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電視臺《喜上加喜》走進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南淅川
中央電視臺《喜上加喜》即將啟動對河南淅川的錄製工作,節目以男女青年相親交友為切入點,以脫貧攻堅為時代大背景,以明星參與話題討論為輔助,綜合體現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傳承中國好家風同時通過與主持人的互動,展現淅川地方特色文化底蘊、人物風採,也為淅川的產業脫貧、鄉村振興、生態旅遊、特色物產和風俗文化搭建一個宣傳推廣的平臺。
-
央視收視王牌欄目《喜上加喜》即將走進河南淅川
每期節目時長90分鐘。通過節目的錄製播出,既能向全國觀眾展示淅川的人文風情、旅遊資源、特色產物,也能展示淅川的脫貧攻堅成果及農民嶄新的精神風貌,對助力淅川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經濟社會發展。全縣有2616平方公裡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佔總面積的92.8%,丹江口水庫水域總面積1050平方公裡,其中淅川境內506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48.2%。丹江口水庫建設,淹沒淅川362平方公裡土地,佔總淹沒面積的一半,老縣城、14個集鎮及大批基礎設施被淹。
-
淅川:「黑科技」助力,軟籽石榴「硬核」
「你們被評為全國『十佳』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示範點,哪個方面最有特色?」「那還得數咱們的軟籽石榴啊!」12月2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相鄰的武店村,曬著太陽、嘮著嗑的老人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筆者的提問。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共有696戶284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242人,2016年底退出貧困村行列。
-
淅川貧困戶沙聚忠: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沙聚忠家的變化緣於脫貧攻堅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脫貧攻堅以前,武店村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等,村民基本靠天吃飯,日子過得不太寬裕。沙聚忠家因孩子上大學,妻子患重病,一度窘迫到住進「炕煙棚」裡。 2015年,國家吹響了脫貧攻堅戰役的衝鋒號,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出臺,各項扶貧資金投入和金融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定點扶貧機制等不斷健全,全社會力量都被動員起來,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武店村派來了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摸底,一些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產業發展模式也被帶了進來。
-
河南淅川:在綠水青山中走向生態富民路
張河村石榴種植基地。基地裡全部用上了生物有機肥,實現了「零汙染」,不僅保護了丹江水,還讓一顆顆石榴果成為群眾脫貧路上的致富果。經過幾年的發展,張河村通過政策扶貧、入股分紅、務工就業、訂單產業等形式,村裡的貧困戶全部融入「全產業鏈」,目前,淅川縣千畝以上軟籽石榴基地有8個,有2萬餘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
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想讓搬遷群眾脫貧致富,產業扶貧是重點。」淅川縣發改委黨組書記餘立新說,在易地扶貧搬遷的同時,淅川縣各地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手工業、鄉村旅遊業等致富產業,幫助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各地還在大的搬遷安置點建立了扶貧車間,方便群眾就近務工,為脫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決勝2020]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三河村「短中長」結合走出自己的...
自脫貧攻堅開始以來,三河村按照「組團式、微田園,大聚居、小雜居」的思路,規劃了9個易地搬遷安置點。2018年,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面啟動,至2020年5月,9個安置點中的147戶貧困戶全部分到了新房。三河村山高路長,過去沒有像樣的產業,主要物產就是土豆、蕎麥和圓根(大涼山出產的一種蘿蔔),加上部分高半山季節性缺水,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
脫貧了,貧困戶遞交入黨申請書
一個多月前,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貧困戶李永珍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昔日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豬專業戶」——李永珍的脫貧逆襲,是「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帶來的神奇效果。在白坭村,還有許多類似的「脫貧故事」在田間地頭生動上演。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光伏項目與太陽能路燈。
-
科技助力葡萄產業 昔日貧困戶今天奔小康
葡萄產業是西安市鄠邑區的優勢特色產業,近年來依託實用科技,當地葡萄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推廣,帶動許多農民朋友脫貧增收。餘下街道靈山寺村曾經的貧困戶鄭多念,就是在政府部門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依託葡萄產業實現了脫貧增收。
-
長紅村第一書記陳小兵一心為民 貧困戶全部脫貧
開脫貧良方,發展產業助增收長紅村地處漢陽鎮南端,東臨長新村,南臨白廟村,西鄰西鄉縣兩河口鎮艾怡村,北臨石泉縣,位於三縣交界之處。村域面積13.89平方公裡,全村16個村民小組,共有耕地4278.5畝,常住人口414戶。「通過入戶走訪了解,村上產業短、小、散,沒有一個帶領脫貧效果好的主導產業。」陳小兵介紹。
-
華容葡林嘉源家庭農場是這樣帶動貧困戶脫貧的...
