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一直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卻出奇的一致!

2021-02-13 江西衛視經典傳奇

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位三國之中智謀超絕之士在羅貫中的筆下描寫的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兩個人的身份類似,都是一國重臣,能力也在伯仲之間,但是性格卻是完全不同。

諸葛亮秉承讀書人的氣節,一生為了匡扶漢室是勞心費力,對其主劉備以及後來的劉禪都是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司馬懿富有謀略但野心也很大,曹操早間就覺察出他有狼顧之相,雖然對其一再小心謹慎的打壓,但仍是沒有將其收服,以至後來被他篡了權。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雖然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在能力上卻是高下難分,同時作為兩個水火不容的勢力代表人物,自然也就成了一生的宿敵。然而,非常神奇的是,這倆人雖然鬥了半輩子,但最終在關於各自的身後事安排上,卻是出奇的一致。

諸葛亮,號稱臥龍,本身有著不世之才,從出山之日就開始跟隨劉備為了復興漢室的大業而奮鬥。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以一己之力擔負起整個蜀漢的軍政要事,除了要穩定朝局、平定周邊之外還想著北伐魏國,克復中原的大業。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漢室的復興而努力,因此他最主要的敵人就是魏國,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數次北伐。

司馬懿,人送外號冢虎,雖然有不世之才但是卻不甘為人下,他不僅精通謀略而且善於隱忍,所以經常韜光養晦、等待良機。曹魏集團一直都對他防備有加,但是隨著曹操、曹丕、曹睿、曹真這些能夠壓製得住他的人相繼離世,司馬懿就像是一隻按捺不住的老虎一樣,再也沒有人能夠收服得了他。

司馬懿之所以能夠逐漸獲得兵權,就在於曹魏沒有出色的將領能夠和諸葛亮所抗衡,司馬懿作為魏國唯一抵擋得住諸葛亮進攻的人,能力自然非常人能比。

臥龍和冢虎之爭真可謂是龍爭虎鬥,虎嘯龍吟,他們兩個人作為對手,本身又都是知己知彼,在這種對決之中可以說是棋逢對手,也可以稱之為千年難遇的知音了。

他們之間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司馬懿看破不說破的所謂的空城計,一人能夠全身而退另一人才能夠得以保全;還有對待曹魏大將張郃的事情上,張郃作為曹氏集團的老將對於魏國那可是極為忠心,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是一個不小的阻礙,在司馬懿想要篡權的道路上也是極大的阻力,於是這兩個人就心照不宣的設計將其殺掉。諸葛亮和司馬懿這種既是對手又是知音的關係,不僅在他們生前體現,在死後各自的安排上更是表現出來。

諸葛亮是死在司馬懿之前的,他當時病逝於五丈原處,然後命令手下的四個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前往定軍山,但並沒有說明地點,而是要求等到繩子斷了之後就地埋葬。這個要求其實很難做到,這四個士兵半路嫌累偷偷就把繩子割斷埋完棺材之後就回去復命了,然而他們想不到諸葛亮給劉禪寫過一封密信言明自己的遺囑。

劉禪看見這幾個人這麼快就回來了,不符合情理,再三詢問之下這幾個人只好說了實話。劉禪聽完之後十分生氣,一氣之下就把這幾個人給殺了。於是諸葛亮的埋藏地點就成為了一個謎題,再也沒有人知道他死後安葬在哪裡了。

巧的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想法也是類似。一般來說,位高權重的人死後都會建立規模宏大的陵寢表彰其功德,按理說司馬懿當時位高權重,總攬魏國軍政要務,這樣的人去世之後應該風光大葬,結果司馬懿卻恰恰相反。

司馬懿作為一個考慮非常周全的人,他死之前特別立下了三不遺囑,就是自己死後不封不樹不謁,簡單來說就是進行薄葬並且不允許後代子孫前去拜祭。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就擅長隱藏自己,死了之後更是將自己埋得更深,他的墳墓過了千年仍然沒有被人發現,也算是安靜地躺下了千年之久。

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倆人真的是三國智力界的代表人物了,身為宿敵的兩人雖然在活著的時候勾心鬥角,去世之後卻想到一起去了,這也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也許特別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吧,而他倆又是同樣的奇才,有此相同的想法也是不足為怪。

