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抗戰評價比較低?歷史學家楊天石這樣說

2021-01-16 非常道畢延河

有記者問歷史學家楊天石,為什麼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抗戰估價始終比較低,這是什麼道理?

楊天石回答,是因為互相否定。國民黨罵共產黨遊而不擊,共產黨罵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X。我們自己都在那兒互相否定,西方人還會說你們抗戰偉大,抗戰了不起嗎?(楊天石《毛澤東1936年致蔣介石函引發的思考》)

由於歷史的原因,解放以後我們對國民黨抗戰的評價基本上就是:「袖手旁觀,坐待勝利」;「消極抗戰,積極反X」。改革開放以後,這種片面的以意識形態為主的歷史觀逐漸被拋棄,國民黨軍隊的抗戰成績開始受到重視。

1986年,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日戰爭的力作《血戰臺兒莊》上映,引起國民黨的震動。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上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也要作相應調整。」

2005年,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唯一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抗戰結束,中國軍民死傷兩千多萬,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1947年10月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包括八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1.7萬名校尉),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計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殘廢191,644人,逃亡323,436人。兩項合計為4,165,458人。

在八年抗戰中,超過十萬人的會戰就有廿二次,國軍將官陣亡有二百零六名,包括集團軍總司令兩名(張自忠、李家鈺)、軍長八名(郝夢齡、吳克仁、馮安邦、陳安寶、唐譽源、武士敏、王甲本、王銘章)、副軍長兩名(佟齡閣、鄭作民)、師長廿名(饒國華、戴安瀾、孫明瑾、趙登禹、石作衡、李必蕃、彭士量、劉家麒、許國璋、鍾毅、方叔洪、朱世勤、寸性奇、王俊、闞維雍、劉桂五、王鳳山、洪行、呂公良)、副師長十三人、旅長十七人。

八路軍新四軍同樣付出了巨大犧牲,著名的將領左權和彭雪楓。抗戰期間,八路軍犧牲的團級以上指揮官共114人,新四軍中犧牲了41名,東北抗聯犧牲了42名,累計犧牲人數197人。犧牲比例遠遠高於國民黨的軍隊。

2014年國家公布了抗日戰爭中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名錄中屬於國民革命軍系統的共94人次,佔到總數近三分之一。其中身份標註「國民革命軍」的將士共87人,包括趙登禹、張自忠、佟麟閣、戴安瀾等為人所熟知的一批國民黨將領。

抗戰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勝利,無論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抗日戰爭勝利都是全體中華民族的榮光。抗戰勝利,關鍵的因素是因為建立了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中共中央發表《共赴國難宣言》,明確指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表明抗戰態度,「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抗日戰爭不論是國民黨的軍隊還是共產黨的軍隊,其實都是叫國民革命軍。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只有兩支,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簡稱不變)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蔣介石作為當時國家領導人,是投降妥協還是抗戰到底很是關鍵。所以毛澤東在1936年致函蔣介石曉以大義分析利害,「天下洶洶,為公一人。當前大計只須先生一人而決……是則先生一念之轉,一心之發,而國讎可報,國土可保,失地可復,先生亦得為光榮之抗日英雄,圖諸凌煙,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

毛澤東認為,只要蔣介石真心抗戰就是抗日英雄,就是救國救民之豪傑。

蔣介石以及領導的國民黨軍隊對抗戰是有貢獻的,完全否定不屬於歷史唯物主義。

蔣介石雖然抗日但是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領導能力和戰略眼光,國民黨軍隊腐敗嚴重,前面吃緊後面緊吃,走私吃空餉抓壯夫,裙帶資本禍國殃民。1940年回國考察的愛國華僑陳嘉庚被國民黨官場的腐朽景象所震驚:許多官員「身居要職,但都假公行私,貪汙舞弊,生活奢華」;「各處辦事員多者百餘人,少者數十人,月費各以萬計,不知所幹何事」。

