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到2100年 我們就跟韓國人現在讀書一樣多了丨文化觀察

2021-02-22 騰訊文化頻道

剛剛過去的新年,你的朋友圈除了各種「新年快樂」的問候,估計就是各種盤點了吧?盤點這一年做過的事,犯過的錯,實現的夢,以及——讀過的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推薦書單成了時髦的文化活動。列一下自己過去一年讀過的書,或者轉發一下某個名人開出的書單,是件非常有逼格的事。而與此同時,書店漸漸凋零,出版業不景氣,全民閱讀率提升不明顯的現實卻告訴我們,中國人好像不是那麼愛讀書。那為何會有這樣不熱衷讀書,卻熱衷推薦書單的奇景呢?

圖片來自網絡

在文化快餐時代,人們面對茫茫書海,有迫切讀「書單」的需求

先來看兩個問題吧:第一,過去一年你讀了多少本書?第二,你知道中國一年會出版多少本書嗎?

2015年的數據尚未出爐,我們以2014年的數據做個參考。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每年都會共同發布國民閱讀調查,據2014年的結果顯示,中國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是每年4.56本。所以,超過這個數,你就算沒給國家拖後腿,超過10本書,基本能算是書蟲了。

而中國每年出版多少種書呢?將近45萬。據《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我國一年出版新書25.59萬冊,重印、再版舊書19.25萬冊,合計44.84萬冊。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年出版45萬本書,而人們平均一年讀4.56本,正好是10000:1的比例,即每出一萬本書,有一本能被你「臨幸」。

就算你是超級書蟲,比一般人多讀十倍,也要面臨每出一千本書才能看一本的問題。怎樣把有限的讀書時間投入到無限的書海遨遊中去呢?

書單!書單!書單!


所以人們對書單的需求不是文化問題,也不是社會問題,單純是個數學問題。當今社會,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本來大家用在讀書上的時間就不多,一年的新書量又那麼大,「讀什麼」就變得特別重要了。

何況,書單往往還帶有名人效應。各位在朋友圈裡想必見過很多「白巖松給青年的十句忠告」,「郎鹹平對中國股市的十個論斷」這種假得不要不要的但還是被轉瘋了的帖子吧?而書單與這些又不同,一方面,愛書的名人願意列出書單與大家分享;另一方面,書單有一定門檻,不是人畜無害的心靈雞湯,又沒有股市那麼牽動人心,所以很少有假借名人的假書單。這就像暢銷書常有很多盜版,而學術書籍鮮有盜版是一個道理。

所以如果看到「白巖松推薦這十本書」,很大可能真的是白巖松推薦的。大家在轉發的時候不會有「這別是假的吧,那我就露怯了」這種心理,所以轉發起來也就硬氣多了。

再來看一個問題:你在朋友圈見過很多曬自己讀過什麼書,曬名人推薦了什麼書的人,可曾見過哪怕一個人,說過「我就不喜歡讀書,一本不看!」、「過去一年我一本書沒看過,我牛吧?」這種話?反正小編我是沒見過,問了問身邊人,好像也都沒見過。

而有沒有人真的一年沒讀過一本書呢?當然有,而且不少。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披露的數據,2014年中國有超過40%的人,一年一本書都不讀。

結合這兩個現象,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印象:在「讀書無用論」頗有市場的當下,讀書本身仍是一件值得驕傲,並能獲得讚許的事。

尊重知識和文化,尊重有學識有修養的人,這是文明社會通行的規則。然而我們國家曾經把這個規則打破過。曾幾何時,「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是一句流行的順口溜,表現的是當時「腦體倒掛」的現象。

這句順口溜中有無奈,也有嘲諷。當年,「教授賣燒餅」之類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讀書無用論」也成了一時的熱門話題,直到今天仍有人為之搖旗吶喊。

在這樣的背景下,曬書單的行為,以及背後透露出的對知識和文化的尊重,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上面說了很多曬書單的好話,但凡事都有兩面,接下來就來說說這事的弊端。

