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色曉一
人生苦短,充分利用每一分鐘是應該的,如果把時間當作錢,就應該儘量多地去投資,而讀書是非常好的一種投資。
你問很多人,他們都會說自己很喜歡讀書,如果你再問說最近在讀什麼,他們就會說最近實在太忙了,看書看得不多,如果你再問他最近讀完了什麼書,他們有可能會說已經很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之前跟一個已經很成功了的大哥聊天,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忙起來,要保持生命的熱力與能量。我認同忙,也堅持要不盲。忙碌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忙什麼,而不是為了忙而忙。說回到讀書這個事兒,如何充分利用時間來讀書呢?
在充分利用時間讀書方面,古人有很多經典的方法,比如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和馬上。對應到現在:上床並不是馬上就能睡著,有十分一刻鐘的閱讀時光是極好的;上洗手間,也可順便翻翻書看看,還有人專門出如廁讀物;現在的人雖不騎騾馬,但在車上飛機上地鐵上讀書,實比在馬上更舒適。
古人又說「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者晴之餘。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冬天是一年的多餘時間,宜讀書;相較白天的忙碌,夜晚是一天的多餘時間,宜讀書;下雨的日子不便外出,宜讀書。只要想讀書,一年四季,天天都有餘。
現在我們生活和古人不同,可參考但無需照搬,每人都有很多零碎時間,從每天來說清晨早餐前,傍晚下班後,夜晚臨睡前,這樣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時間了。從每周來說有周末禮拜天。從每月來說有節日和假期。時間恰如一塊布,裁一套衣服以後,餘下的零頭,大可派作別的用場。這些都可充分利用,作為業餘讀書時間。
假如每日安排一小時來讀書,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五十個小時。就算你10個小時讀一本書,也能讀365本書。現在都在講百歲人生,不用講那麼遠,就算活到80歲,如果從18歲成年算起,便可節餘22630小時,這不是一筆了不得的大數目嗎?
讀書並不需要吃苦做學問,只是當作一種娛樂。如果我們讀書也如刷抖音、看電影般有興趣、有習慣,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可讀書,這樣,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娛樂,豈非人生一大樂事!
我個人的經驗是:有條件就讀實體書,在路上多讀電子書,讓閱讀超越介質,心裡裝著讀書這個事兒,一有空就讀書,一天何止1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如果你想讓閱讀時長量化,不妨專門安排讀書的時間段或者用數字閱讀可以統計閱讀時長的APP,比如微信讀書或者蝸牛閱讀。
讀書只要有恆心,自能培養出興趣,自能養成為習慣,進而提升個人修養與人生境界。這是任何數量的金錢所買不到的。用五色時間管理法,做五彩人生的主人。祝你持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