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角看世界﹣主角視點論

2021-02-08 黑白漫文化

文:傑特

主角,在一般情況下是一套創作的核心角色,沒有他整套作品將不會存在。不過亦有其他情況下的主角並不等於就是故事中的核心,而且他所看的想的也不等於作品的視點。

常見的主角視點類型

如果以創作角度來看的話,一般而言主角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主角視點型,即是主角就是故事中心,他的行動將影響整個故事的流向,一但沒有他整個故事就崩潰了。這可算是絕大部份創作中的主角的類型,而所謂「主角威能」也是這類型主角最常有的技能(所謂的主角威能是只有掛名為主角的人才能擁有的能力,強者可以拿大絕當普攻放,弱者也能自由的爆種/爆氣。即使是廢柴等級者也能得到破表的幸運值和遠勝蟑螂的生命力)。其次是旁觀者類型,簡單就是所謂的「華生型主角」,他的作用是以自己的視點看真正的主角活躍,作為記錄整件事的人物。至於第三種則是群像劇,在同一件事上不斷更換視點,沒有明確的主角也沒有單一的視點。當然有時會三者混合使用,又或者中途改變形式等等,這等下會提到。

以下是這三種常見主角視點的模式。

(一)主角視點

這是最典型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故事由主角的視點開始到結束,雖然有時會跳到一些主角不在的第三者劇情,但基本上都是以單一視點作為故事的主線,這類故事佔了絕大多數的創作,因為描寫很簡單,作者只要以單一角色的活動寫下去就可以了,而更換主角也簡單,只要換一個視點再來就好,像《機動戰士Gundam Seed》就一直以基拉作為視點,去到Seed D則換成真作視點﹣對,雖然最後變成拉克絲一統天下,但整個故事其實還是以真作為視點去看整個戰爭,劇情也以他為中心。這也是判斷一個角色是否主角的一個簡單方法,只要看該角色是否就是整套作品的第一視點,劇情是否圍繞著他發生就知道了。


這類型的主角描寫的好處是簡單,有時單是寫主角的成長故事就可以寫上一千回而且還不知什麼時候才完,而且因為一切都只是以主角的視點來描寫,所以其他角色的描寫也變得簡單,因為只從單一視點來看一個角色那能看到的始終有限,但反過來就不需要寫得很複雜,可以由主角為中心點一級一級地將角色分類,最外圍的路人配角就只需要畫個樣子就好,進一步是朋友就有基本個性,到最接近的好友就描寫最多。這種以主角為中心的角色關係簡單易明,不容易混亂,因為所有線最終都是連回主角身上。

但缺點就是角色描寫容易單一化,最典型的是《足球小將》,由於一切都是通過大空翼的眼去看,後來變成整個故事都徹底美化主角,甚至最後於變成主角至上主義,總之主角就一定是正確,因為他相信這是對的所以任何非主角認為是對的都會被醜化,其中《GTO》就是典型的例子,凡是主角必定是對的,反對者必定是錯的,將主角正確論推到一個很荒唐的境界。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實際上這類因為主角視點而變成主角做的必然是正確,對手失敗是因為他不對的例子比比皆是,可算是以主角作為唯一視點的作品常會出現的問題。


(二)旁觀者視點

其實旁觀者視點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就是上面提到的「華生模式」,即主角不是視點,而是主角身邊的人才是視點,最典型就是涼宮春日的阿虛了,另外《GS美神極樂大作戰》的橫島忠夫也是屬於這類,雖然他們名義上是主角,但基本上只是作為某人身邊的跟班,看著某人大鬧特鬧,他們有時會是助手,有時會是吐槽者,甚至有時只是被捲入的可憐人。這類手法的好處是避免以主角為中心的過份神格化主角的問題,尤其當主角厲害得過火、主角威能不自重的情況時,把視點由主角變成主角身邊的隨從,這樣不但可用抽離的角度去看劇情,也不會因為主角太強而變得很沒趣。而且因為有種類似旁觀者的感覺,所以看事件會更冷靜,也更能看清大局,對描寫劇情有相當大的作用。