上文說曬書單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這一點確定無疑。但既然令人驕傲,那就不排除有人為了追求這種驕傲而言過其實。不知各位的朋友圈裡有沒有這樣的女生:人很漂亮,身材很好,所有照片都有明顯修圖痕跡。

他們經常曬一些美食照片,好像天生是個吃貨,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習慣於「飯前來一張」。這樣的照片下面經常會見到諸如「太羨慕你了,那麼愛吃還那麼瘦」之類的評論。

如果是一個兩個,那可能是天生麗質,就是吃了不胖。但這樣的女生好像還不少,每個人的朋友圈裡總有那麼一小撮或一大堆,這時就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他們真的胡吃海塞嗎?

例子舉到這,您可能明白了,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得到「怎麼吃也不胖,永遠美美噠」的讚譽,而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吃貨,愛曬照片卻不一定真的愛吃。同樣道理,也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得到「哇你好有學問啊,看那麼多書!」的讚譽,而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文化人,愛曬書單卻不一定真的愛讀書。

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獲取信息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即使現在腦中空空,上網搜一下各種2015推薦書單,瀏覽個把小時,立刻就能裝成「出版專家」,對2015年圖書市場評點一番。

在微信、微博這種社交媒體上,人們展現的往往不一定是自己真實的樣子,而是想讓別人以為的樣子。不是「我真是這樣」,而是「你最好覺得我是這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在著作《群體性孤獨》中,將這一現象概括為「表演性文化」:隱藏在電腦或行動裝置前的人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贊同甚至是羨慕。

《群體性孤獨》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瀏覽書單可以滿足人們「看起來懂得多」的虛榮,而真的埋頭讀書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不是人人都耗得起的。否則也就不會出現每年平均每人讀書4本多,但朋友圈曬出的書單動輒幾十上百本這種違和的事了。

總的來說,讀「書單」和讀「書」,是完全兩件事,書單的流行一定會對提高大眾的讀書興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個作用究竟有多大,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不能把大家喜歡曬書單這件事,等同於大家喜歡讀書。中國人年均讀書4.56本,美國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韓國是11本左右(據來自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披露的數字)。這麼一比,我們離愛讀書還很遠。

結語 近年來,全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成效顯著,書單的盛行也跟全民閱讀的風潮有一定關係。書單繁多是件好事,一定會促進大眾更多去閱讀。但必須認識到,提高全民閱讀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宜把「曬書單」這項行為當成推行「全民閱讀」卓有成效的政績。近四年來,中國人年均讀書增加了0.31本,照這個增長速度,達到韓國目前人均讀書數11本,大概需要多少年呢?

