就應運而生,是被逼出來的。跟著下來,我的行為有了改變,不止不躲,還主動找這些公眾演講機會,慢慢就有了改善。
到今天,緊張的情緒還是有,但這種情緒的表達方式是「激情」,那種緊張的「能量」被引導成為一種正面的力量,產生能影響聽眾的影響力。
那這個改變的有「秘訣」嗎?當然有,一切都是心態,這就是秘訣。在心態上,首先接受「緊張」這個情緒躲不過去,既然躲不了,就接受它。
接受的次數多了,這種感覺就變得很熟識,也可以開始受控,慢慢開始引導。關鍵就是不要躲,迎難而上就是這個意思。
不信可以試試。
今天就說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