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
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6日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儲設備,其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容量約為25兆比特/平方釐米,與目前的商用快閃記憶體設備相比,每層的存儲密度提高了100倍。
-
世界最小的存儲設備被造出 每平方釐米存25TB資源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已經造出了世界最小的存儲單元,其尺寸真的是小到讓人驚嘆。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克薩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小的記憶存儲設備之一,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橫截面面積只有一平方納米。
-
...數據遭質疑,歐空局將主動回收太空垃圾,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
現在,一項新的實驗室研究表明,膽固醇可能會充當提供計程車服務的角色來幫助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科學家從1948-2015年對中歐地區的樹木進行了長期的觀察,並進行樹木碳吸收的實驗研究對樹木衰老的相關影響。東亞內陸可能出現無法逆轉的乾熱氣候個國際團隊利用樹輪數據建立了過去的260年東亞內陸地區的氣溫和土壤水分變化資料庫,發現在過去20年中,東亞內陸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極端炎熱和乾燥的天氣。
-
世界最小電影上演 主角是碳原子
世界最小電影上演 時報訊由宇宙中的微小粒子——原子所塑造出的一個男孩形象,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電影主角。全球科技巨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今年早些時候,利用一氧化碳分子的氧原子,打造出一部時長1分鐘的動畫片《男孩和他的原子》。目前,這部動畫片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認證為全球「最小的定格動畫片」。
-
新金屬晶片能提高存儲速度百倍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更快、更密集的數據存儲革命即將來臨了嗎?據英國《自然·物理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個美國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層狀二碲化鎢製成了二維(2D)金屬晶片,其厚度僅三個原子!在更節能的同時,儲存速度提高了100倍之多,為開發下一代數據存儲材料奠定了基礎。
-
《自然》雜誌:物理學家利用原子的振蕩來控制相變
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原子的振蕩來控制相變,從而控制固體表面的晶體結構。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表面結構相變的相干控制」,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飛秒化學(femtochemistry)是物理化學的一支,研究在極小的時間內化學反應的過程和機理;這一領域涉及的時間間隔短至約10的負15次方秒,即1飛秒,這也就是這個化學分支名稱的來源。1999年,艾哈邁德·澤維爾(Zewail A)因他在這一領域的開創性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澤維爾運用飛秒雷射光束拍攝下反應過程中的變化及生成的中間體。
-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科技日報 | 2020-12-21 11:08:41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
-
新型原子鐘誕生!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這種新型原子鐘非常精確,140億年後的誤差還不到十分之一秒,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重力對時間的影響。
-
.|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迄今最小原子儲存...
文章連結: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1/359089.shtm迄今最小原子儲存單元面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儲設備,其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容量約為25兆比特/平方釐米,與目前的商用快閃記憶體設備相比,每層的存儲密度提高了100倍。
-
山西大學85後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鰭式電晶體,突破半導體工藝...
