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新展「士拿乎」:方寸間的鼻煙壺與清宮微型藝術

2020-12-24 澎湃新聞
自鼻煙傳入清朝,在宮廷與王公貴族間流通開來之後,鼻煙壺成為當時的時尚風潮,於方寸間的小瓶幾乎囊括當時各種製作工藝。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宮製作最精美的鼻煙壺。澎湃新聞獲悉,7月31日起,「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在北部院區展出。據悉,此次展覽選展各種材質之鼻煙壺,從雕刻、燒制、琢磨等工藝角度理解其製作及所呈現之時代特色;用珍藏、日常到賞賜等不同目的,看到清代工藝之縮影,更是清宮微型藝術之經典;從技法的創新,到各類材質所展現之技藝,以及使用與欣賞的各種意境,體會清宮鼻煙壺的新藝境。

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 長26.9公分、寬21.2公分、高22公分

鼻煙(snuff)源自西方,早期翻譯成「士拿乎」,在康熙皇帝時業已傳入,將發酵菸葉細末調香而成,服用時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有通嚏輕揚之效。將鼻煙翻譯為「士拿乎」或可反映當時鼻煙稀少而珍貴,僅於宮廷與王公貴族間,屬於士大夫以上階層流通。

不同於西洋用盒盛裝這種輕細的粉末,清代宮廷將其改成小口、廣腹帶匙蓋的鼻煙壺,成為當時的時尚風潮。從早期的各色玻璃到套玻璃、不同礦石牙角的雕刻,再到金屬胎畫琺瑯以及極難燒制的玻璃胎畫琺瑯,或是瓷胎,甚至模製葫蘆工藝,後來鼻煙壺發展出專屬的內繪技法,幾乎囊括當時各種製作工藝於方寸間的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大量清宮製作最精美的鼻煙壺。選展各種材質之鼻煙壺,從雕刻、燒制、琢磨等工藝角度理解其製作及所呈現之時代特色,用珍藏、日常到賞賜等不同目的,看到清代工藝之縮影,更是清宮微型藝術之經典。從技法的創新,到各類材質所展現之技藝,以及使用與欣賞的各種意境,體會清宮鼻煙壺的新藝境。

從玻璃材質的運用到畫琺瑯的創新工藝

玻璃在康熙朝(1661-1722)是新穎的材質,因為透明且有各種顏色,故以「極可愛玩」來形容。在單色玻璃上可琢制、雕刻、描金,同時也發展出灑金、絞胎等技巧。又使用畫琺瑯,在玻璃胎上繪製燒造出繽紛絢麗的鼻煙壺。畫琺瑯也是當時的創新工藝,與金屬胎結合,創造出屬於清宮的精美華麗;甚至利用金銀,以雕刻、鑲嵌呈現造型與技法之獨特。此外,將不同顏色玻璃疊套再加以琢制,成為嶄新的套玻璃工藝。後來,甚至還發展出屬於鼻煙壺獨有的內繪技法。從材質到技法是鼻煙壺工藝之創新。

清 乾隆 紅色玻璃鼻煙壺 高3公分、寬2.7公分

紅色半透明玻璃天球瓶,底有「乾隆年制」刻款,帶銅鍍金鏨花蓋與牙匙。為《瑾瑜匣》百什件所收。

清 乾隆 藍色玻璃描金葫蘆鼻煙壺 全高6.5公分、寬3.25公分

藍色透明玻璃葫蘆形小瓶,描金葫蘆、藤蔓及花葉滿布, 蝙蝠穿梭其間,底描金楷書「乾隆年制」。帶銅鍍金雕花蓋與牙匙。原收貯於木匣中,內有50個各式鼻煙壺,存放於華滋堂燕喜堂。

清 乾隆 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高9.3公分、寬5公分

藍色透明玻璃梅瓶,通身淺刻秋葵花,枝葉滿布有蝴蝶、蝙蝠穿梭,底有方框「乾隆年制」刻款。帶銅託綠色茜牙寶頂蓋及銅匙。原貯於華滋堂燕喜堂中,共41個鼻煙壺貯於一楠木箱。

