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收到留言「小寶白天跟我和姥爺玩一天,跑這跑那的,精神頭還很大,怎麼晚上就起熱了?」孩子媽媽疑問道。
說到孩子體溫高和發燒的區別,養娃的再常見不過了,玩瘋了出汗會體溫高,剛吃了熱的東西會體溫高,衣服穿多了會體溫高引起孩子體溫高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受家長關注的莫過於發燒,而發燒本身也並不是什麼疾病,通常情況下它是身體對抗感染的積極行為,發燒可以刺激身體某些防禦機制。在幫助孩子擊敗感染的過程中,發燒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發燒會使孩子覺得很不舒服,它增加了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並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頻率。
這些「症狀」能夠讓媽媽最快發現孩子正在受苦:
面部發紅,比平時出汗多,也比平時更渴;
耳痛、喉嚨痛、腹痛、皮疹等伴隨症狀;
哭鬧,睡不好,不吃飯。
發現孩子發燒,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量體溫,這是媽媽必須掌握的技巧。
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家庭使用水銀溫度計,以防意外傷害和中毒。他們建議使用電子溫度計測量孩子的體溫,更精準,更安全。
人的平均正常體溫是 37 ℃,正常體溫範圍是 36.4~37.5 ℃。發燒的定義是體溫高於正常。
直腸、耳溫或額溫:≥ 38.0 ℃ 視為發熱。
口腔溫度:≥ 37.8 ℃ 視為發熱。
腋溫: ≥ 37.2 ℃ 視為發熱。
嬰兒的體溫往往會比大一些的孩子高一些。而在一天當中,一個人下午和傍晚之間的體溫相對較高,而午夜和清晨體溫相對較低。穿衣多少也會影響體溫。
兒童體溫 38.5 ℃ 以上並且發熱伴有不適時,可遵醫囑服用退熱藥物。
1、注意藥物適用年齡和體重
2 歲以下的寶寶用藥,都請先諮詢醫生。
對乙醯氨基酚可用於 3 個月以上的孩子,1歲以內的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要注意合理用藥,不能超量使用。兒童應選用滴劑、混懸滴劑和口服溶液,不宜選用片劑。小於12歲的兒童建議按體重給藥(每次10~15mg)。
2、務必先閱讀藥物說明書
給孩子任何藥物前,要確認該藥物及劑量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和體重。禁忌、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帶有「尚不明確」字樣的,不要服用,諮詢醫生問清楚情況。
3、 儘量選用單一退熱藥物
家庭使用退熱藥退熱時,不建議交替使用退熱藥物,以免家長記錯藥物導致藥物過量。
除了藉助藥物,媽媽還能通過這些「家庭護理」幫孩子降溫退熱:
用溫水(29.4℃-32.2℃)為孩子擦身,可以用手背感覺溫度。不要用冷水,會引起孩子不適,並可能引起孩子顫抖,從而升高他的體溫。
一般來說,溫水擦身能在 30-45 分鐘內降低孩子 1℃-2℃ 的體溫。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停止為他擦身,讓他靜靜坐在浴盆裡玩一會兒。
切記不要在水中加入酒精,或任何含酒精的液體,會引起孩子中毒;
保持孩子的房間涼爽舒適;
給孩子穿著輕薄的衣服;
鼓勵孩子補充足夠的水份,比如水、稀釋果汁或口服補液鹽溶液;
讓孩子多休息,不建議劇烈運動;
保證專人看護,不要讓孩子獨處;
給孩子服藥前諮詢醫生。
發燒的寶寶年齡在 3 個月以下;
孩子除了發熱還伴有昏睡、反應遲鈍等神志改變;
孩子食慾差吃不下東西、伴有皮疹或呼吸困難;
孩子發熱並伴有脫水症狀,如口乾、前囟凹陷或者尿量明顯減少;
發熱伴有驚厥。
小編推薦
關注「媽仔谷母嬰育兒」
回復「9」即可免費領取
價值199元崔玉濤育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