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關於戰爭的片子,最後德國軍官對於主角的幫助怎麼理解

2021-01-07 娛影之談

《鋼琴家》關於戰爭的片子,最後德國軍官對於主角的幫助怎麼理解

本來以為是有點做作的文青電影,沒想到是震撼人心的厚重佳作。印象最深是主角第一次死裡逃生,藏到柜子裡,世界錯亂了,鏡頭也顛倒,然後就是華沙起義之後血流成河,槍炮停止後,斷壁頹垣間響起鋼琴的聲音,詭異悽厲又空靈,看完《鋼琴家》,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一個猶太人的流亡史,二戰爆發,一位住在華沙的猶太人鋼琴師在戰爭中顛沛流離,家人被德軍殺害,而他最後在流亡中活了下來。

其實全片跟鋼琴有關的鏡頭不多,最後被德國軍官要求演奏一曲才算是點了個題,整部影片不求煽情,敘事很克制,但還是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而這位鋼琴師最後能活下來,總算也是顯現了一點人性的有情吧,很棒的一部電影,很真實也很震撼。當父母兄弟姐妹都被送往集中營,男主一個人獨自掙扎的時候,我在想他為什麼還沒有放棄。滿目瘡痍的城市、多年的逃亡生活,好好的一個青年才俊淪落至此。

但是他甚至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鋼琴,當被問及戰爭結束後你會去做什麼的時候,他說他會繼續彈鋼琴,說不出現在心中是什麼感覺,但我感受到了希望與堅持,願世界和平,遠離戰爭,像看驚悚片一樣的看完《鋼琴師》,每一次覺得可能脫險了的時候又開始緊張起來,直到宣布解放才能鬆一口氣。為什麼在那個精神和身體都飽受摧殘的年代還要如同畜生一樣苟活下去。

我想對於追求藝術的人來說,心靈永遠有一個避風港,當琴聲響起的時候,一切都恢復平靜,恢復美好, 冷靜而真實的敘述卻達到了很大的震撼力,戰爭中的人們,流亡的民族,當鋼琴曲不僅僅作為一種表演音樂而是經歷的敘述時,同一個人同一雙手,同一首曲子,表達的就大不一樣了,看完之後,覺得有些時候不是作家用了誇張的手法,而是事實本來就是這樣子的,而我們未曾看過,覺得不可能如此的殘忍。

所以主觀覺得,作者使用誇張手法去達到想表達的思想或感情,也更為深刻的覺得,有些經歷,即使成為過去,都不能夠忘記 絕對不能忘記,一些人所承受的難以想像的苦痛是,永不會消失,嘗試打開過幾次,但每次都在十幾分鐘左右沒有勇氣繼續看下去而關掉了。它沒有過多著力於集中營那種群像,而是用鋼琴師的經歷刻畫了那些幫助他或者阻撓他的人,這些人都有自己的背景,種族,職業,追求和信仰,也有最後無法接著幫助他的理由。

最後德國軍官的那一段很有名,讓我以前誤以為那才是主題,實際看完整部片子,覺得那段被過分強調了,自始至終的很多路過鋼琴師生命的人都有自己豐滿的段落,因為他的經歷並非戰時大部分歐洲猶太人的經歷,這部電影更像用猶太人的大歷史做背景,講一個人的故事,畢竟鋼琴師的感知也不同於普通人,波蘭斯基自己也是戰時生活在巴黎的波蘭裔猶太人,這讓我對他如何經歷過那段時光充滿了好奇。

另外,對於猶太人為何不反抗,有人的說法是因為猶太人有在歐洲長期被歧視和欺負的歷史,看《威尼斯商人》之類的名著便可見一斑,忍氣吞聲是他們生活下來的習慣,當然,經歷過二戰,現今的以色列早已不再如此,至於德國軍官對他的幫助,我自始至終持保留態度,就像一個人駕駛車子碾壓人群,但唯獨繞過了你,你是否應該感謝他?