清 乾隆 黑玻璃灑金星鼻煙壺 高5.3公分、寬2.7公分

黑色不透明玻璃為地,摻不規則點狀金星玻璃製成小圓瓶,底有「乾隆年制」楷書刻款。帶銅鍍金雕花蓋與牙匙。存放於華滋堂燕喜堂中《清 乾隆 一屜木匣》百什件。

清 十八/十九世紀 淡藍色玻璃鼻煙壺 連蓋高4.3公分、最大徑約2.7公分

淡藍色玻璃與葫蘆蟋蟀罐造型相似,套透明黃色玻璃罐口,琥珀色玻璃刻團壽蓋及牙匙。與服飾等飾品收貯於鹹福宮

清 雍正 玻璃胎畫琺瑯竹節式鼻煙壺 高6.5公分、寬2.2公分、深1.9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乳白色玻璃作竹節造型,設色仿斑竹,青黃地上有褐斑,竹節上有小蟲二隻,底繪靈芝開光內有楷書「雍正年制」紅款。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彩繪雙蝶花葉紋蓋與牙匙。可能是雍正六年(1728)《活計檔》「玻璃胎節節雙喜鼻煙壺」。收貯於《天球合璧》百什件。

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 長26.9公分、寬21.2公分、高22公分

據《臺北故宮物品點查報告》,齋宮有所謂「乾隆古月軒各色料煙壺帶刻款」四十三件,千字文編號為「成-85-14」,帶漆匣一,內有三屜。報告中的漆匣即此雙層蒔繪漆盒,內有嵌銅把與玉飾片之合牌糊錦三屜,四十三件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就存放在此漆盒中。多寶格常有以蒔繪漆盒為其外盒,內加屜、匣或隔板,讓空間極具變化,以存放各類奇珍,此漆盒內做三層合牌裱錦匣,隔出屜、提盒等各種空間,是存放鼻煙壺之多寶格。據《活計檔·琺瑯作》記載,乾隆四年(1739)二月初一日

「太監毛團交洋漆箱一件內盛,第一屜法琅鼻煙壺十一件,內有一空匣;第二屜法琅鼻煙壺十四件;第三屜法琅鼻煙壺十四件,傳旨第一屜匣內有一空匣,著配法琅鼻煙壺四件,將第三屜內鼻煙壺有不穩之處墊平安穩,具刻款欽此。」

同年二月乾隆下旨將兩件難以刻款鼻煙壺換掉,另配兩件,同年十月此洋漆箱配得第一屜十五件,第二屜十四件,第三屜十四件,共四十三件。由上述記載可推知,院藏原千字文編號「成-85-14」儲於漆盒中的四十三件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應是上引《活計檔》乾隆四年所作。這四十三件鼻煙壺均為扁圓壺,尺寸略有差異,高度約在4.4至5.4 公分間,從題材、配色到裝飾紋樣無一相同,皆極盡巧思,件件都是乾隆時期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精品,極為難得。除原損一件外,此次將四十二鼻煙壺與蒔繪漆盒一併展出。

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人物鼻煙壺 高7公分、寬2.7公分、口徑1.2公分

白色半透明玻璃圓頸削肩長方瓶,四面略凸起為開光,頸繪蕉葉,肩滿布黃地卷草紋,開光細膩彩繪漁婦各一,側面開光彩繪以胭脂紅畫西洋風景,底有宋體字「乾隆年制」藍款,帶不透明綠玻璃寶頂蓋。此方瓶造型與清代進口鼻煙之透明玻璃方瓶相似。應為檔案所記「呆白玻璃畫漁婆方鼻煙壺」,紀錄上曾收有一件於「乾清宮琺瑯器」中,故宮也有相同者,於存放在永壽宮。

清 雍正 白色料鼻煙壺 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琺瑯盒長5.2公分、寬3.4公分 煙壺長4.5公分、寬2.5公分

白色不透明玻璃,通體光素,帶黑底花卉畫琺瑯蓋及牙匙,盛於黑底夔龍紋銅胎畫琺瑯套匣內,由琺瑯紋飾及配色推知,本器應為雍正時作品。此件套匣,其器型與十八世紀歐洲用來放置香水瓶之銅胎畫琺瑯套匣極為相似,或可說明其造型之由來。為《瑾瑜匣》百什件所收。

