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與湖北「撞名」的兩個區縣,雖然漢字不同,但讀音卻完全相同

2021-01-09 秦楚驢友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不僅地大物博,有著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而且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著56個少數民族,為了便於行政管理,自然頭等大事便是做好行政區劃,從天下分為「九州」開始,再後來實行郡縣制。目前,我國主要採取的五級管理制,分別是省、市、縣、鄉、村。其中直轄市、自治區與省平級,自治州與縣平級,自治縣、市轄區與縣平級,縣級市介於地級和縣級之間,屬地級市代管,還有一部分與縣級市平級的省直管市,鎮與鄉平級,村與社區、居委會平級。放眼全國,鄉鎮和村之間同名的比比皆是,因為鄉鎮和村作為最基層的單元,在全國實在太多。但是縣以上基本無重名的,縣級別的行政區域一共有2862個。其中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在全國是沒有完全同名的,但是完全同音的卻至少有兩個。

湖南雲溪和湖北鄖西

今天來介紹兩個讀音相同的區縣,分別是湖南岳陽的雲溪區和湖北十堰的鄖西縣。雲溪和鄖西,雖然寫法完全不一樣,但讀音都是[yún xī],讀音完全相同,別人問你是哪裡人,自然都說是[yún xī]人。

雲溪區在湖南岳陽的位置

雲溪區地處湖南省東北部,西北部與湖北省監利縣隔江相望,是嶽陽市下轄區,總面積403平方公裡,總人口16.8萬。是湖南優先發展的優勢地區,嶽陽市的工業區。雲溪區位交通優越,地處長江與洞庭湖交匯的三江口南岸,有京廣鐵路、武廣高鐵、京港澳高速、隨嶽高速等交通大動脈穿境或伴區而過,水陸空多元交匯,區位獨特,出行便捷。

雲溪

雲溪區的產業基礎比較雄厚,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石化、火電和紙材基地,航運物流業基礎雄厚。山川湖泊眾多,種養殖業發達,大閘蟹、湘蓮、口味醬菜全國聞名。精細化工、城鎮建設、綜合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助力雲溪步入快速發展之路。境內旅遊景點有陸城古鎮和坪田牌坊等。

雲溪區陸城古鎮

陸城古鎮位於雲溪區東北部,長江航道緊繞古鎮西北經過,與荊州、嶽陽、赤壁等三國旅遊勝地一水相通。古鎮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鎮」、「歷史重鎮」、「文化名鎮」美譽。相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陸遜屯兵於此,築土城為營壘。後人念其功績,使地以人名。陸城從北宋至民國一直為臨湘縣治。是湖南和湖北兩省交界地區的交通要道。

雲溪區坪田牌坊

坪田「樂善好施」牌坊位於雲溪鄉坪田村,是清戶部主事劉兆梅為其節母來氏所立,建於清光緒年間,佔地面積12平方米。牌坊由青石、麻石和漢白玉等堅硬石料砌成,其結構嚴謹,造型精美,是雲溪區最早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

鄖西縣在湖北十堰的位置

鄖西縣地處湖北省西北邊陲,北依秦嶺,南臨漢江,三面環秦,一面接楚,福銀高速穿境而過,武西高鐵即將設站,是華中和西北西進東出的「橋頭堡」被譽為古都西安在湖北的後花園,是秦嶺南麓一個山區縣。鄖西縣域面積3509平方公裡,總人口51萬人。鄖西被譽為中國喜鵲之鄉、油桐之鄉、天河七夕文化之鄉,是中國馬頭山羊原產地、國家香料煙基地、全國四大杜仲基地之一。境內擁有天河、五龍河、龍潭河、上津古鎮四個4A級景區,還有萬畝石林、夾河關等2A級以上景區。被湖北省政府評為「湖北旅遊強縣」。

鄖西天河旅遊區

天河旅遊區位於鄖西縣城西南部,景區以縣城為核心,以天河為紐帶,包括七夕文化區、道教文化區兩大分區。七夕文化區以「天河飛鵲橋、牛郎會織女、秀峰留神影、浪漫七夕情」為旅遊主題,以觀光遊覽、婚旅度假、休閒療養、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兼顧城郊文化公園性質。道教文化區以「仙道崇拜、道教養生」為特色,以真武文化為主題。

鄖西龍潭河景區

龍潭河旅遊區位於鄖西縣羊尾鎮境內。景區內自然景色優美,景點特色鮮明,風貌古老淳樸,空氣涼爽清新。共有天光一線、銀河飛瀉、龍女出浴、龍潭瀉月、龍子擊鼓、貢爺古居、千年古鎮景點。

鄖西縣城夜景

從上可以看出,若論經濟發展,雲溪實力更勝一籌。如講文化旅遊,鄖西山水更有特色。雲溪得名於溪邊彩雲,寓意吉祥的雲彩,名稱看起來比較優雅。鄖西得名於鄖陽以西,鄖陽地區就是現在湖北省內的十堰和神農架林區,地名聽起來比較通俗易懂。雲溪和鄖西都是省內的邊境區縣,雲溪是湖南省內與湖北隔江相望的一個區,鄖西是湖北省內與陝西隔山而居的一個縣。希望兩地攜手共進,締結地名同音之緣,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和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更好造福兩地人民。