拿計算器按了一陣,算出了這樣一個數:83年。也就是說差不多到2100年,我們就跟韓國人現在讀書一樣多了。

歡迎在評論裡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韓國人眼裡的泰國美女帥哥,也跟你一樣嗎?
    看多了泰劇作為一個韓流雞婆boy草叔把對於泰劇的關心轉而投向了在韓國出道的泰國朋友身上!▼草叔今天就跟你們一起來挖挖看「韓國人對於泰國人的審美你懂不懂?」▼一起看看韓國人都選了啥!你就知道跟你審美一不一樣了!
  • 文化戰略:韓國人在偷竊中國文化嗎?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臺灣流行文化就強勢輸出大陸,對於大陸而言,臺灣流行文化在大陸曾經有過的影響力,可能比日韓美還要大得多,而臺灣流行文化在大陸的輸出持續到了2010年就戛然而止。如果把時間退回到90年代,不僅是以上這些,甚至小說也被港臺霸屏,男生看香港的武俠,女生看臺灣的言情,大陸現在的霸道總裁類小說應該說就是臺灣80、90年代首開的先河。現在韓流在中國的影響力,遠遠不如臺灣文化10年前在大陸的影響力。但隨著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也就短短8年時間,臺灣流行文化就衰退到被輸出。
  • 淺談韓國文化特點
    我不但沒去韓國,對於韓國流行文化,舉凡音樂、電影、電視劇,不知道為什麼都沒興趣,但我卻和韓國人很友好。這幾年在國外生活,無論是學校或者職場,到遇到不少韓國人,而且跟他們關係都很好,對於文化差異有很大興趣的我,當然會觀察,甚至問他們許多韓國文化的特點。
  •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搶」中國文化?
    有小夥伴發出靈魂之問,韓國人為什麼喜歡和中國人「搶」文化? 如果說韓國人喜歡「搶」中國文化,那麼多數韓國人不會贊同這種說法,也許還會覺得委屈,韓國人重視傳統文化,認為那些文化就是韓國文化的一部分,並且認為他們才是更好地繼承了儒家文化的那位。
  • 韓國文化丨愛喝酒的韓國人都有哪些「酒文化」?
    換算成韓國人最愛喝的12-14度左右燒酒,每人要喝135瓶;500mL大杯啤酒,就是408大杯,每天至少喝一杯。所以來了韓國,關於韓國的酒桌文化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韓國人喝酒時喜歡喝完一杯再續酒,杯中酒一飲而盡才可將酒杯遞給對方。對方接過杯後斟滿酒,遞杯者一飲而盡後,又把酒杯遞迴去,再斟滿杯,回敬敬酒者。這也就是我們常常在生活中或者電視劇中聽韓國人喝酒時講的「원샷」(one shot,一口悶)。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尤袤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當下的「讀書」在《讀書讀書》中,金克木就《談讀書和「格式塔」》提出一個現象: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當然,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可能又有所不同。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好多了,不僅有人「引讀」,還有各種「拆書稿」,現在的讀書的人也多了,能讀到的書就更多了。甚至除了讀書,還可以看電視劇,通過書籍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通過書稿改編而來的紀錄片,又或是「聽書」等等,在讀書的形式上越來越多元化了。所以,「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
  • 深度觀察丨「金鷹節」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深度觀察丨「金鷹節」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是全國性的文藝節會,節會有3到5天。期間,大量嘉賓、明星、粉絲來到長沙,直接拉動了長沙的文旅消費。有調查報告統計,在2000年第一屆金鷹電視藝術節舉辦期間,長沙一共接待各省市代表、嘉賓、演藝人員、記者超過7000人,現場觀眾超過15萬人次,長沙所有四、五星級酒店入住率高達90%以上。而此後幾屆金鷹節更加紅火,如此盛大的節會給長沙增加文旅直接收入數億元。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自不必多言,但1970年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為本弘揚韓國固有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全面實行「韓文專用」,下令廢除中小學的漢字教學,中小學的國語教科書一律使用韓文。  這一政令雖然只推行了三五年,但影響很大,這也是時至今日,我們在韓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頭都很少見到漢字的主要原因。
