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泥之河》:孩童視角的快樂童年,隱藏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2021-02-07 妖妖的微笑

有些電影,看似沒有表達什麼,卻又表達了很多;沒有刻意刻畫什麼,卻又讓人印象深刻。

《泥之河》,作為日本導演小慄康平的處女作,一經出世便一鳴驚人。連續斬獲1981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1982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旬報》年度10佳第1名、影史百大第13名等榮譽。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宮本輝的同名獲獎小說,導演通過一個孩童的視角,間接呈現戰後人們生活的艱難,同時,寄託了對童年、成長與人生的觀察與哀思。這部電影,之所以能讓當年初出茅廬的小慄導演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呈現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感染力,看似平淡克制的鏡頭背後,讓人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

關於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是從故事本身以及情緒角度解讀,我換種方式,結合電影情節、導演的電影編排手法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一步解讀他通過電影藝術傳達出的對命運的思考。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結合對電影的理解,分享兩點現實思考與啟示。

小慄康平式簡練客觀的電影編排手法,反而突出角色內心無法言及的矛盾掙扎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的小慄康平,深知語言對於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但他覺得,「拍電影跟寫小說不一樣,拍電影不一定要用語言來表達」,他希望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最好都是靜止的、寡言的,重要的是把感受傳達出來。

所以,小慄康平首次操刀獨立導演的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用花哨的語言、奇巧的鏡頭去吸引人,而是多用慢節奏、長鏡頭地展現角色的日常生活,就像一個客觀冷靜的旁觀者,將普通人的生存狀態一一展示出來,引導觀眾從自己的心態角度觀看,至於收穫,取決於觀眾自己當時懷著什麼樣的感情、有過什麼觸動,相比之下,這種方式,更能讓觀眾接近角色的內心。

1、以純真的孩童視角,反觀成人世界的苦痛

電影開端,觀眾便被引入了男孩小西的視角,他坐在窗前拖個腮幫,看著泥河上的居民生活、來往過客的悲歡。沒有畫外音、不用內心獨白,就是一種孩童的毫無偏見的視角,注視著這個世界。

小慄康平導演的這個敘事策略,儘可能地避免成人世界的雜質,展現孩童視角裡的純真美好、殘酷冷漠,亦或是簡單的英雄和壞人,無論怎樣,都是不被任何思想體系左右的觀念,由觀眾來評判,只有這樣,觀眾看到的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隨著影片的展開,小西看到的越來越多:

方才微笑著跟他分食物的大叔,轉眼就被碾死在馬車下;前一秒還在船上採沙蠶的老人,一眨眼就掉進河裡不見了,警察對待這條生命卻很冷漠;小西新交的朋友小龍,家裡破破爛爛,沒錢上學,在街頭遊蕩,同學們都不願跟他玩,小西卻跟他玩的很開心……在我看來,通過孩童視角,孩子越是覺得不合邏輯、不可思議,越發體現成人世界的陰晦複雜,而這種複雜,更多是更大的社會背景所造成。反過來也說明,這種社會背景,正一步步通過傷害成人的方式,逐漸侵蝕到孩子。孩子在這個年齡,輕而易舉就看到了他們本不該過早接觸的生死離別、暴力、歧視和性,這樣一個社會肯定是壓抑的,最能發人深省。

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導演把話語權給了一個孩子,用他的眼睛和心靈、渴望和傷感,呈現出一個個人生故事、社會狀態,讓觀眾藉由孩子的視角,體味一段深痛的個體成長。在童真裡表現滄桑,在短暫的快樂中描繪永恆的不幸,構成該影片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

2、用自然流淌的影像,呈現時光裡的悲涼

才不過八九歲的小西,第一次在家裡聽男食客們說起「妓女」兩字,配上他們那猥瑣醜陋的表情,小西便明白,這應該是不好、骯髒的事情,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兩個字實際意味著什麼。

