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猶太主題的電影我都會爆哭,男主和最後的那個德國軍官也太帥了

2021-01-08 半宛清憂

每次看猶太主題的電影我都會爆哭,男主和最後的那個德國軍官也太帥了!《鋼琴家》這個片子裡面對 主人公的孤獨無助, 德國軍官的善良。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再有任何戰爭了,剛看完感覺過了一個世紀,布洛迪的表演實在是太出色了,我最喜愛的男演員。波蘭人說英語很喜歡,讓我想到黑皮書,一路靠男人活過來,軍官又讓我落淚了。這部電影很多人根本沒理解它的好,這才是大眾,不是所有人都是英雄,他只是想活著。

好看到爆 ,那種絕望的極致 ,絕望到哭不來 ,德國人對猶太人做的事情,一股恨意湧出 讓我想到日本之前做的事情 。勤奮但是對這個民族這股恨意,真的沒辦法,可能我心胸不夠寬廣。以前痛恨日本的種種惡行,現在明白原來戰爭中一方對另一方的迫害都是一樣殘酷的。在感受到深入骨髓的寒意之後,結局部分竟然還體會到一絲溫情,希望那個軍官可以被善待。

藝術是人類之光,殘酷的殺害,紛亂的世界,被鋼琴聲洗滌乾淨,德國軍官出場時的盛世美顏,相信永遠不會被遺忘吧。再次重溫看完還是久久不能平靜,那首輝煌的大波蘭舞曲也從此印在腦中再也忘不掉了。苦難中人物性格的變化、真實冷靜的敘述中飽含力量、巴赫響起來世界都明麗了,可以說的貌似是有很多,但是確實只有很微弱的觸動。曼和德國軍官在廢墟中相遇,表達了人性的甦醒。

片中運用大量的蕭邦音樂,像娓娓道來的希望之詩,給了活在戰爭這一人間地獄裡的絕望的人們以希望。被幾個日耳曼虐殺猶太的畫面震撼到了,但集體的善惡並不代表個人的善惡。平實的敘事,沒有故弄玄虛的音樂和音效,通過舒緩的節奏呈現出驚心動魄的歷史。最令我忘懷的鏡頭是他獨自一人走在廢墟中的鏡頭。一人前行,背後是破裂的家園,一束月光,映射在再次彈起琴鍵的身上,一個人的好壞,跟他什麼種族沒關係,跟教育信仰有關。

二戰全面爆發時 猶太人的生命變的輕如草芥,Szpilman幾次差點失去性命,因為音樂他被大家熟知,因為音樂在關鍵時刻有人像他伸出援手,因為音樂支撐他度過一個個在生死邊緣踱步的瞬間,音樂大概是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每次看二戰片都會感到深深的壓抑感,生存原來有我們所不知道的那麼艱難的一面。