相關焦點

  • 湖南有個縣與甘肅一個縣名讀音相同,寫法不同,經濟卻相差甚遠!
    湖南和甘肅有一些相似之處,兩者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根據湖南省的傳說,炎帝神農氏在這裡種植穀物,織麻並製作陶器,甘肅也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伏羲,女媧和黃帝的出生地以來,我們今天不在談論歷史,我們在談論兩個省的兩個縣,名字的發音相同,但漢字不同,這就是澧縣和禮縣。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又比如說降,一般有降(jiàng)落,投降(xiáng)兩個讀音。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
  • 「漢字篇5」一個相同的字竟然有三種讀音和兩種寫法「丨」
    那麼它的讀音是什麼呢,有人說它讀「豎」,也有人直接稱呼它為「一根棍」。其實都不太準確,寫法不同,讀音也不同。雖然說它「可上可下,故曰上下通」,但不同寫法表達的意思又不一樣,比如草字(屮)和「木」,中間的一豎就是從下向上,表示植物向上生長。它還可以讀作gǔn。
  • 學者:漢字讀音以字典為準 百度不靠譜-漢字,讀音,書寫,新華字典...
    說到漢語就不能不提漢字,這種方方正正極具美感的文字一直都是老祖先留給國人的瑰寶。然而,在數位化浪潮的席捲下,現在已經很少見有人整天用筆和紙來記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鍵盤與各種各樣的輸入法。外加各種不同文化的融合,現在國內的漢語環境可以說已經產生了混亂,在調查中很多人都會出現用詞不準、發音不對以及提筆忘字的現象。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蘭亭序》)情況二:不同讀音,使用情況不同。以漢字「薄」為例,同樣是形容詞,同樣與「厚」相對,一般單用時讀作【báo】,比如薄餅、薄紙、薄厚。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次會議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甚至在會上,更加偏激的人甚至提出了廢除現有的漢字的想法和提議,這樣的提議當然是不被通過的。其中,漢字拼音字母化的提議,遭到了「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的反對。趙元任在歷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他通曉古今,貫通中外。他作為一個教師,對於所有教育領域都有所了解包括了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邏輯學等課程。
  • 日語中一個漢字兩個讀音,究竟是音讀還是訓讀?不要傻傻分不清
    你是否還在為日語漢字,音讀還是訓讀而煩惱,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音讀和訓讀其實很簡單。音讀 (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就是日本語中漢字的兩種讀音。為什麼日語中漢字有兩種讀音呢?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日本人知道某樣事物怎麼讀,但不知道它怎麼寫,於是就來中國求教,中國漢字的發音和日本人認知的事物的發音不一樣,所以這才導致了一個漢字有兩個讀音。音讀(おんよみ):從文中演變而來的發音。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因此,中國人開始反思落後的原因,很多人對幾十年來的中西文化進行了對比,有些人則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落後是因為古老的傳統文化,而漢字是頑固的傳統文化的「元兇」,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引言 對於任何一種文化傳承來說,文字都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字傳承著不同的文化,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共識。而在中國歷史上,正是因為出現了漢字,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在文化的發展與變革中,漢字也進行了相應的發展和變化,以適應文化發展的時代需求。
  • 普通話漢字讀音是怎麼確定的?哪種方言一票之差落選?
    現在扒一扒,現在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到底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什麼時候中國要「統一漢字讀音」?那是1912年12月,教育部總長蔡元培主持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吳敬恆任主任,主要目的是審定每一個字的標準讀音,稱為「國音」。籌備處建立的時候各地代表之間的撕逼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對普通話的爭論。
  • 瀉停封=謝霆鋒 有關人士認為讀音相同不算侵權
    同樣喜歡謝霆鋒的孫小姐卻認為,名字僅僅是一個人的代號,更何況這幾個字只是讀音相同,寫法完全不同。  也有人認為這個廣告創意不錯。「它正好利用了不少漢字同音不同字的特點,很容易讓人記住,只要能讓人記住的廣告就是好廣告。」一位人大畢業生說。  儘管看法有所不同,但不少人認為這則廣告明顯是「衝」著謝霆鋒的名氣去的。生產此藥的貴州安順製藥廠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呢?
  • 雲南這兩個縣名讀音相同的縣,你能猜出是哪兩個縣嗎?
    在雲南,有兩個縣的名稱,讀音是相同的,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混淆。儘管這兩個縣名的讀音相同,但是這兩個縣卻是風格特色完全不同的兩個地方。這兩個縣一個屬於昆明,一個屬於昭通;一個在45分鐘都市經濟圈內,一個是典型的山區縣。當然,它們都各具特色,都是風景優美的地方,值得我們去細細探究,大家猜猜是哪兩個縣呢?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杜鋼建:重大發現:全部英文字母都是古漢字——英文字母的漢字原義與讀音
    近年一直在撰寫《英國歷史與文明源頭》和《英文源頭——英文詞彙的漢字原義與讀音》,全面解密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問題。我撰寫的《文明源頭與聖經人物》一書即將出版,其中簡單披露英文字母的漢字原義與讀音。 了解英文字母的漢字原義與讀音,這是解密英語源於漢語的第一步,也是改進英語教學法、正確進行英語教學的基礎性工作。英文字母不僅是表音文字,而且首先是表意文字。
  • 南北古今爭議不休:漢字讀音是如何確定的?
    日前,關於若干漢字讀音的爭論在網上驟然爆發,不由得使人心生疑竇,漢字的讀音究竟是如何確定的?從此前的《南腔北調|究竟多少方言與中華民國國語失之交臂》一文裡,我們已經知道,從晚清末年開始,歷經民國一代,直到解放之後,雖然名稱從「國語」改成了「普通話」,但北京話作為漢語標準音的地位始終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