不過這類作品往往有個問題,就是寫到一半作者不知不覺會把旁觀者變成主角,也就是越寫真主角就越影薄,反而本來只是配角的主角卻變成真主角。以上面提到的《GS美神》的橫島忠夫作例子,本來他的定位是搞笑役和視點役,作為美神令子的奴工的他在中前段都是旁觀者的視點去看令子大發神威,但隨著作者把少年漫畫最老梗的特訓成長加到橫島身上時,劇情就走偏了,去到後半甚至乾脆將橫島拉到真主角,讓他英明神武大收後宮。這種編劇的轉變有時是作者對角色的偏心,有時是因為主角太完美不好寫,所以漸漸轉向一個不完美而可以慢慢成長的角色身上。說不好嗎?就要看觀眾喜不喜歡主角了,但以橫島為例卻是相當怪,首先漫畫名字已寫到明「GS美神」,但去到後半就發現其實跟本不需要美神,變成「GS橫島後宮大作戰」,令子反而變成橫島的正宮般的存在,甚至人氣還被其他後宮搶走,這就麻煩了,本來完美型主角就不是很受讀者歡迎的類型,但因為是真正的主角所以還保持相當份量的存在感,但如果連真主角的身份也被搶走,那還餘下什麼?

同一問題也出自阿虛身上,最初涼宮春日系列是以涼宮為中心,看她在胡鬧而身邊的人想辦法配合又或者阻止,但越後涼宮的戲份就越淡,雖然她還是所有麻煩事的中心,但劇情的走向卻越來越偏向阿虛,而到《消失》更乾脆把阿虛抬上真主角的位置,描寫他享受涼宮所帶來的非日常生活。這時涼宮已不再是真正的主角,而只不過是作者用來帶新event的『作者代行人』,阿虛由近距離觀察涼宮變成享受涼宮帶來的麻煩的主角。一但變成這樣的話劇情就很難寫下去了,橫島的情況好歹還可以硬套少年漫畫成長公式,但阿虛連這也玩不到,當觀眾知道其實阿虛很享受這種生活的時候,那就不會覺得阿虛可憐,而只覺得「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反正這種生活是你自找的,就少在這裡吐槽了。


所以要堅持旁觀者視點其實並不容易,《銀河英雄傳說》成功是由始至終都能堅持以尤利安▪敏茲的視點來描寫同盟,雖然故事上這點並不明顯,但細心點就會發現整個同盟的劇情其實就是出自尤利安的眼去看整個故事,楊威利只是作為一個帶動歷史的人,但寫這段歷史的卻是尤利安﹣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楊威利一直想成為一個「歷史旁觀者」,但結果卻是歷史舞臺的主角,反而尤利安一直希望能參與歷史,但結果卻成了這一段歷史的第一旁觀者和紀錄者。


第二種是「事件為主角,旁觀者角度描述」的手法,說起來好像很複雜,但一說是「公路電影模式」各位就會比較明白了,主角踏上旅途,在途中遇到各種的人和事,主角是以自己的視點去看其他人的故事,而當主角離開之後該部份的劇情就會結束,而到另一個地方遇到另一個人再開始另一個故事。由於這類劇情常見主角駕著車在長長的高速公路前進,所以被命名為「公路電影」。說到最經典的例子可能你們沒想到,就是有名的DQ系列!雖然勇者是主角,但他經過每一個地點所遇到的故事主角都不是勇者,而是該地點的人和事,這不就是公路電影的典型嗎?附帶一提,而日本則稱這種把主角當成視點、解說役的手法為「狂言回し」。

(三)多重視點

這類在日系作品中比較少見,但外國的小說不少都喜歡以單一事件為中心,描寫不同角色對著同一件事的反應和行動,以多角度來描寫同一件事,以及因件事而作出反應的角色的個性,外國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湯姆▪克蘭西的《追擊赤色十月》了,名義上馬克.雷明斯是本作主角,傑克▪雷恩是同系列的共通主角,但實際上作者卻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度去描寫故事,由於以多個不同的人去看整件事,所以視點會變得很立體,能夠從多方面去理解故事,而且因為有了事件出現角色不得不面對,也能籍此建構出完整的角色群像。

由於這類手法需要有一件大事件才能夠扯得夠多的角色加入,而且每個角色都有其不同的立場,才能夠描寫出不同的角度。但也因而相當麻煩,對於功力不夠的作者來說很容易就會失去方向,不知該如何去處理大量不同角色的戲份。像《無頭騎士異聞錄》這類有大量角色的作品,可以說每一個人物都是主角,亦可以說其實並沒有主角— 主角是「事件」,所以觀眾會產生找不到切入點的困惑,而且因為每一個角色都有牽扯到兩三個事件,隨著劇情發展,事件越扯越多,最終變成一個蜘蛛網般的故事,給人一種散亂無章的感覺。

