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謀反案之謎

2021-02-13 槓桿遊戲


撰文|黃大拿

對藍玉不滿,殺之即可,為什麼非要造出一個「藍黨」,羅織罪名,使元勳功臣一時俱盡?

  

寫明史不寫朱元璋殺功臣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要寫必須破除一些俗套。

比如人們都說「狡兔死,走狗烹」,洪武殺功臣,是否也是走上了這個老套?

 

狡兔死,走狗烹?

 

勾踐殺文種當然是狡兔死走狗烹,但朱元璋殺功臣卻並不盡然。

過去主子烹狗的行動中,不過二三子而已,哪像朱元璋這樣大面積地屠戮?

又有人說太祖不放心手握重兵的人,但文臣們的待遇又能好到哪裡呢?

人們喜歡舉湯和因自棄兵權而壽終的例子,來反證朱元璋之所以要誅殺勳貴,是因為他們擁有兵權,其實這裡的所謂兵權對朱元璋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朱元璋在提防武人上早有周密安排,將帥只是出徵時才有兵權,戰事一完,就得離開部隊,交還兵權,這次使用這支部隊,也許派甲去,下次使用,又可能換上乙了,也就是說,將帥對部隊只有在出徵時才有控制權。

對這樣有限的權力,何況朱元璋還有分鎮各地要害的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兒子),他真的會擔心無法駕馭嗎?朱元璋厚待湯和,與其說是嘉勉其早交兵權,毋寧說是讚許其知趣,很對自己的脾胃。

洪武功臣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竊以為,應該把朱元璋殘忍的天性及其「自大狂」心理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起兵時自稱「唯不嗜殺人」的朱元璋,其骨子裡是偏愛虐殺的,不過一直在為奪天下的大計隱忍罷了,而功臣們的勳績又偏偏和他的「自大狂」心理相衝撞。

於是我們看到,為了事業的需要,他不得不對功臣大加賞賜,但在這同時,他又在不斷地敲打他們。

即使是湯和,他也要時時拿過去的「暇疵」加以羞辱,即使是毫無威脅的宋濂,別人稱其為大儒的時候,他也要不屑一顧地說:宋濂哪是什麼大儒!

他仿佛時時在提醒功臣們:你們不過是一隻狗而已,不要逾份!功臣一個個倒在血泊上,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朱元璋暴虐的人格特徵,同時也依稀窺出其羞辱功臣後的自得之情。

當然,朱元璋的「烹狗行動」也是隨著時勢而變化的。

如果說在早中期,他的大殺功臣還只是一時喜怒之無常,那麼到了其晚年,因為太子朱標的死,為了自己身後朱家王朝的安寧,他的誅殺功臣就完全是一種有計劃的行動了。

 這裡且以藍玉為例。

 

二 

粗人藍玉之死

 

藍玉,安徽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此人打仗很勇敢,有大將之才,在追擊漠北殘元勢力中,屢建奇功,朱元璋曾比為漢之衛青和唐之李靖。

但藍玉的毛病是不知書,居高位後「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俘獲元主的妃子後,據說有不法的陰事,致這位妃子自縊而亡,為此屢受太祖的指責。 

後來元璋給藍玉加了個榮譽銜,「太傅」,而另兩位大帥馮勝和傅友德則為「太師」,因為在太師、太傅、太保所謂「三公」之中,「太師」是排在首位,所以不知詩書不懂韜晦的藍玉發起了牢騷:以俺老藍功勞,就不配做太師嗎?

粗人的怨言大概很難不流露於外,洪武二十六年,果然有人告其謀反,很快定案,族誅。

「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按朱元璋的詔書中的自陳,「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

而《罪惟錄》、《國榷》等則說牽連被殺的達兩萬人。

牽連到了什麼程度,有一個戲劇性的事件,藍玉不服指控,審問他的吏部尚書詹徽叱責他老實交待,藍玉大叫:「你詹徽就是我的同黨!」,於是這個主審官亦入甕中,人頭落地。

由此可見,在這個關係上萬人身家性命的大案中,審案與判決簡直跟好玩兒一樣。

藍玉居功自傲,橫暴不法是事實,但說他準備謀反,相信的人極少。

明末史學家談遷在《國榷》中分析得很好,「藍涼公非反也。虎將粗暴,不善為容,彼猶沾沾一太師,何有他望!……涼公欲以部校家奴數百千人冀幸萬一,雖至愚不為也。」

談遷此處是說,藍玉不過是一個粗人,對一個「太師」的榮譽銜都戀戀不忘,他怎麼會想造反?徵戰結束後,家居的藍玉所有的不過是幾百個部校家奴,他又怎麼能造反?!

對藍玉不滿,殺之即可,非要造出一個「藍黨」,羅織罪名,使元勳功臣一時俱盡,顯而易見,這是一次有計劃的行動。

 

三 

一張人皮的剩餘價值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行動?藍玉為什麼必須死?