清 雍正 銅胎畫琺瑯黑地五彩流雲玉兔秋香鼻煙壺

扁圓壺,黑地繪五彩祥雲,雙面腹部有開光,細膩描繪桂樹與玉兔,間飾竹石、靈芝。帶黑底畫琺瑯花卉銅蓋與牙匙。底有藍方框「雍正年制」宋體字紅款。此件或為《活計檔》所記,雍正九年(1731) 燒成「黑地琺瑯五彩流雲畫玉兔秋香鼻煙壺」。

清 乾隆 金屬胎掐絲琺瑯與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銅胎鋪首雙耳圓瓶,瓶頸肩為掐絲琺瑯,上有如意紋及纏枝番蓮紋,瓶身畫琺瑯,雙面以西洋卷草開光,內彩繪西洋母子圖,餘以各類花卉為飾。底有宋體字「乾隆年制」藍款,帶雕花鍍金銅蓋與牙匙。貯於《清 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圖小櫃》百什件中。

清 乾隆 白套紅玻璃包袱式鼻煙壺 全高5.7公分

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圓瓶,壺身套紅玻璃,通體刻纏枝蓮紋,瓶身中間系包袱巾。底有「乾隆年制」刻款。帶銅鍍金雕花蓋及牙匙。共40件鼻煙壺裝於一木匣,收藏於華滋堂燕喜堂。

清 光緒十一年 周樂元 水晶內繪漁牧圖鼻煙壺 全高6.0公分、寬2.9公分

體無色透明水晶。圓口,扁方腹,橢圓圈足,四面皆帶凸起方塊。壺內彩繪圖案,一面為牧童騎牛放風箏圖,另一面繪身著蓑衣之漁翁於風雨中獨自垂釣,上方帶行書「乙酉長夏寫於京師,藕香書軒,周樂元」,鈐「元印」。帶嵌淡碧璽銀蓋與合金匙,銀蓋邊緣雕刻葉紋。周樂元生卒年不詳,為內繪高手。其作品題材廣泛,尤其擅長山水畫。共40件鼻煙壺裝於一木匣,收藏於華滋堂燕喜堂。

玉石類胎體的出現與傳統雕刻技法的結合

各種胎體的出現,豐富了鼻煙壺創作的場域。玉石類開啟寬廣的想像,結合傳統雕刻技法,有老玉改件,或復古紋飾之運用,以及動植物造型,還有單純呈現礦物紋理,令人目不暇接。有機材質則利用精良的工藝,展現各種主題且特殊瓶體造型。此外,瓷胎除精緻粉彩之運用,也有結合模具,呈現出有趣又多變的世界,是屬於鼻煙壺技藝的擅場。

清 乾隆 玉夔龍鼻煙壺 高6.2公分

天球瓶造型,器腹浮雕一螭盤滿全腹,流線且生動。有銅鍍金鑲紅色石寶頂蓋,與金匙。存放於《清 乾隆 外出楠木摺疊百什件桌》。

清 乾隆 玉龍獸紋鼻煙壺 全高4.4公分 寬2.6公分

器系以春秋時期之龍獸紋劍摽改刀而成。底增刻「乾隆年制」雙行隸書款,配嵌貓眼石銅蓋及金屬匙,細節考究,是乾隆以古玉收藏新用於鼻煙壺之代表。存放於華滋堂燕喜堂中《清 乾隆 二屜木匣》百什件中。

清 十八世紀 玉雙魚鼻煙壺 高5.3公分、寬2.7公分

白玉雕大小魚交疊,以大魚嘴為壺口,壺雖小卻線條洗鍊多細節,有樹枝形玉蓋及牙匙。原貯永壽宮。

清 十八世紀 玉錦荔枝鼻煙壺 高7.8公分、寬4.7公分

清宮稱苦瓜為錦荔枝,此件以溫潤白玉,雕連蒂苦瓜二顆與葉蔓交錯,顯得栩栩如生。以瓜蒂為蓋,附銅匙。為《瑾瑜匣》百什件所收。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纏絲瑪瑙葫蘆鼻煙壺 高6.6公分、寬3.8公分