《機動戰士Gundam OO》在第一部的大半時間其實就是用這一招,名義上天人是主角,但實際上卻只是作為「事件引爆者」的角色,再以其他角色的角度去看他們的行動,以及應變的方法,由於整件事夠長且單一,所以比起無頭騎士顯得更有組織性,觀眾可以通過眾人的行動來了解事件和世界的轉變。

可惜的是這種手法很難集中視點,尤其是以賣角色為主的少年向作品,只賣事件而不賣角色,也沒有主要視點(主角或主角的旁觀者),再加上劇本偏向寫實手法,這幾樣放在現在並不討喜,所以Sunrise在第一部後半硬拉回主角就是第一視點的模式,那時開始劇情就回到以天人為中心的玩法了。其實這是很可惜的,因為會轉型不是因為手法的失敗而是在於觀眾層難以理解。


簡單分類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主流的手法,還有一些是主角就是作者的自我視點(像《人類衰退之後》和《四疊半神話大系》就連主角名都沒有,只有「主人公」就算了),以至最抽離的事件式描寫等等,但篇幅有限就只以這三種常見的來介紹一下創作常見的視點描寫手法。


《黑白漫畫文化·素》已於淘寶上架

大家搜尋「黑白漫文化MOOK」就可以找到。

可以購買到《黑白漫畫文化》的店鋪主要分布

在京津地區、江浙滬地區和廣東省。

大家可以就近購買(省運費)。

轉自方墨ACG,黑白漫文化授權發布,文章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微博:@黑白漫文化 微信: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相關焦點