野史記載,藍玉與太子朱標交誼深厚,曾對太子說:「我看你的弟弟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有不臣之心,又聽會看風水的人說燕地有天子氣,你要早作防備啊」。

藍玉這句話不知何故傳到了朱棣耳朵裡。太子病逝後,朱棣趁機對太祖進言,說:「公侯們放肆不知節制,現在不誅,將來尾大不掉就麻煩了。」

不久藍玉案就爆發了。從這個記載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功臣的疑忌到其晚年才發作得最為厲害。這是客觀形勢所造成的。朱元璋雖然自信以他的才略,以他在制度上的種種安排,「功狗」們不會對他的王朝帶來致命威脅,可他卻不能不考慮其身後的問題。

隨著太子的早逝,嗣立的是文弱的太子之子,他更加擔心自己眼下對功臣的嚴密控制會不會在身後一朝崩潰,不可收拾。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捲入宗室權力之爭的藍玉豈不是自尋死路?

藍玉死後被剝皮,元璋還下令把其皮傳示各省。因藍玉之女為蜀王妃,蜀王就把藍玉的皮保存了下來。

歐陽直的《蜀亂》中說,明末大西軍張獻忠攻入成都,他看見門樓上供著一尊人像,穿著公侯的衣服,皮膚和手腳都是人的肉身,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藍玉。

今人很難理解,既然「藍黨」只是朱元璋藉機生事的一個由頭,並不是藍玉本人真有什麼讓皇帝深惡痛絕的大逆不道之事,為什麼還要在其死後殘酷對待他的屍體?

朱元璋的行事往往就是如此,難以常情常理度之。如果要勉強解釋,只能說藍玉死後還有「餘熱」可供發揮,朱元璋能夠借這張人皮震懾臣下吧。

本文為黃大拿明史拍案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並只允許微信公眾號轉載,不可發在其他渠道,違者必究。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相關焦點