瑪瑙雕葫蘆,通體灰白紋纏繞,帶綠松石託碧璽蓋與牙匙。原貯於華滋堂燕喜堂中,共41個鼻煙壺貯於一楠木箱。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瑪瑙巧雕禽鳥圖鼻煙壺 全高6.2公分 寬4.8公分

利用瑪瑙天然色層,巧色淺雕多隻鳥棲於樹幹,有綠色玻璃蓋。原貯於永壽宮,經比對可能是《宣統二年二月十四日立 鼻煙壺帳》中的一批。

清 十八世紀 葫蘆祥雲靈芝鼻煙壺 高7.2公分、寬4.9 公分

扁壺形模製葫蘆,雙面開光祥雲、靈芝於山石間,兩肩有獸首銜環紋,壺有嵌牙口及漆裡,帶銅鍍金雕花蓋與牙匙。原貯於華滋堂燕喜堂的一木箱。

清 十八世紀 珊瑚竹節式鼻煙壺 高4.9公分、寬2.6 公分

全器以珊瑚雕竹節,鏤刻竹枝、梅幹為飾,又有蝴蝶、蜜蜂穿梭,以螺旋式珊瑚雕螳螂竹節為蓋,極精巧美觀。原貯於華滋堂燕喜堂的一木箱。

清 乾隆 瓷胎粉彩玉堂富貴鼻煙壺 高6.6公分、寬4.3 公分

模製扁壺兩面開光彩繪玉蘭、海棠及牡丹,象徵「玉堂富貴」,其餘白地間飾番蓮纏枝紋。帶描金彩繪瓷蓋與牙匙。底有篆書「乾隆年制」紅款。原貯於華滋堂燕喜堂中,共41個鼻煙壺貯於一楠木箱中。

清 嘉慶 瓷胎粉彩九老圖鼻煙壺 高6.9公分、寬4.8 公分

模製扁壺兩面開光,一面彩繪九老圖,另一面隸書七言詩,是乾隆尚為寶親王所作,兩側暗紅地彩繪番蓮纏枝紋。帶描金珊瑚紅寶頂瓷蓋與牙匙。底有紅彩「嘉慶年制」篆書款。

清 十九世紀 瓷胎綠釉荷葉形鼻煙壺 全高6.5公分、寬3.6公分、厚2公分

模製荷葉造型,葉片包裹成瓶,以寫實之荷花、蓮蓬、莖葉為飾。原收貯於木匣中,內有50個各式鼻煙壺,存放於華滋堂燕喜堂中。

清 十九世紀 瓷胎黃釉玉蜀黍形鼻煙壺 全高8.1公分、寬3.1公分

模製寫實玉蜀黍,有圈足,直口。帶綠料蓋與牙匙。共40件鼻煙壺裝於一木匣,收藏於華滋堂燕喜堂。

成組的鼻煙壺營造的清代鼻煙意境

鼻煙壺的使用,在當時最是引領風潮,從早期進口的昂貴鼻煙,到後來自製鼻煙,使得鼻煙壺尺寸從小巧細緻到大可盈握,成為一種時尚。搭配材質各異的煙碟,有旅行或家居用的成組鼻煙壺;甚至成盒作為陳設賞玩,更有拿來賞賜,整盒盛裝的瓷胎鼻煙壺;還有實用的鼻煙用具。想像在桌几或榻上,吸著鼻煙且欣賞著鼻煙壺,是屬於清代的鼻煙意境。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

將材質各異且精緻的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分別是:玉獸首銜環鼻煙壺,膽瓶形,肩部浮雕獸首銜環紋,帶珊瑚蓋與牙匙。青花人物雙系扁壺式鼻煙壺,獸首雙系扁壺,雙面繪西廂人物故事,底有楷書「雍正年制」,帶銅嵌珍珠蓋附有寶藍繡菱格錦囊。瑪瑙茄式鼻煙壺,以瑪瑙做茄子造型,珊瑚翠玉茄蒂蓋及牙匙。玉鼻煙碟,玉雕淺碟,有圈足。黃色玻璃鼻煙碟,明黃色不透明玻璃敞口淺碟,有圈足。原貯於永壽宮,經比對可能是《宣統二年二月十四日立 鼻煙壺帳》中的一批。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 帶蓋高6.1公分、寬3.2公分、厚2.4公分、木匣13.3x9.2x8.8公分

