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雲輝
「李林甫胸無點墨,鬥大的字識不了幾個!他執掌吏部事,看見判詞中有『杕(dì)杜(《詩經》篇名,孤生赤棠樹,喻人孤立無援)』二字,張口就問副職:『杖杜是啥意思?』副職被嚇得低頭假裝沒聽見。這就是他『杖杜宰相』的來歷;他的小舅子媳婦生兒子後,李林甫附庸風雅,親手寫賀詞『聞有弄璋之慶』,愣把『弄璋』寫成『弄獐』。小舅子往客廳一掛,把客人們笑得噴飯。從此,李林甫又被稱為弄獐宰相。」
「他雖然沒文化,但獨攬朝政,欺君罔上,勢壓群臣。他把一個正直的諫官趕出朝廷後,殺雞儆猴召集諫官們訓話:『當今天子聖明,我們貫徹執行旨意尚且來不及,還諫的哪門子言!你們難道看不見那些做儀仗的馬,因為每天一聲不吭,所以頓頓好吃好喝伺候著!只要不守規矩瞎吼,就會被馬上踢出團隊!你們好好琢磨琢磨!』」
「李林甫鼠目寸光,為鞏固相權,竟然奏請天子重用安思順等少數民族將領擔任節度使,使安祿山得以渾水摸魚,長期控制河北,最終導致安史之亂,逼得聖駕西幸至此!」
公元756年8月,成都,唐玄宗行宮裡,幾個朝臣七嘴八舌議論李林甫。唐玄宗作總結性發言:「李林甫的確是舉世無雙的『妒賢疾能』之人啊!」
給事中裴士淹直言不諱:「陛下既然早知其為人,為何還讓他擔任宰相長達19年?」唐玄宗被問得「默不應。」
(一)曲線拜相
李林甫出身官三代,因為沒有文化,請求擔任司門郎中職位時被無情拒絕:「擔任郎官者必須德才兼備,李林甫是麻布繡花----配不上!」李林甫削尖腦袋先進東宮當了個閒官,又混到國立大學當了個副校長,逐步官運亨通,一路直升至吏部侍郎(相當於今組織部和人事部副部長)。
為再上新臺階,李林甫把寶壓在武則天的孫女武惠妃身上。武惠妃在三千粉黛中獨享恩寵,兒子壽王與盛王被唐玄宗愛屋及烏格外恩寵,太子李瑛逐漸失寵。李林甫打通關節,奴顏婢膝向武惠妃表忠心:"願保護壽王!"武惠妃視其為強援,經常幫他吹枕頭風。
在高力士暗助下,李林甫將唐玄宗的一項宰相任命消息提前洩露給當事人。宰相就任後投桃報李,力薦李林甫德才兼備「堪為宰相」,武惠妃也不停地為他吹枕邊風。李林甫如願以償,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同時升任宰相。
就職時,裴耀卿與張九齡都謙恭地彎腰疾行,唯獨李林甫倨傲地站在他倆之間大搖大擺接受任命書,眉宇間得意洋洋。旁觀者驚嘆:「這哪兒是三個宰相上任,分明是一雕挾持兩兔啊!」
(二)曲意逢迎
曲意逢迎,是李林甫深得唐玄宗歡心的不二法門。
秋收時節,唐玄宗欲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宰相裴耀卿等諫言:「陛下於農忙時節西行,難免騷擾百姓。臣等建議等到入冬再回長安。」李林甫見唐玄宗有些不爽,便假裝腳疼,散朝後一瘸一拐落在後面,趁唐玄宗詢問緣故時才亮出底牌:「洛陽和長安本就是陛下的東西宮,陛下想去哪兒還用選擇時候嗎?如果擔心擾民,陛下宣布免除沿途州縣的租稅即可!」唐玄宗大喜,依計而行返回長安。