韓拯和合作者首次利用二維原子晶體替代矽基場效應鰭式電晶體的道溝材料,在實驗室規模演示了目前世界上溝道寬度最小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將溝道材料寬度減小至 0.6 納米。同時,獲得了最小間距為 50 納米的單原子層溝道鰭片陣列。
-
存儲比較:對象vs.文件vs.塊存儲
為了幫助人們選擇正確的存儲,以下比較三種最受歡迎的存儲選項:對象存儲、文件存儲和塊存儲。什麼是對象存儲?對象存儲是一種使企業能夠管理離散單元或對象中存儲的方法。使用這種存儲類型時,數據對象將保留在沒有嵌套或分層文件結構的單個存儲庫中。存儲中的每個對象都包含構成文件的所有數據塊以及任何關聯的元數據。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發現和宇宙極其相似,宇宙也許只是更大的原子?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的科學界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雖然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也僅僅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想,沒有實際的證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除非有人穿越到宇宙最起點的地方,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
85後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鰭式電晶體,突破半導體工藝
韓拯和合作者首次利用二維原子晶體替代矽基場效應鰭式電晶體的道溝材料,在實驗室規模演示了目前世界上溝道寬度最小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將溝道材料寬度減小至 0.6 納米。同時,獲得了最小間距為 50 納米的單原子層溝道鰭片陣列。
-
BBC紀錄片《原子》之觀後感
本片由薩裡大學核物理學教授吉姆·阿爾·哈裡裡給我們講述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物質世界由原子組成」的歷史。當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到最小的物質單位——原子時,見識了大自然最令人震驚的秘密。他們不得不放棄已知的自然規律,而再創造一門新的學科。今天該學科支撐著整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
-
科學家為單原子電晶體創造新配方
一旦無法想像,僅由幾個原子簇甚至單個原子組成的電晶體就有望成為具有無與倫比的存儲和處理能力的新一代計算機的基礎。但是,要實現這些微型電晶體(微型電子開關)的全部潛力,研究人員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製作這些眾所周知難以製造的組件的許多副本。
-
周伯文:新基建京東更聰明地搬運「原子」「比特」
近日,中央會議指出,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從長遠看來「新基建」是我國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 周伯文博士指出,「從供應鏈到智能供應鏈的升級,就像原來基建到現在的『新基建』,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個跟我們物理世界匹配的孿生數字世界,這個孿生數字世界,我們能更好的去移動『比特』,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去提高『原子』移動的速率。以京東的零售物流為例,京東的貨有幾十億的SKU,而每個SKU有著更多維度的信息內容,意味著京東的比特高達百億、千億量級,甚至更大。
-
美麗的原子真相,原子構造圖.
,了解自己就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原子就了解了真理真相。智慧就是愛的秩序那是源頭意志,電子就是光的本質,原子振動速度就是神的呼吸。目前對原子的平面六芒星描述接著,我要分享或解釋對電子的了解認識。生命中可以被測量的最小的顯現形式,以人類可以了解的名詞來說就是電子。這些電子代表著來自初始造物者身體裡的能量粒子,初始造物者時永遠自我的持續,堅不可摧,自我綻放光芒和明智的。
-
vivo OriginOS 亮相:支持華容網格、原子通知、原子隨身聽……
IT之家11月18日消息 今天下午,vivo帶來了全新的OriginOS(原OS)作業系統,號稱從獨立的原子裡,催生綻放的花朵;從微渺的本原中,塑造浩瀚的世界。你可以通過一個個基礎單元便能創造出各種各樣充滿想像力的布局組合。IT之家獲悉,OriginOS搭載原子通知。這個時代充滿信息噪音,原子通知能從中提取關鍵信息,總是能在恰當的時候告知你關心的事項。它涵蓋了典型的生活場景,並以優雅的方式進行提醒,真正做到不打擾、不錯過。
-
星光| 東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孫立濤:借「原子...
集成電路代表著電子信息發展的最前沿方向,資本、創新、人才等要素在這一學科高程度密集。「集成電路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目前很多新技術的支撐底座,大數據、人工智慧、5G通訊、物聯網、智能製造等新技術都需要通過它來實現。」在採訪的一開始,孫立濤就強調,「技術底座」需要長期投入、長期堅持,所有夢幻的技術場景,都需要基礎研究鋪路。 在電子信息領域,晶片是「心臟」,是國家的「工業糧食」。
-
《宇宙:潛在的新世界》第二季開播,鈾原子和人類起源密不可分
而這顆定時炸彈就是他發現了光具有幹涉圖樣並且光是像波形一樣運動的,但這一發現卻和牛頓所假設的「光是粒子」大相逕庭。後來,物理學家J.J.湯普森做了一個實驗---他通過加熱電極直到將亞原子粒子逐一噴射出來的方法發現了電子的存在。湯普森的這一發現給科學家們指明了一條道路,那就是通過隔離不斷縮小光單位直到它們變成一個光子的方法來演示楊的雙縫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