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希臘,我們仿佛都會產生一種朦朧而美妙的神話故事一樣的色彩感,亦或是文化璀璨絢爛的神秘感。
今天我們從教育方面來談談古希臘,主要是針對幾位教育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昆體良,他們分別是對應的師生關係,合稱為古希臘三賢。
蘇格拉底,一生從事教育事業,不收取任何學費,有教無類的教學方法,對於古希臘整個西歐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① 教育目的:培養德才兼備的統治者,既要了解實用廣泛的知識,同時深明事理。
② 德育觀點:知識和道德具有內在的具體的統一聯繫,也稱為「德智統一觀」。認為道德即知識,將二者等同,並且他是這樣來解釋的,知識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教人知識就是教人道德,為什麼呢?因為正確的行為基於正確的知識,所以只要認識了道德,那就會做出這個道德行為,所以我們學習知識也就學習了道德,所以道德可教。那道德可教具體怎麼來解釋呢?蘇格拉底又說了,因為知識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好途徑,我們要教人學會做人,教人擁有德行,讓每個人追求真理,認識美德。怎麼教呢?身教重於言教啊!蘇格拉底的德育論的觀點,是近代教學性教學原則的雛形,對於道德天賦論的思想進行了革新,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可是對於我們如今的道德來源以及形成的說法,還具有局限性,比如忽視了意志,情感和行為的因素。
③ 智育觀點:他認為要學習廣泛的知識,不僅要學習政治,修辭學,還要學習天文,幾何,算術等,要了解廣博而實用的知識。蘇格拉底可是以為了解各行各業知識很豐富的學者,說起哪個都頭頭是道,所以和基礎知識點的廣博分不開。
④ 體育觀點:健康不是天生的,鍛鍊可以使人身體強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忍受嚴寒酷熱困頓疲勞饑渴,這樣才能適應所有環境。其中還談到了倆個方法,一個就是去向了解健康的人請教,一個是自己也要去學習什麼食物和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⑤ 蘇格拉底法,也叫「產婆術」或「問答法」。這是他最重要的一個思想貢獻,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學法,和我國春秋時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法有共同點。共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譏諷,助產,歸納,定義。這分別是什麼意思呢?看起來很學術的樣子,但是只要我們把自己想像成與蘇格拉底進行對話,那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啦!譏諷是當對方提問時不斷就對方的問題向其追問,就一直問他,越問越深入的感覺(可見《理想國》中的對話)迫使對方陷入矛盾無言以對時,承認自己的無知。助產是幫助對方得到自己的答案。歸納是指從各種具體的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質,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尋求一般。定義是指將各種個別事物歸於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是一對一指導,啟發了學術,但是其實存在一些條件或局限性,比如受教育者必須要有追求真理的願望和熱情,要對所探討的事物具備一些基礎知識,並且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知識基礎,受用於成年人而不能機械的套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但是作為那個時期的產物,其價值是不可泯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