你對於他倆人關於自己身後事的安排有何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雖然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在能力上卻是高下難分,同時作為兩個水火不容的勢力的代表人物,自然也就成了一生的宿敵。然而非常神奇的是,這倆人雖然鬥了半輩子,但是最終在關於各自的身後事安排上,卻是出奇的一致,竟然想到一塊兒去了。諸葛亮號稱臥龍,本身有著不世之才,從出山之日就開始跟隨劉備為了復興漢室的大業而奮鬥。
  • 史上最強智鬥《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登場,司馬懿將戰宿敵諸葛亮!
    原因就在於,劇情發展至曹丕登基,與司馬懿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眼見又一次劇情小高潮將襲來,劇集卻也隨之完結了。也正因如此,觀眾們對下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的期待值變得更加高了。第一部主線劇情是司馬懿的成長之路,劇情新穎,全劇圍繞曹操、曹丕、司馬懿等人的三國宮鬥展開,最終以魏文帝曹丕的繼位告終。可要說三國史劇怎麼能少了史上最強智鬥司馬懿將戰宿敵諸葛亮呢?
  • 諸葛亮和司馬懿,臨死前各留下一計,為何後世人認為諸葛亮技高一籌?
    他是曹魏三代託孤輔政大臣,成功抵禦諸葛亮的北伐,又長途跋涉平定遼東,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曹魏後期江山。諸葛亮與司馬懿同為治世能臣,死前也都曾為自己的後事,立下遺言,留下最後一個計策。死前諸葛亮安排好撤軍計劃,以及對後期蜀漢官員任用簡單說明之後,便對自己的後事做了簡要的安排。三國志中曾這樣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大概是說,諸葛亮讓後人把自己安葬在定軍山,依山掘墓,墓穴只須容得下棺即可,安葬之時,穿戴平時的衣服,不需要什麼金銀器物。因此可見,諸葛亮是想一切從簡,不慕名利。
  • 諸葛亮和司馬懿爭奇書
    在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相互之間戰爭不斷,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的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就不想捲入這些紛爭當中,所以他就棄官來到深山當中隱居,雖然隱居但是他還是心繫天下的,他希望天下能夠安定下來,所以他就想收幾個弟子將自己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出山安定天下,正好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父親和這個人都非常的熟悉,還是好朋友,因此諸葛亮和司馬懿就被送到這個人這裡來學習了,兩個人都非常的聰明
  •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司馬懿驚為天人;蜀人不解其意,29年後漢亡
    最懂諸葛亮的人,莫過於司馬懿,這是曹魏的幸運,也是蜀漢的悲哀。猜到諸葛亮重病纏身後,司馬懿多次親自統軍進攻,斬首蜀軍500人,迫降蜀軍600人,搶走牲口千餘頭。彌留之際的諸葛亮意識到:必須要交代後事了。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權臣之路
    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春,諸葛亮北伐曹魏,再一次來到了成功的邊緣。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面對司馬懿佔盡上風,不僅搶收了曹魏大量軍麥,而且在滷城大破曹軍,司馬懿被迫退守上邽。諸葛亮則趁勝大進,準備一次性搞定士氣低落的司馬懿軍。然而很可惜,在這關鍵時刻,諸葛亮又被豬隊友給坑了。而這一次,是後勤運輸出了問題。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諸葛亮左思右想才想到一出空城計,他將士兵全部打發走,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什麼損失了,自己在城樓上怡然自得彈奏曲子,安排4個人在城門口掃地,司馬懿前來走到城門外,遠遠看到城門打開,城中空空如也,諸葛亮琴聲悠揚,4個掃地士兵兢兢業業。
  • 司馬懿完爆諸葛亮
    既已掌握了諸葛亮的心理和性格弱點,蜀、魏在陝西眉縣渭河灘擺開戰場後,司馬懿自然要針鋒相對地打亂敵方部署,他沒有給蜀軍正面留下活動空間,在取得搶奪渭水的勝利之後,渡過渭水,在渭河南岸背水結營,深溝高壘,以逸待勞,堅守不出
  • 司馬懿、諸葛亮和曹操的三種不同人生
    諸葛亮和李嚴被劉備託孤,李嚴資歷遠不如諸葛亮。司馬懿和曹爽被魏明帝託孤,但曹爽為皇室宗族,勢力大。諸葛亮受託孤後,並沒有曹爽般的政敵,李嚴的竊弄威權,一紙命令便告解決,司馬懿蟄伏十餘年,一次反擊曹爽,奪官奪權。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一致推崇,三、諸葛司馬兩軍對壘,各有勝負。諸葛以小弱之國,屢屢北伐,雖無寸功,但從無後退。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 1,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倆誰更有才能?
  • 《司馬懿虎嘯龍吟》既是知己,又是宿敵.
    從歷史上來講的話,上方谷之戰雖然不及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這樣有名,但是對於諸葛亮與司馬懿來說,卻是他們至關重要的一仗。如果說官渡之戰是奠基了曹操的北方政權,而赤壁之戰成全了吳蜀三分天下之願,那麼這上方谷之戰則是如同司馬懿劇中所說,是決定了天下的走向。
