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起中國的飲食文化,那真是令人驚訝與讚嘆,智慧的古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文化、中醫營養學說等諸多影響下創造出了偉大而又奇特的中國烹飪技藝,隨之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而中國無論是在歷史時期或是現代都十分注重飲食,類似於「民以食為天」等的俗語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飲食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影響。
就是因為中國對飲食文化的看重,故在古代,無論是皇室或是平民百姓都一直在對飲食不斷探索以及研究,進而誕生了一批批技藝精湛的廚師以及經典到廣為流傳的菜餚,其中八大菜系就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大致的總結。但在民間,大家更偏愛於一些街頭小吃,因為那充滿著令人熟悉的味道。
01
要是問到中國的經典早餐有什麼,那麼包子絕對會出現在名單裡,它最為一種古老的麵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在清朝,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包子應該就是「狗不理」了,被創始於1858年的它,在當今依然有著極旺的名聲,甚至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狗不理」的創始人是來自河北武清縣楊村的高貴友,因他的父親老來得子,為求唯一的兒子可以平安長大,故取乳名「狗子」。因家境貧困,高貴友一家在道光年間因為逃荒而到了天津,起初只能靠著撿破爛來維持生計,但在貴友15歲時,到天津劉家蒸吃鋪做小夥計,因生活對他的磨礪,吃苦耐勞的他受到了包子鋪師傅們的喜愛,從而教給了他很多做包子的手藝,久而久之,高貴友在做包子上熟能生巧,練就了一手好活。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就在侯家后街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鋪子,因為他老實本分又手藝精湛,製作出來的包子全都鮮香十足,口感綿密,因為生意逐漸興旺,有時高貴友忙活不過來從而顧不上和客人說話,於是他就在攤頭放了個碗,顧客來了就往碗裡投錢,這樣一來,買包子的人都稱之為「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後來這句玩笑話就演變成了「狗不理」,所以高貴友鋪的包子就成了「狗不理包子」。
02
因「狗不理包子」的做工細緻又講究,從而成就了它口味醇香、肥而不膩的口感。相傳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因自己愛吃「狗不理」包子而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谿太后,誰料,慈谿太后品嘗後大悅:
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高貴友去世後,由其子高金銘繼承產業,轉年在南市東興街立了分號,令其聲名遠揚,隨後又由高貴友的後代傳承,發展成了狗不理包子飲食公司。
03
「狗不理包子」逐漸成為了天津的一大美食標誌,在天津人的眼中,「狗不理」代表著其城市的飲食文化,距今已有162年的歷史了。但令人們感到奇怪的是,狗不理包子飲食公司在2019年宣布退市,這一舉動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畢竟這是個傳統百年老字號,由清朝傳承至今,突然地退市實在令人惋惜,但其背後終究是有原因的。
自從「狗不理」成立了品牌公司後,其包子的價格竟翻了幾番,普通的一個蝦仁包售價35元,最貴的竟高達128元,這實在不符合人們的消費觀,而逐漸淪為「人不理」,本地居民因為其價格的昂貴幾乎不光顧「狗不理」店,只有少數外地遊客為了探尋這一老字號的味道才會探店。久而久之,這一百年老字號逐漸由新興走向了衰敗。
結語
「狗不理」的隕落令人遺憾以及惋惜,但因其逆勢而為必然會落得這一下場,而本該傳承萬年的這一飲食文化卻因人為的過度包裝而逐漸被市場淘汰,這不能怪消費者「不理」,也不能怪餐飲行業的競爭之激烈,只能說這一切都是因果報應。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的是,飲食文化的傳承並不是靠過度包裝其品牌,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美食,讓百姓都能夠品嘗,從而體會這其中的文化。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