他在朋友小龍家,見到小龍媽媽的第一面,脫口而出的是「你好漂亮,比我的媽媽好看……」見到如此美麗的人物,小西很開心,他歡快地跟小龍分享,我剛才跟你媽媽聊天了!他跟小龍、小鳳的友誼都很好,他以為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地玩下去。直到那一晚,小西無意中看到小龍美麗的媽媽在接客,他轉身一路哭著跑回了家。

那一刻,小西對美好事物的一切幻想,在腦中砰然崩塌,小小孩童難掩內心巨大的打擊,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哭著跑開了,誰都不理。那可以說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他突然看到了現實的殘酷、成人的醜陋,懂得了小鳳一直沉默寡言的原因,也慢慢觸碰到小龍小鳳內心深處的悲哀與絕望。

這一段,影片似乎什麼都沒說,但觀眾能感覺到,其中有太多信息和情感在無言中表達,觀眾隨著小西的情緒,共同悲歡。鏡頭自始至終都很平靜,卻產生出巨大的感染力。

在我看來,整個影片很多處都有這種操作手法的痕跡,情節沒有設置太大的起伏,只是用慢慢流淌的畫面,展現童年那蒙昧混沌的時光裡,流淌出來的一首首悲歌,平淡卻又刺痛人心。只是那一首首悲歌,囊括了貧窮、死亡、賣淫等無數個黑暗因素,構成童年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克制的鏡頭語言下,隱藏導演對生活的哲思,平靜的角色情緒反而引發最大的共鳴

《泥之河》中,那條河對人們的生活很重要,無論是清潔盥洗,還是打漁捕撈,亦或是沿河生存,人們都理所當然地靠近它,電影故事也就以這種貼近生活的方式展開。小慄康平說,

「泥之河」這個片名,表明河由水和泥構成,守著它,小孩子們一方面享受到如水般清澈的快樂時光,另一方面,卻要面對包圍他們的沉重粘稠、甩也甩不掉的泥沼般的現實,在這種痛苦的環境下滋養成長。

所以,在畫面的處理上,小慄導演出乎意外地使用了樸實凝重的黑白色調,用冷靜沉緩的節奏,演繹起泥之河邊上的悲歡離合。

1、獨特的影像構圖,呈現生活苦痛的本來面目

影片畫面中,常常有一邊是牆、門框或者橋欄杆等,它們靜靜處於那裡,或是供角色依靠,或是給人壓迫感,或是把人隔開,把單純的快樂和難以理喻的人生分隔開。影片中,這種分隔的最大化身,就是那條河。

這種構圖方式,實際是一種隱喻象徵,導演用鏡頭,將成人世界裡的酸甜苦辣揉進孩童的歲月。孩子看似單純快樂的童年裡,卻隱藏著他們不能理解卻又如影隨形的生活苦難。

影片中三個當兵人的命運,不是作為戰後背景鋪墊,而是作為事件滲透到孩子們的世界中。

小西親自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現在的「媽媽」,而是一位即將重症離世的女子,她和爸爸當年因為戰爭被分離;他親眼看到,拉馬車的大叔對失去一隻耳朵這件事毫不掩飾,又目睹大叔不幸被碾死在馬車下;朋友小龍漂亮的媽媽,丈夫在前線陣亡,原本富足的家庭,如今只能靠賣身度日。

這些都被小西看到眼裡,一件件敲擊著他幼小的心靈,他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苦難,無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都成為他童年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導演還多處使用固定長鏡頭,將人物置於生活化場景,增加畫面表達信息的同時,便於展現人物的情緒。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現實中,每個人不一定總是主角,他隨時可能面臨困難、逆境,跟生活鬥爭,與生活共存。生活,有時給你帶來快樂,有時卻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我看來,這樣一種畫面和鏡頭,都是站在表達人物內心的角度上,促使觀眾主動去探索角色,體會角色的感受,增加思考的角度。