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都對唐玄宗獨寵武惠妃而冷落他們的母親心懷不滿,時有怨言。唐玄宗龍顏大怒「將罪之」,遭到賢相張九齡義正辭嚴的反對,心情很是不爽。李林甫當面不發表意見,背後卻通過太監向唐玄宗表明立場:「帝王的家事,何須與別人商量!」在李林甫與武惠妃內外勾結下,唐玄宗最終聽信李林甫讒言,把三個
唐玄宗打算重用行政能力很強的節度使牛仙客,張九齡以其才疏學淺為由堅決反對。李林甫表面附和,暗中卻把消息透露給牛仙客,又四處散布消息聲援唐玄宗:「只要有真本事,又何必滿肚子學問?而且天子要重用什麼人,有何不可?」唐玄宗認為李林甫善解人意且不專權,從此更加疏遠張九齡,後來索性罷免張九齡和裴耀卿相位,獨寵李林甫,任命牛仙客為宰相。
(三)排除異己
李林甫因為沒有真才實學,全憑溜須拍馬上位,所以把「武大郎招夥計----比自己高的不要!」當做用人原則。才望功業超過他的文臣、被唐玄宗倚重的武將、權勢地位嚴重威脅到他的官員,都成為李林甫處心積慮消滅的靶子。
兵部侍郎盧絢風度翩翩,唐玄宗讚美他氣質超群。李林甫吃起乾醋,動用各種卑劣手段,將其貶職外放。
唐玄宗打算重新啟用絳州刺史嚴挺之,李林甫絞盡腦汁從中作梗,使唐玄宗誤以為嚴挺之年事已高且患風疾而作罷。
宰相李适之不信邪,公開與李林甫叫板。李林甫根據他性格粗疏的缺點設下圈套,故作神秘告訴他:「華山有個大金礦,可惜皇帝不知道。」李适之果然中計啟奏。唐玄宗問李林甫,李林甫假裝一片忠心:「臣早知此事。但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豈可開採!」唐玄宗深受感動,斥責李适之:「您以後奏事前,先與李林甫商議好,免得張口就放黃腔!」李适之自此逐漸被疏遠,最後罷相遭貶服毒自殺。
唐玄宗為網絡人才,詔求有精通一藝的天下士人入京候選。杜甫聞訊,興衝衝入京應試。李林甫唯恐士人們在對答時揭露自己的滔天罪行,竟然說服唐玄宗對士人們層層篩選到京城統一參加考試,再指使心腹擔任主考官。在李林甫導演下,上演了空前絕後的讓全體考生落榜的鬧劇。杜甫也成為這場鬧劇的犧牲品,「舉進士不中第」,被困長安十年。李林甫對唐玄宗撒下彌天大謊:「本屆考生無人及第,證明在您的英明領導下,民間已經沒有一個被遺漏的賢才!」
(四)一手遮天
被拍昏頭的唐玄宗對李林甫從精神到物質都「恩寵莫比」,李林甫由此權焰燻天,為所欲為。他舉薦性格軟弱的陳希烈出任宰相,自己在家處理政務,把陳希烈當照片貼在政事堂上。陳希烈天天坐班,既無人謁見,也無公文處理,只有偶爾在幾份無關緊要的公文上簽名的權力,閒得天天看螞蟻搬家。
太子李瑛被殺後,東宮儲位空懸。李林甫為回報武惠妃,多次勸唐玄宗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唐玄宗最終選擇更成熟穩重的忠王李璵,立為皇太子後,改名李亨。
李林甫唯恐皇太子繼位後失勢,決定釜底抽薪扳倒太子。他指示心腹爪牙楊慎矜監視太子的妻兄韋堅,誣奏韋堅與邊將勾結,企圖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聽信讒言,將韋堅與邊將貶官,令太子休棄太子妃韋氏;李林甫賊心不死,炮製出一起矛頭直指太子的冤案,在政壇掀起一股腥風血雨,造成韋堅與邊將等官員無辜被殺或畏懼自殺。由於太子行事穩重無過失,唐玄宗對太子也非常信任,李林甫的陰謀詭計最終未能得逞。