相關焦點

  • 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
    《鋼琴家》: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二戰電影《鋼琴家》,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以一個猶太鋼琴家的視角去描述和見證了二戰的殘酷,呈現了一位鋼琴家在二戰中,顛沛流離,艱難生存的故事。
  • 《鋼琴家》關於戰爭的片子,最後德國軍官對於主角的幫助怎麼理解
    《鋼琴家》關於戰爭的片子,最後德國軍官對於主角的幫助怎麼理解本來以為是有點做作的文青電影,沒想到是震撼人心的厚重佳作。其實全片跟鋼琴有關的鏡頭不多,最後被德國軍官要求演奏一曲才算是點了個題,整部影片不求煽情,敘事很克制,但還是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而這位鋼琴師最後能活下來,總算也是顯現了一點人性的有情吧,很棒的一部電影,很真實也很震撼。當父母兄弟姐妹都被送往集中營,男主一個人獨自掙扎的時候,我在想他為什麼還沒有放棄。滿目瘡痍的城市、多年的逃亡生活,好好的一個青年才俊淪落至此。
  • 關於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民族」的幾部電影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 《芬妮的旅程》:那些從德國納粹手中逃走的猶太孩子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中從來都不缺少好的電影,而關於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也有很多,就比如說史蒂文·史匹柏老師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羅曼·波蘭斯基老師執導的《鋼琴家》,這兩部作品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身為納粹黨的辛德勒救助了
  • 納粹德國的猶太幫兇
    這個故事據說是以16世紀一個真實人物為原型創作的,原型是真是假我們已無從考證,但一些猶太人的故事卻是真實的,這些猶太人對知識和權力的追求給自己也給無數無辜的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德國猶太科學家:弗裡茨·哈伯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於西裡西亞的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父親是位猶太染料商人。
  • 那個德國軍官的名字是:威廉·霍森菲爾
    嗯,看了一部電影——《鋼琴家》。豆瓣評分9.2分,排名No.58。也許是因為之前看了《海上鋼琴師》,產生了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看著看著,忽然發現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二戰時期。電影的尾聲裡,我才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因為鋼琴,德軍某軍官和猶太人主角建立了世俗意義下不被允許的友誼。
  • 一部經典戰爭電影真實還原戰爭的殘酷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對於幫助,或者被幫助,人們都用心靈做了最終的記錄,戰爭的殘酷都是可想而知的,不過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讓我看完還是就記憶猶新,心情也會非常沉重;德國納粹突然闖入一家猶太人的家裡,要求他們全部起立,但是一位行動不便四肢癱瘓的老人沒能站起來,德國軍官就命令手下把老人抬到窗臺把老人扔了下去,看到這一部深深的感受到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強大的國家庇護下,我們是有多麼的幸福。
  • 二戰最牛X的猶太人越獄:暗殺所有德國軍官...集體大跑路
    那天,佩切爾斯基被指派在北營地挖掘樹樁,恰好一個黨衛軍軍官心情不好,挑選了一個瘦弱的荷蘭人虐待鞭打,佩切爾斯基盯著看了幾眼。軍官感到不爽,就命令他在5分鐘將一個大樹樁砍成兩半。如果做到會得到一包香菸,如果做不到,就會被鞭打25下。軍官看表宣布開始,結果,佩切爾斯基在四分半鐘內將樹樁砍開了。
  • 黑皮書:二戰美豔猶太女間諜傳奇故事!權遊紅女巫顏值演技太好了
    但是他們的船在中途被德國的巡邏人員發現,難民們都被殺害了,女主喜歡的男子也被槍擊死亡,女主跳下和性格一命,於住浸泡在河裡,看著自己的同胞們的屍體被德國人搜刮,內心痛恨不已。女主被兩個好心的同胞喬裝打扮成死屍,混入到德國隊伍當中,一位同胞領導對女主很好,還為她安排了個工作,女主化身成餐廳工作人員,以此尋找機會報仇!荷蘭抵抗組織要營救自己被俘的人,讓女主幫助女主和同夥小胖坐火車前往目的地。
  • 電影《獵殺T-34》:看完電影,我的車技莫名大增
    但是最後大意了,被德國軍官俘獲。第二次是在集中營,俄羅斯軍官開坦克,充當德國坦克兵培訓的靶子。但是這位俄羅斯軍官乘機逃走了,一路衝破截殺,順利到達捷克獲救。除了這女主角張的漂亮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有這麼幾點:1、 秒懂男主。女主真正感知到男主的愛意時候,是看到男主盯著她看的眼神。最讓人激動的是,這女主接受了這個眼神,也愣愣的回應著。唉,現實中,金橙子要想看某個女生,那女生要麼翻白眼要麼瞪眼要麼迴避。2、 我寧願和你一起去死。
  • 戰爭天堂:對於這部電影的尺度和劇情,我無Fuck可說
    ,正當我以為下一秒她們會去檢查老婦人的死活,或是悲傷不能自已時,卻見這些人一擁而上,搶奪老婦人所餘不多的破爛衣物和飯食。女主更是第一個衝上去脫下了老婦人的靴子自己穿上,繼而接著喝她的稀粥,仿佛一切不曾發生,一臉習以為常的淡漠……
  • 《鋼琴家》戰爭的殘酷,對男主命運的感慨
    昨晚看了《鋼琴家》,看之前不了解,以為是浪漫的劇情和可以在雲端漫步的天才男主,誰想是部憂傷壓抑的電影,戰爭、種族、飢餓、暴力…男主是位鋼琴家,在華沙城裡過著體面的生活,和他的家人一起,不幸從二戰爆發開始,德國軍隊全面入侵,猶太人身份的他和家人受到輪番折磨,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四處流竄
  • 芬妮的旅程|99%的人都錯過的冷門猶太片
    到新組織第一天,組織負責人是費曼女士,剛開始她極其不願,因為已經有很多人了;在第一夜,她就讓芬妮和妹妹分開睡,說要學會獨立,即使妹妹一個人睡會哭一整晚。她還經常半夜叫醒小孩,讓他們背自己的新名字。雖然看起來極其嚴厲,費曼女士卻是有勇有謀。再次暴露之後,她把小孩分批轉移,在車站看到巡邏的軍官,她謊稱行李丟了,然後裝暈,讓孩子們順利上了車。
  • 他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德國軍官絞刑時,劊子手故意幹了一件事
    文/快哉風牛他不是屠殺屈猶太人最多的黎納粹軍官,但景他是最令人不竺寒而慄的——壽因為那部享譽姚全球的奧斯卡闞金像獎電影《暨辛德勒名單
  • 成為基督徒,再看《辛德勒名單》
    看過《辛德勒名單》,當時看完覺得非常感動——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辛德勒廠長保護猶太工人們死裡逃生的故事。當時的我,未經世事。10年後的今天,即將奔30歲。目前的身份是文化公司小老闆、受洗1年半的基督徒、剛剛扛過疫情的打擊(詳情參見《疫情年間,我們是跪著走完的》)。因此,今日再看《辛德勒名單》,擁有與未經世事時完全不同的感受。
  • 豆瓣8.4分的德國二戰電影,縱觀最後瘋狂中荒謬的人性
    德國人拍的電影,要麼沉著鎮定、一絲不苟,憋悶得喘不過氣來,要麼荒誕離譜、直眉瞪眼,誇張到根本無法理喻。相對於鄰居法國電影的熱忱浪漫、對門英國電影的精緻優雅,德國人用他們最擅長的表現主義,拍出來的電影,總是給觀眾們留下不好看的錯覺。
  • 德國軍官的素質
    德國軍官的素質在二戰後期,美國進入法國後,逐漸俘虜了一批德國軍官.美國人把這些德國軍官關押在一個戰俘營裡,對他們表現的比較優待.美國人認為德國軍官具有騎士精神,而且個個都是職業軍人,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和堅強的意志,值得尊敬。
  • 從時代、人物、主題剖析《流浪的尤萊克》的獨特魅力與現實意義
    2013年,德國導演、奧斯卡得主佩波·丹科瓦特執導了這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作為紀錄片導演出身的他,所執導的影片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特點,《非舍爾先生》、《妓女的榮耀》等都極具個人現實主義風格。《流浪的尤萊克》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殘酷且真實,它極大地還原了小說中人物人格和時代特徵,因而在豆瓣上獲得8.4分的高分,但因其受眾較小,而成為經典電影中的一顆遺珠。
  • 疑問 二戰德國如何區分猶太人和其他人種?
    ==對於本劇最大的疑惑是,二戰時期,德國人屠殺猶太人,那麼問題來了,德國人怎麼區分是否是猶太人和猶太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