相關焦點

  • 德國軍官的素質
    德國軍官的素質在二戰後期,美國進入法國後,逐漸俘虜了一批德國軍官.美國人把這些德國軍官關押在一個戰俘營裡,對他們表現的比較優待.美國人認為德國軍官具有騎士精神,而且個個都是職業軍人,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和堅強的意志,值得尊敬。
  • 一部經典戰爭電影真實還原戰爭的殘酷
    對於幫助,或者被幫助,人們都用心靈做了最終的記錄,戰爭的殘酷都是可想而知的,不過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讓我看完還是就記憶猶新,心情也會非常沉重;德國納粹突然闖入一家猶太人的家裡,要求他們全部起立,但是一位行動不便四肢癱瘓的老人沒能站起來,德國軍官就命令手下把老人抬到窗臺把老人扔了下去,看到這一部深深的感受到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強大的國家庇護下,我們是有多麼的幸福。
  • 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
    《鋼琴家》: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二戰電影《鋼琴家》,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以一個猶太鋼琴家的視角去描述和見證了二戰的殘酷,呈現了一位鋼琴家在二戰中,顛沛流離,艱難生存的故事。
  • 看猶太主題的電影我都會爆哭,男主和最後的那個德國軍官也太帥了
    每次看猶太主題的電影我都會爆哭,男主和最後的那個德國軍官也太帥了!《鋼琴家》這個片子裡面對 主人公的孤獨無助, 德國軍官的善良。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再有任何戰爭了,剛看完感覺過了一個世紀,布洛迪的表演實在是太出色了,我最喜愛的男演員。
  • 這5部關於二戰期間,以小孩為主角的片子,你看過幾部?
    其中,不少是以小孩為主角展開講述的。今天,給大家介紹5部,關於二戰期間,就是以小孩為主角的片子。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豆瓣9.1,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作品。 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08年上映。
  • 二戰中學習俄語並請求俄羅斯軍官支持的德國婦女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在每一場戰爭爆發後,總會有不少女性成為戰爭犧牲品,而在二戰中,雖然德國的戰爭的發起方,但不得不說,德國女人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也是相當尷尬。二戰中的德國女人為了讓避免被多次強姦,不得不學習俄語,找到有權勢的俄國軍官包養。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 《鋼琴家 (The Pianist)》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 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我們的父輩》德國反戰片,揭露了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本部影片有五位主角在戰爭中在不同時期演繹不同角色,從五位主角中揭露出來當時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另一名女主角格麗塔是維克多的女朋友,為了想要讓自己的男朋友逃離德國去到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幫助自己的男朋友拿到通行證,但是當時的德國軍官幫助格麗塔拿到維克多的通行證以後,就在維克多將要離開德國時秘密的將維克多送往集中營。
  • 戰爭背後的殘酷與善意:這部高分戰爭片你看過嗎?
    1.生死面前,依然願意堅守底線故事從戰爭伊始開始講起,波蘭首都被納粹佔領。主角是一位有名的鋼琴家,可是因為戰爭,他和他的家人都失業了。全家6口,只有5003元。後來他遇到一位很有手段的猶太人,猶太人告訴他,他們在策劃反抗,可鋼琴家無意加入,他求猶太人幫他逃離猶太區。對方說,逃出去容易,但活下去難。可最後他還是幫助鋼琴家逃了出去。
  • 《鋼琴家》戰爭的殘酷,對男主命運的感慨
    昨晚看了《鋼琴家》,看之前不了解,以為是浪漫的劇情和可以在雲端漫步的天才男主,誰想是部憂傷壓抑的電影,戰爭、種族、飢餓、暴力…男主是位鋼琴家,在華沙城裡過著體面的生活,和他的家人一起,不幸從二戰爆發開始,德國軍隊全面入侵,猶太人身份的他和家人受到輪番折磨,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四處流竄
  • 法國電影《鋼琴家 The Pianist (2002)》高清中字
    法國電影《鋼琴家 The Pianist (2002)》高清中字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編劇: 羅納德·哈伍德主演: 艾德裡安·布洛迪 / 託馬斯·克萊舒曼 / 艾米莉婭·福克斯 / 米哈烏·熱布羅夫斯基 / 埃德·斯託帕德 / 穆琳·利普曼 / 弗蘭克·芬萊 / 茱莉亞·蕾娜 / 傑西卡·凱特·梅耶爾 / 理察·賴丁斯類型: 劇情 / 音樂 / 傳記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英國 / 波蘭語言: 英語 / 德語 / 俄語上映日期:
  • 豆瓣9.2《鋼琴家》:四段鋼琴曲,四場人性的自我救贖
    《鋼琴家》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一部關於戰爭題材的影片。該影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獲得第55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多項獎項。隨著戰爭在波蘭上空打響到結束的進程,主人公席皮爾曼彈奏了四次,也是他從鋼琴家到逃亡者身份的四次轉變,映照了不同時期戰爭陰影下不同人群為生存做出的選擇。災難到來,家庭分裂預示國家的分崩離析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臺做現場演奏。
  • 【鋼琴家】電影關於尊嚴的一場演奏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英國 / 波蘭語言: 英語 / 德語 / 俄語上映日期: 2002-05-24(坎城電影節) / 2002-09-25(法國)片長: 150分鐘又名: 戰地琴人 / 鋼琴戰曲 / 鋼琴師IMDb連結: tt0253474
  • 《芬妮的旅程》:那些從德國納粹手中逃走的猶太孩子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中從來都不缺少好的電影,而關於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也有很多,就比如說史蒂文·史匹柏老師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羅曼·波蘭斯基老師執導的《鋼琴家》,這兩部作品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身為納粹黨的辛德勒救助了
  • 戰爭一觸即發,作為鋼琴家的他歸宿在何方?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 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二戰結束後,德國納粹軍官為什麼都逃到了阿根廷,其實是利益博弈
    當盟軍在柏林升起他們的旗幟,德國籤署投降協議後,1945年五月八號前夜,對於那些戰爭罪犯來說,一件事情是清楚的: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大陸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了。但即使整個政權垮臺,戰爭結束,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建立的整個系統都崩潰了。
  • 《鋼琴家》人性的善與惡、戰爭的殘和暴。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戰爭片,一部很獨特的戰爭電影。沒有輝宏的戰爭場面和激烈的打鬥戲,主角不是戰士而是一個孱弱的音樂家,2002年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作品《鋼琴家》。 不看票房單說榮譽《鋼琴家》無疑是那一年最成功的電影。
  • 影視推薦 | 20部經典二戰影視,還原戰爭的真實與殘酷
    導演: 讓-雅克·阿諾編劇: 讓-雅克·阿諾 / 阿蘭·戈達爾豆瓣評分: 8.5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 英國 / 愛爾蘭電影與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相關,是初二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放的「大片」。那個時候我看過的電影還不多,基本看不懂片子在講什麼,直到有美女出現,好歹理解了其中一部分講了愛情。
  • 推薦十部關於鋼琴的經典電影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史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