楊慎矜青雲直上,嚴重威脅到李林甫地位。李林甫唆使爪牙製造流言,言之鑿鑿稱楊慎矜本是隋煬帝玄孫,一直賊心不死圖謀恢復隋朝。唐玄宗聞言大怒,李林甫趁機栽贓陷害,使楊慎矜最終被滅族。
鹹寧太守趙奉章搜集了彈劾李林甫的二十餘條罪狀,李林甫搶先一步暗示御史臺逮捕趙奉章,以妖言惑眾之罪,將其活活杖斃。
(五)自作自受
李林甫殺人不見血的骯髒手段,被其心腹楊國忠等人學得有模有樣。當他們明顯感覺到來自李林甫的威脅時,決定結成利益共同體,以其慣用伎倆還治其人之身。楊國忠審理一樁謀反案時,故意將李林甫牽涉進去。天天看螞蟻搬家的陳希烈按捺不住,跳出來作證。唐玄宗開始對李林甫心有芥蒂,逐漸疏遠。
752年10月,南詔國侵犯邊界,李林甫趁機奏請唐玄宗,令劍南節度使楊國忠速赴劍南就任擋槍子。楊國忠又氣又怕,唐玄宗安慰他:「愛卿先去劍南處理一下軍務,朕很快把您召回,升任宰相!」
李林甫得知後「心尤不悅」,憂患成疾。唐玄宗巡幸華清宮時,李林甫抱病隨從,病情加劇,一病不起。
楊國忠剛到劍南就被召回,前往華清宮謁見李林甫。楊國忠見李林甫已是奄奄一息,決定痛打落水狗,送他見閻王。於是,他在李林甫病榻前流淚表忠心後,迅速與安祿山合謀,彈劾李林甫曾與叛將阿布思約為父子,約定裡應外合謀反。安祿山還煞有介事地安排阿布思手下的降將作證。在楊國忠威逼利誘下,一些素來仇視李林甫的李氏親族出庭做偽證。連李林甫的女婿都唯恐受牽連,出面誣告嶽父在家中用巫術詛咒唐玄宗。
案件審理過程中,李林甫病逝華清宮。唐玄宗給予他「贈太尉、揚州大都督,給班劍、西園秘器」的隆重待遇。李林甫的兒子們護柩還京師,準備擇日安葬。
與此同時,「林甫與蕃將阿布思同構逆謀」案件落下實錘:罪名成立!
唐玄宗震怒,詔令褫奪李林甫官爵,廢為庶人,將其諸子貶謫嶺南。此時,李林甫尚未入土安葬。唐玄宗怒不可遏,令人劈開棺木,挖出李林甫口內含珠,脫去金紫朝服,改用小棺材「用庶人禮葬之。」
(六)受寵緣由
唐玄宗對裴士淹的追問沉默不語,但史書清晰地記載下李林甫得以獨寵的原因。
首先,李林甫心機深沉,出手大方。他用重金買通唐玄宗身邊所有嬪妃、太監、廚子、宮女,把他們變成全天候監視器,由此對唐玄宗的心思和行蹤了如指掌,成為唐玄宗腹內的蛔蟲。所以,他的諫言上奏,全都符合唐玄宗心意。
其次,唐玄宗自恃開創「開元盛世」,勞苦功高,開始踐踏法度、疏於聽政,對曲意逢迎的李林甫言聽計從,只聽歌功頌德之語,拒聞真實逆耳忠言。他高居深宮,「恣行宴樂」,沉溺酒色,「不以為恥」,心安理得當甩手掌柜。李林甫推波助瀾,徹底架空唐玄宗。
最後,李林甫外表忠厚,心藏奸詐。他「口有蜜,腹有劍」,喜怒不形於色,害人於不動聲色之中。他消滅異己,培植親信,終日挖空心思設計如何構陷政敵。他權焰燻天,殺人如麻,連兒子李岫都感到恐懼。李岫曾哭著跪求他收手,李林甫置若罔聞。
李林甫自知罪行罄竹難書,生怕遇刺,出門時戒備森嚴,令武士前呼後擁。他把臥室改造得如同迷宮,夜裡連續更換臥室,打一起換一個地方,連家人都不知他夜宿何處。
平心而論,李林甫的手段並不高明。他能憑藉拍馬、收買和構陷這三板斧,盤踞盛唐相位近二十年的原因,唐玄宗心知肚明:權力一旦被放出籠子,必將如虎兕出柙吞噬一切。而親手打開籠門導致李林甫為所欲為多年的人,正是唐玄宗自己!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