所以毛澤東才有了「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論斷。

抗戰的勝利是全民團結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抗戰英雄不分黨派都應該受到尊重。

抗戰的勝利,挽救了近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亡國危機,掃除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失敗情緒,中華民族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次。作為戰勝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蔣介石以及國民黨軍隊雖然有種種問題,但是在抗日原則上沒有喪失,在抗日正面戰場上沒有投降,幾百萬軍隊的浴血奮戰最終迎來勝利。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假若沒有蔣介石,假若中國被打敗了,……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調往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途就不堪設想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易中天品三國」這6個字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對於歷史的愛好者而言,尤其是三國熱衷者來說,易中天確實捧的有點高,但也毋庸置疑,易中天的對於三國裡面刻畫的人物確實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捧他的原因,當然有捧的,也有拉黑的,尤其是一些歷史學家,對於易中天獨特的見解表示有些不妥,畢竟歷史是講究客觀事實,而易中天對於歷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無意間引領了以大眾人朝著他的觀點看齊
  • 楊天石:正邪、忠奸、人鬼的搏鬥
    同時,投降汪偽的原國民黨特務丁默邨、李士群等則以「中國國民黨鏟共救國特工總部」名義,向上海各抗日報刊負責人投遞恐嚇信,聲稱如再發現有反汪、擁共、反和平之記載,「決不再作任何警告與通知,即派員執行死刑」。7月22日,汪偽特工夜襲《大晚報》社。8月30日,暗殺《大美晚報》副刊《夜光》版編輯朱惺公。其後,暗殺事件即層出不窮。在抓報紙的同時,汪偽又大力抓學校。
  • 「建豐同志」反腐,方向正確民眾支持為什麼失敗了?
    楊天石:在西北戰場,為什麼國民党進攻延安失敗了?跟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當機要秘書有重要關係。東北戰場為什麼也失敗?跟當時的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有很大的關係,衛很早就和中共有秘密關係,可以看作中共在國民黨內部最大的間諜。蔣介石派衛立煌去東北的時候是相信他的,而衛立煌卻跟夫人說過一句話,說蔣介石派我去東北,我一定要讓蔣介石垮臺。
  • 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
    主要從事西方史學史的研究。今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幾年前,我十分寵愛的小兒子居然向他身為歷史學家的父親提出這樣的問題,但願本書能夠作為我的答案。對一個作者來說,至高無上的評價,莫過於讚揚他對學者和學童都能以同樣的口吻說話。然而,「純真」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臻於此道者實在寥若晨星。當時,我雖未能給那個求知慾極強的孩子以圓滿的回答,現在,他的問題卻可以作為我的起點。
  • 麥克阿瑟評價最高的中國帝王 他徵服了世界 讓西方指揮官黯然失色
    麥克阿瑟評價最高的中國帝王 他徵服了世界 讓西方指揮官黯然失色 說起中國偉大的帝王,很多人會想起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人,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一位帝王,此人就是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
  • 西方為什麼總認為中國要稱霸世界?
    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千百年來,無數的例子都印證了這一觀點。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圍繞著領土、資源、人口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衝突。稱霸世界,似乎是每一個國家共同的夢想。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對中國的關注日益加深。  西方為什麼總認為中國要稱霸世界?
  • 採訪歷史學家湯姆•霍蘭
    不過我最熟悉的是另一個湯姆·霍蘭,他是英國作家、通俗歷史學家和翻譯家,貴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成員。他的作品《波斯戰火: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徵》和《盧比孔河:羅馬共和國的衰亡》在中國的世界史讀者當中的聲望,恐怕不亞於蜘蛛俠在漫威粉絲當中的知名度。
  • 【2015綜藝年度紀錄片】《大後方》:還原抗戰中國 致敬四萬萬民眾
    《大後方》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廣電紀實傳媒、中央電視臺聯合出品,是一部還原「大後方」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重要貢獻的紀錄片,共12集,每集50分鐘,耗資逾1000萬元,歷時3年製作而成。
  • 老鑼:中國音樂在當代西方世界中幾乎沒有「聲音」?
    老鑼中國在西方世界中幾乎沒有「聲音」很多人問我我為什麼來到中國?我們現在會聽到的很多作品,表面上說與中國哲學相關比如,從標題,從文字來看,但音樂部分真的和傳統文化有關係嗎?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音樂學院的近況,為什麼我會認為太西方化?因為正統的教育太西方化了,作曲系的學生們學不到中國聲音的美,中國聲音的根是在哪兒?原因之一在於中國傳統沒有「作曲」概念。