  • 淺析動漫中的主角視點類型
    不過亦有其他情況主角並不等於就是故事中的核心,而且他所看的想的也不等於作品的視點。那麼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主角視點這點事。  常見的主角視點類型,如果以創作角度來看的話,一般而言主角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主角視點型,即是主角就是故事中心,他的行動將影響整個故事的流向,一但沒有他整個故事就崩潰了。
  • 史匹柏電影中的視點鏡頭分析
    電影要讓觀眾對角色的世界深入了解,才能使故事的體驗更加直接和身臨其境。因此很多導演喜歡用鏡頭表達角色的想法,這其中有一個技巧叫「視點鏡頭」。
  • 《紅河谷》《賽德克巴萊》,兩種本土性電影視點的差異
    在此,我們需要對電影視點問題做一個基本闡釋。所謂point of view,用來指稱敘事人與故事之間的關係,事實上,大多影片都是全知視點,當然,這也是最具欺騙性的權威敘事,它指向「歷史」書寫,指向「真實」。然而,正如本雅明所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清單,任何的歷史都是敘事行為,換言之,任何的全知敘事視角都在假裝自己是「歷史」。
  • 【得偉君尚視點】第24期:「雙十一」律師提醒:小心你的評價構成侵權!
    往期內容回顧:【得偉君尚視點】第23期:淺析職務侵佔罪——非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常見刑事法律風險【得偉君尚視點】第22期:夫妻其中一方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程序【得偉君尚視點】第21期:「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系列(二)【得偉君尚視點】第20期: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中清單報價漏項責任承擔的裁判規則
  • 世雄視點中秋的祝願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借中秋佳日,祭拜天地,祭祀星鬥,祭祀月亮,來延長自己的壽命。《水滸》則將打虎英雄武松血淺鴛鴦樓安排在了中秋夜。《西遊記》比較有意思是將唯一中秋場景給了仙女百花羞與妖魔奎木狼原在天庭便相戀,下凡的怪趁中秋夜劫持成為凡人的公主最後重修正果終得情種。令人奇怪的是文人墨客大多留下都是惆悵的中秋,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新華視點·年終報導)「新華視點」今年曝光的這些新聞後來怎麼樣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新華視點」今年曝光的這些新聞後來怎麼樣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長江偷捕現象未絕,「江鮮」仍在高價交易;多地違規設置限高杆,對貨車通行一「限」了之;企業寬帶被物業、代理商「卡脖子」,一年寬帶費要1萬多元;重慶部分重點中學收取二三十萬元的擇校費……2020年,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曝光的一些熱點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 【LensCrafters亮視點新年禮券紅包使用說明書!】
    貼心小編即刻為您奉上LensCrafters亮視點新年禮券紅包使用說明書►品名:LensCrafters亮視點新年禮券紅包►成分:▲新的一年讓父母時刻保持視野清晰為他們配一副全新的漸進片鏡讓看近看遠一鏡搞定生活更自如舒心!
  • 主觀鏡頭、視點鏡頭、過肩鏡頭、空鏡頭、特技鏡頭簡析
    1、視點鏡頭(Point of View Shot ,簡稱POV),觀眾看到的所有鏡頭其實都是攝像機的視點鏡頭。因此,更重要的是問題是:這個視角是誰的視角?主觀鏡頭是視點鏡頭的特殊情況,是第一人稱的視點鏡頭。因此攝像機的視點模擬了角色的視點。
  • 視點|直擊真實的「熔爐」,真相遠比電影更令人絕望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微信名」關注悅谷胡適說: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
  • 看!小櫥窗,微世界...
    看!小櫥窗,微世界...來源:綜合@新華視點、@江蘇教育發布、@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微博我的大學 我的青春↓↓↓原標題:《看!小櫥窗,微世界...》
  • 南方電影視點161|《小偷家族》:偷來的美好也真實可貴
    「南方電影視點·青春視點」(總第161期)《小偷家族》:
  • 透視學裡,視域、視點,畫面之間的關係,來了解一下吧!
    如圖所示:視域圈直徑是視點以60℃視角與畫面所構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底邊,視點到底邊的高,即到畫面,到視平線的視距;是底邊,也就是直徑的0.87倍,是半徑的1.73倍!二、視點到實際畫面的距離實際畫面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心點在畫面中心,如圖所示:正好畫面的四個角在60℃視域圈上,只要將心點到畫面的一角也就是視域圈半徑擴大1.73倍,標在心點兩邊就得到了距點的位置,以同樣的長度從心點向下畫垂線就得到了視點的位置,這是視點到畫面的最小距離,為了方便記憶,可將1.73粗略記為2倍!
  • 直播創新技術「自由視點」來襲,360°多視角革新觀賽體驗
    「自由視點」不僅讓觀眾一飽眼福,在運動教學、裁判判決方面絲毫不遜。選手的每一個動作的幅度和速度,劍身、劍尖運行的速度,節奏的控制和把握,每一處細節都被無死角記錄與呈現。在實際應用中,「自由視點」還被廣泛應用在體育領域不同項目中,尤其是籃球、網球、桌球,使用這種360°多視角相機,能從不同角度看到肉眼覺察不到的姿勢,矯正姿勢。
  • 兩岸視點 |《血觀音》的修羅場
    本文原載於《兩岸視點》2018年5月刊(總第58期),轉載請務說明
  • 巍然視點和杭州房產BBC | 天一曉著·圓桌派,與頂尖豪宅的巔峰邂逅
    5月14日晚19:30,巍然視點和杭州房產BBC直播專場活動——天一曉著·圓桌派驚豔亮相,開啟了一場與頂尖豪宅的豔遇。通過巍然視點官方騰訊直播平臺、杭州房產BBC直播通道同步現場活動,引全城矚目,累計觀看人數超上萬人次。
  • 義大利畫家曼特尼亞,潛心研究透視學,畫作以獨特的視點著稱
    #油畫藝術推介#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1431-1506),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最著名的畫家之一,畫作以獨特的視點著稱所以他的作品還常常以獨特的視點進行描繪,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婚禮堂》壁畫組畫:
  • 第1視點|習近平開啟2020大國外交之旅
    第1視點|習近平開啟2020大國外交之旅    《第1視點》帶你了解。
  • 收割者,同性戀與進化論的世界
    Janno仍舊是南非自由州的鄉下環境,這裡的道路,農田,牧場,湖泊,鏡頭中充斥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只是這個世界過於寧靜了,讓我們誤以為在醞釀著愛情。Janno的確和一個英俊的大男孩Hennie相好。畢竟這裡的環境看上去沒有那麼壞,還有一個斷崖可以看風景,跳下去就是偌大的湖泊。然而,這不是醞釀甜蜜的同性戀電影。
  • |葡萄視點
    「葡萄視點」是一個將於每周末推出的欄目,通過一篇文章提出一個有趣的視點邀請您來討論。
  • 完美視點 | 從《靈魂擺渡》看中國人的生死世界觀
    人不必多言,即世界中的芸芸眾生。《禮記·祭儀》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也就是說人死後皆為鬼,是「死亡」的代名詞,代表著兇惡、黑暗、恐怖和地獄。鬼的觀念首先產生以後,逐漸有了善惡之分,即有了善鬼和惡鬼。善鬼多壽終正寢,是給人們帶來好處、保護生者的,而惡鬼多是非正常死亡,如死於刀槍之下、溺死、跌死、吊死、餓死等,會給人們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