  •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餘各部都受到重創,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甕中」,勝券在握。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總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數,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二萬人,是「空城」也罷,是「實城」也好,先派幾千名先遣小分隊攻打西城的四門,其虛實便立見分曉,還用得著豎起耳朵「聽琴聲」嗎?
  • 遵照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劉禪委任蔣琬為尚書令,被封為安陽亭侯
    所以就導致了魏蜀吳三國之中,蜀漢則是最早被攻佔,在諸葛亮逝世後,蜀漢並沒有直接被攻佔,而是又延綿了數十年才被人攻佔。很多人都說這個功勞應該算在姜維的身上,畢竟姜維是諸葛亮的傳人,並且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不斷北伐。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諸葛亮和司馬懿建興九年諸葛亮第4次出師北伐,諸葛亮由祁山道北出,包圍了祁山。諸葛亮同時聯絡了鮮卑的軻比能一同舉兵。這時候又趕上曹真病重,對於曹魏來說西北局勢非常吃緊。於是鎮守宛城的司馬懿被曹叡徵召入朝。
  • 司馬懿和諸葛亮四不四傻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後人一定不要像葉挺將軍的外孫一樣,看到文章標題就準備起訴我,名譽侵權的官司打起來真的很麻煩。
  • 揭秘: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告訴你真相!
    歷史上關於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一直都是飽含爭議的一件事情。有人說,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有人說,論軍事能力,諸葛亮更勝一籌,論政治能力,則司馬懿更勝一籌。也有人說,諸葛亮知彼但不甚知己,司馬懿既知彼又知己。下面我們來看歷史的真相就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了。一、從戰術戰略對比來看:1、諸葛亮能力更勝一籌
  • 司馬懿為什麼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似乎看出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破綻,要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當即受到司馬懿呵斥。接下來,真的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司馬懿恐猶疑了一番,怕中「埋伏」,在城下自我解嘲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是空城也罷,實城也罷,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當了」。於是下令「前隊變為後隊,退兵四十」。於是,也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
  • 唇亡齒寒:司馬懿其實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似乎看出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破綻,要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當即受到司馬懿呵斥。接下來,真的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司馬懿恐猶疑了一番,怕中「埋伏」,在城下自我解嘲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是空城也罷,實城也罷,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當了」。於是下令「前隊變為後隊,退兵四十」。於是,也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最後一計,司馬懿窮盡一生也沒有破解!
    第二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採取穩紮穩打策略,從祁山出兵慢慢蠶食曹魏隴西地區。蜀軍因為準備充分又有地利優勢,司馬懿久攻不下轉變思路,安排間諜到蜀地散播流言誣告諸葛亮擁兵自重,同時花重金策反蜀軍後勤主官李嚴。李嚴故意緩送軍糧致使蜀軍無法續航,諸葛亮無奈捨棄戰果班師回朝。
  • 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典範
    諸葛亮見司馬懿遲遲不來迎戰,於是派人送去一套女子的服飾,這是在嘲笑司馬懿像女人一樣,畏手畏腳,司馬懿和被激怒的眾將士聯合上表魏明帝請求出站諸葛亮,但是曹叡派來一個欽差大臣死盯司馬懿不讓出戰,只有諸葛亮明白,司馬懿這是做給魏軍將士看的,表示自己不是不敢打,是上司不讓打,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馬懿真想出戰,曹叡的欽差大臣是攔不住的。這就是所謂的「司馬懿千裡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