硬木盒中有錦座,用來存放造型不同的四件玉鼻煙壺,分別是:翠玉瓶式鼻煙壺,帶粉紅碧璽蓋與牙匙。翠玉瓶式鼻煙壺,帶玉託尖晶石蓋與牙匙。玉扁圓壺式鼻煙壺,帶珊瑚託翠玉蓋與牙匙。玉方瓶式鼻煙壺,帶珊瑚託藍寶石蓋與牙匙。又有玉煙碟一。原貯於永壽宮,經比對可能是《宣統二年二月十四日立 鼻煙壺帳》中的一批。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瑪瑙巧雕老僧觀獅鼻煙壺 全高8.0公分

瑪瑙扁壺,利用瑪瑙天然顏色巧雕老僧觀獅,帶銅嵌碧璽蓋與牙匙。配有水晶鼻煙碟,底部刻有如瓦當篆書「光啟堂珍玩」,帶銀蓋。原貯於永壽宮。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白玉扁壺式鼻煙壺 全高8.2公分
清 乾隆 玉福壽桃實形煙盒 附紫檀玻璃木匣 長5.2x4.9公分

兩件玉器,被放置紫檀木五面玻璃匣中,並有量身定做的合牌綾座,成為几案上的陳設。玉扁壺,器身光素,帶紅碧璽嵌翠玉蓋與牙匙。玉雕桃式盒,蓋浮雕蝙蝠及桃枝,底陽刻「乾隆年制」篆書款。原貯於永壽宮。