  • 因為中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了,西方也越來越不西方了?
    曾幾何時,西方的經濟和文化統治著世界,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不買西方國家的帳。根據一段話,非洲國家的人更認漢字,但認為英語不夠先進。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以「缺乏西方」為題發表了《慕尼黑安全報告》。在這篇報導中,我們站在歐洲人的角度看了看當前的世界形勢,讓他們這樣感嘆:因為中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西方越來越不西方。
  • 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無腦崇拜西方?
    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無腦崇拜美國,崇拜西方,覺得只要是西方做的就是對的,中國跟他們不一樣,就是錯的。你要敢質疑,他們就會槓一句:「承認別人優秀就這麼難嗎?」只可惜,2020年的疫情揭開了這個遮羞布,讓我們看到了西方國家在基層治理能力的薄弱和組織動員方面的低效,國民道德素養方面也是一言難盡。
  • 如何偽裝成一個歷史學家?
    沒錯,這些耳熟能詳的人名都過時了,在天朝,要把自己偽裝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學家,你應該喜歡的人是:辛德勇(「在古代史的多個領域與清朝乾嘉學者展開對話」) 李伯重(「作為傅衣凌學派弟子和加州學派主將,李伯重對英國模式的討論重啟了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葛兆光(「以古典文獻為根基,葛兆光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的動議成功把握了梁啓超以來新史學的根本問題
  • 日本學者如何評價韓戰?刷新認知:中國屹立在了世界東方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才剛剛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解脫出來,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因此世界各國都不覺得新生的中國政權能夠穩定的守住中國的領土。
  • 【鏡鑑】外國政要都這樣評價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鏡鑑的話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3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外國領導人以及10位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齊聚北京。這些外國政要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對於那些戰勝國的人民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無論如何評價都不為過。 對於二戰的勝利和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作用,包括蘇聯人民的作用、中國人民為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發揮的特殊作用,都具有永恆的意義。
  •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自己?對自我評價比較低?那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後,青年開始思考,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BBC推出紀錄片,中國「詩聖」走向世界
    在東方,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是不朽的;在西方,卻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4月6日,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了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下簡稱《杜甫》)。杜甫其人其詩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
  • 劉武:我們為什麼講不好抗戰故事?
    (《血戰太平洋》劇照)其實,在八年抗戰中,這樣的故事,這樣的軍人還很多。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講這樣的故事呢??妓女們也勇敢的拿起槍投身到抗日前線……而對真正的抗日主戰場,抗擊日軍絕大多數,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中國軍人的正面戰場卻很少涉足,即使涉足也是小心翼翼,躲躲閃閃,心有餘悸。這個人物不能講,那個故事不敢說,最後講出來的故事只能是支離破碎,不要說打動世界,就連我們自己看了都啼笑皆非!在這樣的思想禁錮下我們怎麼能講好抗戰故事。
  • 薛念文: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
    有的學者甚至為獲得關注不惜扭曲事實,以持反共觀點為榮,他們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初期的成就,虛無了中國革命的價值和中國道路的創新性,其結論深受「陰謀論」和「異端論」 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與歐洲中心論有深厚淵源,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傑弗裡·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指出,1945年以來整個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尤其是1957年至1960年間非殖民化進程的迅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