2、看似平靜無波瀾的角色情緒,卻能引起觀眾極大的情感共鳴

影片在表現人物的過程中,不過分摻雜喜與悲,比如,對小鳳小龍姐弟倆心中的創傷,並未進行誇大描繪以博取同情,也沒有特別偏重於任何人物的立場,鏡頭只是隨著他們的生活過程,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同樣,影片裡也沒有悲傷的哭喪場面,沒有血淋淋的戰爭鏡頭,只記錄簡單的小人物們艱難的生活,卻讓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傷害,以及小人物們心靈上的創傷。

在我看來,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心處看人生,所得到的觸動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因為,這樣的共鳴不局限於導演的設定,而是觀眾結合自身的情緒,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延伸出更多東西,增加回味的綿長。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覺得裡面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似乎都經歷過,感覺離自己很近。

基於電影《泥之河》,我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對人生的幾點感悟

《泥之河》是一部能讓人回味很久的電影,它的故事裡有很多人童年的影子。

那些曾朝夕相處的小夥伴,轉眼就失聯了,相伴而來的,是我們童年的結束;很多人,小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長大後再見,已是只停留於寒暄的陌生人;那艘遠去的船,就像我們的童年,無論怎麼呼喚,再也回不來……

1、人生總是在不斷失去中,收穫成長

影片最後,小西沿著河流一路小跑,不舍地追趕小龍家的房船,我們能感受到,他想追回的,是逝去的友情、遺失的童年,但最終,友情沒跟他告別、童年也沒有再回來,無盡的哀傷之後,換來的是小西一夜之間的成長。

成長當然是珍貴的,但是,總會伴隨陣痛,那是對人生那種失去的惋惜和懷念。

永遠不要去計算人生的失去與獲得,因為相比之下,失去總是會比獲得多得多,要學會接受,輕裝上陣,不論在財富、愛情、工作還是其他方面,無畏失去,只要堅守心中那片清澈與寧靜,你將會收穫最寶貴的成長。

2、人生無常,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影片中,在戰爭中失去一隻耳朵的大叔,沒死在戰場上,本以為會長命百歲,還打算換掉馬車買個二手貨車,對未來還有很多期許,沒想到,下一刻就死在了馬車下。

生命無常,有時候,人生真的不需要有多麼完美,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珍惜當下的時光,珍惜眼前人,過好每一天,善待每個人,尤其對愛的人好點,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快樂。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結語:

《泥之河》總體來說,是一部非常令人感懷的電影,寄託了導演對人生的思考、呵護與尊重,耐人尋味,每個人都能從中引發觸動和思考,這是整部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我看來,看完這部電影對人生又有了更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生命難免傷痕和苦痛,很多人都在負重前行,但重要的是,不能忽略人生中那些美好,願這些人都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書包,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最重的書包竟有15斤,而最輕的也有8斤多...記者提著這些書包都覺得費勁,更別說這些體重也就5、6十斤的小朋友。背著重重的書包,很多孩子的肩頸都會不自覺的向前傾,本應該朝氣蓬勃的年紀,看起來卻像一個背著「房子」的小鍋牛。很多人喜歡用「自己的事自己做!」
  • 豆瓣9.1,慘澹的條紋服裡,隱藏著孩童視角的「納粹暴行」
    天生好奇心重的布魯諾,對這些人產生了興趣,時常趁著他們在廚房幫傭,過去跟這些人說話。 布魯諾的行為讓媽媽十分擔心。 偶然的機會,他趁著大人忙碌,循著門後的小路,找到一座鐵絲圍著的農場,還結識了另外一個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施穆爾。
  • 鬼首天龍 | 人命關天,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那時候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況是這樣的,通訊手段基本靠吼,單身娛樂基本靠手,還有人拍了一部電影叫《快樂的單身漢》,裡面的單身漢們都特麼跟傻逼似的。閒話不扯,繼續講故事。整個一晚上這家的男人就沒有回家,他的女人感覺不好了,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第二天依然不見自己男人的蹤影,親朋好友的家裡都尋遍了,依然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一個大活人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 《泥之河》——成長始於童年碎
    《泥之河》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如此,沒有太大的感情波動,卻囊括了死亡、賣淫、戰後、貧窮、私生子等等數個不可忽視的黑暗因素,就此夏日無端掀起波濤。戰爭中僅僅失去了耳朵的他因為無法融入社會而在戰後失去了生命,同樣是戰爭中的倖存者小西父親對此感慨良多,嘆其死的不值。當小龍在小西家唱著愛國歌曲時,小西父親十分讚賞他作為一個孩子卻可以將一首軍歌唱的抑揚頓挫,可見小西父親骨子裡軍人之血的傲氣和榮譽感,生活的平淡和艱辛並未完全磨去他軍人的氣質,所以面對有同樣遭遇卻橫死街頭的患友身死卻無力揮灑男兒熱血的命運感到惋惜。
  •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從唐安琪來說說那些人生途中突然被撕裂的明星
    據媒體報導:唐安琪的全身燒傷程度是百分之八十,屬於二到三級燒傷。這比Selina54%還要嚴重:,希望每個人都能本著憐憫的心去祝福她,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在外表光鮮的娛樂圈,明星們面對的不僅僅是鮮花和讚美,其實他們也會遭遇我們難以想像的傷害,這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就像尖銳的利器一樣,把他們的人生撕碎,從天堂到地獄。大家也許都聽說過阿德裡安·布洛迪主演的電影《鋼琴師》
  • 《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瘋狂世界裡的孩童與戰爭
    4K修復版的《美麗人生》在國內院線重映時,另一部同樣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觸及二戰的電影《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也譯作《喬喬兔》)在海內外也贏得一片讚譽,豆瓣8.7,IMDb8.0,奪得多倫多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 生命終是要 承受不可承受之痛
    ◎藍色咖喱粉十一長假的八天,前四天,後四天,李尹如坐過山車,天堂地獄,原來只是一紙之隔,脆弱如斯。10月1日,李尹的朋友圈裡,轉發了當地電視臺的一條新聞短片,是微雕達人——她父親的報導。送到醫院急救,頸椎粉碎性骨折,顱腦嚴重損傷,剛轉到ICU病房,一直昏迷不醒,現在完全靠機器維持著生命體徵。我的心也跟著揪起來,老人最怕摔跤了,何況如此嚴重,對於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心知很難挺得過去,唯有祈禱奇蹟出現。這幾日,我特別留意她的朋友圈,但除了那張紅燭圖片,再無動靜。
  • 都靈之馬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可惜這部電影至今沒有資源可以看到,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部寓言式的電影,看見影片裡面有人拿它和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做對比,於是找出了這部2011年由貝拉·塔爾導演的《都靈之馬》,嘗試著從裡面能找出一些元素。
  • 論「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這是人在面對活著、面對生命、面對存在時不得不思考也無法躲避的一個根本命題,在很大程度上,對這個命題解答的方式決定著主體處理個人與內心,社會與現實之間的關係。而《活著》這部作品,就是通過展現一個又一個的死亡鏡頭,一波又一波無的苦難浪濤,宣揚了一種面對苦難生活、面對死亡的可能的態度,一種正視「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的精神。