華容葡林嘉源家庭農場是這樣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助力脫貧攻堅 3月25日, 春光正好,記者來到葡林嘉源家庭農場裡,只見一排排白色大棚在陽光下整齊排列,大棚下,50多畝連片的夏黑、陽光玫瑰、巨峰等優質品種葡萄樹已抽出了細長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
恩陽群樂:夯實產業基礎 助力脫貧攻堅
恩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人民網成都7月22日電 脫貧增收,產業是基礎支撐,也是根本之策。7月16日,記者在恩陽區新河社區宗平種養殖場的產業基地裡看到,村民們正忙著在柑橘地裡套種甘藍,大家分工合作,鬆土耙地,栽苗施肥,一派繁忙的景象。
-
林口縣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 激發貧困戶脫貧動力
近年來,林口縣結合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林口縣將中藥材產業作為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鼓勵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截至目前,林口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萬餘畝。
-
【脫貧攻堅】京企進蒙發展肉羊產業 助力地方牧富食康
此次合作對進一步推進科右中旗現代肉羊養殖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農牧業增效、助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擺脫貧困,佟寶音圖以前靠四處打工為生,能掙錢養家餬口的工作他都幹過,收入不穩定、打工地離家遠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今年8月份,他來到九府牧業務工,他家的穩定脫貧有了保障。
-
寧夏永寧縣「人才+」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永寧縣大力實施人才驅動發展戰略,以「1+X」工程為重點,實施「人才+黨建、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培訓」等工程,助力脫貧攻堅。玉海村第一書記田鵬以「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發展思路,把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特色種植產業作為帶動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支撐,助力脫貧;木蘭村第一書記梁慧以「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釀酒葡萄促脫貧;福寧村第一書記馬寧找準致富門路幫脫貧,在支部引領下,以農業種植、勞務輸出、商貿物流為主的產業融合發展,使扶貧精準到位。
-
河南杞縣 :用心打好每一張涉及民生的「脫貧牌」
打好「產業牌」 「從11月份開始,俺村就開始公示最後一批脫貧戶名單,我也在其中,俺家5口人,兒媳患腦瘤喪失勞動能力,兒子李磊在金融政策的扶持下圍繞大蒜產業做銷售,年收入10萬多元,今年俺家也蓋起了500平方的新樓房,家中電器齊全。」城郊鄉豆貴寨村61歲的李明庫說起自己家的脫貧故事非常振奮。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
河南南陽:文化活動進基層 展現鄉村魅力新生活
南陽市臥龍區鄉村「尋寶」 民間藝人展「絕技」 挖掘本土文化,助力鄉村振興。11月4日晚,美麗的南陽市臥龍區謝莊鎮鍾靈湖畔,燈光璀璨,熱鬧非凡。 在演出現場,橫山馬村的貧困戶陸老漢說:「我家是因病致貧,這幾年通過國家扶貧政策,生活慢慢富裕起來了。這不,這兩年村裡文化廣場和鄉村大舞臺建了起來,縣裡、鎮裡經常組織文化活動,隔三岔五都有節目看,得勁兒。」 「作為人大代表,我深切體會到脫貧致富後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求。」
-
笑容裡藏不住的幸福感滿足感 ——河南公安機關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新縣副縣長、公安局長張毅介紹,駐村幫扶民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調查、精準發力、因戶施策,整合幫扶資源,建立和落實幹部駐村聯戶扶貧機制,為貧困戶力拔窮根、貧困村順利摘帽奠定紮實根基,確保了全面脫貧目標的如期實現。