清 十八世紀 玉瓜鼻煙壺(一組十件) 全高6.9公分

以玉子石打磨成瓜,每個蒂頭雕不同色寶石作為蓋,內附牙匙。十件一組裝在一海棠型盒中,底座鏤空雕花,上有配合每個鼻煙壺形狀的藍綾錦座,並有裱錦木蓋。

(本文圖文資料均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布陳內容,分「清宮與活佛」「西藏的達賴與班禪」「安多章嘉國師與蒙古哲布尊丹巴」「走進活佛的生活」四個單元,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 典藏專輯丨郎世寧的清宮奇幻之旅:臺北故宮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概介
    早在2007年,臺北故宮就曾舉辦過「新視界·郎世寧與清宮西洋風特展」;該次展覽之主軸,較偏重在歐風東漸如何形塑盛清宮廷繪畫西洋風的過程,因此涵蓋的畫家人數較多,展出畫作的時間跨幅亦較長。自此,他便以其擅長的人物肖像、花鳥走獸題材,以及注重物象結構解剖、光影效果與立體感的技法,致力於中、西畫風的調和,締造清宮繪畫另一輝煌盛世。展覽的第一單元「來華前後」,首先呈現的是郎世寧於藝術成長期中所受到的歐洲西洋畫風陶養,及其來到清宮嘗試將西方油畫技法帶入中國繪畫,展露其藝術天分的開端。
  • 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原標題: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新華網臺北4月1日電(記者李寒芳、曹典)既不用對影貼花黃,也無暇常對明鏡臺,除了「正衣冠」,皇帝與鏡子有怎樣的緣分?臺北故宮1日舉行記者會,講述自即日起所策新展「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等春季三大特展。
  • 「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展出251件遼博館藏文物
    圖片為遼寧省博物館內展出的鼻煙壺。照片由遼寧省博物館提供。「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這是遼寧省博物館首次舉辦鼻煙壺專題展覽,共展出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51件,其中絕大多數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新展「院藏善本古籍」裡有答案
    澎湃新聞獲悉,從昨天(6月13日)起,「院藏善本古籍選粹」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展出,展覽分「清宮藏書」及「訪舊搜遺」兩大單元。前者旨在說明前清宮廷圖書庋藏與分布概況,兼及其卷帙之浩繁、裝幀之考究;比如清代皇帝究竟看些什麼書?殿閣內又收藏了哪些書?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同年,故宮更名為「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亦成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自此,故宮文物歷經烽火歲月,橫越數萬裡,從北到南,再至西南大後方,繞遍大半個中國,顛沛流離,以避兵災戰燹。1945年,抗戰勝利,文物運返南京。1948年,國共戰爭起,故宮文物再次播遷,精中挑精,數量約為南遷文物的四分之一,象徵承繼正統的清宮南燻殿帝王像藏品悉數來臺。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摹山水實景,巴黎蓬皮杜憶大地藝術
    一系列藝術展覽將成為人們的消暑「利器」。在國內,各地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已經悉數開放。卡茨個展、庚子藝事展與芬蘭藝術家組合展等呈現疫情後的藝術策展與創作動態。臺北故宮博物院則在近日迎來「新展攬勝——近現代實景山水畫」與「筆歌墨舞」,呈現歷代名作,並探討實景與山水畫之間的複雜關係。在國外,英國國家美術館於7月8日起重新開放,標誌著英國的藝術機構開始回歸正常軌道。
  • 盤點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創意又實用,和當下清宮戲又巧妙的貼合,「朕知道了」膠帶不僅在臺灣民眾內攬獲超高人氣,去臺灣觀光旅遊的大陸遊客也異常喜愛紛紛搶購。而這也只是臺北故宮 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的其中之一。對於文創產品的發展,臺北故宮不僅專設藝術基金,更親自為文創產品的出爐保駕護航。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覺得至少可以這樣講,就精品總數來講,北京更多,不管用大陸還是臺灣的文物等級分類標準,北京的最高等級文物肯定是臺北兩倍以上。就覆蓋範圍來講,北京更全(應該說是中國文物方面全球最全),北京故宮公布了文物統計分類結果,真是什麼朝代都有,什麼類別都有。再說瓷器,臺北在瓷器方面的優勢就是你說的那三類,但優勢不明顯。宋代名窯就拿汝窯來說,臺北只比北京多一件。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清宮裡珍玩無數,以前從沒人特別關注過這棵白菜,在運送到臺北的過程中還把一條蟲子腿給磕壞了,品相也說不上特別完整。然而它在臺北故宮展出之後,聲名鵲起,因為它和真白菜的相似度太高了。其實清代有很多類似的珍玩,好比說河南博物院有象牙蘿蔔和象牙白菜,北京故宮有瓷器螃蟹,都和真的一樣,然而臺灣人沒見過類似的東西,便以為翠玉白菜是天下無雙的珍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假畫」?!策展人帶你領略「偽好物—蘇州片」的奧妙......
    策展人邱士華笑稱自己在推廣時也常語帶雙關:「大家都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只展真畫,不展假畫,我們不會拿一個《明皇幸蜀圖》的複製品去唬弄觀眾。但是,我們這次是展出真的『蘇州片』。」展覽別開生面,從構思到開展花了不少時間。邱士華表示,這是賴毓芝還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任職時和研究員陳階晉的想法。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臺北故宮南院,「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三國 魏《袞雪》墨拓本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動物藝想—新媒體暨藝術展"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表示,除南北院區外,也歡迎民眾到臺中體驗故宮新媒體藝術展,包含現於2018臺中花博「故宮花蝶館」展出的「清 翠玉白菜」以及臺中港區藝術中心的「動物藝想—新媒體暨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變身「動物園」?!
    臺北故宮博物院歷史上首次為兒童舉辦特展。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此件肉形石與翠 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院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這一席話使我大吃一驚。我在北京故宮工作50多年,曾經不止一次查閱《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以及貢檔和相關奏摺,竟然沒有發現有關肉形石的線索,而於瑞軍先生卻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我深感愧疚。為了查明肉形石的來源,我認為有必要親赴張家口觀賞於先生收藏的紅燒肉石 和其他食品類觀賞石。
  • 「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印章古稱璽,是一種憑信工具,同時也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一門藝術。為進一步豐富軍營業餘生活,提升官兵文化修養,加強軍地溝通聯合,近日,白銀市會寧縣博物館的篆刻老師走進武警甘肅省總隊白銀支隊會寧中隊,組織「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 臺北故宮2020年展覽計劃
    歷年來《巨幅名畫》已經成為臺北故宮頗具特色的常設展,也是書畫藝術愛好者必看的展覽。02婉而通─篆書的故事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按藝術性之高下分為:國寶、重要文物和一般文物三種等級。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為「國寶聚焦」專題展覽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