  • 父愛的《負重前行》,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上映於2013年的《負重前行》,導演本豪林用一部7分04秒的短片徵服了17個國際影展,在國外視頻平臺上獲得1400萬的點擊,並在豆瓣取得8.7的高分。全片沒有一句對白,沒有花哨的布景與轉場,甚至連一個完整的線索鏈都沒有,但就是這樣一部看似突兀的短片,卻以其溫情的內核戳中多少人的淚點。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講了什麼?
    點擊上面藍字 ▲ 訂閱▼往期推薦,點擊可閱讀  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又全完了投稿、薦稿可留言或發郵件:2479791180@QQ.COM何處尋找人生的意義——我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管你承不承認,女人的生命本質上就是由愛情來貫穿。愛情來了,生命便如花般綻放,鮮活可愛;愛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納芬芳。可以說,一個女子,於靈肉的追求與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毀滅其一生。也許你不盡同意,可是昆德拉筆下的女性全是這樣的。
  • 無兒無女終不悔,貪戀柔情誤終身,周慧敏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用他姑姑亦舒的話說:零用錢花之不盡,父親收入頗豐,母親常駐家中,對倪震有求必應。周慧敏對倪震的愛是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周慧敏之所以能屢屢原諒倪震其實通過周慧敏的訪談,你會發現,周慧敏對倪震的愛是非常卑微的,這其中既有周慧敏對倪震的依賴,也有周慧敏在倪震身上找到了安全感,這也就造就了周慧敏無兒無女終不悔,貪戀柔情誤終生,對倪震的愛情是周慧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讓一個31歲的男人生命定格?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樣的壓力可以讓一個男人淡漠生命,要有什麼樣的勇氣才能義無反顧躍入滔滔湘江……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1歲……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3日上午,湖南長沙湘府路大橋上發生了一幕男子跳江身亡的慘劇,一輛白色轎車在大橋上突然停下,駕駛人下車直接走到橋邊,沒有任何停頓突然翻越欄杆,
  • 我愛你,直到你成為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她的一幫好友瞞著她來到她家,要她父親錄一段會在婚禮上播放的驚喜視頻,鏡頭裡的父親沉穩儒雅,沒想到一張口卻說出了這樣的話:「我現在仍然不認同你們兩人的結婚,那我接下來無法祝福你們的心情也是很明白的吧,希望你們趁時機尚早趕緊分手……」這當然是電視劇的喜劇效果,但接下來父親說的一番內心話才真正讓人淚崩,被打斷要求重錄的他嘟囔著說了一句「連說真心話都不行嗎」後,凝重地對著鏡頭說:「我以前結婚的時候
  • 婦科病,才是女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甚至可以說,婦科病,才是女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婦科病這件事,基本上可以排在女生「難言之隱」的首位。然而感冒發燒別人不會說什麼,而得了婦科病的女生卻要面對異樣的眼光,承受著羞恥和自卑。此外,流產本身也可能引發很多婦科病。
  • 《狗十三》:成長不能承受之重
    《狗十三》:成長不能承受之重長大意味什麼?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看著冷色調的電影《狗十三》,看著一個女孩對所有人的戰爭。孩童世界規則與成人世界規則,完全不同。何謂青春期?可能,就是拋棄原先的規則,接受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最終,我們活成了最討厭人的模樣。
  • 《泥之河》泥之河
    信雄哭著離開了喜一家的船,他幼小的心靈不能承受如此觸目驚心的現實,他也沒有理會在他面前欲言又止的喜一。第二天,喜一一家人決定永遠搬離大坂,信雄得知之後,跑出家門,沿著河流追逐著自己童年的夥伴,船上的窗戶緊閉著,看不到喜一和銀子的身影,信雄在岸邊叫著「阿喜!阿喜」,但是沒有任何回應。小船越開越快,穿過一座又一座橋洞,逆流而上。
  • 香港麥難民,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麥難民」通常買最便宜的食物或飲料,因此單據通常比其他消費者短,重量也較輕,每張的重量在0.2至0.7克之間,而這個重量可以解讀為金錢的重量、地位的重量,或是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這是最重的一張單據,「麥難民」過年時送給馬玉江,在上面寫著祝福「恭喜發財」和「攞多D吉」,「財」字的一撇多了幾筆,想蓋住原本寫錯的地方,他們都笑了。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片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一座靜謐的小鎮上,英俊的託馬斯與靦腆的特蕾莎相遇,一見鍾情,不久後結為伉儷。但由於託馬斯偷情成癮,二人在糾纏與欺騙中度過了艱難的七年。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片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一座靜謐的小鎮上,英俊的託馬斯與靦腆的特蕾莎相遇,一見鍾情,不久後結為伉儷。但由於託馬斯偷情成癮,二人在糾纏與欺騙中度過了艱難的七年。特蕾莎想要擺脫這種羈絆,可彼此的相濡以沫又是如此難能可貴。對於她來說,布拉格就是她靈與肉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