  • 歷史故事——藍玉謀反案(中)
    隨著戰功的一天天提升,藍玉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一天天的升高,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他為大將軍。在朱元璋當政期間,封為大將軍的總共就只有三人,分別是徐達、馮勝和藍玉,可見藍玉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1388年,朱元璋決定徹底消滅元軍殘部,他任命藍玉為主帥,率領十五萬精兵,最後一次出徵漠北。
  • 千古之謎,藍玉的人皮去向何方
    據《明史》記載,從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之間,他幾乎把軍隊中勇武剛強之將和明初的開國功臣屠戮殆盡。其株連之廣,手段之烈,可謂亙古未有。朱元璋是貧民出身,元末起事的時,大多是意氣相投,大家地位平等,打下天下大家一起分享,這當然是一個美好的謊言,而許多功臣大將從心理到行為都沒有從這種錯覺中走出。
  • 藍玉作為開國功臣,為什麼朱元璋會殺了他,還要將其剝皮實草?
    藍玉是明朝死得最慘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因藍玉謀反案牽連被殺者多達一萬五千餘人,這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
  • 藍玉故事
    藍玉初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將軍,率步騎三十萬,往徵雲南。幾經徵討,雲南悉平,藍玉從此受到朱元璋賞識。明朝建國之初,還面對著北元的嚴重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委任藍玉為大將,徵討北元的主要軍事力量脫古思帖木爾,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藍玉也迎來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對淮西勳貴痛下殺手,可謂堪稱史上之最,就連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都要自愧不如。可以說只要功高震主的忠臣良將,皆會遭到朱元璋的猜忌和疑慮。就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的名將藍玉,也是被冠以謀反之名,被剝皮實草,族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之眾。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愛將藍玉的呢?非要對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天下?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1381年,朱元璋下令藍玉親率大軍15萬,深入捕魚兒湖附近,搜尋北元主力,與之決戰。但當藍玉率軍抵達預定地點時,卻找不到北元的部隊。藍玉勞師遠徵,士兵疲乏,心生退意。手下大將王弼阻止道:「朝廷為了此次徵剿北元,勞民傷財,如果就此班師,何以復命呢?」於是,藍玉命令士兵穴地而居,偃旗息鼓,掩藏蹤跡。北元軍隊果然中計,傾巢而出,藍玉揮師出擊,藉助揚沙天氣,大破元軍。
  • 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男人
    其中在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朱元璋找了一個謀反的藉口,把涼國公藍玉,以及傅友德,馮勝殺害。史稱「藍玉案」,牽連人數達到數萬人,時間持續十一年。那麼這個藍玉究竟是誰呢?為什麼讓一生戎馬的朱元璋如此害怕?大家應該都看過,倚天屠龍記,在劇中,有一個捨命救張無忌的常遇春,實際在歷史上常遇春也是赫赫有名。
  • 藍玉,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人
    其中在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朱元璋找了一個謀反的藉口,把涼國公藍玉,以及傅友德,馮勝殺害。史稱「藍玉案」,牽連人數達到數萬人,時間持續十一年。那麼這個藍玉究竟是誰呢?為什麼讓一生戎馬的朱元璋如此害怕?大家應該都看過,倚天屠龍記,在劇中,有一個捨命救張無忌的常遇春,實際在歷史上常遇春也是赫赫有名。
  • 朱元璋和藍玉喝酒,三聲退下都不如藍玉一個動作,這讓他起了殺心
    而這天陽光正好,朱元璋尋思出去走走,正好走到了藍玉的地盤上。藍玉是皇帝為數不多的小夥伴了,皇帝便進了藍玉的家門。而後發生的事了讓朱元璋起了殺心,具體是什麼呢?聽小編來說說吧!皇帝大駕光臨,本來要與部下打麻將的藍玉不得不停止了,畢竟是一國之主,自己不能失禮,於是熱情招待了朱元璋。
  •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不少的開國猛將,他們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為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大明王朝開國名將很多,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這些開國猛將中不得不提大將軍藍玉。
  • 朱元璋為何要發動「胡藍之獄」將胡惟庸、藍玉處死?
    1393年,朱元璋又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將藍玉誅殺。藍玉一案,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將,相繼盡矣。」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心一軟,寬大處理:碎剮改成剝皮。這樣,劊子手把藍玉整張人皮剝下來,算是留了全屍,並把人皮送往他女兒蜀王妃處「留念」。
  • 淮南王劉安謀反,一場胎死腹中的謀反案
    淮南王謀反一案是武帝朝最大的謀反案。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小兒子劉長之子,漢武帝的叔父,劉安除了文學才能傑出,他還是豆腐的發明者,他的文學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公元前124年的一天,淮南王劉安身邊的侍從雷被千裡迢迢跑到京城告淮南王劉安的御狀,劉安得知後開始為謀反做準備。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1.藍玉之罪,罪在功高蓋主藍玉乃明朝開國名將,此人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可謂戰功赫赫,他不但與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是老鄉,也是元末紅巾軍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與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關係錯綜複雜。藍玉剛開始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因為謀略過人又英勇善戰,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有勇有謀,後因藍玉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
    同時也是明朝兩大擎天柱之一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嶽父,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這樣一個等級考試的人怎會不敢霸佔一個蒙古王妃,更何況其本身性格狂傲,又軍功顯赫。事情追溯到1388年,大將藍玉率領大軍窮追猛打元朝殘餘勢力,一路狂奔到離捕魚兒海,也就是如今貝爾加湖,皇天不負有心人,逃跑的元朝餘黨被其找到,藍玉成功消滅北元主力,直接俘獲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太子妃並公主內眷等一百餘人、王公貴族三千餘人、士兵七萬餘人、牛羊十餘萬頭,繳獲了元朝皇帝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璽。捕魚兒海的大獲全勝,讓藍玉一戰封神!
  • 流放之路3.4遺產暗金裝備塔薩裡之印藍玉戒指介紹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流放之路3.4遺產暗金裝備塔薩裡之印藍玉戒指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塔薩裡之印 藍玉戒指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流放之路3.4遺產暗金裝備塔薩裡之印藍玉戒指介紹。
  •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涼國公藍玉為蜀獻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妃子藍氏之父,因被明太祖猜忌,以謀反罪被殺,並剝皮實草,送到各省巡展,最後由雲南傳到四川。因藍妃的緣故,蜀獻王奏請朱元璋將人皮留在四川,請來工匠,將人皮裝成肉身,供奉在這門樓裡,已經有250多年了。《蜀警錄》寫這個,是想寫張獻忠受此啟發,大興剝皮之風。
  • 明初四大案「藍玉案」,究竟是冤案,還是罪有應得?
    明朝新建之時,朝中有三大帥,即徐帥徐達、常帥常遇春、湯帥湯和,這三人之中,由於常遇春、徐達久病纏身,不久就去世了。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大帥的存在,對於藍玉來說就像是兩座難以攀登的高峰,這兩位大將的去世就像兩座高峰霎時間倒塌,讓朱元璋看到像小山峰一樣的自己。三帥之中就剩一人,藍玉的機會自然而然就來了。
  • 明朝"藍玉案"中,藍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而,藍玉之死一方面是自己居功自傲,但一方面卻也是太子朱標之死,藍玉又被告發謀反,朱元璋一令下來,血流漂杵慘不忍睹。既然如此,在整個案件中的主角藍玉,生前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可能造反嗎?1.藍玉案太祖朱元璋從一個底層平民到天下至尊,這樣的機遇與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但是有一點,朱元璋脾氣很火爆。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胡惟庸被殺之前,官至明朝的左丞相,為百官之首,那麼,藍玉是何人呢?藍玉反其道而行之,打了元朝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但卻得意忘形,碰了元主的妃子,一個不該碰的女人,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朱元璋大為惱火。《明史記事本末》記載:玉還朝,上切責之,戒以率德改行。為此,原打算封為梁國公,改為封藍玉為涼國公,意在敲打,要其冷靜一下;北徵還朝路經喜峰口,正值下半夜,城門緊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