  • 韓國人要跟中國搶火炕的發明權?
    這就跟今天的火炕是一樣的構造了。  但韓國人不甘心根據中國文獻來確定民族文化的歷史,他們宣稱,「溫突」是他們使用了5000多年的優秀取暖系統,甚至在石器時代就已經發明了。  中國的火炕大概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 韓國人的咖啡文化
    韓國人愛喝咖啡,與他們以前喝茶的習慣有關。一般韓國人見面時,都會選擇在茶館之類的場所進行。當咖啡文化傳入韓國後,人們便多了一個選擇,隨後咖啡店也慢慢取代了茶館的地位。咖啡廳的增加,標誌著咖啡在韓國文化中的地位逐漸上升。
  • 跟韓國人、日本人打交道的這些年,青島人學到了什麼? CBNweekly新一線
    進入2000年後的第一個10年,韓語算得上是青島絕對的第一外語,韓式餐廳的數量不遜於本地海鮮排擋,朝鮮族的服務員也最吃香。2008年,在青島的韓國人總數達到巔峰,超過10萬人,而當時青島市區的常住人口僅200萬。但現在,再要問起在青島的韓國人,青島人大都會說一句:大不如前。相較之下,日本人在青島要低調得多。
  • 那群偷中國文化的韓國人,卻在圍攻李子柒?
    這些年,韓國人在中國不知道偷了多少東西,帶回國變成自己的。2021年新年第一天,竟然發布自己的裝扮到視頻平臺上,說這是韓國傳統服飾,要宣傳韓國文化。害怕李子柒讓世界知道,他們這些年偷走的韓國文化,其實都是中國的文化?
  • 史上第一個沒有韓國人的男子團體,一口流利韓文跟外表超不搭
    現在KPOP男團風靡亞洲,但在美國受歡迎的不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了個實驗——「生在紐約,韓國製造」,通過精密的音樂產業觀察以及對流行文化與粉絲消費的調研,最後發現了美國人會喜歡的韓國男團特質,並順勢推出了這樣一支KPOP男團。
  • 李子柒被韓國人瘋狂網暴,我看到了沒文化的人有多可怕
    就那麼喜歡我們韓國的文化嗎?」 還有各種抨擊中國制度的、詆毀中國社會、侮辱中國文化、陰陽怪氣地罵中國人的,看得人血壓直升。 韓國的泡菜從古至今都在受中國影響,很多韓國人卻如同井底之蛙,仿佛只要是醃製蔬菜就是他們發明的一樣,簡直無知又自大。 遼寧電視臺主持人朱霞懟得好:「在東北,泡菜就是個圍碟,上正菜的時候它必須撤下去。」
  • 臺灣抖音世代的《中國觀察報告》
    然而,過去我的觀察對象與周遭,同齡人與1990至1993之間為多。昔日我請喝咖啡的這些學弟妹們,大多已畢業,他們已適應了中國大陸,有一份不錯的工作,默默融入北京成為苦命北漂中的一員。許多人跟大陸室友合租、養貓、偶爾曬曬雲遊四海的成果。拚多多、九九六,轉發各種大陸社會熱點。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會從他們朋友圈中看到比較多的臺灣味──搶機票,或是「終於回臺灣了」幾個字。
  • 這個謠言傳了40年,到現在還有人信...拒絕謠言,從科學觀察做起!丨歪果玩學
    在我們滿天搜索、對比夏令營活動消息時,媽媽 Erica 曾在家裡給孩子開了個科學夏令營——一周跟孩子做2個小實驗,一個暑假做了16組實驗(孩子一個3歲,兩個5歲,一個9歲)。這些小實驗都十分的有趣,而且也涉及到很多化學、物理的知識(莫方,操作起來很簡單)。岸君選取了其中一些材料容易找、操作又簡單的實驗,分享給大家。
  • 一個韓國人在中國發聲:「我們都是武漢人!」
    小崔是韓國人,所以她的網名叫「韓國小崔」。小崔跟我說,06年的時候,那時她來中國還沒多久,很羨慕中國公司6點鐘一到就鎖門下班。對於現在某些中國公司的「996」制度,她有點不敢苟同。不過,這一個多月,她的工作時長變成了「997」。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廢除漢字以來,漢字的使用越來越少。  韓語字母系統是由輔音和元音組成的,像拉丁語一樣,它可以讓任何人快速學會讀寫口語,而不需要經過幾個月的記憶數千個不同的漢字。這是提高識字率的一個辦法。    但韓國的古代行政制度、科教文衛等等,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韓國古籍是由漢字書寫。研究韓國古代歷史就必須讀懂這些用漢字書寫的古籍。韓國老祖宗用漢字留下的遺產,韓國人不得不享用的。
  • 揭密韓國人7大特殊的生活習慣
    另外,韓國人在家裡吃早餐的話通常也是白飯配小菜,跟中國各式各樣的選擇非常不同;若是真的想要在外面買早餐的話,可能只能選擇便利商店的茶葉蛋、咖啡店的麵包,或是一些路上的早餐推車,早餐店真的是身為中國人的一大幸福啊!3. 韓國沒有固定時段的垃圾車某天和來中國已經快1年的朋友聊天,他竟然用「酷」來形容中國人倒垃圾!
  • 世界讀書日,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閱讀一本好書,開闊眼界漲知識
    《平凡的世界》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誰讓你讀了這麼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